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陛下,臣遵旨。”
我当然明白李庭芝的用意,战怯薛只是一个借口,调派破虏军至郢州,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来保护我。
“各位爱卿,我朝自太祖帝立国以来,先有契丹辽人,后有金、夏,再有蒙古,三百年来,边境之地始终不得安宁,虽然我朝的经济势力超越了以前的汉唐,但由于先帝们大都采取了求和的外交政策,希望用银两、绢帛来换取和平,这就使得周边的虎狼之群得寸进尺,不断地蚕食着我朝的国土,以致到了今日,我朝的都城还在异族手中,成千上万的我朝百姓沦为蒙古国内的下等人,这不能不让朕痛心啊。至于个中的原委如今也不必再去追究了,朕相信,随着襄阳会战的结束,随着宋蒙大战的结束,这一切都将会成为历史。”
我越说越激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除了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等众多因素外,在军事上也必须强大,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那么因经济发达带来的成果就会成为他人的盘中餐。汉唐之所以被称为盛世,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强大的军队。因此,齐头并进,综合发展将会作为我大宋王朝今后的永恒国策,只有如此,方可使我朝在综合国力上始终站在世界的顶端。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朕也喜欢和平,但和平不是靠金银财富就能换来的,无论是今天的蒙古,还是以往屡次犯我大宋的辽、金、夏,朕认为,只有将他们打败打残,让他们臣服,才能使我朝一劳永逸,才能使我朝得到相对久远的和平。”
我的话音刚一落下,就见贾似道带头鼓掌赞道:“陛下圣明,陛下之言,实为立国、强国之本,有陛下高居庙堂之上,我大宋王朝的未来必会更加辉煌。”
范文焕接着赞道:“陛下,能够书写我大宋辉煌的,唯有陛下也。臣借用陆大人之言,只有像陛下这般神人方可带领我朝走向中兴。”
我哈哈大笑道:“各位爱卿,朕上应天命,带领我朝走向中兴,书写我朝崭新的历史,而你们在座的每一位,更包括我朝千千万万的百姓,都是顺应天命,一起来辅助朕创造我大宋王朝未来的历史新局面。”
“臣等誓死跟随陛下,完成中兴大业。”
“好,众卿家,退朝。”
说到最后几句时,我突然想起了以前所受的教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我这个帝王算不算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呢?我的这些臣子们又算不算呢?
或许,这句话该改一改了,历史是由全人类共同创造的。如此,可能会更为确切吧。
五月三日中午,我在袁棘、方灵的陪同下,来到狮峰商行,召见了索无极、叶东升等人,就我离开临安后龙牙的安保工作做了指示,并让他们和锦衣卫密切配合,维护好临安城的社会秩序,同时,我还说道,凡是有对大宋不利之人,可以先行扣押,不必通过临安府。龙牙安保部的另外一位骨干姚朝辉早在十天前便已被我派往大理,通知舍利空、舍利畏做好起事的准备。
约莫谈了两个时辰,我才和方灵回到宫中,在福宁殿和全玖汇合后便直接前往宁坤宫。
谢道清及一众嫔妃们早已在屋里等候,就连挺着大肚子的杨淑妃也在其中。
“官家来了。”眼尖的秋妃第一个叫道。
“见过官家。”众妃子一同起身相迎。
“免礼。”我笑笑道,“见过母后。”
谢道清“嗯”了一声,指着空位道:“大家都不用客套了,直接上桌。”
在一旁侍候的宫女们很快便端上了酒菜,并给众人的空杯中倒满了中华御液。谢道清举杯道:“大家一起举杯,今日的家宴是为官家饯行,这第一杯酒我们一起敬官家,共祝官家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众人一同举杯道:“敬祝官家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我一饮而尽:“谢母后。”
“这第二杯酒嘛,我们一起祝愿官家平平安安,早日归来。”谢道清说到这里时,眼中已经有些湿润。数年来,谢道清对于赵禥的态度已经完全改变,从当年极力反对理宗立其为太子,到现在的全力支持,简直就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其中的原因乃是此赵禥非彼赵禥也,当然了,这一点是谢道清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的。
我又是一饮而尽,安慰道:“母后放心,我乃神人,有上苍的庇护,自会平安返来的。”
“恩,不错,这点先帝说得对,母后也早就相信了。”谢道清举起第三杯酒,却是对着方灵道,“灵儿,母后这第三杯酒敬你了。”
“啊?太后不可,怎么着都该灵儿敬您呢。”方灵有些不知所以,只觉心里一慌,哪里有太后给自己敬酒的。
“灵儿,母后知道你武艺高强,这次官家亲临前线,安全问题就交给你了。所以嘛,这第三杯酒”
方灵这才恍然大悟,笑着打断道:“太后,就这个啊,灵儿还以为有啥办不到的事呢,太后尽管放心,这么多年来,灵儿一直是哥,啊,不,是官家的贴身保镖,就连袁先生也称赞过灵儿的武艺呢,太后,只要灵儿有一口气在,自会护得官家周全的。”
“好,灵儿,那就干了此杯。”
方灵连忙举杯道:“太后,灵儿敬您。”
谢道清喝完后将酒瓶盖好道:“明日一早,官家便要启程北上,今晚的白酒就喝到这里,下面只许吃菜。”
全玖道:“太后所言极是,剩下的等官家凯旋后,我们再饮了。”
谢道清点点头道:“官家,在你离开前,还有一件大事需要你来定夺。”
“大事?”我愣了一下道,“母后,朝中之事我已经和母后商议完毕了啊。”
谢道清见我一脸茫然,笑道:“不是国事,是家事。官家,你这一去也不知要几时方能返回,再有两月,杨妃便要临盆,这肚子里的孩子还在等着你给取名呢。”
我“哦”了一声道:“母后,这个嘛,我早就想好了,我们赵家这第一个儿子就叫做,赵禥。”
“赵禥?”谢道清和杨妃默默地念道。
我点点头道:“不错,就是,字上日下正,我的意思是要我赵家后人像太阳一般正直,且高高在上,永不衰落。”
谢道清言道:“好,这个寓意好,母后赞同,就这么定了。”
我套用了历史上杨妃之子的名字,赵禥。
历史上的赵禥(公元1269-1278年)乃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在其弟弟宋恭帝赵显(南宋第七位皇帝,全玖所生)被元军俘虏后继位,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
1278年4月,在逃往途中,赵禥被卷入海浪,虽经年逾70的江万载奋力救起,但江万载自己却不幸被海浪卷走,赵禥因此染病,不到一个月,便在洲去世,葬於永福陵(今香港大屿山)。
第461章 晋升副帅()
吃到半响,杨妃突然问道:“官家,您怎么就确定臣妾肚子里的孩子是皇子而不是公主呢?”
“啊?”我讪讪笑道,“淑妃,朕可是真龙天子,这种事情当然清楚了。”
方灵扑哧一笑,跟着道:“是啊,杨妃姐姐,哥,官家乃是神人呢。”
“不错,本宫也相信。”谢道清道,“官家,你这次离开皇宫的时间会很长,批示朝中奏折的工作量自会加大,因此我提议让秋妃来协助皇后一起处理奏折吧。”
在我的嫔妃中,以全玖和秋妃的文笔最好,而秋妃又是其中对于政务最有兴趣者,我点头道:“好,秋妃,朕离开临安之后,你来协助皇后处理公务。”
秋妃兴奋道:“是,官家,臣妾一定会好好协助皇后的。”
对于这次的亲征,虽然我准备得十分充分,也很有信心,但在出征的前一刻,我和新兵一样,在兴奋、激动之余,却也有些紧张。
回到福宁殿,我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睡,和全玖连番亲热后,才在疲惫不堪中进入似睡非睡的状态。
迷迷糊糊中,我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枪炮声。
“战斗开始了?”我连忙穿上衣服,从床旁拿起黄金手枪,走了出去。
外面已是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我四下看了看,却只闻声响,不见人影。我有些惊慌,连喊数声,“来人,来人。”但我的声音很快就被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覆盖,根本传不出去。我检查了一下手枪,大着胆子向前走去,约莫走了十多步,就见浓烟中出现两人一马,在前面奔跑之人身着宋军军服,我一见之下,便立即惊讶地大叫道:“菱杉。”
乐菱杉听见我的声音,急忙掉头朝着我所在的地方飞奔而来,在她后面十多米处,却是一位身着黄袍,手持强弓的蒙古大汉,那蒙古大汗骑在一匹通体呈枣红色的战马上,神态淡然,不紧不慢地前行着。我虽然没有见过此人,但脑海中却一下浮现出“忽必烈”三个字。那“忽必烈”见乐菱杉已经跑到我的跟前,冷笑一声,张弓搭箭,大喝一声道,“流星赶月。”随即,一支墨绿色的羽箭射了过来。
我“啊”了一声,也没有想到用我手里的武器射击,只是下意识地上前一步,然后一个急转身,将乐菱杉搂在怀中,而就在这一瞬间,那支速度极快的羽箭已经离我后背不足一米之处了,羽箭带起的劲风刺得我后背隐隐作痛,我暗道一声,“吾命休矣。”
不过,羽箭并没有射中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不知从何而来的方灵突然出现在我身后,并用其身体挡住了“忽必烈”射出的这一箭。
我松开乐菱杉,转身看去,只见方灵嘴角已经渗出鲜血,胸前一支羽箭穿心而过,我心里大痛,抬手便是一枪,这一枪正好击中对方的眉心,将战马上的“忽必烈”轰下马来。我顾不上去看“忽必烈”的死活,扔掉枪,立即坐在地上,将方灵搂在怀里,方灵勉强地眨了眨眼,看着我一笑,便闭上了双眼。
就在这时,乐菱杉拍了拍我的肩膀,也突然冲我一笑,随即化作一阵轻烟,进入了方灵体内。
我顿时只觉大脑一阵空白,旋即晕倒在地。
当天夜里,忽必烈收到阿术、伯颜以六百里加急送来的最新战报。在这份战报上,阿术等人上报了四点内容,一是阿里海牙部已于四月二十四日攻下了樊城外城,将守城宋军全都赶进了内城;二是南朝御林军第二师余下的两个旅五、六千人于四月二十九日抵达郢州;三是刘整率领第一批水师战船试探性地和南朝水师进行了两次战斗,胜负未分;四是伯颜亲率怯薛南下郢州,但没有机会见识到御林军的火枪。
令忽必烈最感兴趣的就是战报上的第二条,御林军再次增兵。忽必烈当然知道,南朝御林军一共只有两个师的兵力,这一半的兵力都已经到了郢州,那就说明南朝皇帝亲征襄樊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看完战报的郝经道:“皇上,臣也赞同皇上的推断,宋帝必会亲征。”
“恩。”忽必烈点点头,对一旁的真金道,“真金,你择日南下,和南阳营地的奥鲁赤将军汇合,一旦得知南朝皇帝亲征的消息,便率领留守南阳的三万中路军直下襄阳。”
“是,父皇。”
郝经道:“皇上,看来这宋朝皇帝颇有胆识,不过,如果其亲征的话,倒是可以省了我军南征的第二步骤了,这样一样,我军只要在襄樊一带击杀或者擒获南朝皇帝,并逼其投降,或许连第三步也无需走了。”
“不错,帝师所言甚合朕意。”
在蒙古忽必烈和阿术等人制定的规划中,征南计划分为三大步骤,第一步便是襄樊之战,取襄樊之地,控扼南北,分断东西;第二步是直下江南,径取临安,逼迫南朝皇室投降;第三步则是西进四川,南下两广,北上江淮,一举击败南朝残留的军事势力。
倘若在襄樊将南朝皇帝击杀或者擒获,那不分明就是第一、第二步合在一处了吗?直到此时,整个大元的高层,对于元军的战斗力依旧充满了自信。
真金道:“父皇,征南副帅张柔将军已病逝多月,我西路大军主帅之位始终空缺,儿臣提议当早日任命为好。”
“恩,真金,此事朕已想好。”忽必烈赞同道:“来人,速传董文炳董爱卿、合丹王爷进宫见朕。”
五月初的元朝大都,其整体建设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暂时住在距离皇宫不远处。不到半个时辰,董文炳、合丹一前一后地进入皇宫的书房。
“参见皇上。”
“免礼,坐吧。”
“谢皇上。”
董文炳二人又和真金、郝经相互行礼完毕,坐在了下首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