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它由近50个民族提供的各支队组成,各有战法,步调不一,易于被兵
员虽寡却训练有素的军队击败,严格地说,它不能称为方阵。古希腊的
方阵有了较大改进,斯巴达方阵、底比斯方阵及马其顿方阵均较著名,
且各有特点:斯巴达方阵异常密集,其作战方式主要是全面进攻;底比
斯方阵经伊巴密浓达改造,集兵力于左翼,构成打击重点,整个阵势呈
斜形,故亦称斜形方阵;马其顿方阵由步、骑两兵种构成,步兵方阵各
单位间无间隔,形成一个紧密的正面,像一堵墙似地向敌人进攻,两翼
骑兵起保护作用,并实施反击,亚历山大设阵时,也往往集精锐骑兵于
右翼,形成打击重点。罗马人发明了一套最完善的步兵战术,其方阵由
枪兵、主力兵、后备队三线构成,故称三线军阵。其特点是构成各线的
诸小单位 (中队)具有机动性,受地形限制较小,且有强大的预备队,
故比希腊方阵优越。中国和印度在本时期亦出现了十余种军阵,其中中
国的鱼丽阵、魏舒方阵是名噪一时的战术。方阵的优点在于,其队形密
集稳固,几乎无法从正面攻破,整个阵容犹如一堵布满长矛的墙,既能
实施强有力的正面突击,又能有效地抗击敌人的冲锋。其弱点是受地形
限制较大,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虽然如此,阵的出现是战术史上的一
次飞跃,其意义在于,“智慧第一次站起来同蛮力斗争,而且成功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自从有了有组织的战斗队形,智慧登上了战争舞台后,
战术才真正开始了它的人生旅途,在此之前,战术只不过是在子宫里蠕
动的胎儿。”①
本时期海战技术与战术均较简单。腓尼基、希腊、迦太基、罗马都
曾先后成为海上强国。但它们的战舰只是一种平底船,海上风暴对它们
是致命威胁,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舰队曾几次遭风暴袭击而葬身鱼
腹。无罗盘针,唯一的向导是岸标和北极星。进攻手段单调,由于当时
的武器不能作远程打击,因此海战只有两种可能的办法:一是冲击战,
以船头坚硬的铁尖猛击敌舰的舷或尾,将其击沉或撞坏,此即所谓冲撞
战术;二是舷并舷,紧靠敌舰,将其钩住,而后在甲板上展开步兵厮杀,
即海上陆战。此作战方式在希腊称为跳帮战术,在罗马称接舷战术。“自
从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迦太基的海上霸权后,古代史上就再也找不到具
有丝毫研究价值的海战了,而罗马统治权的建立,很快就消除了以后在
②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29 页。
① 卢林:《战术史纲要》,解放军出版社1987 年版,第35 页。
… Page 10…
地中海发生任何海战的可能。” ①
古代中期,人们已开始对战争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出现了许多有
关军事的著述和军事理论专著,如色诺芬的《长征记》、古印度的《政
事论》,以及中国的《孙子兵法》等,均影响深远、名垂后世。军事思
想取得了辉煌成就,奠定了后世军事学术的坚实基础。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 卷,人民出版社1964 年版,第382 页。
… Page 11…
二、古希腊城邦时代的军事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
的诸岛屿、小亚细亚沿海地区、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带。
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这一时代可分为古朴与古典两
时期。古朴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初期,希腊半岛形成了许多城邦,
继而向海外殖民,至公元前6世纪时,其殖民城邦已遍布地中海。众多
城邦之中,雅典与斯巴达最为强大。自公元前5世纪始,希腊进入古典
时代(公元前5—前4世纪)。这一时代前期,新兴的希腊文明经受了波
斯三次进攻的考验,经马拉松、萨拉米、普拉提亚等战役,希腊击败了
波斯帝国的入侵。但由于雅典在战争中起了主导作用,威望大增,引起
斯巴达的不满,故在古典后期,两国相互交兵。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
前431—前404)内耗了希腊实力,使希腊世界长期陷于动荡之中。
1。希腊的兵制、装备与战术
(1)兵制
希腊城邦有200多个,它们都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
村落而形成的小国。所有城邦都实行共和政体,主要有两种类型,即以
斯巴达为典型的贵族政治和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治。政体的不同,常
常影响各邦之间的团结,并因此形成了两个地区性同盟,以斯巴达为首
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稍后的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雅典和斯巴达分别
成为希腊世界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的大本营。希腊诸邦盛行公民兵制,
两类不同政体城邦的兵制,我们可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例说明。斯巴达为
贵族共和国,民分三等:斯巴达人是全权公民,终身当兵;皮里阿西人
为无权自由民,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需纳税和服兵役;希洛特是
奴隶,负责为斯巴达人耕种土地,战时充当斯巴达人的随军仆从,具有
后勤兵的性质。由于民分三等,其军队也由三部分组成。斯巴达人是军
队的主体,所有斯巴达人皆为兵员,其任务是训练与打仗,其职责是“征
服或战死”,为终身职业兵。他们的婴儿一出生,即要受长老检查,健
壮者始允许抚养,弱者则扔于山谷;男孩7岁开始集中训练,项目有竞
走、格斗、拳击、掷铁饼、投标枪等,仅学少许文化课;18岁接受正规
军训,并参加暗杀有叛乱嫌疑的希洛特的秘密行动,以培养其机智与胆
识;20岁成为正式军人,直到60岁;服役期间,战时出征,平时驻于军
营,集中训练,项目有体育、击剑、拳击、操练、跑步等。任何人不得
私自回家或另开伙食,同时灌输英雄观念,要求士兵“不要怕敌人的军
队,不要给恐惧所支配!让每一个人拿着战盾,站立在战士的前驱”;
①
战时要比肩作战,“不要作可耻的逃亡”,“不要作懦夫的丑态”。斯
巴达是一个实行军国主义的国家,斯巴达人极少自由,整个斯巴达城犹
如一座大兵营。全体斯巴达人皆为重装步兵,构成其军队的核心。此外,
还有轻装步兵,由皮里阿西人中的健壮者组成。希洛特人主要是为重装
① 堤尔泰奥斯:《战歌进行曲》;转引自'苏'塞尔格叶夫《古希腊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 年版,第165
页。
… Page 12…
步兵服务,行军时为主人携带行装,作战时跟在主人身后,用棍棒击毙
受伤之敌,救护受伤的主人。每一重装步兵配备1名以上的希洛特,最
多时可达7名。军队最高首脑是两位国王。
雅典也实行公民兵制,但与斯巴达稍有不同。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
雅典有4个部落,每一部落有12个区,区既是行政单位,也是军事组织。
每区提供配备武装和船员的战舰一艘和两名骑兵。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
斯提尼改革,把阿提卡划为10个部落,每个部落要求提供步兵和骑兵各
1队,以及配有船员和武装的5艘舰船。古典时代雅典的军队,大致如此
构成。整个雅典10部落的海陆军,由10位将军统率,出征时,十将军
轮流指挥,其中首席将军职位最高。雅典全体自由人皆为公民兵,公民
兵诸兵种以财产多寡为基础,按梭伦改革(公元前594)的规定:收入达
500和300斗谷物者为第一、二等级,提供骑兵;收入200斗的为第三等
级,提供重装步兵;收入少于200斗的为第四等级或无产者,提供轻装
步兵或桨手。雅典青年至18岁,开始军训,一年后经检阅,领取武器,
次年进行野战训练,此后服役到60岁。
兵民合一、装备与给养自备,这是古希腊兵制的共同点。不过,斯
巴达的公民兵,给养及装备由希洛特提供,国家概不负责;而雅典,公
民财产不均,并据此组成不同兵种,兵员、舰船、军费等以区和部落为
单位向国家提供。雅典士兵战时出征,平时解甲归田,与斯巴达相比,
军训方面显得松弛一些。至公元前4世纪,雇佣兵制日益流行,逐渐取
代了公民兵制。
(2)装备与战术
斯巴达战士的武装较重。进攻性兵器主要有铁矛和剑,防护性装备
有嵌铜圆盾、铁头盔、金属胸甲、革制护胫。每人所带武装约达30余公
斤。雅典重装步兵的装备,主要有短剑、2米长的长矛和护身设备,护身
之物与斯巴达相似,也有头盔、胸甲、护胫等,仅较斯巴达稍轻。由于
武装过重,希腊的重装步兵一般有奴隶伴随出征。轻装步兵的武器有轻
矛、标枪、弓箭。投枪可投出20—60米,箭的射程可达近200米。伯罗
奔尼撒战争前夕,出现了投掷兵,使用投掷武器如投石器等。在伯罗奔
尼撒战争及其后的混战时期,攻城与城防器械获得了较大发展,攻城工
具有破城锤、攻城吊车、火箭以及各类投石器;城防器械有吊梁、套索
等;当时还发明了弩。希腊境内多山,骑兵无用武之地,故骑兵较少,
其装备有长矛和轻盾。希腊骑兵很少用于战场,主要作用是侦察敌情。
希腊海军较为发达,尤以雅典为最。海军是雅典的骄傲,是其整个
军事力量的支柱。公元前5世纪是雅典海军的极盛时期,时值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前449)初,雅典用劳里昂银矿的收入组建了一支200艘
舰船的舰队,至伯罗奔尼撒战争伊始,已达300余艘。雅典舰船分战舰
与运输船两类,战舰亦称长舰,运输船供输送兵员、辎重之用。战舰主
要是三列桨舰,也有少量五列桨舰。三列桨舰有桨手170名,上层62人,
中、下层各54人,另加操纵帆的水手、舵手及重装步兵,全舰人员约200
人。雅典舰队庞大,其修建与管理也较复杂。海军的一切事务最后决定
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如决定年造舰只数量(一般为20艘)、
造舰及修缮经费、何时出征及用舰多少等,然后交由五百人会议执行。
… Page 13…
在雅典兴盛时期,五百人会议主要职司之一是执行造舰、修缮、检查出
航舰船等事务。船场有专人管理,其职责主要是:掌管所有海军军器库;
向舰长分发和收回船只及装备;将舰分为新、旧、好、坏几类,旧、坏
者派人维修等。此外,还有负责检查舰只建造及维修质量的船坞长,以
及警卫人员。
雅典海军是其决定性军种,故所造舰只较为坚固,舰头角包以黄铜,
用以拦腰冲撞敌舰之舷。舰上还设有跳板,与敌舰接舷时将之搭上敌舰,
供重装步兵冲过去进行肉搏。当时,希腊海军战术主要是冲撞与跳帮两
种,并以后者为主,此战术实际上是作海上陆战,胜负取决于步兵的勇
敢与力气。希腊步兵战术是方阵,以斯巴达方阵较为著名。重装步兵是
斯巴达军队的核心,开始时有5个大队,公元前5世纪时增至8个。其
编制大致是:64人为一小队;两个小队组成一个中队,128人;两个中
队组成一个大队,256人;8个中队即4个大队组成一个联队,1024人。
作战时,全部步兵组成一个密集的方阵。方阵纵深为8列横队,各横列
间隔距离,行军时为2米,攻击时为1米,迎击时为0。5米;要求士兵
协同进攻:“步伐合着步伐,战盾靠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