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十年砍柴个人文集-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讼拭鞫员取!。ㄈ≌庖磺邢允疚颐切枰恢中碌呐┟窆郏唤鼋鍪窃诎锱┟窕虮岬团┟瘛ⅰ案脑炫┟瘛笨煨┗故锹┥隙等ψ印5蔽颐翘嘎邸芭┟裎侍狻笔笔紫纫靼祝何颐墙驳氖鞘裁础芭┟瘛薄⑹裁础拔侍狻保俊〈成缁崾歉雠┟裆缁幔执馕蹲哦源车母脑臁H欢挝健按场保挝健跋执保嗣堑睦斫饪赡芙厝幌喾础0垂サ囊馐缎翁ㄒ澹撑┟袷恰白愿宰愕男∩摺保跋执币馕蹲殴こ降摹吧缁峄笊薄S谑且砸淮蠖聪稹靶∩北憧墒游跋执惫蹋帧暗ジ伞北闶恰胺聪执钡摹按掣幢佟绷恕5吹苯裼跋旌艽蟮呐当炊钡弥鱆。 希克斯的定义,现代经济就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传统经济则是“习俗…指令经济”,其中存在着“典型官僚政治中”“由上层指导的专门化”分工。据此,则以“指令经济”的公社取代自由的农民农场就是一种“反现代化”过程,而不是什么现代化“太急太快”或者“代价”太大的问题了。 在国际农民学中曾出现延续几十年的农民定义讨论。传统农民(peasants)与现代农业者(farmers)的区别是讨论的中心。E。R。 沃尔夫的意见具有代表性:“农民的主要追求在于维护生计,并在一个社会关系的狭隘等级系列中维持其社会身份。因此农民不像那些专门为满足市场而生产、并在广泛的社会网络中置身于竞争之中的耕作者。”农民必须“固守传统的安排”,“相反,农业者(farmers)则充分地进入市场,使自己的土地与劳动从属于开放的竞争,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并倾向于在更小风险的基础上进行可获更大利润的生产。” 在总结农民定义讨论的基础上,新版《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传统农民(peasantry)的:它指出“诸如自给自足或小规模生产等特征”都不是这一定义的根本,传统农民的本质特征在于它“要受外部权势的支配”,这种“使其整合于更大社会的方式”才是传统农民与“其他农业生产者”的根本区别:“在农民社会,生产品及劳务不是由生产者直接交换,而是被提供给一些中心来重新分配。剩余的东西要转移到统治者和其他非农业者手里。这种分配权力往往集中于一个城市中心,尽管并非如此。” 显然,这里有两种完全相反的“传统-现代化”划分:按一种看法,用斯大林式的集体农庄消灭“小生产”就是完成了“农民的改造”(快慢与代价另当别论);而按另一种看法,这种强化“外部权势的支配”和设立“城市权力中心”来分配农村产品与劳务的做法所“改造”掉了的正是现代农业者,而它所强化的不正是传统“农民社会”吗?相反,改革后家庭农场经济的兴起按第一种看法就是“乡土中国的重建”,而按第二种看法,这种不再受“外部权势的支配”的经济不正意味着“传统农民的终结”吗? 马克思早就讲过:“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而现代化则意味着“个人向完成的个人之发展”。如今人们已经公认,现代化无论姓社姓资,都意味着发达的市场经济与完善的民主政治,而这两者的共同基础就是个人不再“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而取得独立人格、自由个性与公民权利,从而成为“完成的个人”。 无论中、西,传统农业社会都以个人依附于身份性共同体为特征,而现代公民社会则要消灭这种依附性并代之以“人的独立性”。区别在于西方中世纪是小共同体本位的社会,人的个性受到采邑、村社、教区、行会等“整体”的压抑,因此许多西方国家在公民权利弱小时;曾经历过一个“公民与王权的联盟”、借助大共同体的力量打破小共同体的束缚之过程,在公民权利成长起来后才摆脱王权而建立公民国家。而中国具有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人的个性直接受到专制国家与皇权的压抑。历史上那么多的“农民战争”都是人们受不了专制朝廷的压迫而“官逼民反”的,这与西方农民和领主冲突时往往向国王请愿以求公道,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此如果说西方近代化之初曾出现过“公民与王权的联盟”这一阶段,那么中国则相反,她可能会有一个“公民与小共同体的联盟”以首先冲破大共同体束缚的阶段。清末立宪派的“家族自治”,我国改革时期许多乡镇企业的“庄主经济”色彩,也许就具有这种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由于特殊的“文化”中国人就离不开家长制。正如西方的公民最终要与王权决 裂一样,中国人在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中最终也要摆脱家长制,消除“庄主”现象的。只是中国人必须用公民权(而不是用复归的王权)来取消家长权,正如西欧人用公民权(而不是用复归的领主权)来取消王权一样。 温铁军先生曾写过一篇好文章叫《粮食有问题,但不是粮食问题》,其实同样可以说,土地有问题但不是土地问题,民工潮有问题但不是民工问题,……中国历史上农业社会的大共同体本位传统加上改革前大共同体一元化体制对人的个性与公民权利的压抑使现代化受阻,在这个意义上的确可以说“中国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但“农民问题”的实质并非种田人的问题。“农民”作为一个职业概念是与工人、渔民、教师等并列的种田人,但“农民社会”与“市民(公民)社会”的相对并不是职业的相对,而是身份性共同体与个人本位的相对。而这个意义上的“市民”,在改革前的中国作为一个阶层并不存在,因此可以说我们全都是“农民”,尽管我们并不都种田。不仅如此,由于旧体制下的城里人比种田人更“农民”,以至于在改革时期他们反而要向后者学习怎样做“市民”了。 但这当然不意味着在人格上城里人与乡下人有什么优劣之分。应当说,现代化的本质并不是城里人“改造”乡下人,也不是乡下人“改造”城里人,而是城乡公民都成为“完成的个人”。而过去的那种“改造论”恰恰是一种压抑个性并使人依附于共同体的理论,所谓“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实际上是“教育”那些有创业个性的农业者以泯灭其个性,所谓知识分子“接受农民再教育”,也是要他们接受消灭思想个性的再教育,其后果都是把人(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变成“狭隘人群的附属物”,这当然是与现代化背道而驰的。 如今的农村改革深化后面临一系列问题:农民流动、地权整理、乡企转制、村政改革、减轻负担……。但正如民工潮与乱占耕地这两件事突出地显示的:现在的许多“农村问题”根子实际上在城市,改革到如今,“就农言农”已经很难再改下去。“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这句话如今应该反过来说了:农民问题的实质是中国问题。
好书尽在cmfu
关天茶舍 当个人愤懑向无辜人群宣泄时……
(起5F点5F中5F文5F网更新时间:2004…3…21 18:48:00 本章字数:1007)
在新学期开学还不到半个月时,
在人们刚刚送走第8个教师节时,
在世界还在对“911”一周年进行纪念时。
江苏南京汤山,发生了200多人集体中毒的严重事件,其中多人已经死亡。而这200多人中,大部分是作厂中学的学生。虽然中毒事件的原因还未完全弄清楚,我们也相信供公安部门最终会给公众一个水落石出的答案。但坊间的议论,多半怀疑是人为投毒。今年6月底,笔者曾经就读过的一所中学,一位教师因对校长不满,将鼠药投向学校食堂,引起100多名学生中毒,所幸无人死亡。
不论投毒者对某些人有何种愤懑,不论投毒者自认为有多大的“委屈”,但为逞一己之愤,而向无辜的人群进行伤害,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饶恕的犯罪行为,这种行为和恐怖主义分子的行动有多大的区别?
投毒、纵火、爆炸这类行为之所以是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必须坚决打击的犯罪行为,是因为其危害性太大了。它甚至比原始社会的部落复仇、封建社会的“冤有头、债有主”还要野蛮,是对现代社会规则和法律的一种公然践踏。它的报复对象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可确定性,大部分人和犯罪人素昧平生。为了发泄对某人和社会的不满,为了制造不安定气氛,犯罪者置众多人的生命和家庭幸福于不顾。
正如人们在谴责制造“911”事件的恐怖分子时,不忘审视美国的对外政策和思考不同文明的冲突;同时,我们在谴责投毒、纵火、爆炸事件的制造者同时,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控制社会成员的过激行为,如何更好地缓和各类矛盾,乃是我们都必须做的大事。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人多是单位人。单位对所辖人员的信息掌握是全方位的。如:这人的家庭状况、性格癖好甚至业余时间干什么,都尽在囊中。随着单位色彩的弱化,越来越多的人游离在单位视线之外,对各类人信息的掌握、化解各类矛盾显得尤为重要。在单位弱化的同时,我们许多社区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相当的加强。在国外,社区在对社会人的管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起我们单位式的刚性管理,社区更多的是柔性管理,如通过各类文体的、慈善的、宗教的民间团体,让尽可能多的人纳入到大众行为体系中来,从而规范社区人的行为。使激荡的河水,总是在河床中流动。这对我们的社区文化和社区管理体制建设应有所启迪。
如果我们能从灾难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东西,从而更大程度地避免相类似事件的发生,就是对死者最好的哀悼,对生者最好的安慰。
好书尽在cmfu
关天茶舍 南京,今夜我为你无眠——给南京中毒事件中的遇难者
(起8B点8B中8B文8B网更新时间:2004…3…21 18:48:00 本章字数:298)
一座美丽的都市,为什么
总和悲剧相连?
南京,今夜,
我为你无眠。
那含露欲滴的梧桐树叶,
那呜咽曲回的汤山流水,
是否还记得,昨天傍晚那个孩子。
还在这棵树下等同学一起把家回。
朝霞刚把石头城,
抹上孩子们最喜欢的玫瑰色。
两个快乐孩子,
已经幽冥永隔。
悲痛,已经使我们忘了,
考问背后的黑手是谁?
我只想问一句,
天堂里有没有梧桐树叶,
天堂里有没有汤山流水,
天堂里有没有,
这般永久的沉睡!
好书尽在cmfu
关天茶舍 914我们不能忘记
(起9W点9W中9W文9W网更新时间:2004…3…21 18:49:00 本章字数:823)
美丽,总遭天妒。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城市。
南京,无疑是大多数人没有异议的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虎踞龙盘,她的钟山毓秀,她的六朝传说,秦淮倒影。。。。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向往这座城市,向往这座有点伤感的城市。
然后,这座城市的宿命,总是和悲剧连在一起。有“一旦归为臣奴”的亡国之痛,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奢靡麻醉,有30万人倒在血泊中的民族之恨。而9月14日,世界人们刚刚纪念完911事件后不久,南京便发生了“大毒杀”。死亡人数在今天的中国,肯定是绝密的,41还是200多人?中毒者是200人还是1000人?
其实,这一切都不重要。我们只知道,有人把个人的愤懑,发泄到无辜的大众身上,而他们更多的还是天真的孩子。
在悲剧面前,眼泪是廉价的,愤怒是无用的,推托责任更是可耻的。我们只想问,是什么,让一个人对社会有如此的仇恨,仇恨到如此处心积虑,向花蕾一样的孩子伸出黑手?
914之于中国,必将于911之如美国,时时考问我们的国民:我们的社会究竟缺失了什么,我们的民族究竟陷于什么样的泥坑?
中国自秦汉以后,“死士”之类的刺客越来越少,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观,也不推崇“以血还血”的复仇思想,而是主张“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宽容。儒教的价值观,是不容恐怖主义的。但是,这样的投毒,不是恐怖主义是什么?
报复社会,无疑是懦夫的行为,是应该千夫所指的犯罪行为。但是,我们应该仔细观察我们脚下的土地,究竟有多少熔岩要喷发。回避、掩饰只是掩耳盗铃而已。我们的社会,应该充分地给人提供正常的诉求渠道,这些诉求也许是有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