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旧题周·姜尚· 作者和成书时间· 卷第一 文韬· 卷第二 武韬· 卷第三 龙韬· 卷第四 虎韬· 卷第五 豹韬· 卷第六 犬韬作者和成书时间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所以叫做《六韬》。由于该书是以周文王、武王与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所以相传为姜太公吕望所著。经历代学者考证,都认为无论就书中内容及文字结构而论,都不是殷周之际的作品,而是后人所依托。 《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有:“《周史六韬》六篇。”下注:“惠襄之间,或曰周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唐人颜师古注,即今之《六韬》也。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弢字与韬字同也。”但有人认为:《六韬》书中有“纵横捭阖,阴谋权术”的内容,与儒家“格格不入”,从而否定颜师古注。我们认为:《六韬》中固然有“纵横捭阖,阴谋权术”,但它们集中表现于《文伐》一篇中,其他各篇则不多见。相反,其反复陈述的主要观点倒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道之所在,天下归之。”这些思想都导源于《尚书》,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归仁焉”等儒家思想,并没有什么“格格不入”的地方。而且《六韬》一书在兵书中比较起来,谈政治较多,以治国为治兵之本,所以《汉书·艺文志》把它归入儒家,也是不足为怪的。汉书·艺文志》中把兵书列入其它各家的,并不少见,兵书《司马法》不是列入“礼部”,《尉缭子》不是列入杂家了吗?《六韬》和其它兵书一样,是军事学,它是以战争为研究对象的。它不可能囿于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