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烽戎底定(第二部)-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光义点头同意,又问道:“丞相觉得柴禹锡这个人怎么样?”

  这还用问吗?柴禹锡为赵光义鞍前马后奔走了二十多年!“陛下慧眼独具,柴大人的能力和忠诚,都不是一般官员所能比肩。不知陛下想安排柴大人任什么职?”

  “朕打算还让他回枢密院。”

  “好啊!臣以为柴大人完全可以做好曹枢密的副手!”

  赵光义听罢很高兴,说道:“丞相的想法与朕丝毫不差!有丞相在朕身边,朕可以高枕无忧了!”

  正说着,阎承翰又进来了:“陛下,卫王府的人来报,说卫王十分不好,神志有些昏乱了!”

  “神志昏乱了?”赵光义初时有点愕然,旋即踏实下来。“别把什么事都说得那么邪乎,他是因为齐王的事和朕怄气,派两个御医去给他治一治吧!”

  “陛下,卫王大闹着要清君侧,清、清除大、大奸臣。”

  赵普接过话头说道:“别难为阎公公,卫王说的大奸臣就是本相!”

  “这个卫王,一口咬定赵丞相在陷害齐王,连朕都要为丞相鸣不平了!齐王谋逆狂悖,让他到房州静静心,有什么不应该?”赵光义愤然说道。“让卫王府的人先回去,告诉卫王不要任性,朕闲了过去看望看望他。”





第二十四回 李符贬春州司户

  李穆就任开封府尹后,赵普交给他的第一件公务就是让他查清林顺的死因,这两天已经真相大白。赵普掐算着李符押解赵廷美应该走到邓州地界了,于是这天傍晚,他再次来到安排林顺母亲的客栈里。前两天他已来过一次,老太婆急赤白脸地追问林顺的下落,赵普只说林顺从开封大牢里逃出去了,现在正在四处追寻他。今天这一趟来,他要把林顺的谜底彻底揭开。

 
 
 
  一见赵普进来,老太婆又像是见了活菩萨,急忙问赵普:

  “我儿林顺寻到了?”

  赵普紧锁着双眉没有回答,坐在老人对面。

  “大老爷你倒是说呀,我儿究竟在哪儿?”

  赵普这才一脸歉意地对老人说道:“老人家不要太伤心,不要太伤心!”

  “怎么?”老太婆又惊又怕地盯着赵普。“林顺,林顺他……死了?”

  赵普点了点头。

  “啊!我的老天爷呀!”老太婆哽咽了两下,终于号出声来。“哎哟我那儿啊,林顺啊林顺,为娘说不让你去找官府,你就是不听娘的话呀,你个短命鬼呀,你可让为娘怎么活呀……”

  客栈老板娘正好路过这里,听见哭声,慌忙走进来,又是劝又是为老太婆捶背抹眼。“这是怎么说的?这是怎么说的!这位大爷,这老太太已经住了十几天了呀……”意思是怕她的店钱无人支付。

  赵普命侍卫把店钱交给老板娘,又对老板娘道:“老人家明天就回家,你点点钱,够不够?”

  老板娘手里攥住了钱,心里踏实了,眼一眯,来了个翩翩大度:

  “老爷说到哪儿去了?什么够不够的,就是不给钱,我也不能说二话呀?唉,多可怜的老人呀!”

  老太婆哭声渐渐停下,赵普才又开口道:“老人家不用怕,林顺死得冤枉。开封府不单要赔给你养老的银子,还得严惩杀害林顺的凶手。新来的李府尹已经把打林顺的差役抓起来了,囚死林顺的那个府尹刚出汴京公干,咱也不能饶了他!明天你跟我去面见皇上,让皇上亲自给你老出这口气!”

  老太婆一听要带她去见皇上,唬得立即止住哭泣,张了半天嘴,结结巴巴地问:

  “见……皇上?”

  赵普应了一声。

  “你,你在骗我老婆子?”老人哪里肯信。“你是啥人,敢说这话?”

  “老人家,我是当朝的宰相!”

  “宰相?宰相?”老太婆瞪大了眼,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瘦老头,就是比开封府尹官儿还大的宰相,恍如梦里。

  “老人家先不要对别人说,今天我还有不少公干,明天一早,我派人来接你。”赵普低声嘱咐老人,言罢起身,命身后一个侍从道:“把老人家伺候好!”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侍从便把老太婆叫醒了:“老太太,快把东西收收好,车在外头等着你老呢!”

  “嗯嗯。”老太婆这一夜几乎没睡,听见叫声,摸摸索索把衣裳穿好,坐在榻边。

  侍从上前来搀扶,老太婆竟将他推了一把。

  “怎么了?”

  老人眼神里充满惊恐:“你们,你们是不是一群歹人,要把我老婆子也杀了灭口?”

  侍从笑了:“老人家,你看宰相大老爷像个歹人吗?要想杀你,还要等到今天吗?还用套辆车把你拉走吗?快走吧,宰相大人正在朝廷门口等着你呢!”

  老太婆这才将信将疑地随侍从出了店门。车子一直驰到宫门前,赵普果然已在那里等候。他叮嘱侍从将老人守护好,又对守宫的潘惟德交待数语,便入宫了。

  今天是个常朝,百官齐集,李昉先奏:

  “启陛下,臣以为欲贯彻陛下简选人才的大政,明年春天的会试殿试不能再拖延了!”

  “已有几年停考了?”赵光义问道。

  “回陛下,自太平兴国五年苏易简榜之后,至今已近三年。”

  赵光义频频点头,说道:“此事责任在朕,这两年诸事扰攘,耽误了国家人才的选拔!李参政即日便可布告天下,凡太平兴国六年、七年省试合格者,皆可参加八年的大选!”

  “遵旨!”李昉退回原位。

  接下来又议了夏州新节度使李继捧入朝加恩等几件事,不过一个时辰,赵光义环顾群臣,问道:

  “哪位爱卿还有事要奏?”

  赵普应声出列,秉笏言道:“陛下,臣有一事启奏!”

  众臣僚见首辅在朝公奏,都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自太祖开国,一再申敕要重视民生,曾诫励地方州郡绝对不能误伤人命。陛下即位以来,更是仁爱为本,故而受到万民拥戴。臣今天要当着百官讲一件令人发指的命案,祈请陛下圣裁!开封府尹李符上任仅半年,竟在京都日下之地公然打死平民。臣初时不知,直到百姓拦住臣的车马号哭诉冤,臣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赵普先来了一通开场白,随后将林顺被李符打死的事讲了一遍。

  “有这等事?”赵光义果然大怒。“你身为宰相,为何不追究李符之罪,反而让他出京去了?”

  “禀陛下,李符出京之前,臣实不知此事。今臣已将拦路诉冤的林顺之母带至宫门外,为了让天下百姓感受陛下的爱民之德,臣请陛下亲自见一见这位可怜的老人,给老人洗雪冤屈!”

  “赵丞相做得好!”赵光义一来想借此事宣示赵廷美的暴戾由来已久,二来想在朝廷之上彰显自己的仁爱之德,正好在老太婆身上做这篇文章,侃侃说道:“太祖皇帝在位时,为了防止官吏蠹害百姓,特地在朝堂之外设立了登闻鼓院,许民投诉。丞相今天给朕带来一个活的登闻鼓,敲一敲朕的心,也敲一敲众位爱卿的心,是件大好事!传旨,把受冤屈的老人带进朝堂!”

 
 
 
  不大工夫,潘惟德等人将林顺的母亲背了进来,老太婆一辈子也没见过这样的阵势,吓得浑身发抖,哭着嚷着要回家。赵普走到老人身边,说道:

  “老人家不用怕,你面前就是咱大宋朝的皇帝,有什么冤屈,你都说出来吧!”

  “老人家,你是林顺的母亲?”赵光义大声问道。

  老太婆跪在地上不敢抬头,抖抖瑟瑟地回答:“是,是。”

  “说说你儿子为何被抓进开封府的?”

  “我,我,我儿子林顺,本来是个老老实实的小生意人,因为买卖得罪了齐王大老爷……”老人渐渐壮起胆子,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泣起来,语无伦次地将林顺骂赵廷美被开封府抓起来打死的经过说了一遍,末后几句早已泣不成声。

  赵光义听罢,目光落在李穆身上:“老人所说可是事实?”

  李穆将此案调查经过一一禀奏。赵光义已不怀疑,问李穆道:“你是新任开封府尹,前任犯过,该当如何处置?”

  “臣曾细细研读太祖时所颁《刑统》,像李符这样失入一人死罪者,当降为大郡通判或小郡知州。”李穆有理有据地回答道。

  赵光义有点不满意,说道:“那是指京畿之外的州县官吏,像李符这样尹京的大员,一失其德,影响甚大,若不严加惩治,不要说不能厌服京城百姓,连淮海王、刘继元、陈洪进等人也会笑我大宋朝纲纪不整!崔仁冀,你以为如何?”

  崔仁冀立即出列禀道:“臣以《刑统》衡量此罪,当贬为州郡行军司马为宜。”

  “嗯,这样的责罚还说得过去。”赵光义认为崔仁冀的意见合乎自己的心思,又问赵普:“丞相也说一说!”

  赵普应声禀道:“臣以为如果只此一件事,贬为通判或司马皆不为过,然而臣想起一句俗话,叫做一叶落而知秋。李符在京城尚且如此草菅人命,他在广南的行径如何,可以推知。臣的意思是先按崔大人的意见处置,而后由刑部、大理寺、三司共同派人到岭南查证,如果李符还有类似的罪行,便应从严惩处!”

  “就依赵丞相的话办!”赵光义一锤定音,又对刚刚升为翰林学士的吕蒙正说道:“吕学士随后拟旨,贬李符为宁国军行军司马,不签书州事,即日赴贬所悔罪!”

  “遵旨!”

  “致死林顺的那几个府吏现在何处?”赵光义处置完李符的事,又问李穆。

  “禀陛下,现押在开封府狱中。”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自古而然。这几个人该怎么办,不用朕再说了吧?”赵光义声色俱厉地结束了这天的早朝。

  赵普把老太婆搀扶起来,说道:“老人家听清了吗?皇上亲自为你伸冤了!”第二天一早,吕蒙正便将贬责李符的诏旨交到赵普府中。按规矩学士们应当先起草,由宰相阅毕通过再誊抄押印,但因李符这道诏书是朝堂之上皇帝钦定,宰相百官都在场,又是急诏,所以吕蒙正直接誊好,押了大印。

  “丞相还有什么吩咐吗?”

  赵普将诏旨仔仔细细读了好几遍,点头赞道:“吕学士的文字干净利索,待本相拿给皇上再看看,便可发下了。”吕蒙正谢了一声刚要走,赵普又道:“本相虽然读书不多,也深知文如其人的道理,看吕学士这般风采,倒像个参知政事的大才!”

  这话是在暗示吕蒙正,只要跟着他赵丞相好好干,不愁没有高升的机会。吕蒙正心里倒很冷静,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下官刚进学士院,绝不敢有得陇望蜀之想!”

  吕蒙正出去之后,赵普把那道圣旨在案上展开,又看了半天,终于发现这里头还有文章可做,由于此诏文字不多,所以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对稀疏,最后那句“责授宁国军节度行军司马,不签书州事”下面空了一行多,才见“钦此,可即照行”六字。这一行的空当里若再补上几个字,岂不就能让李符永无回朝之日了吗?此刻赵普已不仅仅是担心李符透露自己谋划把赵廷美贬到房州这一件事了,数年以来和此人交往,他已看透李符的攀缘和邪佞。开宝年间,李符也曾替自己办过几件事,然而卢多逊刚一得势,他便把自己甩在一边,连一句搭救的话也不曾说过!卢多逊没吃他巴结,但也没有害他,如今见自己恢复了相位,为了给自己献媚,竟给自己出了个把卢多逊发配到春州的歹毒主意!卢多逊是该死,可完全用不着你李符出面!看来这个人不能再用,也绝不能再留。他既然想让卢多逊多吃苦头,那就索性让他陪着卢多逊去做难兄难弟吧!想到这里,他壮起胆子,提笔在“不签书州事”下头添上了“追贬春州司户参军”八个字。

  这不是明目张胆地篡改圣旨吗?不过赵普不怕,他早把赵光义的心思摸透了。如今赵光义把赵廷美请到房州,不会真心想让他回京,而出这个主意的李符,肯定是皇上最想忘掉永远也不想再见到的一个人,眼不见心就不烦,由他引出的这些事也就一了百了了。既然如此,何不让他走得越远越好!

  接下来需要办的是更大胆的一件事,那就是由谁取代李符去押送赵廷美。为这事赵普思考了好几天,最后决定派监察御史袁廓完成此事。袁廓是蜀中人,后蜀孟昶末年中的进士,入宋后一直在州县任职,是自己在相位时调他到京城里来的。此人做事明敏果断,是个可用的人,这一点他能拿得准。想到这里,他把那道圣旨卷起来,命侍吏唤袁廓来府中议事。不多时间,袁廓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