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争哲学论-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役战斗的消耗战是辅助的,但也是战略上的持久战所必需的。战役战斗的消耗战有三种情况,一是得大于失,二是得失相当,三是得不偿失。我们所说的消耗战主要指第一种,而对后两种应力求避免。小胜利积累多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转变战局造成影响。“应该利用运动战之主要歼灭性,游击战之部分的歼灭性,加辅助性质的阵地战之主要的消耗性和游击战之部分的消耗性,用以达到大量消耗敌人的战略目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69页)对于敌对双方力量大致相同的战争来说,消耗战会起更大的作用。防御的一方通过效果好的战役战斗上的消耗战,也能够改变被动局面,由消耗战转化为歼灭战,直至取得战争的胜利,列宁格勒保卫战证明了这一点。进行战役战斗上的消耗战常常是有必要的,而且有时客观条件要求必须这样做。“在一切不利于执行歼灭战的场合,则执行消耗战。”(《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71页)这是因为战争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在一切时间和地点上都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尤其是力量弱的一方,更不可能处处都造成对敌优势。当然,在执行消耗战的时候,不能机械地拼消耗,而要灵活运用战术,以较小的代价大量消耗敌人。
  (五)持久战与达决战
  战争运动持续的时间不同,就会出现持久与速决两种不同的形式。
  1.持久战与速决战是持续时间不同的两种作战形式
  持久战是持续时间较长的作战。通常是处于防御的一方,在敌强己弱的情况下采用的战略指导方针。速决战是在较短时间内决定胜负的作战。其基本条件是:力量的绝对优势、有准备、极为有利的时机和态势、敌方存有致命弱点等。通常是拥有优势兵力兵器的进攻一方所采取的作战指导原则。战争的持久或速决,是由战争的目的与各种客观条件决定的。对于持久战,单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说,久战不利,“潜师袭远,利在速捷。“……连年的战争会使甚至是最强大的国家精疲力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08页)而军事力量弱,战争潜力大,遭到强敌进攻被迫进行防御战时,应借持久战以争取时间利用空间转变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从中渔利。“战斗的待久就是防御者的利益。”(《战争论》第3卷第1461页)防御态势一方要坚持持久战略,一般情况下,军事力量强的进攻者要采取速战速决战略。但是,在战役战斗上,除非服从战略全局需要,如战略防御时,固守钳制方面的据点,战略进攻时围困打击孤立无援之敌等,在条件具备时必须实行速决战。
  2.持久战与速决战的辩证关系
  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战略持久战是战役战斗速决战的目的和基础,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条件和方法、手段。
  持久战与速决战是对立的,但就某一军队自身而言,战略上的持久与战役战斗上的速决又是统一的。“只有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集合了很多,即是使得很多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都能因迅速解决战斗之故而取得了胜利,才能达到战略持久的目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78-379页)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坚持战役、战斗的速决战尤其重要。在持久战中,除了以筑垒地域的坚守吸引一部分敌人外,主要靠在战场上实现局部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消灭或消耗敌人。以弱胜强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由弱变强的转化过程,这是战争的客观规律。要坚持持久作战,必须避免不利决战。“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坚决地进行决战,一切无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避免决战,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应根本避免。”(《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74页)避免战略决战只是就敌我力量对比不利于我,破敌速决计划,使之不得不跟我持久战的情况下而言,一旦我之力量强于对手,在战略上也应主张速决战。
  一般说来,战役战斗是要求速决的,但有时还有持久战。战役战斗上的防御战,一般都是要求持久的,这是由于战役战斗上的防御战往往是为了配合主要方向上的进攻,阻敌援兵、牵制、消耗敌人就是它的目的。离开主要方向的战役战斗速决,则战役战斗上的持久就失去意义。就一次战役或战斗的全过程来说,有时既有持久作战阶段,又有速决作战阶段。例如我军在全局范围向国民党军队实现战略进攻时,太原、大同、青岛、新乡等对局部地区采取持久包围战,最后再从容攻取。由此可见,短暂的围城可能吸引不了援敌,即使能吸引援敌,我打援部队要将其消灭也需一定的时间,围城越久,越利于打援速决,反之,打援速决,又有利于久围,最后胜敌。
  敌对双方的持久与速决是对立的。战争的每一方,无论是采取持久还是速决,均出自具体条件和遵循趋利避害。于一方有利,对另一方必然不利。故此,双方采用针锋相对的作战方针,要不然,正中敌意。当然,如若双方都准备进行一次局部的、短时间的、小规模的战争,那么双方也有可能都采取速决的方针。敌对双方持久和速决的对立,还表现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上。一方实现了速决的意图,必然破坏了对方的持久,反之亦然。三、战争运动力量源
  “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敢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0页)由此可见,人和武器技术装备,是战争力量源诸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战争力量源的其他一切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人和武器技术装备及其相互关系之中。
  (一)战争运动中人的因素
  正如第二章第一节所述,战争运动中人也不失为一个整体,既包括军队,又包括人民群众,既有国内的人,也有国际上的各种方式影响战争的人,其因素是指与战争相关的人的一切因素的总和。这个整体是由人的个体构成的,人的个体有多种规定性。其中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政治素质、军事素质等,这些属性或素质性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个体人的统一体,个体人的统一体又构成整体人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构成战争运动力量源的决定因素。(二)战争运动中武器技术装备的因素
  武器技术装备是人们“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资本论》第1卷第203页)的具有特殊属性和功能的工具。
  1.武器技术装备的特殊属性
  武器技术装备是从一般工具中分离出来,虽然有本身特殊的质,但作为一般工具的质仍然存在。这表现在:首先,武器技术装备是人们的劳动产品,是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物化,武器技术装备越先进,物化的劳动就越多,而人们在使用它时,费的力气就会越小;科学技术、生产力状况和社会生产能力,决定着武器的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发展速度,决定着武器更新的速度。其次,武器技术装备与生产工具一样,是人们器官的延伸和体力脑力的增强,其状况也就成为人的战斗能力强弱、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
  武器技术装备虽然具有一般工具的特性,但它与用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等活动的工具有本质的区别。武器技术装备的特殊属性表现在:它是用于战争活动的,直接传递人们作用于敌方的暴力意志和力量,以解决对立的阶级、集团、政党、民族、国家之间暴力冲突的矛盾,是人们暴力意志和力量的物质承担者。武器具有安全性、力量性、快速性、多用性、保护性。生产工具则不然,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意志和能力的物质承担者。
  武器技术装备的特殊属性并不是它的天然本性,而是战争赋予它的一种特性。它的这一特性只有在人们暴力冲突中才具有,并通过人们对武器的使用而体现出来。就它本身而言,是无阶级性和倾向性,谁占有和使用它,它就体现谁的意志和为谁服务。也可以说,武器技术装备不是暴力的主体,而是暴力的附属物。2.武器技术装备的特殊功能
  武器技术装备的特殊功能由它的一般工具属性和特殊属性决定的。武器技术装备的特殊属性即是人们暴力意志的物质承担者,人们的暴力意志,就是要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而要消灭敌人,就必须使武器技术装备具有打击力,要保存自己,就必须使武器技术装备具有防护能力。
  武器技术装备的打击力与防护力是人们制造它时赋予的,它直接与军事技术和军事生产相关。它的打击力和防护力是对立统一的,一般说来,打击力强的武器技术装备,防护力就差些,要提高其打击力,就可能降低其防护力,反之亦然。从敌对双方来说,武器技术装备的打击力和防护力是尖锐对立的,防护力是为了对付敌方的打击力,打击力是为了要打破敌方的防护,以便将其歼灭。另一方面,武器技术装备的打击力与防护力又是统一的,打击力强,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必然具有保护自己的作用;反过来说,防护力强,有效地保护了自己,就可以有效地发挥打击力。从敌对双方的武器技术装备来说,打击力与防护力巨为前提,相互依存和促进。
  武器技术装备要保证其打击力与防护力的有效性,必须具备相应的机动能力,机动能力与打击力和防护力密切地统一在一起,是对它们的必要补充和加强。进攻时,武器技术装备的机动能力主要属于打击力,它可以极大地增强其打击力;退却时,武器技术装备的机动能力主要是属于防护力的,它能够增强其防护力。
  武器技术装备的特殊功能,往往是在它们的系统中才能完全具备。其功能的内在矛盾,只有通过使用之才能充分表现出来,置之不用时,其功能的内在矛盾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着,而在制造它时,它就观念地存在着。其功能的内在矛盾,是推动其发展的一种动力,当然,这种推力要通过战争需要,科技和生产发展来体现。
  (三)人与武器技术装备的关系
  在战争运动中,人和武器技术装备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人与武器技术装备”的系统是一个统一体。
  1.人与武器技术装备相互联存
  人与武器技术装备在战争运动中总是非常复杂地相互联存,这表现在:
  第一,它们是对立面的联存。从双方质的规定性来说,战争运动中人和武器技术装备相互规定对方的质,同时,各自依赖对方规定自己的质。一方面,战争运动中的人之所以成为暴力者,是因为他掌握并使用了武器技术装备,也可以说,战争主体只有通过武器技术装备才能获得自己特殊的质。这一点是区别武装的人与一般的人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别战争和其他斗争形式的重要标志,还表明在战场上不能用暴力的方法对待放下武器的人,而拿着武器的敌人就是暴力者,就必须用暴力对付他们。另一方面,武器技术装备通过作为暴力者的人,获得自己的本质。武器技术装备之所以成为武器技术装备,是因为人在使用它时把暴力的意志灌注于它身上。如果不把它用于战争,不用它传递自己的暴力意志,那它只是一般的工具而已。还有,从它们作用的发挥而言,二者也是相互联存。一方面,人只有借助于现代化的武器技术装备,才使自己的体力得到极大的增强,才会提高自己的思维活动能力和感觉能力。另一方面,武器技术装备只有通过人的使用才能成为有用的工具,结合主观能动性而发挥作用和活动起来。正如恩格斯说的,“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11页)武器中包含着人的意识物化因素,武器能否正确运用并充分发挥也决定于人的因素。
  第二,人与武器技术装备的联存,是两个子系统构成一个“人——武器技术装备”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形成合理的结构之后,就能将人和武器技术装备各自的功能和优点统一在一起,产生了单个因素所不具有的功能,具备很强的打击、防护、机动和后勤保障功能,还具有指挥和自觉行动的功能。完善的人武系统其功能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作战中运用自如,克服了人的功能上的缺陷和武器技术装备功能上的不足。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