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两汉往事-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组织无纪律的利益争夺战。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个说法,就算忽悠不了别人,娱乐一下自己也不错。胜利后的群臣就抱着这种态度,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搞开了。对群臣们来说,其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赶刘弘下台、让刘恒即位。
事件的走向似乎完全按照群臣们的想法进展着,这让很多人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但大出群臣所料的是,刘恒并不是个软柿子。刚进宫,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就大张旗鼓地下诏令,以迅而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掌握朝廷军事大权。
刘恒并没给群臣揣摩的机会,也在第一时间公布了群臣这次政变的合法性,并对很多人给予了表彰。当然,刘恒为表示自己帝位的合法性,也需要及时承认群臣们的那次无组织行为。
就这样,连打带拉,唬的群臣一愣一愣,既不敢放肆,又不会引发二次革命,一举稳定了朝局。
由此可见,刘恒的确是搞政治的高手。他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兄弟我可不是个软柿子,眼里揉不得沙子,都老实点,别整日想着闹事。
稳定朝局后,下边的工作就有些流程化了。
第一步是大赦天下,笼络民心。
在这一条中,包含了三个字:酺五日。解释起来,就是让老百姓聚饮五天。
应该说,这三个字,完全是可以用令外一个成语来解释的——普天同庆。
之所以会有如此效果,还需要从汉代法令上进行探寻。汉朝法令明文规定:百姓不得三人以上群饮。也就是说,就算婚丧嫁娶,想要喝点酒,还的两个两个来,如果超过三人,可能酒还没喝完,就该去吃牢饭了。
现在,刘恒给他们一些机会,压抑多年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三五成地群聚个小会、喝个小酒。嘿嘿,不犯法。
笼络民心,原来如此简单。
第二步是大封天下,稳定朝廷。
在这个环节中,那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欢乐的人有很多。
刘泽就是其中之一,他第一个被提名,改封为燕王,地盘扩大了一倍。
其次是跟随刘恒进京的六个人,均列九卿,进入实权部门;
再其次是灌婴,更进一步,官拜太尉;
还有很多不怎么起眼的人,均晋封列侯,其中那个叫刘揭的人(曾抢夺吕禄将印),也被封为阳信侯。
简单点说,那些曾经不被看好,甚至是名不转经传的小人物,均实现了华丽的转身,都比较欢乐,这些人渐渐地成为刘恒的忠实追随者。
但犯愁的人也不少。
陈平就是一位。这位老兄从头忙到尾,本以为刘恒老实,并且自己还救过他的命,应该容易掌控。可没想到,看似老实巴交的刘恒,三下五除二就架空了周勃,势头更是咄咄逼人。如此一来,圆滑的陈平又一次察觉到了危险。
应该说,“鸟尽弓藏”这个成语他领悟的很透彻,因此,他及时放低了身份,在刘恒面前说了这么一句话:“诛吕氏太尉功多”。
这句话说完后,陈平从右丞相的位置上下降半格,屈居左丞相。
在随后的日子里,陈平又操起了他的老本行,察言观色、虚于周旋。可以说,此时的陈平无疑是最犯愁的一个。
第二个犯愁的人就是周勃。
刘恒登基后,周老兄自我感觉良好。而刘恒似乎也配合了他的这种感觉,封其为右丞相。
三公之中,以丞相为尊。周勃从太尉到右丞相,职务似乎是升了。然而,这次微妙的岗位变动,让他远离了军权。
他一辈子和军队打交道,现在让他待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位上,似乎应该高兴一些。然而,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在这个位置上,他将漏洞百出、败笔连连。之所以会有这么个结果,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不适合。更加不幸的是,刘恒很清楚他不适合那个位置。
第十四章初登大宝—第二节 掌控朝局(二)()
有人欢乐,有人发愁,而还有一些人却是痛苦。
在历朝历代有所作为的帝王中,刘恒无疑是比较温和、宽容的一位,并在他和其儿子的手中,开创了西汉王朝的第一个盛世。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好皇帝。应该说,刘恒的继位,对普通百姓来说,绝对算是一件好事;但对一些人而言,却是他们痛苦的开始。
最为痛苦的人非刘襄莫属。
刘襄几个月来的经历,可以说是从天上到地下,从希望到绝望,费尽了心机,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么个结果,刘襄想不痛苦都难。
刘襄的痛苦实际上早在刘恒即位前已经开始了。
陈平、周勃灭掉吕氏后,忽悠刘章跑去劝大哥退兵。而与此同时,灌婴也召来一个叫魏勃的人加以训话。这个人我在前边提到过,他是齐国中尉,曾教唆刘襄起兵,并阴了齐相召平一把,应该说他是刘襄手下第一干将。
魏勃这个人很会来事,套近乎、拉关系的水平很高。要说他是有一些能力的,但缺少了一样东西——胆识。仅此一点,就注定他成不了大事。
魏勃是齐国人,年轻时家里很穷,没上过几天学,很有点矮矬穷的意思。但他人穷志不短,自学成才,还颇有些理想。当然,受出身因素影响,他的理想比较功利,并没能上升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地步。
魏勃的理想很简单——混进“公务员”队伍。因此,他希望能够拜见齐相曹参。
但这也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可以试想,一个小民百姓毫无理由的去找丞相聊天,定然会有些难度。
可这难不住魏勃,他很快就想到了个办法——求见齐相舍人。见“丞相”困难,见“舍人”应该要容易一些,由此可见,魏勃的脑子还是挺灵活的,他准备“曲线救国”。
可摆在魏勃面前的依然是困难重重,原因其实很简单,见“舍人”虽然容易一些,但却需要一些财力支持,最起码得请人家吃顿饭吧?傻着脸跑去给人家干笑两声似乎解决不了问题。然而,魏勃是个穷光蛋,别说请客吃饭了,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
如此看来,魏勃的理想很难实现。
但魏勃不死心,他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关键是魏勃是个偏才,专业特长就是搞钻营。富人有富人的钻营方式,穷人有穷人的钻营方式,方式大相径庭,道理却不无二致。魏勃“钻营”的方式讲出来其实很简单——扫地。
自从魏勃想到这个办法后,每天早晚,自动自发地跑到“舍人”的家门口进行义务劳动。由于魏勃同志工作很勤奋,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不见阳光,因此刚开始的几天,“舍人”恐惧异常,以为碰到了鬼。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扫着,终于有一天,魏勃得到了“舍人”的认可,并把他引荐给了曹参,帮他实现了理想。
后来,魏勃当上了司机,负责给曹参驾车。熟络后,曹参发现他还有些能力,因此引荐给了当时的齐王刘肥,被任命为内史。
刘襄继位齐王后,由于魏勃擅长钻营,很会讨刘襄欢心,因此对他极其信任,魏勃得到了重用,被任命为中尉。渐渐的,魏勃掌控了齐国大权,连丞相召平还得靠边站。
再后来,就是他教唆齐王起兵,一路游行,跑到荥阳,和灌婴搞了一阵对峙。
现在,灌婴召他训话,魏勃虽然一万个不情愿,但还是去了。因为他不得不来,说到天边,他都是大汉的臣民,刘襄虽然接二连三地使阴招,但并没有真的举起造反。既然如此,京城领导找他问话,他魏勃自然就没有拒绝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刘襄虽然很有理想,但还没到昏了头的地步,因此也希望他去灌婴军营打探一下虚实。
就这样,魏勃站到了灌婴的面前。
魏勃来后,灌婴板着老脸,根本就没正眼看他。凉了他一阵后,灌婴冷冷地问道:“为何教唆齐王起兵?”
魏勃的答复很有水平:“失火之家,哪有先禀报家长而后救火的呢?”说完之后,退后站立。
他的答复虽然很上路,但表现却极其差劲。因为说完这句话后,就开始满头冒汗,两腿发抖,如同犯病。到后来,干脆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魏勃的怂样让灌婴一览无余,一阵冷笑过后,灌婴说道:“人称汝勇武,我看不过一妄狂平庸之徒!”说完后,把他赶了出去。
更夸张的是,魏勃被这次简单的会面吓破了胆,回营后也一直在抖个不停。别说让他继续闹革命了,连生活能不能自理都成了个问题。
这么个结果让刘襄大吃一惊,本叫他去打探虚实,不成想却被吓成了大小便**的废人。
万般无奈的刘襄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痛苦地向荥阳投去最后一瞥,收拾行囊返回了齐国。
刘襄随后的日子,就是漫长且痛苦的等待,他虽然没有多少举动,但对“皇位”还是抱存着一丝希望的,因为他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
然而,他并没有等来群臣相迎的场景,而只得到了一个消息:刘恒登基。
这个消息,让刘襄愤怒非常,也绝望异常,最终痛苦地颓坐在椅子上。
事实上,刘襄也没痛苦多久,因为在刘恒称帝的第二年,刘襄就闭上了双眼,驾鹤西游去了。
刘襄死后,谥号为齐哀王。应该说,这个谥号很符合他最后一年的心景。
然而,刘襄并不寂寞,因为在他伤心绝望的这段时间里,他的两个兄弟也在陪着他痛苦。
刘恒即位,只对刘章、刘兴居做了一番口头表扬后,就没了下文,更别提给他们个封号什么了。如此一来,让这对兄弟里很是焦急,也很愤怒。
但焦急是他们自己的事,旁人是不会跑来凑热闹的,毕竟大家都在朝堂上混了这么多年,很晓得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
更重要的是,当初给他兄弟俩许诺的是陈平和周勃,而那两位老兄正在郁闷发愁,现今更别指望他们能站出来说话了。
事实上,刘章、刘兴居最终还是被封了王的,不过那是刘襄死后发生的事情。
刘襄死后,汉文帝将齐国一份为三,刘襄儿子刘则继任齐王,刘章为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
事实上,这两人也没活多长时间。汉文帝二年,也就是刘襄死后的第二年,刘恒又一次找他两人的麻烦。那一次,刘章在痛苦、忧郁中死去。再后来,刘兴居也不堪凌辱,起兵造反,兵败自杀。
第十四章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
世界上的人有很多,痛苦的也不只有刘襄兄弟三个,那个审食其就是另外一个。
审老兄虽然人品有问题,能力也很欠缺,但不管怎么说,他也曾经快乐过。然而,现在的他却完全沉浸在痛苦之中。
实际上,早在吕家败亡前,审食其的痛苦已经开始了。
我在前边提到过,吕雉驾崩后,吕产、吕禄看不惯审食其,一度罢免了他的左丞相之职,仅给他保留一个“太傅”的岗位。这让审食其很郁闷。
随后,审食其与陈平等人暗中联合,灭掉吕氏,重新夺回了左丞相一置。
然而,审食其并没能在这个位置上待多长时间。刘恒即位后,又毫不客气的撤了他的职,并且连“太傅”也没给他留下,这让审老兄成了留居京城的闲散人员。
身份的落差让他的心理有些失衡,因此很是痛苦。但现在的他实力不济,敢怒不敢言,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说他现在是落水狗,一点也不过分。因此,他只好小心翼翼、忍气吞声,以求能安度晚年。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紧紧的盯着他,并且不准备让他过好日子。盯着审食其的人是刘长。
刘长的身世我在前边介绍过,他亲娘是赵姬,受张敖牵连而入狱。入狱后,其弟赵兼向审食其行贿,让审食其求吕雉出面说请。但吕雉出于妒忌,予以拒绝。
后来,赵姬生下刘长,狱中自杀身亡。
再后来,刘长成为吕雉养子,在娇生惯养中长大。
刘长成人后,弄清楚了自己的身世,因此痛恨一些人。但刘长有点莫名其妙,他最痛恨不是吕雉,反而是在其中穿针引线的审食其。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刘恒即位后,刘长的嚣张性格又一次得到了发扬,他依仗自己是皇帝的弟弟,骄横跋扈,藐视朝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瞎折腾,连朝廷法令在他面前都是一张废纸。
纵然如此,刘恒也没去找他麻烦。不得不说,刘恒的肚量的确够大。
然而,刘恒的宽容并没让刘长心存感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