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最风流-第6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诛未尝不是个机会。”
荀贞说道:“志才你是说?”
“不错。此次关东群起讨董,袁本初为盟主,袁氏兄弟分在南北,一以冀州为资,一取南阳为用,如论实力,他两人当是最强,而上次击董,袁公路按兵不动,袁本初虽出了数千人马,却亦毫无用处,现下,袁氏在京者满门被诛,袁太傅,袁本初、袁公路之从父也,袁太仆,袁公路之同产兄也,国仇家恨,他两人想来应不会仍屯兵观望,依旧不肯出战了吧?”
袁隗是袁绍、袁术的从父,袁基是袁术的同产兄,——袁绍是过继给袁成的,他和袁术本为同父异母的兄弟,袁基名为他的从兄,实际上也是他同父异母的亲兄,那么袁隗、袁基两人被杀,对袁绍、袁术来说,就是国事之外,现与董卓又有了血海家仇。
依常理而计之,袁绍、袁术这回总不该仍观望不战了吧?
荀贞却是知道,便是袁隗、袁基等袁家的五十余口被杀,袁绍、袁术却依旧是没有出兵的。
这看来似是无情,可凡是欲争天下者,又有几人会把家事放在第一位?高祖为争天下,那可是连父亲、妻、子女都不顾的,况乎袁隗、袁基只是袁绍、袁术兄弟的从父、兄弟?
戏志才大约也是知道这点的,所以话里虽然说“单对讨董而言,袁氏被诛未尝不是个机会”,可表情上却并无什么特别的神色,只是淡淡而言之罢了。
荀贞说道:“为国者,焉能顾家?袁本初意在冀州,袁公路心欲荆州,今冀、荆未定,尚未完全落入他二人之手,袁太傅、袁太仆虽被杀,他两人恐亦不会起兵为之复仇。……不过,我倒是传道檄文,以上匡天子,下为袁氏复仇为名,呼倡各路共起兵,同击董贼,至於事能成否,却非是你我可能为之的了。”
戏志才点点头,说道:“事如能成,固然最好;事如不成,天下亦可知究竟谁才是最忠义之人。”
这才是戏志才的真正目的。
身为讨董盟主,族人被杀,如果却依旧按兵不动、不出河内,袁绍的名望必然会稍微受损,而荀贞若於此时传檄天下,相比之下,其名望却或会因此而能够再得到一定的提升。
荀贞遂叫陈仪写了一道檄文,和孙坚联名并署,於次日传送天下。
数日后,洛阳董军营中,董卓看到了这道檄文。
他粗粗地浏览了一遍,随手将之丢到一边,问左右:“河内袁绍、南阳袁术,可有异动?”
帐下回禀报道:“除闻袁绍、袁术祭奠袁隗诸人外,他两支军马至今皆无异动。”
董卓不屑地说道:“袁家兄弟空拥虚名,较之胆勇,何及荀、孙”
帐下一人说道:“相国诛袁氏之意乃是杀鸡儆猴,袁氏兄弟、酸枣诸竖皆无敢言也,俱恐骇俯首,而唯独荀、孙不识好歹,却敢传檄天下,倡联兵击洛。相国,荀爽,荀贞之族父也,陈纪,荀贞之妻族也,他两人现皆在长安,何不索性把他两人也杀了?以示天下,震奸党之心。”
董卓看去,说话的是他女婿牛辅。
牛辅是董卓的亲信重将,又是董卓的女婿,知道董卓诛袁氏五十余口的真正目的,那便是杀鸡儆猴。
董卓杀袁隗等,其意并不在袁绍、袁术,而是在酸枣联军,他是想以此来恐吓张邈、曹操等人。酸枣的那些诸侯们大多出身名族,世代为官,在起兵前,有的还是常居洛阳,差不多皆有家眷、子女、族人在京,别人不说,比如曹操,他就有家眷在洛阳,曹操当日逃出洛阳时情况紧急,是微服而走,没带几个人,他早年在谯县时纳的小妻卞氏和卞氏给他生的次子曹丕等人都没能跟他走,后来起兵讨董,两军为敌,曹操也没办法派人去把卞氏、曹丕等接出来,所以,他们现皆尚在洛阳,董卓杀了袁隗等人,就是在告诉曹操等:你们要是还跟着袁绍和我为敌,你们留在洛阳的家眷、子女、族人就会和袁隗等人一个下场。
这是在从心理上打击曹操、张邈等那些跟着袁绍起兵的诸侯们。
又有一人说道:“相国万万不可。”
董卓再看去,说话的是讨虏校尉贾诩。
贾诩素有智名,董卓颇重之,乃问道:“文和,缘何不可啊?”
贾诩今年四十多岁了,他生在凉州,地处边鄙,年轻时名声不显,只有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有良、平之奇,后来,他被举孝廉,又入朝为郎,因疾病去官归家,在家待了段日子后,得到公府的征辟,又来到洛阳,数迁为太尉掾,董卓入京,因贾诩和他是同州人,遂对其加以重用,先拜他为平津都尉,命以镇守洛阳周边八关中的小平津,前些时把他召回洛阳,改迁为讨虏校尉。
贾诩恭敬地说道:“袁隗,太傅也,袁基,太仆也,明公先已诛之,朝野惧骇,今如再诛荀爽、陈纪,所谓物极则反,必会使内外不自安,或生离心,反壮二袁声势。”
袁隗、袁基两个是袁绍的族人,董卓杀了,是杀鸡儆猴,可荀爽现亦为三公之一,董卓如再杀了,那就是短日内连杀两个三公,此前朝之所未见,肯定会引得朝中公卿、大臣人人自危,实不利远在洛阳的董卓加强对长安的控制。
董卓以为然,颔首称是。
贾诩又道:“今次关东起兵,盟主乃是袁绍,如荀贞、孙坚者,不过是附从罢了,既无袁绍之名,又无袁绍之众,便是再戆悍勇战,也无关大局,以在下愚见,相国实不必太着意他两人,只需令胡将军牢守伊阙诸关,便足矣。当下之要紧大事,还是应当以二袁为先,只要能先把二袁,尤其是袁绍打垮,关东余辈,跳梁小丑,不足相国定也。”
袁氏世为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政治力量极其强大,是董卓的强敌,而如荀贞、孙坚等,确如贾诩所说:便是再敢战,也只是他两支人马而已,无关天下政局。眼下最要紧的,的确是要先想办法把袁绍、袁术打垮,只要能将他两人打垮,关东义军就是群龙无首,必星散而去,待到那时,以凉州、并州军马之强,董卓便可以分别一一击之,从容平定。
董卓说道:“文和,卿言甚是。”顿了顿,又问贾诩,“今我已诛袁氏在京者满门,想来酸枣诸竖应已俱皆胆裂,文和,你以为,下一步我该如何做,才能迫其降我?”
贾诩早有定计,闻得董卓询问,当下答道:“确如明公所言,袁隗、袁基等被诛,料那酸枣诸竖必已皆惊骇胆裂,心忧在京之家眷,想来应是不敢再公然与明公为敌,可如想迫其星散,或更甚而,使其自缚求降,以在下看来,还得再往柴堆里丢一把火。”
“什么火?”
“明公可分遣良将,使统以精卒,分击袁绍、袁术。”
董卓哈哈大笑,拍案说道:“卿之所言,正吾意也。”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此次关东讨董,其“王”便是二袁,尤其是袁绍,从早前荀贞、孙坚、曹操、鲍信等出兵,而余者不与合兵共出就可看出关东联军气势虽盛,内实各怀打算,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抓住袁绍、袁术这两个为首的穷追猛打,先杀袁隗等,从心理上恐吓余者,再分别遣兵痛击二袁,从军事上恐吓余者,双管齐下,十之八九,就能使关东联军瓦解,只要关东联军瓦解,董卓这边就会压力顿减,从而便可以或招降、或进击,从容不迫地分别一一平定之了。
不得不说,董卓确算是个人杰,有野心,有能力,也有手腕。
先采取守势,观望关东联军的动向,在看出关东联军内实各怀打算,并非是铁板一块后,当机立断,马上就诛袁氏在京者满门,以为威吓,再改守势为出击,以更进一步地从军事上来对联军进行打击,以迫其分化瓦解。他这一整套对付关东联军的办法是很有章法的。
只可惜,他忽略了一点,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
49 郭公则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
这个被董卓“忽略”了的“一点”,就是“大势”。
其实,也不能说董卓忽略了这一点,整个天下的大势现今如此,几乎所有的士族都在或明或暗地反对他,与他一心者几无,他又会岂会不知?只凭他一人之力,是万难与之为敌的。只是,他现在已经上了船,“上船”容易,要想再“下船”可就难了,就算他已明知时势如此,事恐难为了,可现下的形势对他来说,却也是“退不得也”,政斗是你死我活的,但凡他露出一点“退却让步”的架势,袁绍等人恐怕就会马上扑上来,毫不留情地把他撕成碎块。
所以,他现在虽是已明知“事不可为”了,可却还得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
而又因此缘故,“天下时势如此”,他应对的章法即使再好,也是没甚用处的,顶多能应一时之急,早晚还是落败一途。
凉州兵精,荀贞在等他们士气低落,一待其士气低落,便会立刻发动二次讨董,——荀贞为何料定凉州兵会有“士气低落”之时?事实上,也正是基於对“天下时势”的判断。如果“时势”在董卓,所谓的“大义”在他,凉州兵又怎可能会士气低落?只会是“士气如虹”。也正是因为“时势”不在他,所以凉州兵如今之精勇剽悍,说白了,不过是一时之表象罢了。
却说荀贞和孙坚联名署文,传檄天下。
在董卓看到这道檄文的前后,袁绍、袁术、曹操、张邈等人亦相继看到。
这些人的反应不一。
袁绍出示此檄给左右,说道:“贞之以‘上匡王室,下为我家报仇’为名,倡天下英雄共进,齐举兵讨董。卿等以为如何?”
座上一人首先答话,这人开口就是大骂,拍案说道:“荀贞竖子此是欲陷将军於不孝不义,其心可诛”
诸人看去,说话的是阳翟郭图。
郭图话音刚落,坐在他对面的一人不乐意了,接口说道:“公则此言,所为何发?何为‘欲陷将军於不孝不义’?吾兄倡天下英雄共击董,既是为国事,也是为将军的家事,赤诚忠义之心,天日可表,如何却是‘欲陷将军於不孝不义’?”
诸人再看去,说话的是颍阴荀谌。
众人皆知,郭图早年在颍川为吏时与荀贞不和,又皆知荀谌是荀贞的族弟,此时闻得他二人一开口就是争执,俱皆面面相觑。
郭图说道:“荀贞明知因韩冀州掣肘之故,将军现兵、粮不足,难以进击,却以将军的家事为名,邀天下共击董卓,这不是欲陷将军於不孝是什么?”
座上又一人开口说道:“公则此言,未免夸大。本初,我素知贞之为人,他断非此等样人,他今次所以与孙将军共联名传檄天下,号召击董,必是因见董卓倒行逆施,竟杀卿家五十余口,太傅、太仆诸公无辜遭诛,甚至连卿家的尺口婴儿都没能逃过此劫,故义愤填膺,悲愤难以自抑,遂乃有此檄之出,其意断非是欲陷卿於不孝不义,实是为给卿家报仇也。”
诸人又再看去,说话的是曹操。
曹操在丹阳募完兵,知酸枣诸人难以成事,遂舍酸枣不去,径来了河内投袁绍。他和袁绍自少相识,交情莫逆,袁绍见他来投,待之深厚,留在帐下,倚为臂助。
诸人亦皆知,曹操和荀贞交情甚佳,上次义军击董,二袁、酸枣诸人皆未动,出兵者唯荀贞、曹操数人而已,曹操兵败,去丹阳募兵,归来途中,还在广陵得到了荀贞属吏们的热情款待,他两人可以说是意气相投、志气相仿,或难称“死友”,然却足能称得上“同道知己”四字。
郭图说道:“就算是像孟德说的那样,荀贞是为了给将军家报仇,‘义愤填膺,悲愤难抑’,故出此檄,这道檄也不应该由他来写当今讨董,盟主是谁?是将军他荀贞何德何能,竟敢代将军而出此檄?我还是那句话,这个人其心可诛”
郭图一句一个“荀贞”,提名点姓,又一句一个“其心可诛”,座上又一人不满了,猛然起身,挥袖怒道:“荀侯领军颍川,贵为县侯、行建威将军、广陵太守,郭公则你口口声声荀侯‘何德何能’,吾敢问之:你又‘何德何能’,敢於满座之中、将军帐下,直呼荀侯名讳?”
郭图看去,见说话的是邺城审配。
诸人都知道,审配早年时曾为荀贞的下吏,乃是荀贞“故吏”,又都知审配为人刚正,因而见他为“旧主”说话,愤然维护旧主荀贞的名誉,却也都不奇怪。
郭图可以和荀谌争执,也可以和曹操争执,也可以和审配争执,但在荀谌、曹操、审配都为荀贞说好话时,他却是独力难支了。他转目座上,目视斜对面的辛毗、辛评兄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