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朕也知道,一旦朝廷停止铸造铜钱,百姓也就只好使用纸币了,但那时就十分被动了。朕的意思是找出一种方法能让百姓尽快接受,目的是恢复百姓对于朝廷公信力的信心。”

    “陛下,臣王应麟有本启奏。”

    “王爱卿,请讲。”

    王应麟是我新提拔的崇政殿说书,曾任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先帝西去后,为马光祖举荐,召其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现擢摄礼部郎官兼直学士院。在赵顺孙进入政务院后,又得赵顺孙和文天祥的推荐,我启用王应麟替代了赵顺孙的部分工作。王应麟大约四十出头,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曾被放逐。

    历史上的王应麟学识渊博,著作颇多,南宋灭亡后,坚不仕蒙,隐居二十年,著玉海、困学纪闻等,后世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便是其著作之一。

    “陛下,臣仔细听了阮大人所述之原因,这其中的根本有两点,一是百姓担心华夏币同会子般无法保值,二是没有商铺愿意接受。所以,臣以为应该从这两点入手来加以解决。”

    我微微颌头道:“那王爱卿有何方法呢?”

    “陛下,正如马大人,阮大人所言,我朝的交子会子等纸币在百姓中的口碑极差,要扭转这种思想意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宣传实为最好的方式,臣以为还应加大宣传的力度,比如说,在临安城的所有报纸上大肆宣传,务必要做到让所有临安百姓都知道华夏币不同于以前的会子,它的发行原则是基于我朝金银的储备量,绝对不会随意多发,滥发的。一旦临安的百姓认可了,其它各路的百姓就相对易于接受。对于第二点,臣以为首先当严令临安城的大商行,大商铺,大酒肆等必须无条件接受华夏币,华夏币是我朝之法定货币,作为我朝之人,你可以不使用,但你却不能拒绝他人使用;另外就是开办直属朝廷的商铺,供应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粮食,盐,火烛,布料等,这家直属朝廷的商铺可以接收任何我朝法定的货币,那么百姓兑换了华夏币就有地方可以使用了。”

    “什么?朝廷怎么能开商铺?”

    “这于礼不符啊。”

    “就是,谬也,谬也。”

    虽然大宋朝的商业气氛浓厚,但在这些朝廷高官眼中,商业的作用,也仅仅只是让其增加享乐的去处而已。

    堂堂的朝廷怎么能做这种事?

    一时之间,王应麟的提议遭到了七成以上官员的反对。

    “王应麟之意不就是要开办后世的国营商场吗?”

    我没有去听大臣们的反对声,国营商场在计划经济时代数量最多,几乎占有了商场总量的九成,在一定时期里起到了稳定物价的作用,也保证了百姓的基本供给。

    “这或许是种可行之法。”我想到。

    殿上的大臣们见我不说话,也就慢慢安静下来,齐齐地望着我。

    “师臣,你意下如何?”我看着心不在焉的贾似道。

    九月九日将会是军改与否的决定日,贾似道的心思都放在了“九九”会议上,最近几日的朝会都显得无精打采。

    “陛下,老臣赞同王大人的提议。从古到今,虽然没有朝廷开办商铺的先例,但也没有任何礼制规定不准朝廷开办商铺,就像我朝出现的纸币,在以前的历朝历代也没有谁使用过。”

    贾似道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此我也不禁点了点头:“师臣此言甚合朕心。既然师臣也觉可行,那朕就同意了。商业部江万里,廖莹中,银庄阮登炳,崇政殿说书王应麟。”

    “臣等在。”四人出列道。

    “朕下诏,以商业部之名义,在临安城主要商业街道及百姓住宅集中区域开设商铺连锁,主要经营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此事交与你们四人共同商议,由王爱卿负责,所上奏折朕审阅后便交商业部执行。半月之后,朕要在临安街上见到第一间商铺出现。”

    我想了想补充道:“商铺的目的并非要盈利,但也没有必要亏本。定价原则暂时按照临安市面上同种货物的均价,略低就行,不要去冲击原有的市场价格体系。货物的种类由商业部选定,满足百姓的基本生活即可。”

    “是,臣等遵旨。”

    “请陛下为商铺赐名。”四人中职位最高的江万里道。

    “这名字嘛,朕看就叫做大宋国营商行吧。其首要目的就是配合银庄发行华夏币,使得百姓兑换后的华夏币能够使用。还有,商铺的经营也要严格遵守我朝的商业法,税法等。”

    “是,陛下。”四人再度应道。

    “潜说友。”

    “臣在。”

    “临安府也需派人配合银庄上街进行宣传,并严查各大型商行酒楼等,严禁其拒收华夏币。”

    “是,臣遵旨。”

    “好。下面朕再来说说庐州之事。各位爱卿,庐州战事已经结束,虽然战争规模不大,但我军的胜利也极大地鼓舞了我朝将士的士气,朕为我朝之勇士感到骄傲。师臣,有关各将士的奖赏事宜,枢密院整理完毕了吗?”

    “陛下,已经完成,请陛下过目。”贾似道起身,双手举着一份奏折道。

    “呈上。”

    小七走下台阶,接过了贾似道手中的奏折转呈于我。

    “今庐州大捷,全赖陛下洪福齐天,我朝将士奋勇杀敌,枢密院及兵部商议后,拟定封赏如下:一,原庐州统制范胜、统领张林、正将高兴、副将孟兴在与蒙古阿术所部的交战中英勇向前,不幸身亡,特追赠统制范胜为轻车都尉,余者皆追赠为骑都尉,四人之一子进勇副尉。二,淮南西路制置使夏贵指挥有方,建议晋升为护军,将军王胜,夏青等晋升为上骑都尉,将军韩震,史玉琪等晋升为飞骑尉。以上为勋官。三,枢密院及兵部建议,夏贵将军晋级太中大夫,王胜,夏青等晋级通直郎,韩震,史玉琪等晋级承事郎。以上为散官。四,在本次战役中表现优异者,王胜升步军厢都指挥使,夏青升马军军都指挥使,韩震升马军军都指挥使,史玉琪升军都虞候。士卒中表现优异者张峰升马军军使,李学州升步军都头,高康健升步军都头,余者奖赏附录明细。五,枢密院及兵部建议,奖庐州全体战士钱十万。”

    我看完后也没有能够全部明白,什么勋官,散官的,只知道是各种名誉职位,只有第四,第五点我基本清楚,都是实实在在的晋升。难怪后世在评论宋朝官职时都觉复杂,看来我这方面的知识也要补习下了。

    枢密院拟定的方案中,韩震的升迁速度最快,已经和夏青一样,均为马军都指挥使了。不过,从夏贵的战报及龙牙情报部的消息看,韩震也确实颇有将才。

    “陆爱卿。”

    “臣在。”

    我让小七将贾似道的奏折递给陆秀夫,道:“枢密院及军部所拟之奖赏方案,朕准奏,此方案交军务部拟旨,随后通告庐州战区。”

    陆秀夫接过奏折道:“是,臣遵旨。”

    贾似道心里极为不快,按照惯列,皇帝批准后,当由枢密院起草拟旨,再经皇帝盖印签发。而今却交给了军务院,虽然旨意的内容还是按照枢密院的奏折,只是改变了签发的形式,但也显示了军务院明显是在分散枢密院和兵部的权力,换而言之,就是皇权在分化贾似道的相权。

    我当然清楚贾似道的心思,我也不去理他继续道:“文爱卿及政务院各位爱卿,朕于明日朝会后在偏殿召开行省制改革的会议,你们事先做好准备,另外关于律法司的建立也一并在明日会上商议。对了,师臣,你和中书省翁爱卿也参加。”

    “是,臣等遵旨。”

    贾似道听罢,心里觉得完全不是个味,最后还是压住心中的不满道:“老臣遵旨。”

    离开大庆殿,小七道:“官家,显文阁已经改建完毕。”

    “是吗,很好,走,现在就去。”

    宋朝皇室有个传统,每位皇帝死后,继任者便会在宫里宫外修建或改建一处楼阁,用来收集整理前朝相关的御笔及各类皇室秘密文献。自龙图阁(始自宋真宗)开始,已经修建了10座,显文阁是第11座。

    宋朝的殿阁学士很多,其起源便是来自这里。比如,后世人人皆知的铁面包公包大人就担任过龙图阁直学士,也就是阁学士(分为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四等)的一种。殿阁学士本来的职责是整理编排前朝皇帝的资料,后来演变为一种名誉学士官职了。

    先帝理宗在宫中的办公地点有两处,一是宁乾宫的御书房,一是旁边的显文殿。显文殿靠近金水池,理宗喜水,所以将显文殿当做了自己的办公室之一。

    我登基后,便按照礼制将其改建为显文阁,作为收藏理宗时期御笔资料的藏书阁。

第229章 显文阁() 
南宋皇宫坐落在临安南部的凤凰山下。方灵说过,她听人言及,凤凰山乃是临安最具风水之地。

    我一边走一边仔细地欣赏起来,快一年了,这还是我第一次刻意地去品味皇宫的一景一物。

    宫中楼阁殿宇甚多,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其间点缀着小桥流水,假山假石,到处花丛似蹙,正路笔直,小道通幽,端的好一处胜景。远处望去,凤凰山大都被高大的房屋遮挡住了。我自然是看不出皇宫的风水好在哪里,只觉得这皇宫大内就像是一座巨大的花园式宫殿,其规模大小远远超过了后世北京的故宫,灵秀之处也是无不过之。

    以我的学识,自是道不出其中一二,或许当年的阿房宫也不过如此吧,若杜牧再生,想必还会再写一篇宋宫赋。

    福宁殿的左面是金水池,金水池的旁边就是显文阁了。走到近前,只见显文阁粉刷一新,门匾上的显文殿也已经更名为显文阁,给人一种全新般的感觉。显文阁不大,面积只有福宁殿的四分之一,算是宫里较小的殿阁。至于其他类似的五座楼阁(北宋时期的同类殿阁建在了汴京)我也没有去过,就连赵禥的记忆中对此也是一片空白。

    进入屋里,我大致了扫了一眼,发觉这显文阁里面的藏书数量还多于御书房,只是显得有些过于凌乱。

    “小七,今日中午的御膳送到这里来,朕要好生看看先帝留在此地的御笔和藏书。”

    “是,官家。”

    昨日夜间方灵之言提醒了我,我应该更好地融入这个时代,应该将自己当做大宋朝的一员,如此才能真正地带领大宋走向中兴。

    按照我以前的惯性思维,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买份当地的地图,先研究下城市的格局。我找了好一会,才找到几本有关临安城和皇宫的地图及介绍。

    “小七。”

    “官家,小的在。”

    “你去传全妃娘娘来此一趟。”

    “是,官家,小的这就去。”

    小七走后,我首先翻开有关南宋皇宫的资料记载。

    皇宫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麓,南北向从苕帚湾到万松岭,方圆约9华里(大约150万平方米)。刚看了个开头,我便惊叹道,果然和我的感觉一样,超过了故宫的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整个皇宫中的殿堂楼阁等各类建筑一共有近200处,其中最大的宫殿是皇宫的主殿大庆殿,最高的是宁乾宫(现更名为福宁殿),最为奇特的是宫中的御花园可以直接通到凤凰山山巅,但我竟然还没有上去过。

    自从宋高宗南渡后,便将皇宫建在了凤凰山下,经数代南宋帝王的加建扩建,始成今日之格局,到了理宗时期,由于和蒙古连番大战,国库日渐空虚,这才很少加以扩建了。南宋继承了北宋的商业气氛,经济发达,自然有钱用在皇宫的建设上。按照先帝的统计,整个皇宫共有殿三十,堂三十三,斋四,楼七,阁二十,轩一,台六,观一,亭九十,这还不包括太子东宫。先帝理宗在晚年时曾对皇宫的豪华做过一番描述,我大宋皇宫,宏伟瑰丽,工力精致,金碧流丹,亭榭楼阁,交相辉印,如天上之宫阙。

    我也不知是喜是忧,心里暗道:“原来我的这个家竟是如此豪华啊。”

    正想着,小七来报:“官家,全妃娘娘到。”

    “宣。”

    全玖入内行礼道:“玖儿见过官家。”

    “玖儿,你来帮朕将显文阁的书整理下。”

    “恩?”全玖看了看,不明所以道,“官家,这里的书堆放得很整齐啊。”

    “玖儿,朕的意思是说按照书籍,资料的类别将其重新归类,然后再整理摆放,比如,这几本书和册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