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地烈风-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薛伯仁压制住士兵们的冲动继续坚守。但是人心的浮动却是他无法平息的。各部之间都存着要保存实力等待救援的心思时,防御的效果开始变差了。

    就是这轻微的变化,却引起了阿比契力尔的注意。他敏锐的感受到了绢之队中的这股不安之气,立即组织了新一轮的攻势,而且这一次的攻势由他的护卫队亲自主攻。这一刻开始,战况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薛伯仁察觉到了这波进攻的可怕之处。他立即调配力量应对。然而此时军中的不安情况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因为突契军的猛攻而更加扩大了,薛伯仁见势不好,急忙下令变阵。可就在这命令一来一回之间,东北角的阵型崩溃了。

    突契的护卫军绕过战车屏障撕开了一条口子杀了进来。失去了工事掩护的士兵们一阵混乱,突契军利用这个混乱扩大了战果,薛伯仁的阵型散了。

    到了这个时候,薛伯仁已经回天乏术。如果士兵们还能像之前那样听从调度,互相配合,舍死忘生的去做的话,他或许还能挽救阵型的散乱,重新建立新的阵地,可是现在人心的崩塌让他无法得心应手的指挥部下,那他也就只能选择突围与卢清翰会合了。

    不过薛伯仁依然恪尽职守的做着一个指挥官应尽的职责,他一面组织力量突破敌军的包围朝卢清翰的方向前进,一面抽调兵力保护好在中间的伤兵跟上队伍,自己却纵马来回驰骋,把那些因为阵型崩散而被突契军分割包围的士兵们解救出来。

    等到前锋与卢清翰部会合之时,薛伯仁已经纵马在敌阵中杀了七八个来回了,他救出了数百名士兵,自己也受了十几处伤,身边的护卫已经尽数阵亡了。

    此时,他一眼瞥见有二十几人还被困在敌军之中,他们用盾牌围成一圈抵挡着突契人的弓箭。但是这样下去全灭只是一盏茶的功夫而已,薛伯仁拍马舞刀又杀了过去。

    用那把已经因为沾满血肉而不再锋利的刀砍出一条血路后,薛伯仁掩护着这些士兵往外逃。有一个士兵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后面追上来的突契士兵挥刀便砍,薛伯仁一刀将其挥做两段。

    “快走!”薛伯仁一边挡住后续的追兵一边朝那士兵喊道。

    那士兵手足并用的滚爬起来,一路狂奔下去。薛伯仁却因为这一闪神,没留意到胯下的马脖子上中了一箭!

    糟糕!薛伯仁急忙一扯缰绳把马头勒住,正在此时,有四名突契士兵挺长矛刺向他,薛伯仁单手挥刀砍断了其中两根长矛,另外两根则齐刷刷的刺进了马的肚子!

    那马立刻倒了下来,薛伯仁待要纵身跃开时,却不防脚被马镫挂住了,这一迟疑间便连人带马摔倒在地。

    一阵剧痛传入他的大脑:完了,腿被压断了!薛伯仁脑袋嗡的一声。在这个当口摔断了腿,那便再无希望杀出重围了。

    薛伯仁想抽出腿来继续战斗,那腿却被压得死死的。眼看敌军围拥上来,薛伯仁暗自叹一口气,伸手去摸腰间的佩剑。未完待续。。

第六十四章 五 惨败() 
就在薛伯仁准备杀身成仁之际,忽听有人高喊:“住手!大人!”

    薛伯仁一惊,因为那是卢清翰的声音。扭头挺胸看时,只见卢清翰带着几十骑直奔自己而来。此时突契士兵的几把长枪已经刺到,薛伯仁奋力挥动宝剑将枪头拨开。趁着这个当口卢清翰已经跃马赶到,起手两枪刺死了两名突契骑兵,后面跟进的骑兵掩杀上来,暂时稳住了局面。

    卢清翰跳下马来,和两个士兵奋力将马尸抬起,把薛伯仁拖了出来。

    “我不成的了,你看这腿。”薛伯仁苦笑了一声。

    卢清翰看时,只见那条腿自膝盖处以下以一种奇怪的角度躺在地上,已经完全不能使用了。卢清翰二话不说,一把将薛伯仁抬起来放到马背上,然后飞身跃上战马道:“咱们杀回去!”

    “你干什么!这样你我都走不脱!”薛伯仁怒道。

    卢清翰微微一笑:“难道让末将弃大人于不顾吗?”

    说罢,卢清翰拍马舞枪朝来路又杀了回去。

    突契军见到手的敌将被生生营救走,当下在后紧紧追赶,四面的弓箭手都朝着这支小小的队伍乱射。卢清翰的部下们持着盾牌护住了主将的两翼,但是在这种四面八方而来的箭雨之中,他们相继中箭落马。

    薛伯仁伏在马背上,大腿和肩头也各中了一箭。他回头一看,只见卢清翰后背已经插了七八支箭,可他兀自不停用长枪将挡在前面的突契士兵刺落马下。卢清翰见了薛伯仁的眼神,笑了笑道:“不碍事的,大人。有铠甲保护,都没有伤到内脏。”

    “可这样太慢了。你会死的!”

    薛伯仁话音刚落,卢清翰又中一箭,这一箭射中了他左肋,那里并没有铠甲的保护,箭头深深嵌进肉中,卢清翰的嘴角涌出了一缕鲜血。显然这箭扎进了肺部。

    “别再拧这股劲儿了!把我放下!”薛伯仁怒道。

    卢清翰咧嘴一笑,血顿时从口中涌了出来:“经略大人,请恕末将不能从命。太原府可以没有我卢清翰,但是不能没有大人您。就算搭上这条命,末将也要将您救回去。”

    薛伯仁摇头叹气,他知道再说什么也是无济于事了。之后的战斗卢清翰就像疯子一样勇不可当,手下的骑兵也和他一样疯狂,即使锐减到了个位数,他们依然执拗的用盾牌护住主将。任凭自己身上被越来越多的箭射中,直至不支落马。

    此时卢清翰的本部骑兵也在舍命接应主将,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几乎到了触手可及的地步。可是卢清翰的几十骑已经尽数殉职,就在他脱离敌军纠缠回到本阵的一刹那,一支羽箭射中了他的后背!这一箭箭势之强远非其他箭支可比,竟然贯穿了厚厚的铠甲射进卢清翰的身体将近半尺!卢清翰奋进全力冲入己方的阵营,将薛伯仁交给部下后便失去了知觉。

    之后薛伯仁凭借着他过人的毅力。命人将自己绑在马上,忍着伤痛指挥全军开始撤退。激战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上午,薛伯仁率领余部退回了蔚州城内,突契军才放弃了追击。随后便开始围困蔚州城。

    这一战之中,薛伯仁所部三万五千人生还者仅仅两千七百人,其余几乎全部战死,卢清翰的一万骑兵中也有三千多人永远留在那片战场上。突契军方面虽然也造成了两万多人的伤亡。但就战后薛伯仁依然被困蔚州城,太原经略府指挥官空缺,幽州和辽东危机依然没有解决而言,可以算是绢之国的一场惨败。

    困守蔚州城的薛伯仁面临的局面依然危重,副将卢清翰伤势比他还要重得多。完全处于昏迷状态。因此重伤的薛伯仁只能强打精神坐镇指挥蔚州城的防御工作,连日的劳累和医疗条件的缺乏,使得他耽误了治疗自己的断腿,最终落下了残疾。

    在这种形势危急的关头,幽州武将朱天顺立下了一功。由于阿比契力尔抽调兵力南下,朱天顺很快察觉到了围困自己的突契军换防了,围困的士兵变成了老弱残兵。因此他及时组织了突围行动并获得成功,驱散敌军残部后他成功稳固了辽东与幽州的联系,然后重新南下,帮助杨莲稳住了幽州的局面。

    而辽东方面的何灵也察觉到了突契进攻变缓,很快他便领悟到敌军主力已经南下了。可惜他苦于手头兵力不足,无法切实有效的组织力量来击败敌军,因此老将军费尽心思与辽东各部落的酋长土司们借兵,在满足了他们苛刻的要求之后好不容易聚集了力量,这才得以将突契军赶出辽东境内。之后老人家却因为劳累过度而病倒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在当时这些危机一个也没有解除,却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麻烦,那就是太原危急。

    由于两位大将被困蔚州城,太原经略府其实处于群龙无的境地。尽管他们可以按照薛伯仁日常制定的作战计划来执行,可是一来各位将校谁都没有这个权限,也没有这个人望来统领全军,各州府势必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而来战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加上阿比契力尔又是个令人闻风丧胆的人物,他的用兵并非寻常将校所能应付得过来的。眼下他是顿兵在蔚州城不假,可要是他调转兵锋来取太原府的话,谁也不知道究竟能不能守得住。

    因此紧跟着薛伯仁出援幽州被困蔚州城的报告之后,太原府各地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送到了京城。这么一来,就轮到下旨让薛伯仁出兵救援幽州的皇帝刘龑头痛了。未完待续。。

第六十四章 六 亡羊补牢() 
要说起刘龑给薛伯仁下达的圣旨,其实他自己也是在两难的抉择中选了一个而已。薛伯仁的忧虑得到了伍思成的赞同,可是辽东大事久拖不决让绢之国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去年恰逢阿比契力尔劳师西征安巴尔图里汗,那一仗虽然赢得相对轻松,可是双方毕竟也消耗了相当的人力资源,再加上薛伯仁轻师奔袭龙城成功,给予突契双重的打击。由于有这一层的考量,外加已经对高丽国进行了三年的袭扰政策令其国力大减,诸多因素聚集在一起可谓天赐良机,刘龑这才觉得时机成熟决定一举拿下高丽,然后转过头来专心对付突契。

    刘龑始料未及的第一点就是他错误估计了阿比契力尔的力量,原本以为他会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后再行南下,至少不会有大规模的战斗生,可谁曾想到他竟然还是来了,而且一出手就瞄准了绢之国防御力量最空虚的辽东,继而还南下幽州试图切断辽东与幽州的联系,刘龑生怕征伐高丽的事情再次搁浅而方寸大乱,这才最终决定命令薛伯仁出兵援救。

    到如今薛伯仁部被围困在蔚州城,太原方向失去了指挥官。面对不知下一步会如何行动的阿比契力尔,当务之急就是先稳住太原方面的局面,因为太原一旦有失,阿比契力尔就有可能南渡黄河,直接插向长安来。

    可现在的问题是让谁领兵挂帅来挽救太原的危局呢?兵部尚书安靖边是个适合的人选,可惜偏巧他染疾卧病在床,无法理事,更别提出征了。眼下虽有满朝文武,可能够独挡一面的将才却是难觅踪影,兵部呈上来的候选名单中多半都是在丰州。麟州,灵州,盐州一带长年布防的将官。这些人若是单纯负责一个州府地带的防御倒是绰绰有余,但像太原府这么大一片防区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况且自开始对高丽用兵以来便少有从这里调动武将的先例,原因就在于这些武将论起武艺和作战都还在中上。可却缺乏临机应变的能力,不然何至于一直负责一州一府的防御呢?

    看来看去刘龑都不满意,最后还是单独把伍思成给召了来商议。

    后世有人诟病刘龑对伍思成过于宠信,如果伍思成不是这样公正无私和精明强干的话,那他完全有可能成为权倾朝野的一个奸臣,那么刘龑的治世完全可能呈现出另一派景象了。可惜历史不容假设,事实上伍思成终其一生始终克勤克俭,从不争功邀宠,刘龑对他的信赖反而成了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正是伍思成的存在才避免了许多错误的生。尽管刘龑的做法在历史上出现恶果的比比皆是,却偏偏没生在他身上,真不知该说是他的幸运还是其他什么因素。

    面对皇帝的问题伍思成沉思良久,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刘龑看了不禁着急起来:“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吞吞吐吐起来了?”

    伍思成面有难色的说道:“非是微臣不肯直言,只是这话说不说在于微臣,能不能做到却完全看陛下您个人的心思,而且这件事微臣也确实不敢打包票。”

    “得了得了,别给自己留后路了。这不像你。再这么说下去,只怕现在的路都没有了。还哪里有后路可留?”刘龑不耐烦的说道。

    伍思成左右张望了一番确定周围没有其他人,然后才压低声音道:“陛下,其实京城有个现成的将才,只是他身份特殊,微臣唯恐陛下不能完全信任此人,因此才犹豫要不要推荐此人。”

    “谁?”

    “陛下难道忘了此人原本出生太原。还代理过一阵子太原留守吗?”

    “太原留守”这四个字一下让刘龑请醒了过来。所谓太原留守这个职位原本指的是皇叔晋王刘潜,后来刘潜被骗谋反,带兵南下,此时他的儿子刘献之谎称稳定太原,赚了他父亲的兵符控制了太原府端了刘潜的老窝。这才使得晋王之乱迅得以平定。事后刘献之乖乖交出兵权回京听候落,因此并未受到父亲株连,反而因功得到了忠义郡王的封赏,当年他才十四岁。

    不过也正因为刘献之此举,名为大义灭亲,实际却是裸的背叛了自己的父亲,刘龑并不喜欢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