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锦帆崛起-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世家,一个个则都惨遭了锦帆的杀害,他却偏偏无能为力,不得不说,这当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建安五年,五月二十八日。

    在将豫章郡各大世家的家族私兵收编之后,甘宁手上的兵马已经扩充到了两万五千人。

    于是,甘宁命魏延率五千大军南攻庐陵,留徐盛领三千士卒守卫南昌,自己则带着鲁肃、乐进、孙贲以及剩下的一万七千大军,再次北上丹阳。

    建安五年,五月三十日。

    一直在吴郡疯狂募兵的孙权,终于再次征得五千士卒,以张昭之子张承担任校尉,入丹阳郡相助吕范,湖熟的江东兵力瞬间扩充至万人,使得驻守秣陵的任江与朱纯压力大增。

    消息传入石城,王冲只是冷笑不语,孙权如今竭泽而渔,无疑是自掘坟墓,毕竟孙策死后,在锦帆暗部的推波助澜之下,孙权在民间的风评本就不好,眼下他又强征青壮,民间怕是早已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拖得越久,局势对江东就越不利,如果孙权无法尽快将锦帆驱逐出江东,孙氏那摇摇欲坠的根基,早晚得全线崩塌。

    所以说,王冲现在真的是一点也不着急,这些日子以来,周瑜曾千方百计的想诱使王冲出城,可王冲却始终无动于衷,因为对锦帆而言,不败就已经是胜利。

    当然,周瑜也不是没有强攻过,结果在郝昭的调度下,石城简直固若金汤,反倒是江东军在攻城的时候,被王双的铁卫营从后方冲杀了一阵,导致伤亡惨重。

    几日前,周瑜率军撤出大营,退回了丹阳县,手中兵力尚还有一万七千,与此同时,刘晔与王双也跟着入驻石城,使得石城的兵力达到了万余,早已不是江东军强攻就可以击破。

第两百一十二章 求和?() 
丹阳县。

    程普神色憔悴的坐于主位之上,透着浓浓哀伤的双眼血丝密布,迷茫、无助、痛苦,此刻的他,怎么看都不像个统领千军万马的一军之帅,而更像是一个行将就木的百岁老人。

    想当初,程普与黄盖、韩当、祖茂四人跟随孙坚东征西讨,所向披靡,何等的意气风发?只可惜,时过境迁,祖茂在讨董时被西凉猛将华雄所斩,孙坚在攻打襄阳时被黄祖部将暗箭射杀,现如今,韩当与黄盖也先后离去,只剩下程普一人还孤零零的活在这世上,其内心之中的悲怆与伤感,又岂是他人所能体会?

    在程普左侧,依次坐着周瑜跟吴景,右侧则是凌操、邓当与吕蒙。

    程普目光淡淡的扫视一圈,不由悲从中来。

    一年以前,江东麾下尚还人才济济,猛将如云,可一年之后的今天,空旷的大堂竟只剩下寥寥几道身影,这是何等的悲哀?

    锦帆王冲!

    这个在去岁好像突然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混蛋,就是酿成这一切惨剧的罪魁祸首,如果没有他,江东又何以沦落到今日这般地步?

    程普对王冲的恨,几乎已经深入骨髓,十余天前,程普本有机会将这祸害除去,可最终却还是被他单枪匹马杀出了重围,程普很懊恼,因为他知道,也许将来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低头看着桌案上孙权派人送来的书信,程普的心,沉重的就好像被压了一块巨石,长叹一声道:“都来说说看吧。我们要如何才能在一月之内将锦帆赶出丹阳郡?”

    “”死寂,谁也没有吭声,哪怕是周瑜,也同样低着头,一筹莫展。氛围显得格外的压抑。

    良久,凌操按耐不住,撇撇嘴抱怨道:“主公也真是的,如今锦帆势大,甘宁也已经领兵北上丹阳,这一战。我们能不能赢都是个问题,又如何能在一月之内将锦帆赶出丹阳?”

    周瑜眉头一皱,瞪了凌操一眼,告诫道:“凌将军,慎言!”

    对于周瑜。凌操还是比较尊敬的,所以并没有还嘴,只是气冲冲的把头别到了一边。

    周瑜见状,亦只能在心中黯然叹息,说到底,孙权初掌大权,在军中的威望还是太浅,再加上自从与锦帆交战以来。江东败多胜少,死伤无数,麾下将领本就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可谁想这时候,孙权又来了这么一出,一月之内将锦帆赶出丹阳?如此不切实际的要求,也难怪凌操会心有不满。

    不过作为臣子,周瑜自当竭力替孙权辩护:“主公此举虽有些强人所难,但凌将军也得多多体谅主公的难处才是啊!”

    迎着凌操疑惑的目光。周瑜淡淡解释道:“凌将军可知,主公此前在吴郡募兵。为何千辛万苦才募得五千青壮?”

    凌操愣了一下,有些不耐烦的问道:“周护军到底想说什么?”

    “民心!”位列末端的吕蒙接口说道。“周护军的意思是,我江东正在逐渐失去民心!”

    “没错!”周瑜赞赏的看了一眼吕蒙,神色凝重道,“眼下我江东风雨飘摇,百姓已渐渐不再信任孙氏,所以当主公颁布募兵的告示,哪怕待遇极优,响应者也同样寥寥无几,还有世家那帮墙头草,他们的心思怕也早已活络了起来,虽然目前还处在观望的状态,可一旦发现我们大势已去,定会群起而倒向锦帆!”

    “这”凌操脸色一变,他没想到事情已经严重到了如此地步。

    周瑜顿了顿,继续说道:“时间拖得越久,局势对我们就越不利,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将锦帆赶走,百姓与世家对我们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弱,心里的天平也会愈发的朝锦帆倾斜,王冲正因为看透了此点,所以这些天来才会任由我们挑衅也兀自坚守不出,凌将军,现在,你总该明白主公为何会如此心急了吧?”

    凌操被周瑜说的满脸通红,支支吾吾道:“话虽如此,但周护军有把握在一月之内驱逐锦帆吗?”

    周瑜沉默了片刻,苦笑着摇了摇头:“锦帆的兵马并不比我们少多少,如果他们一直躲在石城不肯出来,我们根本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吴景道:“就不能逼他们出来吗?比方说转而攻打秣陵或者牛渚,甚至南下去伏击甘宁?”

    周瑜否定道:“不论是牛渚还是秣陵,都不是一口气就能攻得下的,王冲完全可以从容布置,刘晔的智慧不容小觑,玩火,是极有可能*的,至于甘宁,他的目的是全据丹阳之地,暂时不会来我们这边,所以伏击他并不现实!”

    凌操右手手背拍了拍左手掌心,烦躁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办法,只是,我实在是不敢赌了!”周瑜无奈的叹道,“子衡那边看似有上万大军,但五千是家族私兵,五千是新招募的青壮,均乃乌合之众,不堪大用,如今纵观整个江东,也只剩我们手中这一支精锐,若是连我们也败了,那江东怕真的要成为锦帆囊中之物了!”

    闻言,众人皆默然无语,心情亦随之变得更加沉重,因为他们的手上,几乎掌握着整个江东的生死存亡。

    程普道:“如此说来,若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们已经不能再轻举妄动?”

    周瑜点点头道:“这就是心有顾虑最大的弊端,就好像跟上次一样全军出动的伏击战,现在哪怕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还敢那样冒险吗?不,我们不敢,因为我们已经再输不起了!”

    吴景深吸一口气,凝重道:“那这仗,还怎么打得下去?”

    “是打不下去了!”周瑜接过话题,目光一一从众人脸上扫过,“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与锦帆讲和!”

    “讲和!?绝对不行!!”程普一听立刻就炸了毛,拍案而起,勃然大怒道,“公瑾,莫非你忘了义公与公覆是如何惨死的吗?此仇不报,我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第两百一十三章 孙权的决定() 
程普的反应,其实早在周瑜的预料之中,孙氏老一辈的将领,不论是程普、黄盖还是韩当,其性格都非常的强硬,是那种宁死也绝不低头折腰的人,向锦帆求和,这在程普看来无疑是件奇耻大辱,更何况老友韩当与黄盖都先后死于锦帆之手,他又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恶气?

    周瑜轻叹一声,劝道:“德谋公,君子报仇,十年未晚,眼下我江东已无力再战,若不尽早结束这场战争,稳定住内部局势,伯符辛苦打下的江山,说不定真的要丢在我们手上!”

    程普脸色涨红,紧咬着牙关,胸口剧烈起伏间,心中那一股憋屈的怒火,烧的他简直痛不欲生,可却又偏偏无处发泄。

    良久,终于接受了这一残忍事实的程普,就好似泄气皮球般一屁股瘫软在位置上,目光呆滞无神,整个人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喃喃低语道:“十年?我还等得到那一天吗?”

    周瑜道:“德谋公,十年只是象征性的数字,事实上不出三年,我们便可恢复元气,继而对锦帆发起反攻,来夺回原本属于我们的一切!”

    吴景皱眉道:“公瑾想的是否太过简单?求和?罢战?这些都只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的看法,人家王冲未必就会答应吧?”

    周瑜摇摇头道:“此次交战,我江东虽然损失惨重,但锦帆的伤亡也同样不小,甘宁那边,兵马看似还有不少,但大多都只是由我江东降卒跟豫章的家族私兵组成。属于锦帆的正规军队其实已经所剩不多,淮南弹丸之地,如今一下子折损了四、五万大军,足以使锦帆元气大伤,想必王冲现在。也早已经骑虎难下,所以我们前去求和,怕是正合了他的心意,他又岂有拒绝的道理?”

    凌操反问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还要主动求和?”

    周瑜深深的看了凌操一眼:“事有轻重缓急,人家王冲拖得起。但我们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如果我们不先低头,王冲无论如何都会继续跟我们死磕下去!”

    程普质疑道:“可是公瑾,说了这么多,你觉得主公会答应吗?”

    周瑜点点头。无比肯定道:“他会的,主公之隐忍,非常人之所能及也!”

    程普不置可否道:“公瑾是打算亲自写信劝说主公吗?”

    周瑜闻言愣了一下,程普这话,其实就是在变相的告诉他:要劝你自己去劝,反正我是绝对开不了这口的。

    “德谋公误会了!”周瑜笑了笑解释道,“其实此事根本不需要我们操心,在吴郡。自会有人出面代我们去做!”

    ——————————————————

    建安五年,六月二日。

    周瑜的猜测正式应验,江东长史张昭与从事张纮结伴拜访吴侯府。劝说孙权向锦帆求和。

    孙权神色阴沉的坐在那里,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整个身子都在细微的颤抖,可想而知他此刻的愤怒。

    张昭与张纮如老僧坐定,并没有打扰孙权的思考。毕竟他们只是建议者,而最终是否真要与锦帆言和。还是得由孙权自己来决定。

    半响,孙权深吸一口气。强忍着心头憋屈,黯然问道:“子布,子纲,真的别无他法了吗?”

    张昭叹道:“除非程将军与公瑾能在近期内大胜锦帆,使百姓对我们重拾信心,否则”

    张纮接口道:“据哨探回报,王冲只固守秣陵与石城不出,其目的,无非是要拖住我江东大军,好替另一支锦帆兵马争取到足够的活动空间!”

    孙权眉头一皱:“子纲说的可是甘宁?”

    张纮点点头,凝重道:“如今甘宁大军已攻下歙县,现正往于潜进发,一旦于潜失陷,那”

    听到这里,孙权终于勃然变色,因为于潜的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了,一旦被锦帆攻陷,余杭,富春,钱塘三县就将彻底暴露在锦帆的兵锋之下,到那时,锦帆北可攻吴郡,南可攻会稽,进退自如间,江东腹地必然烽烟四起,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目前吴郡与会稽两郡,除了山阴尚有贺齐的五千大军驻守,其余地区,早已经没有多余的兵马,只要甘宁想,他只需留下一部分兵力截住贺齐的回援,便可轻易率大军长驱直入,兵临吴县城下。

    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孙权急忙摊开一张信纸,提笔在上面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待得片刻,孙权扔掉毛笔,敲上印章,将信纸折好塞进信封,交给了一旁的近侍:“速速将此信快马加鞭送往山阴交给贺齐将军,让他以最快的速度领兵入驻于潜,若发现于潜已先一步被锦帆攻陷,那就退至余杭驻守,千万不能被锦帆攻入吴郡!”

    “诺!”近侍将信件藏入怀中,快步告辞离去。

    看着近侍消失在转角的背影,孙权长长的吁了口气,不知不觉,他全身皆已被冷汗所浸透。

    张纮继续苦劝道:“主公,让贺齐将军守卫于潜实乃治标不治本,眼下我江东风雨飘摇,局部甚至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