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信,诡称联军正向伯罗奔尼撒半岛撤退,如速来攻击,就能防其后撤, 

并趁其内部分歧而全歼之。薛西斯中计,未听取有人建议的或围而不攻、 

或直攻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良策,命舰队立即进军,派200舰迂回至萨拉 

米湾西端出口,防敌舰后撤,其余一字排开,断其东出之路。希腊海军 

突遭围困,别无选择,唯有一战。波斯海军进攻时,由于地狭船多,秩 

序大乱,直至希腊海军378只战舰井然开进时,仍未恢复。双方混战伊 

始,雅典舰坚且快,它们擦敌舰而过,先撞断其桨,使之无法操纵,尔 

后掉头撞击其中部,伤敌舰甚众。波斯战舰见势不妙,便向后退,而后 

面的船为表示勇敢,拼命向前冲,结果与逃回之舰撞在一起,乱成一团。 

     经七八个小时的苦斗,波方败退,沿途又不断遭到伏击。薛西斯惊 

闻惨败,恐希腊海军乘胜东击,断其归途,遂御驾回朝,仅留玛尔多纽 

斯率陆军30万退守希腊北部,以期卷土重来。是役,波方损失300余舰, 

希腊方面仅40艘。此战是希波战争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它使波斯丧失了 

制海权,希腊方面转守为攻。 

     ④普拉提亚战役与战争的结束。公元前479年春,玛尔多纽斯诱降 

雅典不成,便发兵南下。雅典人又一次全部撤到萨拉米湾的船上,同时 

向斯巴达求援。波军重占雅典城后,再次劝降。雅典500议员中有一位 

表示应该投降,结果被当场砸死;妇女们也自动行动起来,砸死了其妻 

儿老小。决战之心虽大,但斯巴达却迟迟不发援军。雅典在积极备战的 

同时,派人谴责斯巴达只求自保、不顾盟邦安危,若再不发兵,雅典将 

与波斯联合。斯巴达受此警告,始派步兵1万、希洛特轻装侍从队3。5 

万以及盟军前往救援。玛尔多纽斯闻希腊联军将至,又见阿提卡多山, 


… Page 17…

    不利骑兵行动,遂火烧雅典城,兵退底比斯。希腊联军北上,至普拉提 

    亚的阿索波司河南岸与敌隔河对阵。 

         据希罗多德记载,希腊联军重装步兵为38700人,轻装步兵69500 

    人,加上各邦侍从队,共11万,列阵如下:斯巴达人在右,雅典人居左, 

    中部为其他各邦军队。波军30万,也相应列阵,波斯人的精兵对斯巴达 

    人,归降的希腊人对雅典军,其他各族军与希腊中部军相对。双方对峙 

    数日,均不愿首开战端。至第8日,波斯骑兵擒获希腊输粮队500头驮 

    畜;至第11日,玛尔多纽斯见敌方又有援军赶到,而自己方面军粮渐尽, 

    始感不安。这时,其部下阿尔塔巴佐斯建议退守底比斯城,贿赂诸邦显 

    贵,这既可避免“冒险交战”,又可让希腊人“交出他们的自由”,但 

    玛尔多纽斯拒绝此“先见之明”,主张速战速决。次日破晓,即令骑兵 

    先行进攻,捣毁了希腊军队的水源。希腊联军见粮道及水源受阻,便佯 

    装退守普拉提亚。玛尔多纽斯见敌撤退,以为他们怯战而逃,即令全军 

    渡河追击,他自率骑兵最先追上斯巴达人,用藤盾连成一道壁垒,射出 

    雨点般的箭,使斯巴达人阵亡甚众。但他们转身反攻,冲破其藤盾壁垒, 

    双方展开肉搏,“波斯军队抓住对方的长枪,并把它们折断了。波斯人 

    虽然勇气可佳,但他们没有防护武装,训练不够,战斗技术也不如对手。” 

    ①他们总是十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冲杀到斯巴达方阵中去,结果白白丧 

    命。混战中,玛尔多纽斯阵亡了,波斯军队顿作鸟兽散。雅典军正待急 

    救斯巴达人时,受到波军右翼的进攻,经一番苦战,击溃敌人,并乘胜 

    反攻。当雅典军与斯巴达军开始追击逃敌时,希腊中部军尚未开战,及 

    见敌逃奔,始列成两路纵队追杀,不料左队为波斯骑兵击败,阵亡 600 

    余人,这是此战中希腊方面的唯一灾难。 

         经此一战,波斯30万大军,除4。3万逃走或幸存外,余者悉被歼灭。 

    希腊方面,阵亡约1360人。普拉提亚战役是希腊联军在陆上取得的决定 

    性胜利,标志着全面反攻的开始,它与萨拉米海战意义同样伟大,“在 

    历史上,再没有比这两个会战更伟大的,它们好像是两根擎天柱,负起 

    支持整个西方历史的责任。”② 

         与此同时,希腊海军在小亚细亚的米卡尔海角,全歼逃亡于此的波 

    斯残余舰队,彻底挫其反攻能力。公元前478年,雅典与爱琴海各岛及 

    小亚细亚的希腊诸邦结成提洛同盟 (或称雅典海上同盟),此后在雅典 

    率领下,同盟舰队逐岛反攻。公元前468年,于小亚细亚南岸的攸里梅 

    敦河口一战,大败波斯海陆军,俘敌2000人,全歼拥有200舰的腓尼基 

    舰队。公元前449年,再破波斯海军于塞浦路斯岛附近。双方签订和约, 

    波斯承认小亚细亚希腊诸邦独立,放弃对爱琴海和黑海一带的统治权。 

    希波战争至此结束。 



                               3。伯罗奔尼撒战争 



         (1)战争根源与双方意图 

         希腊人共同击败波斯后,分裂为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 



① 希罗多德:《历史》,第651 页。 

② 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51 页。 


… Page 18…

    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雅典与斯巴达是两个最强大的国家,一个陆上 

    称雄,一个海上称霸,于是争端旋起。两国本来就存在着政治制度上的 

    对立,今雅典崛起,打破了斯巴达独霸希腊的局面,斯巴达顿觉恐惧及 

    不满。两国为争当霸主,相互攻忤,积怨渐深。同时,伯罗奔尼撒同盟 

    与提洛同盟间在经济上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斯巴达的盟邦科林斯有强 

    大的海军,控制着地中海西部的商道,在希波战争中,向爱琴海北岸扩 

    张;而雅典在萨拉米海战后,失去了古老农业社会的性质,全面转向海 

    上发展。海上贸易的竞争使这两国怨恨渐起。政治经济的冲突终于导致 

    武力相见。战争的具体原因有三:其一,公元前435年,希腊西北部沿 

    海城邦伊庇丹努的贵族派与民主派发生冲突,科西拉与科林斯素有积 

    怨,他们各支持一派,并因此而诉诸武力,科西拉兵败,向雅典求助, 

    雅典出兵迫使科林斯退却,后者便力促斯巴达参战。其二,波提狄亚本 

    为科林斯属国,又参加了雅典的提洛同盟,科林斯与雅典交恶后,欲退 

     出提洛同盟,雅典遂于公元前432年兵围该城。其三,墨加拉为斯巴达 

    盟国,公元前5世纪开始与雅典接近,不久又重归伯罗奔尼撒同盟,雅 

    典恶其反复无常,于公元前432年颁布“墨加拉法令”,禁止其商船进 

    入提洛同盟诸国港口。这三件事迭继发生,终于引发一场为期27年的伯 

    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 

         战争前夕,双方均分析敌我情况,提出自己的战略计划。公元前432 

    年,伯罗奔尼撒同盟召开大会,表决是否对雅典宣战。会上,力促宣战 

     的科林斯代表提出了其战略计划,“有许多理由,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第一,我们在人数方面和军事经验方面,比  他们占优势;第二,我 

    们一心一意服从指挥。至于海军方面,他们虽然强些,但我们可以利用 

    我们同盟国现有人力和物力,……来建设我们的海军”,“利用高薪办 

    法,吸引雅典海军中的外国雇佣水手”,同时“煽动他们的同盟国叛变 

    ——这是剥夺他们力量所在的资源的最好办法,或者我们可以在他们的 

    领土内建筑要塞”①。由此可知,其战略是利用陆军优势作陆上进攻, 

    蚕食敌国领土,积极集资创建海军,同时瓦解雅典的盟国。此战略经实 

    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会后,斯巴达向雅典发出最后通牒,要求雅典从波提狄亚撤退、废 

    除墨加拉法令等,并说“斯巴达希望和平,现在和平还是可能的,只要 

    你们给予希腊人以自由”②。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公元前495—前 

    429)则在公民大会上反对作任何让步,并分析敌情:其一,敌方缺乏军 

    费,“伯罗奔尼撒人自己耕种自己的土地,他们既无私人财产,也无公 

    共财富”,由于贫穷,“他们不能经常配备一个舰队的海员,或经常从 

    事陆上远征”,“金钱的缺乏会使他们处于不利的地位”。其二,他们 

    没有持久作战和海外作战的经验,因此,“我们无需惧怕他们在我们的 

    领土上筑垒,也无需害怕他们的海军”,雅典可以放弃陆上作战,仅坚 

                                                            ③ 

    守雅典城,而利用海军扰乱其邻海地区,实施报复。此计划的基本内容 

    就是陆上消极防御,海上积极进攻。 



          (2)“十年战争” 



③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78 年版,第83~84 页,第99 页,第100~101 页。 


… Page 19…

          公元前431年5月,斯巴达率同盟军兵伐阿提卡,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双方实力相当,各有千秋。支持雅典的提洛同盟有300余邦, 

                                                          ① 

     主要是希腊北部国家,诸邦贡税年达600塔兰特 ;雅典本国还有1万塔 

     兰特的银币和金银珠宝;军力方面,有330艘三列桨舰,1。3万重装步兵, 

                                                          ② 

     1。6万城防军,1。2万骑兵,步兵弓箭手1600人 。斯巴达方面,盟国数 

     目与雅典相当,主要分布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及地中海西部,其中西西里 

     的叙拉古是斯巴达的供粮基地,此为后来雅典远征西西里的原因。斯巴 

     达同盟的军力主要是陆军,各国出兵数为其总兵力的2/3,首次入侵阿提 

     卡的重装步兵即达6万,海军主要由科林斯、墨加拉等邦提供,战舰数 

     量与雅典相当,但战斗力较差。 

          从战争爆发至公元前421年《尼西亚和约》的签订,为战争的第一 

     阶段,史称“十年战争”,或以斯巴达王名称为“阿基达马斯战争”。 

     自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25年,斯巴达率盟军每年出征一次阿提卡, 

     为期1月至40天不等,破坏雅典农村,引诱雅典守军出战;雅典方面实 

     行“坚壁清野、固守城垣”的战略,不求陆上反击,但派海军防守优卑 

     亚岛、骚扰斯巴达的海岸,并伺机惩罚近邻的斯巴达盟国,双方战事均 

     无大进展。但到公元前425年,战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是年5月,斯巴 

     达军第5次蹂躏阿提卡半岛,而雅典则兵取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角的派 

     娄斯,并派德谟斯提尼率5舰驻守。 

          派娄斯附近有一良港,且大部是天然要塞,易守难攻,雅典占领后, 

     以之为据点鼓动斯巴达奴隶暴动。斯巴达军闻知,撤兵回援,用战舰封 

     锁海港,步兵进占派娄斯南部的斯法克特利亚岛,从海陆两面反攻两日, 

     却无进展。第3日,雅典50舰前来增援,驱散斯巴达舰队,使岛上的斯 

     巴达陆军陷于孤立。斯巴达被迫求和,但雅典在克里昂(?—前422年, 

     此时伯里克利已死于瘟疫)的鼓动下,不允求和,反而增兵,与德谟斯 

     提尼一起进攻该岛。他们乘夜登陆并突破斯巴达人的警戒线,拂晓前, 

     登陆军全部上岸,包括70余舰的水手,800名弓箭手,800名轻盾手, 

     德谟斯提尼的原驻军200人及盟军,迅速占领制高点,包围了敌人。战 

     斗中,雅典的轻装步兵以箭、标枪、石头、投掷器远攻,而不与之肉搏, 

     他们很灵活,进退自若,使斯巴达无法发挥其步兵方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