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根据战斗力的强弱和战争的不同时期,将士卒的单兵能力以点数来计,假如以汉人士卒为标准,其能力设为一点,则蒙古族士卒的能力点数可以定为二到三点,二点是指在战争初期,也就是在我朝处于防御的阶段,这段时期,蒙古人以攻城为主,其擅长的骑术便失去了作用,所以其能力为二点,在野外交战中,蒙古骑军的马术会增加其战力,所以朕将其能力定为三点,依次类推,朕将西域色目士卒的能力定为一到二点,汉金士卒定为标准点,这样算来,在初期时,蒙古军队的能力合计为八十五万点左右。其中,蒙古军队在大理、高丽等地需要五万点战力,留守本土也至少需要五万点战力,还要留出十万点战力来防止西方四大汗国的突袭。因此,忽必烈攻击我朝的总战力应该在六十五万点左右。”

    “再来算算我军的战力,扬州、襄阳等四大军区加上临安军区的一半将士和御林军,人数合计在三十万左右,再加上协助守城的民团和百姓,我军的战力可以在四十万点以上,根据守城攻城的伤亡比列,我军损失十万点,蒙古军队则要损失二十万点以上,也就是说,当我军剩下三十万点战斗力时,蒙古军队会剩下四十五万点战力,当我军剩下二十万点战斗力时,蒙古军队的战力也只有二十五万点了。这也就是朕所说的,利用城池的防御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到了相持阶段,双方的战力点数十分接近了吧?”

    陆秀夫道:“二十万对二十五万,已经很接近了。”

    “不错。在这相持阶段,虽然我们同样也是以城池为依托,但会逐渐进行反击,比如,施以偷袭、劫营、伏击、游击等灵活多变的方式,小范围地消灭敌人,争取使我军的战力点数超过对方。这一阶段,还会出现一个新变化,那就是水师的参战,根据朕的估计,蒙古水师要大规模投入战斗至少还需要两到三年,这期间,我朝的财力会越聚越多,便有能力先从大理、高丽、海上三个区域发动反攻了。到了最后的阶段,我们反守为攻,蒙古族的将士战力点数又会上升到三点,这又将双方的实力拉平了。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变数,那就是我朝水师能否保持过去的优势,一举消灭蒙古水师。”

    李北洋道:“陛下放心就是,臣愿意用项上人头担保。”

    我点点头道:“各位爱卿,你们都知道我朝的神器,到了反攻之时,朕相信我朝的神器数量会剧增,以神器之威,对方的城池优势将会大大减弱,甚至在百门神器联手的轰击下,城池或许反而会成为包袱,这样,我军的战力又会领先了。而到了这个阶段,朕想,李北洋的水师应该已经将刘整的水师打败了吧?大家看地图,我军从胶州湾登陆,大理、高丽两军配合,加上四大战区,那就会形成七路大军北伐,忽必烈是不是该考虑后撤到草原了呢?”

    火炮之威力在座的不少人都见识过了,何况我军还有火枪和投掷弹,其威力虽然不及火炮,射程也不如蒙古弓箭手和神臂弩等大型弓弩,但倘若万枪齐射、万弹齐掷,那般场面同样也会很壮观的,至少,蒙古人的战马就首先会不适应,从而乱阵。

    “综上所述,朕对未来的宋蒙大战,充满信心。”

    陆秀夫连连点头道:“听陛下的一番分析,臣认为陛下所说的纸老虎确是有理。”

    我笑道:“以上的分析虽然只是纸上谈兵,但朕以为,号称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并不是真正的无敌,数十年来,虽然我军被动防守,但蒙古人并未占到多大便宜,还活生生地搭上了蒙哥大汗之性命。时至今日,虽然号称铜墙铁壁的孟珙元帅不在了,但我朝其他将领也渐渐成长起来了,综合评估双方的财力、物力、人力,统帅、将士及各种因素,朕认为我朝的胜率当在七成以上。”

    我说的这些战斗点数、能力点数估计让在座之人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但结论很清楚,我们并不输于蒙古。当然,我的假设是基于蒙古人先行发动攻击的前提,如果要我军率先进攻,一时还没这个底气。而且,战争千变万化,在座之人都是行伍出身,自然明白。

    贾似道突然站了起来道:“陛下,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朝上下空前的团结。”

    任何人说这句话,我都能理解,没想到这句话是出自贾似道之口。我愣了片刻,笑道:“师臣,你这话说得极好,我朝之团结是战争胜利的基础。”

    是谢道清说服了贾似道吗?还是贾似道本就是个见风使舵的聪明人?不管怎样,贾似道能表态,我觉得很爽。

    陆秀夫道:“陛下,说起我朝的优势,还有一点,那就是陛下之神,忽必烈一定是望尘莫及的。”

    我笑笑,也没否认,我是神,这自然会让我的臣民们信心更足。换个角度来看,我不就是神吗?后世残存着不少上古的遗迹,在解释不清时,就会出现外星人的说法,对于宋朝,我不就是一个外星人吗?

    “各位爱卿,宋蒙之间第三次大战从这一刻起,其实已经开始。和战争直接相关的军务院、兵部以及枢密院部分人员从现在起就要按照战时的工作方式来做事了。”

    “是,臣等遵旨。”

    “陆秀夫,针对忽必烈的告示,你们军务院召开一次各大报纸参加的发布会,将我朝必胜的信念传递给我朝百姓,当然,不要将今日会议的分析内容泄露出去,也不要告诉其他大臣其中的经过。”

    “是,陛下。陛下,那我朝对忽必烈的回应是什么呢?”

    我想了想道:“你要战,我便战。”

    “你要战,我便战?就这么六个字?”

    “是,这就是朕的回复,这六个字是当年成吉思汗所言,朕就当还给他的子孙了。至于如何去做详细的解释,你们自己去想吧。”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上面有着“六字”的来历。

    成吉思汗在建立大蒙古国后,派出一支450名商人组成的商队前往西方,路经中亚花剌子模国时,贪财好货的花剌子模君臣以间谍罪将449商人公开杀害,只剩一人逃回蒙古,并将500头骆驼满载的金银、丝绸、貂皮等货物全部没收。成吉思汗派遣三名使者前往责问,结果主使官却被花剌子模杀害,从官二人遭割须之辱,逐回蒙古。1218年,成吉思汗召开大会,决定西征,并派人给花剌子模国王送去战书,战书当中只有“你要战,我便战”这六个大字。

    陆秀夫道:“是,臣遵旨。”

    “对了,君实,在发布会的同时,你们撰写一篇蒙古人是纸老虎的文章,大意是,蒙古人可以征服西方无数小国,但惟独拿大宋朝毫无办法,其第一次南下,连蒙哥汗的性命都丢了,第二次南下,忽必烈又是仓皇北逃,要是再有第三次嘛,那忽必烈大汗就该留在南方了,而且是永久留在南方。这篇文章让所有报纸转载,并让人跟帖评论,朕要让我朝百姓都知道,忽必烈就是纸老虎。”

第397章 索无极() 
历史上的宋蒙第三次大战,是以蒙古大将阿术于1267年秋突然出兵襄阳为始,尽管只是一次试探性的掠夺式攻击,却也拉开了大战的序幕,这也是我预测战争将在明年年底爆发的原由。

    襄阳之战是宋蒙大战史上最为关键的一战,1268年九月,蒙古开始大军围城,1270年蒙古水师参战,并截断了汉水流域的交通,自此,襄阳成为一座孤城,蒙古人彻底占据了上风。到1273年二月,在长达数年的襄阳大战中,宋蒙双方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南宋政府为了挽救危局,进行了反包围战与援襄之战,但最终以南宋完败而告终,襄阳城破,守将吕文焕投降。

    对于这次战争的评价,后世军事学家一致认为,和端平入洛失败的情形一样,即是南宋政权对于军队的控制力薄弱,将帅不和,步调不一,归根结底在于南宋最高层的无能。

    其实,任何一个王朝覆灭的原因大都差不多,并不能归结于对手的强大,而是自己打倒了自己。

    后世的蒋先生败退到台湾后,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对于失败的原因,他总结了很多,这其中第一条就是内部不能精诚团结,因之予奸匪以分化挑拨的可乘之机。针对当时执政的国民党,蒋先生认为,党内不能团结一致,同志之间,派系分歧,利害磨擦,违反党纪,败坏党德,以致整个党派,如一片散沙,最后被共党乘机一击,遂致全盘瓦解,彻底崩溃;对于军队,他认为,国军是一支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的六无军队。

    这样的领导层、这样的军队,焉能不败?

    失败的原因无非就是这些,但每当到了一个王朝的末期时,都不约而同地在重复着这些亡国之因,正如杜牧所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我最后说道:“各位爱卿,朕再总结下今日会议的重点,概括而言,就是两条,一是信心,二是做法。军务院和兵部自即日起就需要着手研讨这些具体作战方案了,有关的方案又要针对三个不同的阶段,防御阶段需要利用城池之坚固,以最小的代价尽量多的消灭敌人,这里的两个指标,一个是最小的代价,一个是尽量多的敌人,缺一不可;相持阶段则需要各地依托城池,根据周边环境,采取不同之方法进行局部进攻、骚扰等,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到了反攻阶段,则要放弃我军固守的城池,进行野战和攻城战,虽说我朝有神器之威,但这两种战法都非我军之长,所以也需仔细考量,要制定出有效的战术战略,以弥补我军经验的不足。”

    “是,臣等遵旨。”

    “另外,朕再给你们一点建议,可以将此问题让临安军事大学一起参与商议,那里人多力量大,集思广益之后,或许会想出很多有效的方法出来。”

    陆秀夫道:“此法可行,军事大学开放式的教学很适合群策群力。”

    “恩。在会议结束前,朕再说说年底各军区制置使回来述职之事,因战争临近之故,所以朕决定让各军区核心将领提前分批返回临安,现在是十月中旬,下月中旬先召开广南军区、四川军区和苗家军区会议,下月底召开襄阳、庐州和扬州军区会议,陆爱卿,你和范爱卿商议后,安排好时间,上报于朕和师臣。”

    “是,臣遵旨。”

    虽然我在开会时的神情十分轻松,但在会议结束后,我能感觉到,参加会议的大臣和我一样,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战争已经迫在眉急了。

    公孙小宸不愿入朝为官,和田修颜一样,选择了进入临安军事大学学习,两人的区别在于,田修颜主修指挥学,而公孙小宸却偏爱行军布阵,因而选择了谋略学作为主修项目。

    自打加入红会的第一天起,林莹便喜欢上了这项慈善事业。蒲寿庚见林莹热心慈善,为人又十分乖巧,在和我商议后,任命林莹为红十字会的第三位副会长。随着狮峰商行的业务越做越大,萧天的精力渐渐转回到狮峰,而方灵又随时会伴在我左右,所以蒲寿庚也正好需要一位专职副会长。

    回到临安的第十天下午,卫小七和云仲飞将索无极、索无魂带到了狮峰商行,因为方晨异之故,我让方灵和方晨邦也一起参与了会谈。

    “属下索无极、索无魂,属下方晨邦参见皇上。”三人都得到了方晨异的指示,所以自称属下。

    “恩,免礼,三位先生请坐。”

    “谢皇上赐座。”

    “此地并非朝中,无须客气,小七,倒茶。”

    我略微打量了下第一次见面的索无魂,从相貌上讲,他和索无极颇为相似,只是稍显年轻,但两人的神态气质却是完全不一,索无极看上去儒雅淡然,给人一团和气之感,这点倒和方晨异有些接近,而索无魂却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方晨异告诉过我,索无魂在同盟会中一直从事监察工作,会中之人没有不怕他的,而且,同盟会组织的几次北上行刺行动,全是由索无魂策划并亲自带队前去的。索无魂和其大哥索无极一样,都十分敬重灵儿的父亲,对老大的忠诚度极高,是以,方晨异言及,索家兄弟可以托付大事。

    索氏兄弟乃北方人氏,年轻时常在京东京西路(山东河南一带)游侠,多年前便已跟随方晨异,到了南方定居,是灵儿父亲的左膀右臂,两人虽然没有太多的理想,却唯老大之命是从。

    自方晨异建立同盟会以来,索无极便是会中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在很多新人眼里,索无极的名声还在神秘的会长老大之上。索无极为人谦和,既有原则,又不死板,加上武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