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锦帆崛起-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近侍消失在转角的背影,孙权长长的吁了口气,不知不觉,他全身皆已被冷汗所浸透。
张纮继续苦劝道:“主公,让贺齐将军守卫于潜实乃治标不治本,眼下我江东风雨飘摇,局部甚至已经有了小股百姓逃离的现象,各大世家亦是态度暧昧,若不能尽早结束这场战争,则我江东必崩于内忧外患之中!”
孙权仰起头,茫然的看着天花板:“兄长去世尚不足两月,江东便被我搞成了这幅模样,我孙权当真是愧对父兄的在天之灵!”
张昭道:“主公,古有勾践卧薪尝胆,以三千越甲吞灭吴国,今主公忍一时之辱,待他日复起,当可卷土重来!”
“罢了!”孙权沉默许久,闭上眼,痛苦的长叹一声,“就依你二人所言,只是那王少林,当真会同意我们的求和吗?”
张昭道:“欲速则不达,以锦帆的国力,暂时还不足以吞下整个江东,拿下豫章与大半个丹阳郡后,锦帆其实也已经达到了极限,想来以王冲之智,当不会拒绝我们的求和才是!”
孙权苦笑道:“怕就怕他狮子大开口啊!”
张纮请令道:“主公,不若就由臣出使一趟石城,先去探探王冲的口风!”
孙权想了想,点头道:“就麻烦子纲了!”
第两百一十四章 王冲很矛盾()
建安五年,六月四日,石城。
王冲独自一人坐在空荡的大堂,手摸着下巴,正在分析江东当下的局势。
豫章郡没什么好说的,如今已经完全被划入锦帆的版图;庐陵倒有些麻烦,不仅地域宽阔,山水险恶,还有不少蛮族部落久居于此,虽说魏延文武双全,但想要收服这帮食古不化的蛮夷,恐怕也得费上好一番波折,不过不论如何,庐陵,王冲是一定要取的。
庐陵郡,其实是位于赣江中游的一块大型盆地,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光线充足,雨量丰沛,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虽说目前人烟稀少,荒芜遍地,但只要经过开发,很快就可以成为锦帆的一处产粮重地,王冲甚至早已经决定,等到局势稳定下来,他就会逐步的往庐陵迁徙百姓,增加当地的人口,促使其尽快的发展起来。
至于丹阳郡,局势相对比较复杂,王冲在石城与丹阳县的江东大军彼此对峙,却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而这,也为甘宁攻略丹阳郡其他乡县争取了大量的时间与空间。
原本,王冲听取了刘晔的告诫,觉得以锦帆如今的实力,确实还无法一鼓作气的吞下整个江东,饭要一口一口吃,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裤裆,此战能攻取豫章与丹阳二郡,使锦帆的版图足足扩大一倍有余,已经是一场空前的大胜。
可是随着前些日子谢家的投靠,王冲的心思难免又活络了起来,毕竟若能一战而全取江东,王冲也不想夜长梦多的分两次攻打。谁知道将来让江东缓过气来,又得横生出多少枝节?
甘宁兵进于潜,孙权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可是他手上已经没有多余的兵马可派,唯一的选择。就只能将驻扎在山阴的贺齐调往于潜,而一旦贺齐离开了山阴,谢煚的机会也就来了。
所以,王冲现在很矛盾,一方面,他始终记得刘晔的叮嘱。可是另一方面,王冲也不愿错过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这就好像是有人在王冲面前摆放了一块令人食指大动的美味蛋糕,可这块蛋糕可能有毒,就看他敢不敢冒险去吃。
事实上。王冲之所以会如此着急,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谢家这枚暗棋有些特殊,保质期太短,如果现在不用,很快就会过期。
谢家与孙权有婚约,等到战事结束,孙权必然会要求完婚。可谢煚都已经把女儿献给了王冲,那么这门婚事自然要吹,纸包不住火。到时候孙权追究起来,谢家投靠锦帆之事,铁定暴露无遗。
王冲很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多想,脑袋一热,张口就答应了谢煚这一极为荒唐的请求。此刻回想起来,实在是有些失算啊。
如果自己此前没有同意谢煚的请求。而是让他依照约定将女儿嫁给孙权,那么谢家这枚暗棋不仅可以长期存在。暴露的可能性也会小上许多,只可惜,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谢煚回山阴已经好些天,他说过一回山阴就会立刻将女儿秘密送来石城,如今怕早已在来的路上,到时候,自己总不能再把人送回去吧?
作为一个现代人,王冲实在没办法像这个时代的人一样只把女人当做玩物与货物。
“主公!”这时,身形俊朗挺拔的太史慈龙行虎步的从外面走了进来,对王冲行礼道,“不知主公唤末将前来所为何事?”
“当然是好事!”王冲笑着从桌案上拿起一封书信,对太史慈扬了扬道,“这是文和刚刚从皖城送来的书信,想来子义会很感兴趣!”
太史慈疑惑的从王冲手中接过书信,打开一看,当即瞳孔一缩,激动道:“这主公,这是真的吗!?”
王冲点点头笑道:“自然是真的,等我锦帆与江东的战事告一段落,子义回皖城当可见妻儿与老母!”
太史慈‘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热泪盈眶道:“多谢主公!”
王冲忙道:“子义无需多礼,你既是我部下,又是我手足,我自当竭力促使你一家团聚!”
太史慈当年在北海救下孔融没过多久,便独自一人南下江东投奔了刘繇,这些年来不论是在刘繇、孙策还是王冲帐下,太史慈一直都在忙着东征西讨,根本没有时间回东莱去接家人,王冲知道太史慈是个孝子,为了能让他安心为锦帆效力,便让贾诩动用暗部的力量,偷偷去东莱接回了太史慈一家老小,之所以没有事先告诉太史慈,就是为了等事成后给他一个惊喜。
太史慈要比王冲年长十五岁,如今已是三十有五,早在东莱时便已成婚生子,其子太史享恰好与张泉同岁,比丁奉梅成大一岁,虚岁十六。
王冲已经决定将太史享收在身边,和丁奉等人一样担任自己的亲卫,除此之外,王冲还决定把不论是武艺还是谋略都已经相当成熟的张泉外放至太史慈的骑兵营担任副将。
当王冲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太史慈,太史慈自然满口答应,因为谁都清楚,担任王冲亲卫其实只是个过渡,就好像张泉一样,只等时机成熟,就会被王冲外放为官,重点提拔。
待得片刻,刘晔也赶了过来,见太史慈眼眶红润,不由打趣道:“子义,莫不是刚刚被主公训了一顿,忍不住哭了鼻子?”
听得刘晔此言,太史慈频翻白眼,王冲则哈哈大笑了起来:“子扬,子义乃至情至性之人,也许你看了这封书信,当可知子义为何如此!”
“哦?”刘晔好奇的结果书信一看,顿时恍然,笑对太史慈道,“子义,恭喜,终于可以一家团聚了!”
太史慈亦是笑道:“我现在只恨不得有双翅膀,然后立刻飞回皖城去看望老母了!”
“子义的心情我能理解,不过这就得看”刘晔说着顿了顿,意味深长的看了王冲一眼,“主公想不想这场战争早些结束了!”
“什么意思?”太史慈一愣,困惑的看向王冲。
王冲嘴角露出一抹苦涩:“子扬,莫不是又看破了我的心思?”
第两百一十五章 王冲的底限()
“主公,方才我进来时,恰好看见了承渊将那谢氏送进内院!”
望着神情大为尴尬的王冲,刘晔叹了口气道:“主公,谢家的投诚,于我们将来夺取江东,本是一步绝妙的伏笔,可如今主公纳了谢氏,却大大增加了这枚暗棋曝光的可能性,亦或者说主公此番真想一鼓作气的吞下整个江东?”
“子扬勿扰,事情没你想象的那么严重!”王冲挠了挠头皮,呵呵干笑道,“敢问子扬,周瑜这些日子在丹阳县,为何一直按兵不动?”
刘晔想了想答道:“一来,江东精锐所剩不多,已经再经不起大规模的伤亡,所以,除非他们有十足的把握击败我们,否则绝对不敢轻举妄动;这二来嘛想必是在等孙权的决定吧?想看看这场仗,孙权究竟还要不要坚持打下去!”
“那子扬认为孙权会作何抉择?”
刘晔冷笑道:“孙权不是孙策,他拿不出孙策身上那股破釜沉舟的胆魄,所以依我之见,孙权十有八/九会向我锦帆求和!”
王冲点点头,淡淡笑道:“虽是求和,但也总该有个心理底限吧?”
刘晔隐隐有些明白了王冲的意思:“我锦帆的目的是要全据丹阳,但湖熟、句容、江乘、故鄣、于潜这五县太靠近吴郡,孙权无论如何都不会割让出来,可如果这时候山阴世家突然举兵叛变,惊慌失措之下,急于要平息这场战事的孙权,必然会适当降低自己的心理底限!”
王冲道:“全据丹阳不太现实。逼得太急可能会使孙权狗急跳墙,但故鄣与于潜二县,我锦帆至少也得拥有其中之一,这也是我的心理底限!”
刘晔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主公言之有理,可这么一来。我们就得重新让出山阴,如果山阴世家事先知晓,未必还愿意配合我锦帆举事!”
王冲眨眨眼,狡黠一笑道:“所以此事暂且要秘而不宣,等到山阴世家正式举事,他们即使想反悔也早就为时已晚!”
刘晔闻言颇有些哭笑不得。王冲这一手实在是太坑了,这些山阴世家一旦举兵反叛,孙权又岂能再容得下他们?那么到时候,为了防止孙权的迫害,他们就只能举家搬离山阴。迁移到锦帆的领地之内,如此,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王冲耸耸肩道:“山阴我锦帆早晚要取,他们又不是一辈子回不了家乡,而且我锦帆也会适当给予他们一些补偿,想来他们不会怨我吧?”
刘晔一翻白眼,暗自吐槽道:“不怨才怪呢!”
这时,丁奉从外面走了进来。禀报道:“主公,江东来使!”
“哦?”王冲眉头一挑,意味深长的与刘晔对视了一眼。问丁奉道,“可知来者何人?”
丁奉答道:“来人自称讨虏将军帐下从事张纮!”
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是孙策死后,曹操上表朝廷授予孙权的官职,张纮从许都带着这封任命书回吴郡才没有多久,而当时。曹操还将张纮封为了东部都尉,不过张纮效忠孙氏。虽然别人都会尊敬的称他为‘东部’,但他却只认自己在东吴的从事之职。
刘晔笑道:“主公。张纮今日,必是为求和而来!”
王冲道:“子扬,我不打算接见张纮,与江东谈判一事,我便全权交由你来负责!”
刘晔面露为难之色:“这主公,这会不会有些”
“有些什么?失礼吗?”王冲无所谓道,“如今是孙权眼巴巴的来求我们,又不是我们去求他,我表现的傲慢一些又有何妨?他若觉得气不过,大可与我们锦帆死战到底!”
“这好吧!”刘晔无奈道,“还请主公给一个底限,我也好以此为基去与张纮展开谈判!”
王冲想了想道:“第一,让孙权把陈武与董袭二人的家小一个不少的安全送来石城;第二,如今投奔我锦帆的江东士卒已经过万,这些士卒的家小,也同样要归我锦帆所有;第三,我锦帆在此战中伤亡惨重,孙权必须给予补偿,黄金绝对不能少于万两,至于粮草么差不多十万石就够了,如果凑不齐,也可以拿生铁来换;第四,那就是丹阳郡归属权的问题,这件事,我刚刚已经提到过了,想必子扬也清楚了吧?”
刘晔细细将王冲的要求记在心里,应道:“诺!”
王冲道:“此次谈判,短时间内必然是无法谈拢的,子扬不妨一直拖着,千万别过早的暴露我们的底限,说不定等我兄长拿下于潜,兵逼吴郡,我们得到的,也许还能够更多!”
刘晔起身告辞道:“主公放心,刘晔省得!”
言罢,便去了厅堂接待张纮。
进入厅堂,见到满脸皱纹却从容淡定,浑身散发着一股儒雅浩然之气的张纮,刘晔当即行礼道:“学生刘晔,见过子纲先生!”
张纮年近五十,早已是天下闻名的有学之士,要比他年小二十余岁的刘晔,见到他自然得执学生之礼。
张纮心里很不舒服,因为刘晔来此,也就意味着王冲并不打算接见于他,如此无礼的举动,摆明了是要给他们江东一个下马威。
不过张纮涵养很好,并未表露出来,而是对着刘晔微微一笑道:“子扬,多年未见,不曾想你在征东将军麾下已做得如此大事!”
刘晔恭敬道:“全仗先生当年教诲!”
刘晔这番话,倒并不完全是在恭维,他年少外出游学时,曾去往江都拜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