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牛方法论:成就领袖企业的36个法则-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目标确立后,实现它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许多人的做法是,遇到困难就修改目标,因为改动目标最简单。殊不知,目标一动,整个系统都被打乱了。蒙牛的特点是,不修改目标,只修改手段和措施。因为我们目标坚决,“导弹——目标”的自动伺服机制就使手段自然跟上,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包括人的思维和情感,都向这一目标“自动伺服”。
只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什么有什么!因为全世界的资源都是共享的。日本是没有资源的国家,它缺什么呢?什么都不缺!只要有市场经济的头脑,什么都不缺!(2002年6月)
国夫醒语:
目标倒推:“自觉竞争”与“自发竞争”的分水岭
邯钢的成功来自“成本倒推”,蒙牛的成功来自“目标倒推”。
第一层面,目标是企业之“头”,有了头,躯干、四肢才能谋定而动,而非盲动。
第二层面,国夫所概括的“目标倒推”法则是一种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手段,它的精神实质可以概括为12个字:目标超常,反向推演,资源倒拉。这是“自觉竞争”与“自发竞争”的分水岭,学习如此,工作如此,办企业如此。
法则8:三力法则
【原理(原创)】世界上的竞争,从古到今,无非是三种资源的竞争,一是体力竞争,二是财力竞争,三是脑力竞争。如果论这三种力的关系,谁都可以统御谁,只是条件不同,三种力的地位也不同:蛮野社会,体力可以统御财力和脑力;资本社会,财力可以雇佣体力和脑力;信息社会,脑力可以整合财力和体力。
【案例】财富就在脑袋里
千百年来,都是脑力给财力打工,正如《增广贤文》所言:“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且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但老牛却试图“无钱道真语”,并把“钱袋向脑袋靠拢”的设想化为现实。
外界传言,牛根生有一“痛”一“狂”。
一“痛”,是指不能掌控企业“话语权”之痛,这个痛来自原企业。他之所以被免职,不是因为做得不好,而是因为做得太好——所分管的业务发展太快、太猛,所规划的蓝图太宏伟,所赢得的人气太旺——知情者如是说。
一“狂”,是指失业后到其他企业应聘时“非控股不干”之狂。1999年初,内蒙古乳业界一个很有影响的老板,想跟牛一起合作。然而,尽管老牛当时资金实力很差,开出的价码却是:第一,以无形资产入股;第二,必须控股。对方不允,老牛慨然应道:“我是一架印钞机!”——这个“狂”显然源自那个“痛”。这是闲话。
我不为资本打工,那就让资本为我打工吧。
1999年6月10日,蒙牛决定从有限责任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募股开始。
消息一出,有个人心急如焚。第二天,他就提了一塑料袋钱,汗水津津地出现在蒙牛53平方米的民宅办公室。这是一个透明塑料袋,里面的钱着实不少。摊到桌上,点一点,整整28万元。
他叫陈和义,牛在伊利时,他是大同的经销商。昔日的老战友,牛对他自然知根知底,哪会有这么多的钱?问来问去,说了实话:一部分是自己的,一部分是借来的。陈说,他就认准了两点:一是牛总一定会赢,他能把伊利雪糕做成全国第一,就一定能把蒙牛产品做成全国第一;二是牛总绝对不会骗人,他在伊利能把自己108万年薪分给大家,在蒙牛当然不会骗我这28万——所以,“看对人,我就不说钱。你闹哪,我就跟你闹哪”。
尽管蒙牛非常缺钱,尽管这是他自愿入股,但牛根生还是坚决不允。第一,这些钱不全是你自己的;第二,入股有风险,我们不能让你冒太大的风险。好说歹说,最后留下10万元,退回18万元。
还有一位大富翁,张口要入500万!不收。退而求其次,300万;不收。100万;还是不收。惹得他牢骚满腹。牢骚归牢骚,还是不收。蒙牛缺钱,但取之有道,与蒙牛价值理念尚未完全融合的人,送来的钱也要“卡着”收。最后只收了30万元。
当然,这里隐藏着一个“潜规则”:新生的蒙牛要把企业“话语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牛当时曾说:什么都可以讨论,“控股”这个原则不能讨论,这是一个涉及“主权”的话题……不能按照我的思想经营的话,这种合作是不健康的。而今天,由于企业能够遵循他的设计,他不仅不计较控股,反而把股份全部捐了。
老牛感言:
你有财力,要甘心让智力高的“外人”来统御
2002年2月,蒙牛产品进入香港市场;7月,牛根生到香港指导市场时,提出了“五个大规律”。下面是国夫当时所作的整理:
第一个大规律,做点不做面。
“直接去举一千斤的人,笨蛋;四两拨千斤的人,聪明。一个人做了十件事,取得了100%的成果,而另一个人做了一件事,就取得了90%的成果,那么这个做事少的人就是聪明人。因为那个做十件事的人,用九件事只争取到10%的成果,那是不行的。”因此,蒙牛在香港首战告捷,总结成功之道不可以总结十条,不可以平均用力,而要找出最本质的一条全力以赴加以推广。
第二个大规律,做快不做慢。
占领市场就像夺取阵地,“要是每隔五分钟打1发炮弹,那么就是打上一万年,那也白搭;一秒钟打到100发、1000发、10000发的时候,那才有效”。“你耽搁的时间长了,竞争对手的碉堡就建起来了,那时,无论你花多大的代价都难以冲上去。”
第三个大规律,一次成功。
类人猿变成人的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一旦走偏了,变成黑猩猩,就永无再变人的可能。一个产品冲刺市场往往也是这样。因此,初期铺市,要一亩地一亩地精耕细作,不要广种薄收。资源是有限的,“一把斧头在一个地方连砸30下,再硬的钢材,也能砸个坑;如果东打一下,西打一下,那就留不下痕迹”。
第四个大规律,三力法则。
你有财力,要甘心让智力高的“外人”来统御,不要以为用个“自己人”,不偷不拿,但损失掉的,远远比偷拿的还要多得多。
第五个大规律,边缘出奇迹。
两个学科交叉产生新学科,两个物种交配产生新物种。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实行资本主义,两个体制边缘最容易诞生经济奇迹。
国夫醒语:
“硬头”二法
第一种,“长”一颗硬头;第二种,“安”一颗硬头。
法则9:长板定理
【原理(原创)】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大多数情况下应该盯住“长板”,而不是“短板”;让“长板更长”的理念,将胜过让“短板变长”的理念。
“长板定理”也可以叫做“反木桶理论”。只是,这里的“长板”并非指“木桶的长板”。
【案例】蒙牛的“长板”在哪里?
先说牛根生。乳业是他的长板,所以,别人不让他做“海鲜大排档”,实在是上天赐他礼物:“没有得到想要的,你将得到更好的!”
再说团队。假如在蒙牛管理层成员中可以不断找出能力最差的那个人(短板),那么,换掉那个人,与换掉牛根生,怎样做对公司的影响最大?结论不言而喻。这也从反面证明:焦点在长板,而不在短板。
再说企业。冰淇淋产品中,“绿色心情”卖得好,“心花样”卖得不好,是该“猛补”心花样呢,还是“大展”绿色心情呢?——事实如您所料,“绿色心情”做成了系列产品,“心花样”退出市场。
连市场的选择都是率先问津“长板”。蒙牛一面世,就集中火力猛攻中国牛奶“四大制高点”——改革前沿深圳,伟大首都北京,最大城市上海,国际跳板香港——仅用两三年时间,一一做成第一品牌,然后“一线插旗,二线飘红”,在中心城市的强大辐射下,二、三线城市所向披靡,仅七八年时间便成为中国乳业的总冠军,并夺得液态奶销量全球第一的桂冠,跨越了世界乳制品企业需要一百年才能走完的历程!
国夫醒悟
“长板定理”VS“木桶理论”
“长板定理”是国夫早年针对“木桶理论”提出的,2005年10月应Lnoppen(诺本商务)之邀在上海演讲时首次对外发布。
“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板”——这就是“木桶理论”。它让人们盯住“短板”!事实上,这个理论正在制造误解与灾难。
国夫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应该盯住“长板”,而非“短板”。仔细说来,木桶理论既不适合“个体论”,也不适合“团队论”,而仅适合“流程论”。
1。个人要盯长板。就个体讲,一个人的成功,是让长板更长的结果,而不是弥补短板的结果。例如,在音乐、体育、美术三样中,如果一个人最擅长体育而最不擅长美术,那么,他难道要拼命弥补那个“美术短板”吗?——当然不是!他应该努力加长“体育长板”。否则岁月蹉跎,终将一事无成。可见,木桶理论不适合“个体论”。
2。团队要盯长板。就团队讲,两组人拔河,胜负取决于队伍中力量最小的那个人吗?显然不是(取决于合力)。在企业中,一个班子五个人,成绩也主要取决于“拇指”,而不是“小指”,能人可以弥补庸人。可见,木桶理论也不适合“团队论”。
3。流程要盯短板。实际上,木桶理论只在一种情况下才适用,那就是线型工序之间,即当下一道工序的结果以上一道工序的结果为前提的时候,所有的问题就有了“株连效应”。例如,如果你用一颗臭鸡蛋做菜,那么,无论怎么炒、蒸、煮、炸,出锅后仍然是一颗臭蛋,这就是“最短板决定”的典型代表。可见,木桶理论实际上是“流程论”。
企业发展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眉毛胡子一把抓,必输;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次要矛盾上,更惨;把主要矛盾解决好了,次要矛盾迎刃而解。
【备忘录】“木桶理论”是一个伪命题吗?
有一次,在国夫提到“木桶理论”的局限性时,一位知名企业家表示:“木桶理论”是个伪命题。他说:“这世上谁见过一部分板长、一部分板短的畸形木桶?拿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说事,这种理论能靠得住吗?‘如果时间能够倒流,那么死人也会复活’,但这可能吗?前件假,后件必假;前件真,后件必真。”(按:此种说法不够精确。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否定了前件,由此并不能否定后件;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肯定了前件,由此并不能肯定后件;只有在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才存在“否定前件必能否定后件,肯定前件必能肯定后件”的情况。)
国夫表达了不同意见:畸形木桶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能存在的。比如,十块木板制成一个木桶,某天其中一块木板折了三分之一,这时候,盛水量就取决于那块只剩三分之二的短板了。
事实上,我小时候是个放羊娃,经常往铁槽、瓷盆里灌水饮羊,用久了,铁槽裂开一条缝,瓷盆打烂一个角,最后只好都用石块垫高一侧,以求多盛点水。
但畸形木桶能够存在是一回事,能否用畸形木桶推演企业发展规律则是另一回事。
木桶理论所隐藏的逻辑关系其实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所有木桶的盛水量都取决于最短板。”小前提:“所有企业的发展都如同木桶盛水。”结论:“所有企业的发展也取决于最短板。”由于小前提是一个比喻句,而“所有的比喻都是蹩脚的”,因此,这个三段论实际上是无效的。
法则10:两栖战略(1)
【原理(原创)】完全的“红海战略”,没有未来;完全的“蓝海战略”,往往连今天都不会有。只有红蓝双跨的“两栖战略”才是企业的“常态战略”。
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坚持“两栖战略”的企业:一条腿伸在红海中,一条腿伸在蓝海中;既是一个伟大的“自主创新者”,又是一个伟大的“集大成者”。
【案例1】蒙牛崛起于“红海”
在蒙牛的业务结构中,纯牛奶业务的比重高达60%左右。
在蒙牛诞生之前,纯牛奶便是乳品行业里最普通的业务,也是利润最低的业务。但蒙牛一头冲进这片“红海”,只用了短短8年时间,便使自己成长为全球液态奶冠军。
这是一块被称作“只占份额,不占利润”的微利市场。
但正是靠着这个在红海里左冲右突打拼出来的平台,靠着“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