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地烈风-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突契的这一安排,让绢之国的作战计划几乎落空,但是这同时也是出乎阿比契力尔的意料之外。阿比契力尔的意思是让大部队好好休养生息,给新编部队成长的时间,问题的关键是绢之国已经不想再给他这个时间了。绢之国对突契的战略从八零八年开始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这一点当时的突契还没有意识到。
阿比契力尔本人并没有坐镇在龙城,而是带领大军在大漠以北地区进行狩猎,这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军队,一方面是为了借机与各部族领会晤,更重要的则是为了能够接应南下的部队,一旦南下的部队遇上大麻烦他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越过大漠予以增援。
突契的骑兵个个都是优秀的战士,风餐露宿,骑马射箭这些对他们而言是从小就练就的本领,长年放牧狩猎的生活也同时锻炼了他们之间的配合与默契,战术队形的素养也成了他们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于一个大汗而言,只要完成战略上的指挥,并且拥有一批懂得指挥的优秀将领来传达他的作战意图,那么这支骑兵大军唯一要解决的就是磨合各部队之间的配合问题了,而这样大规模的狩猎活动正是协调这一能力的良方。
可是阿比契力尔严峻的脸上却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满意。事实上他所掌握的突契军队已经堪称突契历史上最擅长作战的部队了,遗憾的是这与他心目中的目标还相去甚远。现在的突契军可以说已经将骑兵的作战技术训练到了极致,甚至可以说已经越了他们多年的老对手,同样以骑兵著称的帕斯帝国,可是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却无法让阿比契力尔满意,他的军队对于复杂的山地作战,水战,尤其是攻城战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一点在去年的辽东之战中尤为明显,除了在最初阶段通过突然袭击攻取了相当数量的城池外,之后几乎没有攻下任何一座战略重镇,这样的攻城能力是无法适应侵入绢之国内地的作战需要的。如果说这是由于突契缺乏攻城设备的话未免有些失之偏颇,实际上这些年来阿比契力尔一直在为强化突契的攻城能力,而且还明了相当一批既适合骑兵携带,又具备一定作战效能的武器系统,就算远远比不上绢之国的技术水平,可是只要在骑兵机动性的帮助下达成攻击的突然性,即便这些简易的攻城武器一样可以快攻克城池。突契军真正的问题已经不是出在技术,而是心理问题。
突契军的根本问题就出在不愿意离开草原。这就像一个已经长成年的孩子却迟迟不愿意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去过海阔天空的日子一样,突契人迷恋草原上的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喜欢的状态就是在蓝天白云下肆意的奔驰,如同野火一样在周边国家劫掠他们需要的物资,他们迷恋于绢之国的各种奇珍异宝,却压根儿没想过把生产这些奇珍异宝的土地变成自己家东西。
阿比契力尔很早就看出了突契国最大的弱点,那就是这个国家没有可以支撑的产业。畜牧并不是一个安稳的生活方式,更不是一个安全的生产模式,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足以让突契陷入饥荒的威胁之中。因此阿比契力尔认定获取绢之国的土地并加以统治才是让这个国家能够更加稳定的方法,只有南方更温暖的土地和农业的稳定收入才能为突契打下长治久安的基础。可惜这仅仅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这个长远的办法并不是普通突契人能想得到的,甚至连突契的贵族也难以认同。这么多年下来能够接受他观点的只有少数有见地的突契贵族而已,在辽东之战时面对已经被占领的城池,突契军队除了大肆劫掠以外根本没有长期占据的意愿,更别提什么学习统治这片土地的方法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比契力尔已经是一个四十四岁的中年男人了,尽管他的精力依然旺盛如同少年时一般,可是他却对改变突契人心目中这种根深蒂固的旧思想无能为力,他无法想象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扭转这个观念,如果到那个时候自己已经垂垂老矣,那么自己的宏图大业也就化为泡影了。阿比契力尔明白一定要积蓄力量,一举打败绢之国的主力部队,然后夺取一部分城池加以统治,必须让自己的人民看到统治一块地方比劫掠更有利益可图,才能让突契人真正醒悟过来。但问题在于强大的绢之国至今为止没有让他如愿以偿,突契人民至今没有尝到过这杯胜利美酒的滋味,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成功?这正是眼下困扰着阿比契力尔的难题,也是他愁眉不展的根源。
各部领都不是傻子,他们早就从旁看出今天大汗的兴致不高,因此他们也就谨言慎行,以免撞到大汗的枪口上成为他泄愤的对象。倒是漫山遍野的狩猎大军斩获相当丰富,战士们呼喝着,唱着,笑着驱动胯下的坐骑扩大自己的战果。
就在这个时候,右贤王巴德尔气急败坏的策马而来,大伙看到这位仅次于大汗的勇士的表情时都吓了一跳,再迟钝的人也能看出生了不好的事情。
“大汗,我刚刚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哦?”阿比契力尔不动声色的努了努嘴:“绢之国行动了?”
“是!但是他们行动的方向可能出乎大汗的意料,这次出动的是苏成栋的辽东军!”
阿比契力尔顿时变了脸色,他非常清楚巴德尔的话意味着什么,那是他始料未及的方向。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 三 声东击西vs声东击西()
苏成栋的行动堪称声势浩大,实际规模仅仅五万的辽东军让人产生了十几万辽东军倾巢而出的假象。
这是一种冒险的行为,为了造成这种假象,苏成栋一改以前的作风,将手中的兵力分得很散,让突契人摸不清自己的规模究竟有多大,这样突契人按照他平时的用兵就会以为他的实际规模远远不止五万人。可是这种态势一旦遭到突契人的反击将难以及时聚集兵力,完全有可能被对手各个击破而造成大溃败。
苏成栋这么做其实有两个目的,先将兵力铺开可以更有效的对原本散落在各地的突契部族展开攻击,也可以更快把消息送到阿比契力尔的耳中;其次他认为他的这种手段可以瞒得过别人的眼睛,却不可能瞒过阿比契力尔的眼睛,这故意摆出的破绽可以让阿比契力尔展开全力攻击,为刘献之的主力进攻赢得宝贵的时间。
后世的历史学家中有人说苏成栋为了这次的作战行动不惜自我牺牲,这话未免有失公允。其实苏成栋在做这么冒险的事情是有前提的,他张开了一张巨大的情报网,随时向他报告突契的一切异动,一旦突契出兵,他可以尽可能早的获得消息,同时他还制定了完整的撤退案,根本不用完全集结兵力就可以向辽东方向撤退,在运动中完成兵力的集结。事后得知他这套作战计划的高级将领无不对他这此计划大加赞赏,众口一词的说如果他的计划得以实行并成功的话,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遗憾的是历史不可改变,最终苏成栋的计划根本没有实施的机会,因为阿比契力尔根本没有中绢之国摆出的这个声东击西的计策。
刚刚得知辽东军出兵的时候,阿比契力尔的确有点慌了神,因为那的确是出乎他意料的。绢之国的主动进攻打乱了他内心的计划。可是在具体了解到辽东军的进攻态势以后,阿比契力尔逐渐恢复了冷静。如同苏成栋所预料的,他的虚张声势没能瞒得过阿比契力尔的眼睛,阿比契力尔敏锐的意识到如果苏成栋不是虚张声势的话,那么他必定有十二万甚至更多的部队,要是这是真的,那么整个辽东地区就完全空了,以苏成栋的性格不可能置自己的治所于不顾全力进攻突契的,那么就能确定苏成栋一定是在虚张声势了。
可是苏成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在旁人看来这或许是一个绝佳的进攻机会,阿比契力尔却不这么认为,因为苏成栋的行为太反常了。不管是不是他故意摆出这么大一个破绽,但是只要自己的部队一与其接触立即就会察觉到辽东军的虚实,最大的可能就是苏成栋希望吸引自己的大军往东去,那么突契的主力就被牵制在东部,难道是打算从其他方向偷袭?
心中有了这个怀疑,阿比契力尔就开始更关注其他方向传来的情报了,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很快他就得到了他想要的情报——太原经略府的动向有异常。
从前往劫掠南方的部队回报来看,太原经略府的防御力量强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有举兵出飞狐口包抄突契部队的意图。一般来说刘献之的部队很少会从飞狐口出击,因为出飞狐口的话可以很快截断太原府正面的突契军后路,迫使突契撤退,但这也意味着在太原方向无所斩获的突契军队会往其他方向寻求机会,这无疑对友军造成了麻烦。所以刘献之和他的前任薛伯仁采用了同样的战法,就是连引带拖的将突契军黏在自己的防御正面上,能诱敌深入就寻求机会歼灭其中小股落单的部队,要是不能就把突契军死死缠住,等到严冬降临的时候突契就不得不退兵了。刘献之的反常举动无非就是为了尽快逼退突契的侵略军,那会是什么目的呢?显然他不希望自己出兵的消息太快被突契获悉!
一定是这样!阿比契力尔在心中如此确定。如果刘龑和薛伯仁等人能知道此刻阿比契力尔的内心活动恐怕会懊悔不及吧,因为他们的计划竟然被对手从一些细微的小举动中洞悉。
完成了自己的战略判断以后阿比契力尔的行动计划顿时成型:他命令突契大军即刻开拔,向着东部挺进。可是这也是虚张声势,表面上看起来八万突契大军大举东进,实际上每天晚上都有一支万人骑兵队队悄悄往回赶,留下驮马继续向东走,造成大军还在向东的假象,八天之后所有的突契大军突然不知去向,可是消息却早已传到了苏成栋的耳中。能够瞒住敌军八天的时间,已经足够看出敌军的真实意图了。
可以说阿比契力尔在识破了绢之国的战略意图以后也用了一个声东击西的战术来对付绢之国的声东击西,所不同的是他的这个战术行动成功了。尽管由于他根本没有对东部个部族采取救援行动而使得苏成栋好好蹂躏了这些地方,对一向没有经历过绢之国战火洗礼的东部突契损失惨重,但是苏成栋的佯动完全没有取得任何战略态势上的建树,从而使得刘献之的进攻方向上承受了几乎百分之百的突契主力部队。
还没等到突契的八万部队重新完成集结,阿比契力尔就得到了刘献之出兵的消息。刘献之不愧是精通兵法的将才,一旦出兵其行动度便乎想象,即使他率领的主力都是步兵,可他为这一战已经整备了一年多,他用大量的牛马骡车代步,让绢之国的步兵行动度提高了进一倍,按照这个度他只需要二十天左右就能跨越大漠,对突契形成威胁。
可惜阿比契力尔并没有如愿被吸引到遥远的东部,而是就在大漠边缘,得知这一消息以后阿比契力尔决定原地休整两天,等待八万大军到齐,然后全军南下,在大漠之中狠狠的给刘献之一个教训。
于是爆了列入史册的一场著名战役——漠北之战。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 四 漠北之战(上)()
漠北之战开战时的态势是阿比契力尔的突契军八万对刘献之的九万五千,从人数上来说刘献之略占优势,可问题在于刘献之的九万五千人并非全部都是战斗人员,这其中还包括了两万多名赶车的民夫。而且刘献之的部队绝大多数都是步兵,就算他们全都坐着骡马拉的车辆提高了行军度,但是在作战能力上却是与扬名天下的突契骑兵不能相提并论的。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刘献之并不知道阿比契力尔的部队就在自己前方,而突契军至少掌握了绢之国的战略动向。这一点对与绢之国是十分不利的。
开战之初绢之队还一无所知的继续想北推进,而突契军的主要任务是在大漠中搜索绢之队的主力位置。阿比契力尔将前锋的一万人分成了五十个小队,呈扇面型向大漠展开搜索,别说原本艰险难行的大漠对绢之队就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他们能走的路线只能随着少数可以补充水源的绿洲推进,哪怕刘献之选择了其他令人意想不到的路线也难以逃脱突契军的这张大网。
在距离走出大漠还剩大约六天路程的地方,刘献之的部将韩健隆先与突契侦察小队遭遇。可是双方根本没有爆任何武力冲突,因为突契军的目标在于现敌军主力,因此并没有与韩健隆部缠斗,而是立即掉头逃跑;而韩健隆也无力追赶这些骑兵部队,只是向主帅报告了自己所在的行军路线已经暴露的消息。
像这种不期而遇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