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摄论章 |
|
当前状态:全本 | |
书籍作者:未知 | |
更新时间:2020-05-19 | |
运行平台:MP3/MP4/PSP/手机/电脑IOS | |
关注次数:1 文件大小:42K | |
小说格式:TXT格式 下载 阅读 评论 收藏 |
内容简介

攝論章卷第一在四能莊嚴出世間法。五以出世法故最□□□□□□□□□□□□□□□□□□能益物者。三種境界是無上福田有心歸仰起□□□意□□□□□□行住於一地乃至十地得無上菩提。天魔外道師及弟子違陀等經□□□□□無此利。譬如意寶珠能令災□不起生利無窮。為物所珍故名為□□□□□用故舉事況法。三皆名寶。第二得名者。依雜心佛就用法者□□□□□□者就義得名。依成實大乘佛一種就實德受名。餘者同。第□□□□□□就三種定體。一名字。二別體。三一體。名字三寶體者。土木金銅□□□□□□經卷此二依雜心用別名色法為體。依成實用假名色為性。凡夫比丘□□□□□□□法服即是名字僧。別體三寶體者有二。一明小乘別體三寶。二明大□□□□□□有二。一依雜心明別體。二依成實論。雜心論主明佛有二種。一生身。二法身。生身體者。謂報生等智相好之身及諸得四相是生身佛性。法身者。以無漏智慧及有漏種智方便現起是法身佛體。法寶體者有四種。謂理教助道涅槃為性。僧寶體者。僧有二種。第一義僧及等僧。第一義僧者。出家三果阿羅漢人無漏五陰為體。僧因者。眾人為僧因。若說無漏五陰遠尋其位。若取僧義者和合為性。不取別人為體。據理即是三業。然今番對不和用不相應為性。和合亦然。故彼云謂不和性。問。如衣有用衣為體。若衣壞謂不成就性。若然應用三業為體。云何言成就性□□不類此也。自有三業無所造為亦有和義。故知別有和法。問。若爾為一為四。答。約事言一。就人言四。此相假方成故假名為一爾。等僧者。如名字中說。但依成實合用異本有假名法起陰集成人。人是佛寶體。故論云佛名自然人。若體用俱論。以五分法身為性。法寶體者有四種。與雜心大同。理中更增諸法性空。果中通道法心空心為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