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臣文天祥有本启奏。”文天祥出列道,“陛下,农业部尚书赵葵大人因病告假,并提出辞呈,请陛下指示。”
“此事朕已知道,农业部侍郎杨栋。”
“臣在。”
“杨栋,朕命你以农业部侍郎之职暂行农业部尚书之权。”
“是,陛下,臣遵旨。”
“好。各位爱卿,朕再来说说当今的汉蒙局势。忽必烈的公然挑衅,也就表明了,宋蒙大战为时不远了。近一两年,我朝变化甚大,国力逐渐恢复,同时,蒙古人也一样在变革朝政,忽必烈重用了一大批原金国汉人,其国力也超过了蒙古汗位争夺前的水平。目前,宋蒙双方都在抢时间,都想在大战爆发前积累起足够的财力物力,所以,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各位都要有思想准备,这一战必将是我朝和蒙古的生死之战,南北对峙的局面很快就要打破,蒙古忽必烈是不会允许南北共存的,当然,朕也不允许。”
“自太祖太宗打下我大宋江山以来,一直深受辽、金、西夏、蒙古的窥视,三百年来,大多数时候,我朝的对外国策都是采取以和为贵的方式,结果呢?敌对国得寸进尺,甚至在一百多年前,小小的金国竟然占领了我们北方的大片土地,虽有高宗南渡,保住了我朝的半壁江山,但靖康之耻,至今未雪。三十年前,先帝北伐,却因种种原因,失败而归,于是有人认为先帝过于激进,不该和强大的蒙古铁骑硬对硬,还给了蒙古人南侵的借口,之后,对于端平入洛的对与否,我朝一直争论不休。朕在此明确指出,端平入洛本身是绝对正确的。”
我越说越来劲,继续道:“当时,金国已灭,蒙古暂未稳定,出兵乃是恰逢良机。但是,由于那时的朝中,出现了两种相反的声音,导致了我军在战与不战之间显得犹犹豫豫,先帝制定的战术根本无法贯彻执行,各军之间无法协调,各自为政,后勤补给也出现了断档,这就是失败的根源。接下来的三十年间,蒙古人越打越强,而我朝却只能陷于长期被动的防御中,蒙古方面有不少人认为,我朝被灭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没有一座堡垒能够保证永远不被攻破。”
第395章 针锋相对()
殿中的大臣们全都默不作声,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再坚固的城池也会有被攻破的一天,哪该如何是好呢?虽然众人各自均有想法,却将眼光齐齐地看向我。
“朕也赞同这种堡垒迟早会被攻破的观点,所以,朕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就像一千多年前的汉朝,汉武帝为了边境的一劳永逸,在机会成熟时,派出名将卫青、霍去病,率领大军三次出击匈奴,几乎将匈奴打残,这才基本上解决了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出现了国家长治久安的局面。对于未来的宋蒙大战,朕也会如此,不死不休,将对手彻底打残,决不让蒙古人有半分翻盘的机会。”
看着众人的一脸惊讶,我停了停继续道:“大家一定会认为,当年的汉朝,实力超过匈奴,才有可能,而今的宋朝实力还不如北方蒙古,朕为何有此信心呢?这点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君臣上下,朝内朝外,同心协力,延续数千年的大汉文明必将传承下去,我大宋王朝也终归会站在世界之巅。忽必烈的五十万蒙古大军算什么?在朕看来,只不过是头纸老虎而已,呵呵,师臣,你说是吗?”
贾似道见我突然点其名,只好答道:“是,陛下圣明。”
我看了眼贾似道,笑道:“各位爱卿,你们有信心吗?你们希望成为中兴之臣,流传千古吗?你们希望建功立业,成为我华夏一族的骄傲吗?”
或许是我的信心,我的笑容感染了大家,众人不约而同地言道:“臣等愿意,臣等必会追随陛下,建立不世功勋。”
“好,各位爱卿,今后的工作重点,大家都要围绕着抗蒙灭蒙这个中心,在这点上,朕绝对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今日朝会到此结束,师臣,通知军务院、兵部及枢密院相关人员,一刻钟后到后殿开会,文天祥文爱卿,你也出席,在接下来的军事会议上,朕会说明,为什么说忽必烈的五十万大军是纸老虎,为什么说朕有信心。当然,因为这是我朝的机密,所以大家只需知道有这么回事便可,至于原因,就只限于军方高层知道就行了。退朝。”
既然朝中将我塑造为神,那我自该做神秘状,让大臣们在不知不觉间充满必胜的信念。
后殿。
我盯着墙上的军事地图,想象着蒙古三路大军从四川、襄阳、江淮三地同时发动进攻,高达、张珏,吕氏兄弟、李庭芝和夏贵各率一支大军分别与之对垒的场面,胜负究竟会怎样呢?
在我的记忆中,消灭南宋的蒙古将领主要有阿术、伯颜、阿里海牙及张弘范等。从忽必烈公开的征南将领看,几乎集中了蒙古大将中所有的精英。按照蒙古东、中、西三路大军规划的数量来看,中路为最,也就是襄阳会成为今后大战的主战场,这一点有刘整等人献计献策的因素,也有吕文德贪得无厌的原由;四川战区,高达可以利用蜀中之险,紧守各处要道、隘口,张珏则利用重庆城之坚固,扼住长江上游,而江北平原有李庭芝和夏贵两员大将,只需协调好两人的从属关系,让扬州军和庐州军毫无间歇地共同作战,自也应当无碍。关键的襄阳战区,我打算亲自率领临安军区和御林军前往,会一会蒙古名将阿术、伯颜等。
“蒙古三路大军征南,那海上呢?”我将视野投向东部沿海,想道,“刘整不是说要打造一支超越大宋的水师吗?以忽必烈之能,自然不会成立无用的水师万户府。也就是说,除了陆地之外,李北洋和刘整还会在海上决一雌雄。”
想着想着,我突然想起了三国时期的蜀汉,刘备白帝城托孤后,曹操联合东吴,分五路大军齐伐蜀国,一时之间令成都人心惶惶,而诸葛亮却闭门不出,只让刘禅及朝中大臣不知所措。无奈之下,刘禅亲临相府,才得知诸葛亮在屋里苦思冥想,最终想好了对策。
正当我想到这出戏时,贾似道率领陆秀夫、范文焕等人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
“恩,免礼。各位,坐下开会。”
“谢陛下赐座。”
“各位爱卿,忽必烈的告示相当于对我朝所下的宣战书,从即日起,我朝也需要针对其告示做出我们的军事布局了。这就如下棋一般,既然对方已经下出了第一招,那我们自然要做出应对。不管蒙古人的这招是虚是实,都表示棋局已经开始了。在开会之前,朕突然想到,蒙古刘整不是叫嚣着要打造出一支无敌水师吗?如果其言不假,那蒙古就会是四路大军南下了。”
陆秀夫道:“陛下,这种可能很大。”
我指着墙上的地图道:“各位请看,蒙古水师可以从三路发起进攻,一是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第二路就是经汉水南下,未来的襄阳之战是水陆两军的联合之战,朕研究过襄阳城防图,蒙古人若要拿下襄阳,势必需要水师之助;第三路则是经东部沿海,直接南下,这一路下来,就会威胁到我朝的两浙路。”
水师统帅李北洋道:“陛下,臣以为,长江水域有重庆府钓鱼城所阻,张珏将军和彭大雅大人驻守重庆,蒙古人势必难以讨好;汉水流域属于内河,以刘整之能,是完全可以打造出适合内河的战船,而我襄阳守军尽是陆军,所以,我朝驻守汉水的水师当加强;至于海路,臣以为将会是逆贼刘整的主要进攻路线,因为海路最适合大规模的水师之战,刘整想要证明自己,就要在海路击败我朝水师,而且,从北往南,可以威胁到我朝的腹地……江浙路。当然了,我朝之水师也可径直北上,威胁蒙古国的腹地。因此,海路之战会是双方水师交战的重点。陛下放心,即便我朝没有巨舰,没有神器,臣相信我朝水师也一定会战胜蒙古水师的。”
我点点头道:“好,李爱卿,朕信之。朕问你,你们水师前去探查去往高丽的海路,结果有了吗?”
“回陛下,已经完全清楚了。”
“恩,不错。各位,下面正式开始今日的军事会议。”
贾似道难得如此积极,竟然率先发言道:“陛下,既然蒙古人弄出个征南告示,那我朝也该针锋相对,成立一个北伐指挥部,同样也昭告天下。”
“师臣,提议甚好,准奏。君实,这事就交给你们军务院,你们也弄一个相似的告示出来,以平息我朝百姓的担忧,打击忽必烈的嚣张气焰。陆爱卿,范爱卿,对于忽必烈的告示,你们军务院和兵部有何看法或者应对措施?”
“陛下。”陆秀夫站起道,“昨日接到消息后,军务院便和兵部连夜就此事进行了商议,大家认为,蒙古方面的消息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大战前的信号,其目的首先是想给我朝将士和百姓造成恐慌心理,是以,刚刚太师大人的提议臣等也都认可,军务院和兵部今日一早便以六百里加急通知了各大军区,让他们随时注意各地蒙古军队的动向,严令各军区务必小心从事。同时,也告诉他们暂且以不变应万变,苦练内功,只要自身军力过硬,便能随时打硬仗。另外,还有三条措施,一是加大北方的斥候力量,二是令各军区每隔十日的旬报改为每隔五日一报,三是将军需道路的检查周期从原来的三月一次变为一月一次,以保证军需物资的畅顺。陛下,还有一点,是有关合并扬州军区和庐州军区,成立江淮军区之事,虽然大家都认为利大于弊,但对于合并后的军区制置使人选却摇摆不定。”
夏贵和李庭芝都是当世虎将,难也就难在这里,一山不容二虎,两军区合并,谁为首?南宋百年间,这两大军区时而合时而分,始终没有一个定论。
我想了想道:“这事待年底各军区制置使回来时,朕再做决定。”
“是,陛下。”
“对于未来的宋蒙大战,朕认为在主力战场上,历经三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朕之前说过的,防御、相持和反攻,当然,朕所说的防御已经不是消极、被动、单纯的防御了,而是要利用我朝城池之坚固,尽可能多的将蒙古军队的有生力量消灭在城墙下面,在相持阶段,则可以通过偷袭、伏击等多种方式,扬我步兵之长,局部蚕食敌人,要让蒙古士卒觉得草木皆兵,到了反攻阶段,则是我军要进攻敌人的城池了。因此,军务院和兵部现在就需要着手制定不同阶段的作战战术概要,年底时正好和各军区商议。”
“是,陛下。”陆秀夫和范文焕齐声道。
“另外,在年底之前,你们还需做出登陆高丽的详细方案,朕打算在明年一开春便出兵高丽,争取在蒙古人南下之前先拿下高丽。”
第396章 纸老虎()
数月前,我已经提及出兵高丽一事,所以大家毫无疑义道:“臣等明白。”
“恩,如果事情顺利,将会极大提升我朝将士的士气。对了,琉球省的战役全都结束了吧?”
陆秀夫道:“回陛下,已经全部结束,目前我军主要驻扎在琉球本岛和奄美岛上。”
“好,有关琉球省之事我们择日再议。如果再拿下高丽,那南北合击,就很容易将日本国收于囊中了。”
“日本国?”众人无不惊呼,均是暗自想道,“陛下的胃口还真够大啊。”
说到琉球,我自然想起了领兵出征的赵宝:“陆秀夫、李北洋,传令印应雷,让他另外选派将领前往琉球省,将赵宝将军替换回来,看看是否来得及,唉,这世上没有飞机还真是麻烦。”
陆秀夫和李北洋都知道赵葵病重之事,却不知道我说的飞机是何物,相互看了看道:“是,陛下,会后臣等立即安排。”
我没有就攻打日本一事再做解释,继续道:“有关蒙古五十万大军是纸老虎的说法,朕可不是随便乱说的。各位,你们都是我朝军界高层,自然清楚双方军力的对比。下面,朕对于这场未来战争的经过做一个简单的模拟,各位有何异议可以随时提出。”
“按照我朝掌握的情报,蒙古国的军力大致如下,最具战斗力的蒙古族铁骑大约在二十万人左右,西域色目人将士约有十五万,汉人金人士卒约三十万,合计六十五万余人,这个数字差不多吧?”
范文焕道:“是,陛下,大抵如此。”
“朕根据战斗力的强弱和战争的不同时期,将士卒的单兵能力以点数来计,假如以汉人士卒为标准,其能力设为一点,则蒙古族士卒的能力点数可以定为二到三点,二点是指在战争初期,也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