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近代后期艺术史-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方绘画史上最早塑造的以主人翁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者的光辉形象,
有重大历史意义。1835年政治漫画遭查禁后,他转向社会风俗画的创作,主
要作品有《卡通》、《表情速写》、《人间喜剧》、《你饿肚子……不是理
由》、《司法人员》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的种种恶习、丑态。
1848年革命使杜米埃得以重新创作政治漫画,1851年路易·波拿巴政变后,
又被迫停作政治漫画而进行生活漫画和油画的创作。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
《起义》、《街垒中的家庭》、《逃亡者》、《三等车厢》、《唐·吉诃德》
等。巴黎公社期间被选为公社艺术家联合会委员。公社失败后画了许多政治
漫画,继续同反动分子和黑暗势力斗争。晚年贫病交加,生活潦倒,但仍严
正地拒绝拿破仑三世为企图收买他而颁发给他的荣誉军团勋章。他一生创作
4000多幅漫画,900多幅油画、水彩画和素描,以及60多件小雕塑。其艺术
活动表明他是一位进步的现实主义画家,杰出的讽刺画大师,在 19世纪欧洲
现实主义美术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卡米尔·柯罗(1796—1875),生于巴黎一个时装店主的家庭。年轻时
一度从商。26岁后师从米夏隆、贝尔坦学画,29至32岁到意大利旅行写生,
创作了 《罗马会场古迹》和《罗马竞技场》等油画。1829年回国后经常到各
地旅行,主张“面向自然,对景写生”。1834年曾二访意大利。1835—1840
年主要在巴比松从事创作,与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往来密切。1843年三访意大
利,以后还去过荷兰、瑞士和英国。1846年被授予荣誉军团勋章,1864年被
选入国家沙龙评选委员会,成了画坛德高望重的元老。柯罗一般不关心政治,
但在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表现了高昂的爱国热情,1871年巴黎公社时被选
为公社艺术家联合会名誉委员。柯罗一生创作3000多幅作品,既有油画,也
有素描、水彩画和铜版画;主要是优美的风景画,也有杰出的人物画。重要
代表作有 《沙漠中的夏甲》、《荷马和牧羊人》、《拉罗谢尔》、《泉边的
布勒通妇女们》、《孟特芳丹的回忆》、《戴珍珠的女人》、《杜埃的钟楼》
等。柯罗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他的创作,包含有新古典主义和
浪漫主义的因素,但其基础则是现实主义。他在法国民族风景画中所起的作
用是独特的,并给后来印象主义画派以有益的启迪。
法朗索阿·米勒 (1814—1875),生于诺曼底半岛格鲁什村一个自耕农
家庭。自幼参加田间劳动。18岁来到瑟堡从当地画家习画,23岁获瑟堡市议
… Page 13…
会的奖学金,赴巴黎师从德拉罗什学画,但更吸引他的是卢佛尔宫的名画。
1848年,他在“自由沙龙”展出第一幅以农村劳动为主题的风俗画《簸谷的
人》,从此走上独立创作的道路。1849年,带领妻儿定居巴比松,与巴比松
画派的画家交谊深厚。他一边耕作,一边作画,农民生活成了他唯一的创作
题材。他曾写信给他的友人——社会主义者桑雪说:“无论如何,农民这题
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作为社会主义者的你,也许会赞成的吧!因为在艺
①
术上,最能动我心者,是人!”他的作品几乎全是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大地风
光,歌颂了农民勤劳、淳朴的性格,揭露了剥削制度的残酷,因而遭到官方
美术界的诋毁。部分作品中的人物具有宗教感情。画风以质朴、凝重、富有
抒情气氛见称。他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油画和素描,代表作有《播种者》、《拾
穗》、 《晚钟》、《扶锄的人》、《牧羊女》、《喂食》、《学步》、《死
神和樵夫》、 《葡萄园中的休息》等。米勒在绘画中确立了真实地反映农民
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的新型风俗画,因而被称为农民画家。他对法国乃至欧
洲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居斯塔夫·库尔贝 (1819—1877),生于奥尔南一个农场主家庭。祖父
是参加过1789年大革命的雅各宾党人,对他有较深影响。他早年学过法律,
以后改学美术。1839年来到巴黎,除向几个画家学画和临摹一些美术馆中的
名画外,把主要精力用于观察社会生活。早年油画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但主
导倾向是以写实的手法去真实地反映客观对象,作品有自画像以及带自画像
性质的油画,如《带黑狗的自画像》、《受伤的男子》和《奥尔南午饭后的
休息》等。后一幅画曾于1849年的沙龙中展出,获二等奖,并为国家收购。
1848年参加六月起义,失败后回家创作了许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如
《石工》、《奥尔南的葬礼》、《乡村姑娘》、《筛麦的女人》、《集市归
来》、《帕拉沃斯海景》、《库尔贝先生,你好!》、《画室》等,其中《石
工》满怀同情地表现了贫苦工人的艰苦劳动,是首先大胆揭示资本主义不是
天堂的最真实的宣言书,成了现实主义绘画的里程碑;《奥尔南的葬礼》则
表现了一群普通的奥尔南农民的群像,送葬男女深切哀悼的表情和教士们冷
冰冰的面容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两件作品1850年与另外六幅油画一起展出于
沙龙时,立即受到官方美术界的猛烈攻击,有人说画家将“下等的劳动者”
和“卑俗的乡下佬”引到“高贵的”艺术殿堂中来,说这是“无文化”的表
现。与此同时,进步的社会舆论则给予画家以热情的支持,如普鲁东赞扬这
些画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尚弗勒里也认为是库尔贝一生创作中最
复杂也是最成功的作品,画中的人物和道具都有一定的寓喻。画家本人在致
友人信中对《画室》作了这样的解释:“(在画室中)我在中间作画。右边
是我的同道,我的朋友、工人们、热爱世界和热爱艺术的人们。左边是另一
个世界,日常生活的世界,人民、忧愁、贫困、财富,以及那些损害他们的
人,还有生活在死亡边缘的人们。”1855年,巴黎万国博览会拒绝展出他的
《奥尔南的婚礼》和《画室》,库尔贝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应。得到朋
友们的资助,他在博览会对面搭起一座大棚,举办一个挑战式的个人画展,
名为“现实主义展览馆”,展出了他的40余幅作品,并且印发了目录册和前
言。前言就是《现实主义宣言》,公开阐明自己的现实主义艺术主张,明确
提出“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这是19世纪西方美术史中一个有
① 引自王琦主编《欧洲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年版,第410 页。
… Page 14…
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0年代前后,库尔贝主要画了一
些风景画、肖像画、静物画和人体画,如《泉》、《蒲鲁东像》、《会议归
来》等。1869年,他的作品在慕尼黑万国博览会上受到热烈欢迎,考虑到他
的国际影响,拿破仑第三授予他荣誉勋章被其拒绝。他说:“我是一个共和
主义者,不接受帝王的恩赐!”1871年参加巴黎公社的斗争,当选为公社委
员和美术家联合委员会主席。公社失败后被捕。晚年亡命瑞士,客死异邦。
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画派的核心人物,他将自己的创作与法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确立以反映生活的真实为创作的最高原则,这是有重大
历史进步意义的。他的理论和艺术实践,对 19世纪其他现实主义画家和以后
的印象主义画家,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19世纪40—60年代的俄罗斯进步文化艺术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反映
当代生活、深入揭露和鞭挞社会丑恶,为人民群众代言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兴
起。在绘画领域出现了费多托夫、阿庚、普良尼施尼科夫、涅夫列夫、彼罗
夫等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厚人民性和现实意义的作
品,其中尤以费多托夫最为突出。
安德烈耶维奇·费多托夫(1815—1852),生于莫斯科郊区一个退职军
人家庭。11岁进陆军幼年士官学校,18岁毕业后到彼得堡近卫军芬兰团队服
役,1835年考入皇家美术学院业余夜校。早期作品多为版画,如《炮兵演习》、
《近卫军露营》、《有存摺的未婚妻》等。1848年退役从事专业绘画,题材
多来自现实生活,他以犀利的画笔,通过生动逼真的细节描绘,对俄国社会
的时弊和丑恶现象,进行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从而奠定了俄罗斯绘画
的基础。代表作有《初获勋章的人》、《年轻寡妇》、《过于挑剔的未婚妻》、
《再来一次、再来一次》、《贵族的早晨》等。
19世纪中、后期最重要的德国现实主义画家,当属门采尔。
阿道夫·门采尔(1815—1905),生于德国布雷劳斯一个印刷工人家庭。
13岁开始自学绘画。40年代以前,根据歌德的诗《画家命运之波折》创作过
一套石版组画。1839—1842年,受雇为《菲特烈大帝史》一书作插图。1848
—1849年,柏林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遭到复辟王朝的镇压,他画了《三
月死难烈士的葬礼》,真实地纪录了这一悲壮的历史场面,表达了对人民革
命的敬意。尔后,他还创作了历史画《菲特烈大帝生平》组画。门采尔艺术
成就最高的是那些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代表作有《阿雷布特亲王的
宫殿花园》、《波恩—波茨坦铁路》、《操场剧院》、《维罗拉市场》、《霍
夫加施泰因的礼拜行列》等。他创作的大幅油画《轧钢工厂》,是德国美术
史上反映工业革命的划时代作品,真实地描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讴歌
了产业工人的劳动创造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晚年,他荣任柏
林大学荣誉校长,政府还授予他布雷劳斯荣誉公民和柏林荣誉公民称号。
3。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和太平天国绘画
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衰亡,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民主革命浪潮的高涨,绘画领域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视为正宗的传统文
人画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
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它们强调从民
间美术和外来艺术中汲取营养,使中国绘画呈现出超迈古人的雅俗共赏的新
… Page 15…
格局。
另一方面,新的阶级力量要求新的艺术为它们的政治斗争服务,从题材
选择、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都力图变而化之,在这方面太平天国的绘画最为
突出。
(1)上海画派
19世纪中叶,上海经济发展迅速繁盛,很快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
市。张鸣珂的《寒松阁谈艺琐录》指出:“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
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而来,侨居卖画。”上海经济的迅猛发
展,使这里成为了新的绘画市场,吸引了江浙一带的专业画家,麇集于此。
这些画家,师承不同,各有专长,虽有受“小四王”、“后四王”影响的名
家,但居主导地位的,则是被称为“上海画派”(又称“海上画派”或“海
派”)的群体。他们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锐意求进,大胆革新,
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又从古代刚强雄
健的金石艺术中汲取营养,将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艺与强烈的色彩相结
合,从题材内容、风格技巧等方面都形成了新的风尚。这个画派,以沪上“三
熊”(朱熊、张熊、任熊)开其先河,形成后大致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的代
表画家有虚谷、赵之谦,“海上三任”(任熊、任熏、任颐),以任颐(伯
年)为高峰;晚期则以吴昌硕为巨擘,蒲华也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