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茅山鬼谷门-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兄弟,你看这赤岩像个什么?”
闵德晗突然神秘地问我。
我盯着赤岩认真地看了半分钟,看不出来什么端倪,于是自言自语地说:“莫非这里以前是一片汪洋?也不对啊?”
闵德晗以为我这个大师看出了赤岩的前世今生,反而傻愣愣地看着我:“此话……怎讲?”
“不对不对……三哥,这道赤岩……看起来是很像三国时候的赤壁,但是赤壁是在湖北啊,和我们黔州相距几千里,再说,我们黔州也没有江域,所以,这道赤岩不可能是赤壁。”
我非常肯定地说。
闵德晗立即失望地说:“你扯鸡ba那么远,我说的是这道岩像个什么东西?”
我摇头。
虽说我们端公靠的就是吹牛皮过日子,但是我和其他端公不一样,不懂就不懂。
不懂装懂的话,那是要出人命的。
闵德晗也不卖关子了:“有一点你倒是说对了,传说在两千年前,这里是一条大江,据说比长江还要宽还要长,几乎算是海了,江里面住着一条火龙王。突然有一天,江水突然就消失了,一下子就被抽空了。火龙王找不到地方逃生,只好钻进地底下去,尾巴却被岩石卡住了,这道赤岩,就是火龙王的尾巴。”
“真的假的啊?”
我不太相信。
“传说嘛,谁知道呢?”
闵德晗突然又神秘地说:“不过似乎也有证可考的,还有一个传说和这个传说是呼应的。”
闵德晗指着赤岩的山那边说:“那边就是云雾山的支脉,直接连接到我们老家的云雾山。据说赤岩底下有一个很大的龙潭,火龙王就住在那个龙潭里,不过尾巴被卡住了缩不回去,天长日久,也就变成了这道赤岩。”
我不觉停下脚步,认真地端详了赤岩几分钟时间,甭说,这道岩壁还真的有点龙脉的迹象。
居我师父收藏的《风水术》里记载,勘察地理有“五诀”,就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五大秘诀。拍在前面的就是“觅龙”。死后葬身的龙穴也罢,活人居住的龙宅也罢,都是大贵贵人之所求。
但是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真正的龙是不存在的。
那些想升官发财,追求大富大贵的人们又怎么办呢?那就寻找龙脉吧。
所谓龙脉,指的就是地理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寻龙首先就是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必须了解来龙去脉,才能判断因果吉凶。
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山势就象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
山脉的龙脉叫做“显龙脉”,平地的龙脉就叫做“隐龙脉”,其标志是微地形和水流。审定山脉的长远,辨别山脉的大小,即可变出龙脉的好坏,预示着坐拥龙脉者的兴衰。
山脉来得绵远者,发富亦绵远;山脉来得短促者,发富亦短促。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今天四川汶川县的九龙山;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沛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东北长白山。当然,这些都是大致的范围,其实龙脉的具体位置是很难确定的,这是因为龙的活动范围是变动不定的,并且大多数龙脉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黔州省属于内陆的西南地区,山多水少。北溪区,顾名思义,只有一条溪流而已。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北溪那条河,至少也有三十米宽的河流。而赤岩古镇,的确是连溪流也没有的。
就算两千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但是24朝哪个皇帝的龙脉会是在黔州省的北溪区呢?
不过也很难说,历史上除了史料记载的24朝君王之外,还有许多短暂的王朝和小国家。西南一带就有夜郎国、古鰼国等等。这些国家虽小,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既然成为一个国家,自然就有一代君主。有君王的地方,自然就会有龙脉。
话又说回来,就算这道岩壁是一道龙脉,我却看不出是隐龙脉还是显龙脉。说是隐龙脉,又“明目张胆”地耸立出百米之高;说是显龙脉呢,这赤岩却没有富贵之相。
赤岩古镇,的确很是玄妙。
我们要去的这个彭老板家,肯定也是非常玄妙的人家。
本章完
第154章 石屋老者()
古镇位于县道旁边一百米处,的确很古。
街口是一道古城门,上述“定关门”,寓意这是一道兵家必争的险要关隘。
城门上面有飞檐的阁楼,有些破败了,政府也不翻修一下。
进入定关门之后就是清一色的石板一条街,离城门五十米出就是两道石牌坊,第一道是彭王氏节孝坊,第二道是彭公礼让百岁坊。
“慧茅,你知道啥意思不?”
我抬头看着高达十米的牌坊,不用看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就对闵德晗说:“好解释,第一道节孝坊,是皇帝赐给彭家媳妇的;第二道是赐给彭家老爷子的百岁生日礼物。”
“对对对。”
闵德晗连连点头,是相信我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端公,还是多少有些水平。
闵德晗一脸羡慕地说:“从明朝开始,彭家就是赤岩的大家族,出过文武状元,出过将军和把总,光是皇帝钦赐的牌坊就有九道。这个节孝坊还有这这么一个故事”
我看着他,等着他讲故事。
闵德晗就说:“据说,这是乾隆皇帝赐给彭家的一个媳妇的,说起来,这个牌坊的主人根本就算不上彭家的媳妇,她叫王桂花,也是镇上的人,八岁的时候就和彭家长孙彭哲定下了娃娃亲。不料彭哲是个短命鬼,十二岁的时候就死了,算是夭折。那时候王桂花才十岁,因为有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已经是彭家的媳妇了,不过还没过门就成了寡妇,是望门寡的那种寡妇。这个王桂花倒也义气,和她的那个所谓的娃娃亲丈夫手都没有牵过,嘴巴都没有亲过,硬是搬到了彭家去住了,之后终身未嫁,一直照顾公婆几十年,给他们养老送终。乾隆皇帝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很是感动,于是就钦赐了这道牌坊,表彰王桂花的贞节和孝顺,所以叫做节孝坊。”
我听完这个故事唏嘘不已,现代社会,在哪里去找这样道义的女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彭家也太残忍了,让一个从未结过婚的女子活活守寡到死,这是对人性的一种剥夺和虐杀。
我仿佛看见一个还未成年的小女孩,迫于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缚,整天上山砍柴,下地干活;回家洗衣煮饭,给所谓的公婆端茶递水
她原本该有爱情,该有床上的一个男人。但是为了人们崇尚的“节孝”,她放弃了,或者说不敢拥有。她用一生的悲凉和不幸,成就了这座石坊。
后世人人称道,又有几人从这石牌坊里,读出一个女人几十年的辛酸?不可名状、压抑几百年的悲哀
我抽了抽鼻子,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闵德晗不明就里,在一边催促:“走了兄弟,说好十二点到的。”
石板街的两侧都是两层楼的古建筑,货真价实的古建筑,看来文革时候的人们还是很给赤岩的面子,节孝坊都能在劫难中存留下来,何况这些房子呢。
古镇大约有三里路那么长,两边的居民都在自家门口摆放着格局特色的商品和食品,有鸡辣子,霉豆腐,腊肉香肠等土特产;也有竹笙、蜡染制品、斗笠、簸箕画、原木画等工艺品;还有不少非本地出产的舶来品。
古镇的确是一个镇子,清朝的时候就留下了三观五寺,虽然大多只剩下了废墟,不过倒也证明那个时代的宗教在这里非常繁荣。
快要走到古镇北街尽头的时候,闵德晗钻进一条小巷,拐进了街后的一座石墙房里。
“到了。”
他回头招呼我进入小院的石门。
我不觉纳闷,就这座低矮的石屋,虽然也有院落,虽然也很古典很别致,但是怎么也不可能像一个大老板居住的豪宅,更不可能称之为“府”。
“来了?”
“来了。”
一个蓄着六寸长须的老者迎面走来,没有任何意义的寒暄之后,乐呵呵招呼我们进屋。
这就是彭老板?不对,看他样子就是一个老农,不过是胡须有点特色罢了。倒是让我想起了肥坨的爷爷空灵子。
要说这人是彭老板的话,那么身怀鬼胎的应该是他孙女了?
越想越不对劲,这情节怎么和王庄唐府的差不多呢?
不管怎样,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接生意,而且还是一万块的大单,加上闵德晗两千块的中介费,这生意的确够大的了,怎么说我也要摆出一副得道大师的架势来,哪怕是装的。
城里人和乡下人不一样,势力得很。虽然我有着真本事,但是还得要学会包装自己。
于是迈着很社会的步伐,故意把头低垂着,装出一副随时都在冥思的状态,慢慢走进屋子里。
坐定之后我才知道,眼前的这个老头才是真正的中介人,闵德晗不过是个“二拐”。我还得经过这个老者才能见到彭老板。
如此说来,这老头又得了多少介绍费?
这样一想,我就有些不平衡了。事情是我做,却凭空多了这些吃中间差价的人。
银须老者就像一个ji院的老鸨,眯着一双se迷迷的老眼上上下下打量着我,很久才说:“这位就是”
闵德晗立即乐呵呵地说:“德轩法师的关门弟子,茅山鬼谷门第八十六代嫡系传人,慧茅法师。”
我顿时一惊,闵德晗是从哪里查阅到的信息?还是他自己瞎编的?我虽然算是茅山鬼谷门的嫡系弟子,但是我自己都不知道是第几代了呢。
对了,每个较大的家族都有族谱,茅山鬼谷门源远流长,三公应该有茅山鬼谷门的“门谱”吧?但是那些“禁书”里怎么就没有呢?
说不定是他的师父玄明法师弄掉了,或者元相如祖师爷压根就没有把“门谱”传给玄明,毕竟当年玄明法师是带着阴阳门的“妹子”私奔的。
那么,“门谱”应该在元婆那里了。
只是元婆唉!
我正想着郁闷的心事,不料我这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在老者的眼里却成了“老谋深算”。得道大师,怎么和他们凡人一般见识呢,自然是高深莫测惜字如金,不说话则已,一开口就一鸣惊人。
这不是三公教的,以前我和三公走到哪里都用不着装逼,凭着他的名号,就算嘻嘻哈哈的别人也不敢不尊重。
这道理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没有了三公,我必须要有一定的伪装来武装自己,保护自己。
老者暗自点点头,说:“我们整点东西吃了就去,我和彭老板说好的,一点一刻到他家。”
原来之前闵德晗说的十二点到,指的是到这个老者家。
本章完
第155章 两个老头()
老者自称姓赵,叫我喊他赵三爷。
看他样子起码也是七十岁有多,是有资格当爷的了。
赵三爷的银须很像空灵子,但是身子和空灵子却差远了,佝偻不说,而且瘦小,所以第一眼我就觉得他不可能是彭老板。
毕竟赵三爷是人,人家空灵子是幽灵,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吃过午饭才十二点半,还有点时间,闵德晗很着急去见彭老板,实际是着急去领他的两千元介绍费。但是赵三爷却赖着不走。
我突然有某种预感。
“慧茅法师……”
一个七十岁的老者叫我法师,要是平时我肯定会客气地说“叫我慧茅便是”。
但是现在不行,我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所以我还得继续装逼。
于是用鼻子哼了一声“嗯”!
“听说你们鬼谷门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呵呵,这老头……
想想也正常,一万多元……都多少我不清楚……的大生意,再加上是彭老板家的事情,赵三爷自然是不敢马虎的。
来之前闵德晗就悄悄告诉过我,声音倒是不敢放大了:这个彭老板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虽然只是一个包工头,但是省里的重点工程他都拿得下。不仅有钱,而且也很有势力。据说出去吃饭手下人还带着枪的,清退了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