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巢城-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龙背上,靠近颈部的位置,还背着一只柱状的物件,造型十分奇特。
于是付道士问谢劲松:“看那‘正吻’的背上,似乎是背着什么东西?你刚才说到‘背兽’,是说这正吻的背上,又背着另外一只小兽吗?”
谢劲松回答说:“刚才说了,这个‘螭吻’,是‘龙生九子’之中最小的一子,因此它本性懒惰,并不愿意一直呆在屋脊上,镇辟火灾……所以,将它放置于殿脊之上的同时,为了防止它逃遁,还要用一把符剑,将其压镇……
“你们所看到的那件柱形物件,正好位于‘正吻’背部,那其实就是一把符剑的剑柄……表面上看,那是符剑的剑柄,其实它对应着的,却是对‘正脊’和‘垂脊’进行加固的部件——”
“原来那竟然是一柄符剑?”众人皆是感到惊讶。
“不不……”可是谢劲松却立刻摆手道,“你们误会我的意思了……一般说,这‘正吻’的琉璃件,那都是有固定的规制的,各个部分,都有严格的比例……而它背上的那柄符剑,也只是个剑柄的外形而已,并不是一柄真剑……”
“那你专门说起它,又是什么意思?”萧洪追问谢老道。
“是这样……”谢道士解释说,“你从我这里看过去,有没有看到,在那剑柄与龙背之间,有闪亮的金光?”
萧洪看了看,果然如此。
谢道士又继续说:“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用来固定屋脊的加固构件,是用与那峰顶的金殿相同的黄铜制成……”
“那你又怎么知道?你把这‘正吻’拆开看过?”
“那倒没有……那里面的加固构件,其实只露出这一小段,但是还是能够分辨出它的村材质……这还是我在一次修缮殿顶时,偶然发现的……”谢道士说道。
“可是……”曼儿说,“从这里看去,那倒很像是一柄真剑,深深插在龙颈部,就只留了一把剑柄,露在外面……”
“这好办……”萧洪眼中闪过亮光,“我就把这‘正吻’拆开看看!……或者,直接把那柄剑拔出来……”
萧洪说着,就准备跃上大殿的屋顶。
“万万不可……”鲁道士等人急忙将他拦住,“你难道没听谢道长说,这‘正吻’是固定几条屋脊的部位?你若将它破坏,这大殿的屋顶,岂不是要塌落一角?”
“嗯,不可……”谢道士也说,“此处的屋面,对应的内部结构,叫做‘角梁’。这部分结构,下方没有立柱支撑,完全就是靠着‘正吻’的固定,才能保持结构完整……如果将‘正吻’破坏,‘角梁’失去固定力量,就会直接塌落下来……再说,就算这块屋顶不塌,那至少也会露雨的……”
萧洪被众人阻拦,心中不快,反问道:“这玉虚宫都空了,你们还关心这屋顶如何?”
但是众人仍是苦劝,而且那谢道士说:“萧道长,你先莫要心急……像‘正吻’符剑这样的情形,这玉虚宫内,另外还有几处,不如我先带着你们,将它们看过一遍……到时你再做决定,那也不迟……”
萧洪听了,不好反驳,只生硬地点了下头,便不再说话。但是,看起来,他却仍是怒气未消的样子。
于是,众人在谢劲松的带领之下,绕到了西宫院麓所在的位置。
谢劲松手指前方说道:“你们看这橦建筑……”
众人顺它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那是一橦三层高的殿阁。与大家先前见过父母殿或玄帝殿不同,这个藏经阁,是一橦尖顶的建筑。
“这里,就是玉虚宫的藏经阁。”谢道士说道,“而藏经阁这样的屋顶式样,就叫做‘攒尖顶’……”
大家看看这藏经阁,都在各自心中,将它的式样,与方才看过的玄帝殿,详细地做了个比较。
那玄帝大殿的屋顶,在最中央的位置,有一条横着的屋脊,而其他的屋脊,便都由此垂向下方;
但是,眼前这藏经阁的屋顶,与玄帝殿相比,却是明显不同。这样的屋顶,就只有四条斜着的屋脊,从中心的最高处,直接垂向屋顶四角。
谢道士又解释说,一般来说,这“攒尖顶”式样的屋顶,没有正脊,只有垂脊,而且,垂脊的数目也不固定,常是双数的比较多见。
“攒尖顶”的屋顶,若是有三条垂脊,就必然有三个屋面,若是有四条垂脊,就会有四个屋面。
平时人们最常见到的情况,是圆形的“攒尖顶”。这样的屋顶,根本就没有垂脊,屋顶的形状,就像一个尖尖的斗笠。因为很多亭、阁的屋顶,都是这种式样,所以大家也就非常熟悉。
(本章完)
第201章 金殿:雷公柱()
至于这藏经阁的屋顶,因为它有四条垂脊,相应就有四个屋面,所以,这样的屋顶,也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四角攒尖顶”。
谢劲松提示众人道:“你们看那‘攒尖顶’的最高处,有没有发现,那里也有一件装饰?”
众人看去,那个尖顶,在阳光之下,此刻正是光茫四射,一下看不清它的形状。
谢劲松又说:“这种屋顶装饰,因为安置于在‘攒尖顶’的最顶端,所以名字叫做‘宝顶’,有时候,也称之为‘绝脊’。一般来说,像藏经阁这样的建筑,它的‘宝顶’,多数都是铜质鎏金的……”
大家听到谢道士说到铜质,几乎都已明白,这件屋顶装饰,便是他所说的另外一件结构。
“如此说来,”鲁道士说,“你说的这个‘宝顶’,也是与那峰顶的金殿一样,都是用黄铜制成……”
“嗯……”谢道士说,“不止都是用了黄铜材质而已……所有这些构件,根本就是一起铸造出来的……”谢道士又把这个说法强调了一遍,然后说道,“所以,这件‘宝顶’,它也是比较特别的……”
谢劲松一边说着,一边为众人引路,向那藏经阁走去。
一路上,谢劲松忍不住又向众人介绍起这“宝顶”的作用。
一般来说,这位于建筑顶端的“宝顶”,它最主要的作用,一是装饰,二就是防水。
从装饰的角度来说,“宝顶”的纹饰和形状,变化很多。
像藏经阁这样,以鎏金装饰的宝顶,并不多见;一般多是在这“宝顶”的外面,着上釉色。
而宝顶的形状,通常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半部分,为砖彻线脚,它的式样和做法,与之前众人曾经看过的须弥座,非常相似,有上枋、下枋,又有束腰、圭角,等等;
而上半部分,则常常为一圆形中空的“宝珠”。这上半部分的构件,形状变化更多,常能见到各种不同式样。譬如葫芦形状的“宝珠”,那也是极为常见的一种砌筑雕饰。
这“宝顶”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防雷。
也就是说,在那“宝顶”的上半部,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圆形的“宝珠”;但是,在那“宝珠”的内部,却总是制成中空,而且里面包着一段通心木。
这一段通心木,向下穿过屋面,又与屋内的“雷公柱”相连。
在雷雨天气时,若是这藏经阁遇到雷电,因为那“宝顶”位于屋顶的最高处,而这“宝珠”,又位于“宝顶”的最尖端,所以,它也最容易被那雷电击中。
当这“宝顶”触雷之后,那天空落下的闪电,会沿着“宝珠”内部的通心木,直接传至“雷公柱”;然后,再经过“雷公柱”,依次传向其下方的“太平梁”和“沿柱”,并顺着这些结构,最终流入地面。
当然,像“雷公柱”、“太平梁”和“沿柱”这样的构件,之所以能够引导闪电的电光,是因为在建造这些结构是,所使用的,并不是一般的木材,而是像楠木、格木、松、柏等等,这一类的致密木材。
甚至也有些时候,在这样的致密木材内,还会埋有铜、铁内芯,为的就是,将闪电的电流,迅速地导入地下。
谢道士说,因为大殿和宝刹多是木制建筑,一但被雷电击中,极易引起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对那些建造大殿和宝刹的工匠来说,遇到雷雨天气,闪电最易击中哪里,被闪电击中之后,电光又会从哪里流过,他们经过多年摸索,早已一清二楚。
在建造殿阁的过程中,设置“宝顶”以及“雷公柱”这样的结构,就是为了更好地避雷,保证这些木制建筑,在雷雨天的安全。
鲁道士听完谢老道的解说,点头道:“嗯……看来,你说到的这个‘雷公柱’,就是个专门的避雷装置……对这个,以前还真不了解……”
谢劲松连忙强调说:“对,对……这个‘雷公柱’,主要就是作为避雷之用……其实,雷公柱这样的结构,在木制建筑中,非常常见……
“只不过,因为它位于屋顶内部,一般人难能见到,所以就并不了解。但是对于建筑工匠来说,那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你们知道吧,不仅亭、阁这类建筑的‘宝顶’下方,要用到‘雷公柱’,在宝塔或是牌坊一类的建筑中,也要用到‘雷公柱’……还有,刚才我们见到的玄帝殿,为了避雷,在那屋顶的内部,也一样安装了‘雷公柱’……”
“咦?”付道士说,“那玄帝殿的大殿,我也去过不止一回,但是你说的这个什么‘雷公柱’,我可真是从未见过……”
“那不奇怪……我刚才说了,因为……”
“其实我是想问……”付道士打断谢老道说,“这个‘雷公柱’,到底长的什么样?安置在什么位置?”
谢道士微笑答道:“这个‘雷公柱’,可以说是其貌不扬,它其实就是一段形状比较短小的柱子。在玄帝殿中,这‘雷公柱’的下部,就立在‘太平梁’上,而它的上面,就支撑着大殿顶部挑出的脊檩……”
“哦……这样一说,倒是更加复杂了……那到,这个‘太平梁’,又是个什么部位?”
“哈哈……”谢劲松大笑道,“要是说起这‘太平梁’,恐怕只能到了那大殿内,指给你看才行!哈哈……不过,你这样一问,我倒是想起,在那‘雷公柱’与‘太平梁’相接的部位,那‘雷公柱’的柱头,通常都是做成垂莲形状的……要说起来,这也是‘雷公柱’的一样特点……”
“嗯,下次再去玄帝殿时,一定要仔细看看……”付道士说,“想不到,在这些建筑当中,竟然还有这许多门道……”
谢劲松说:“其实,一会儿我们到了那藏经阁,一样也能见到这‘雷公柱’的结构……
“因为在‘攒尖顶’式样的建筑中,那‘雷公柱’,就直接吊在‘宝顶’的下方,与‘宝顶’上半部分的‘宝珠’,直接相连;所以,从位置上判断,这个‘雷公柱’,根本就不难辨认……
“只是,这藏经阁内的‘雷公柱’,外形却是有些特殊……”
(本章完)
第202章 金殿:方匣()
“怎么个特殊法?”鲁道士也有些好奇。
“这藏经阁内的‘雷公柱’,与其他殿阁中的‘雷公柱’,结构有些不太一样……”谢道士说,“最主要的,是那‘雷公柱’的下端,并非是垂莲形状,而是收拢成为笔尖状;而这笔尖状的柱端,又与一件方匣状的物体相连,然后,才又连接‘太平梁’……”
谢道士正说着,众人已经随他一道,来到了藏经阁近前。
这藏经阁是一橦三层建筑,所以,它的实际高度,要比那玉虚宫内最为宏伟的玄帝殿,还要高出不少。
几个人沿着这藏经阁内的楼梯,一同来到三层,终于看到了谢道士所说的“雷公柱”。
这“雷公柱”的样子,确实非常普通,如果不是谢老道提到,它很难引起大家的注意。
但是,经过谢道士解释之后,大家就都注意到,这一处“雷公柱”,并非像谢道士先前所说的那样,以楠木、松柏之类的致密木材制成,而是直接采用了与那金殿一样的黄铜材质。
而且,确实就像谢老道说的那样,在这“雷公柱”的下端,包裹着一个方形的匣子,然后又与下方的“太平梁”相连。
付道士说道:“这里多了个方匣,闪电若是被引了下来,都得先经过这里,才能流向另处……不知这个小方匣,又有什么用处……”
鲁道士却有不同看法:“你怎么就知道闪电一定能穿过这个方匣呢?我们又看不出它是什么材料做的……也许闪电会被它截住呢?”
谢道士连连摇头,说道:“那不会……只要反过来想一想就知道了——藏经阁建在这里,遇到的雷电也有不少,可是它却从来没有起过火灾,这就说明,那‘宝顶’引下来的闪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