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别释 |
|
当前状态:全本 | |
书籍作者:未知 | |
更新时间:2020-04-07 | |
运行平台:MP3/MP4/PSP/手机/电脑IOS | |
关注次数:1 文件大小:24K | |
小说格式:TXT格式 下载 阅读 评论 收藏 |
内容简介

百法别释王恩洋 无常诸行的宇宙者,说明宇宙是些什么呢?是无常的诸行。色、心诸法之分析者,说明宇宙是些什么呢?是蕴、界、处、五位百法的色、心等法。就总相说,皆是无常的行。就别相说,则为色、心、心所等法。诸法中有非行者否?曰,有。谓无为法。但即有为诸法之理故,即是无常诸行之理也。这便是无常诸行和色、心诸法的异同。佛法体系庞大,各说不一,总的看来,瑜伽宗义最为精备。它既承受了诸部的成绩,又给诸部以合理的发展,是研究法相最初入门的典型途辙了。因此本篇特详五位百法体系之中的百法。[1] 一、心法八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眼等六识,即六识界。眼识依眼根生,了别为性,以了别色境为其业用。如是意识依意根生,了别为性,以了别法境为其业用。意所缘法,有广狭二义,一者十八界中法界,凡为前五识所不能缘者,此独能缘。二者通十八界皆名为法,意识能遍缘一切法故,五识不能缘者彼皆能缘,根、境、识三,彼皆能缘也。此意识业用最为繁广,五识但能各别认识,自现境而已,意识既能了别一切现境,又能思量过去、未来等境。它能了别一切事,又能抉择一切理。它更能思虑筹谋对一切事给予各种不同的反应处理,改造创造,即是一切言语行为,所谓身业、语业,都是由它作的。它的业又有善、不善等不同,因与一切善法烦恼皆相应故。因此世间之升沈,乃至于发心修行,离欲解脱,乃至成佛,也是由第六意识作的。其眼等五识不过个别取境,供给此识思想行为的资料而已。第七末那识,即意处、意界为意识所依的根,为别意识,或单译为意。它与八识互依而起,恒时相续。性主思量,执八识为我,故性恒染,亦能令前六识染。要此末那净时,前六识方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