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春入旧年-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了午食,锅里的鸡肉煮得软趴趴入口即化了,忙舀进一口大汤锅里闷上。洗刷干净锅子,蒸了一笼精细的大白米饭出来。几个小的就拉了奶奶闲聊,坐院里蜂蜜水喝起,盐瓜子儿嗑起,跟个老太太似的享起了清福。
二婶三婶洗菜切菜给高氏打下手,又炸了一盆南瓜饼出来,几个小的也没争着吃了,毕竟个个都小人精,晓得重头戏在晚食呢,现在撑饱了,晚食那些好的可就塞不下了。
才将个把时辰,灶房里就陆续端出红烧肉、蒜苗小抄肉、凉拌猪舌头、整只的烧肥鹅、薄荷煮羊肚、油炸腌鱼、青菜白菜汤、盐水豌豆、油炸花生米来,并着早已做好的大海碗鸡肉和南瓜饼,足足的十一个菜,惯常使着的饭桌摆不下了,只能将江老伯用木头搭的简易桌子拼接在一处,琳琅满目地摆了一大桌。
待菜一上齐,王氏用醋汤净了手,搬出香炉,插上三柱清香,跪在垫子上“诸神佛列祖列宗保佑”的祷告了一番。此次与往不同的是,还加入了“保佑我江家三个孙男孙女读书上进,学业有成,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内容来。
被拉过来跪地下磕头的江春,内心确是真心实意祈神了的。冥冥之中既有神灵让她穿来这陌生的世界,那她就祈求神灵能够保佑江家众人和外婆一家平平安安,日子愈过愈好,自己顺利入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祈求保佑她现代的父母兄弟能够平安健康,事事如意,早日走出丧女的悲痛来。
随着王氏祈福声的落下,门口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震天响起。几个小的也不怕,捂着耳朵一颠儿一颠儿的去门口守着,待爆竹声响过了,赶紧去地下找找可有没放响的“哑炮”,捡了留着明日初一耍。
待众人围坐桌前,江老伯招呼一声,众人就提起筷子。因着这分量管够,菜品又繁多的,也不担心会不够吃,家人终于慢慢地边说边吃了一个多时辰。
有那爱吃红烧肉的,自家舀了汤汁儿来拌着饭吃,爱吃烧鹅的则是连着啃了两只鹅腿,也有爱吃鸡肉的,爱吃小炒肉的……
直到天色慢慢黑下来,江家的年夜饭才吃好,虽大人娃娃都吃得腆着肚子走不动路了,但仍是剩了半桌下来。几个媳妇子收拾干净后,也就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了——发压岁钱!
江家往年的压岁钱,顶多就是红纸里头包一两个铜板儿。但今年的压岁钱大家都莫名的期待,娃娃虽还不会花钱,但有小伙伴就会攀比炫耀啊!大人则是想着娃娃不会花钱,这发给娃娃的也就等同于发给自己了……
在众人期盼的眼神中,江老伯二人端出那黑色托盘来,只见上头摆了十几个红纸包。
众人:怎会有十几个?
江老伯道:“今年你们儿三个也有,媳妇儿也有,来来来。”
说着先六个大人每人递了一个微鼓的红纸包过去。
又招过四个孙儿孙女,每人递了一个更大些的红纸包过去。几个小机灵鬼还无师自通地说了一箩筐好话,什么“恭喜发财”“身体安泰”“年年有余”的。
就是小军哥儿本是不会说话的,在这几姊妹都“老伯奶奶”“这好那好”的环境里,终于激动得嘣出了“老婆”“赖赖”四个字来,虽发音不准,一家人却也大喜过望了!
王氏抹了抹也不知是笑出来还是感动出来的泪,道:“好好好,小乖狗会说话了!我老江家双喜临门!我往日的香火没白烧!”
文哥儿却已是迫不及待地拆开了自己的红包,只见里头包了一个成|人拇指头大小的银锁,拴了细细的银链子,锁上刻了只活灵活现的小金鸡——他是属鸡的。春夏两姊妹打开,一个刻了小肥羊,那是江春的;一个雕了金猪,那是江夏的。
姊妹几个忙不迭套脖子上去,乐得都快找不着北了!
江家几个大人的则是每人五两的银角子,在这个年代可算是巨额压岁钱了!看来老两口是下了血本了,这光几个大人的压岁钱就去了三十两白银,还有几个小儿的长命锁,少说也是十两的!
众人聚在堂屋里叽叽喳喳,大人早失了往日的沉稳,小儿则是犹如脱缰的野马,尽情地笑闹起来。
待笑闹得差不多了,众人回房换了新衣裳出来,老江家已是两三年未扯过过年新衣裳了,今日众人换上,打整得干干净净,果然“人靠衣装”,个个看着都比平日俊朗好些子了。
江春留意到,眼见着众人的兴奋,江老伯这个沉默寡言一辈子的农村老汉,又是满脸欣慰,又是默默地抹了抹眼角……江春相信,江家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翌日,冬日的阳光洒进窗户,空气里弥漫着爆竹燃放过后的硫磺味,外头鸟儿叽叽喳喳欢唱起来,就是家里的猪猪鸡鸡也哼哼唧唧着,仿佛欢腾着,新的一年来了!
天亮了半日,江春仍是赖床上起不来。
因本地有“开财门”的风俗。头天三十晚上守岁到初一子时,临睡前,家里大人会在门缝下压点儿钱财。待得天亮时分,家里的小娃儿不拘是谁,只要第一个起床的,就能打开家门,拿出“开门财”,再放一串炮仗,表示来年这家的收入就全靠这次“开财门”了。
且村里还有“比早”的习惯,全村都竖着耳朵听呢,看谁家开财门开得早,谁家就是勤快人;越是后头放炮仗的,越会被村人笑话。
故天将亮时,江春被奶奶叫醒了先去把财门给开了,让爹老倌帮着放了炮仗,她又睡眼惺忪转回床上了……中途醒过一次自是睡不够的。
“几个懒娃娃,快起嘞!我老江家黑土凹的田埂都被你几个睡倒咯!再不起今日可就不准穿新衣裳咯!”王氏在院子里催起床呢。
可能是王氏“积威甚重”,也可能是新衣裳的诱|惑大过懒床,没一刻钟几个小的都磨蹭着起了。
待洗漱完毕,王氏已经煮好鸡汤米线端上桌了。因着昨晚剩的鸡肉不少,她加了汤熬稠了用来煮米线倒是不错。虽昨晚才吃了顿好的,但小娃儿消化快,睡一觉又是空肠子了,几下就吃完了一碗。
食后大家换上新衣裳,尺寸是放着做的,故都显得大了一号。尤其江春那一身,烟青色的衣裙一穿,自是宽宽大大,跟睡裙似的。虽是衣裙分离的两件,但好在高氏手巧,在上衣的腰际部位留了个抽绳,稍微一拉紧,就显出她细细的腰肢来,上下两头百褶蓬松的,还颇有两分淑女样子。再配上衣袖和斜交领上绣得梅花图案,倒是更有两分雅致样子。待出了门,王氏几个都夸这衣裙好看,江春亦是小小地得意了一把。
几个娃儿穿着新衣裳,领着小军哥儿就往隔壁三奶奶家去了。却也不急着进门,只在门外“三奶奶新春大吉”“恭喜发财”“财源滚滚”“长命百岁”地恭祝一番。
小军哥儿自从昨晚开了口,那时不时嘣出几个字来的架势就挡也挡不住,见了三奶奶亦是“酸赖赖”“酸赖赖”地叫,将个老人家逗得直不起腰来。
待进得门去,与冬梅姐弟几个小的互相见了,七嘴八舌浑说起来,你说昨晚吃了啥,我说昨晚得了多少压岁钱,她又来说今年新衣裳多好看……孩子的世界真的是趣味无穷!
小军哥儿的话唠本质逐渐显现出来,人家冬梅姐姐说自己衣裳上绣了花蝴蝶呢,他就跟着学舌“发福跌”;那边安哥儿说那日扫尘扫到只大蜘蛛呢,他又学舌“大鸡居”;这边文哥儿几个在聊那日在街上见到卖一笼笼小兔子的了,他又跟着说“小凸鸡”……
江春几人捧腹大笑。若不是跟他朝夕相处的,还真听不懂小家伙在叽里咕噜说些啥。
两家串着门耍了半日,下午六个娃又约着往村里去,见着谁家邀请的,都进去转一圈拜个年,出来就是满手满兜的瓜子儿了。
到得初二这一日,嫁出去的姑娘兴回娘家。但因着高氏娘家嫂子过世,为避晦气要初三才回去,故这一日二叔三叔合家去了各自岳母家,只余江老大这一房在家。
大早上的几人刚提着年礼出了门,外头大门就被拍响,江春去开了门,却是一对眼生的年轻人提着红色的礼盒站在门口。
她见那男子穿着月白的长衫,高鼻大眼的,隐约有几分眼熟。女子肤色略黄,擦了一层薄薄的脂粉,腮上打了两团淡粉色,只或许是位置打得太低的关系,显得一张银盆脸更大了些。
“春儿都长这么大了?你奶在家吧?”那男子揉了揉她的小揪揪,笑着问道。
王氏听得声响,伸出头来,见了他们先笑了声,道:“老四回来了?家来坐吧。”
原来是四叔家两口子。在当地,入赘的儿子也算是“嫁出去”了。
四叔两口子先到王氏面前喊了声“娘”,将年礼递与她。王氏也不推脱,大方接过了指着草墩让坐。
四叔倒是撩起长袍就坐下了,只四婶定眼瞧了瞧那蒙了个补丁套子的草墩,眼神闪了闪,也不坐,只四处打量。
其实是她多虑了,王氏自来是个讲究的,这些草墩套子虽打了补丁,但都没几日就得清洗一次的。更不消说二十九那日又洗过一次,三十晚上才套上的,还散发着淡淡的皂角味呢……当然,小江春端来的苦茶水她也是没碰的。
江春:看你待会儿吃饭不!
王氏估计是已习惯了四媳妇儿的脾气了,也不与她费工夫,只与四儿不咸不淡地问了几句“亲家身子可好”“屋里头可忙”“最近做些什么营生”的话题。
倒是四叔道:“阿嬷咱家盖新屋你怎也不告我一声?我也好家来帮几日忙。现今可是整理好了的?不知哪日搬家?”
“我也是怕你家里事儿忙,就没去打扰你们了,只消你们叫上亲家初八那日来吃顿酒就成了……整理还来不及哩,屋里头光秃秃的,也无甚好看的。”看王氏的样子是兴致不高。
倒是那四婶,不出气儿的干站了半日,也无人与她说句话,只得自个儿无趣地出门去,到新屋前看了看。见是两层的青砖瓦房(地下室没看见),用厚棉纸糊了窗户,外头瞧着有两分气派,推开堂屋门进去一瞧,却是除了青砖地板和墙面,连只苍蝇也无……看得她撇了撇嘴。
两头叙话差不多了,王氏造了饭,喊来大儿一家和江老伯,不咸不淡地吃完了午食。
江春本以为吃了午食就要家去的两人,却是眼见着大哥两口子出门去了,四叔挪着坐到江老伯面前去,磨磨蹭蹭半日方说明来意。
“阿爹阿嬷,前头春娇爹娘做工亏了好大笔钱,去年做的工钱又还没到手,这年都要紧巴巴过呢,恰逢她那小妹子瞧好了人家,这二月就要办的婚事了,现今嫁妆还备不出来……我想着阿嬷你们可能先借我们点银子使使?待我家结到工钱了再还你们?”
原来是借钱给小姨子办嫁妆。
王氏不出气儿,只江老伯问:“你们打算借多少?”
四叔还未说话呢,四婶终于开口说了进门来的第一句话:“能有的话就借五十两吧,待拿了工钱不出两年,我爹娘定会还你家的。”
王氏听得眉头一跳,这五十两可不是小数目,别说江家几个娃儿要进学,拿不出这多余钱来。就是有,也不是这么轻松借出去的。就冲她俩张口闭口“你家”“我家”的,王氏就不乐意借!
再说了,又不是甚了不得的急事,非得等着银钱救急呢,就小姨子办嫁妆,十两银子顶破天了,还狮子大开口五十两……这分明就是来挖自己老两口棺材本的!
江老伯斟酌着道:“五十两这多我们却是没有的,你晓得家里这几年也没几文余钱,只今年还稍微攒下了几文……”
“我三十那日见着姑妈哩,她道咱家现今盖了青砖大瓦房,可气派了,还给了表哥五两银子哩,既是有这钱,阿爹阿嬷就该借我们些使使,又不是不还……这亲娘母的,外人都给了,莫非是我连外人都不如……”四叔又补充道。
眼见老两口不接话,四叔又道:“阿爹也莫与我装穷叫苦,江家得了贵人的眼,姑妈都与我说了。我这私下想着百两千两的自是有的,我们也不多要,只你们拔根汗毛下来就够我们花造的了……难不成我上门去了就不是你们的儿子了?我自是要与三个兄弟一样的,想当年若是我不去上门,留家里还得与他们分家产嘞,现今我去了他们自是要多看顾我两分的……”
四叔叹了口气,皱着眉头,拿出一副忆苦思甜的样子来道:“唉,当年要是咱江家也有两分家底,能让我讨得起媳妇来,我也不消去给别人做半子了!”
他不提江大玉还好,这开口闭口姑妈这姑妈那的,王氏都要炸了!自己这好儿子真是长本事了,也不问青红皂白,只跟那老货比着来,也不想想她那五两是怎从江家身上薅去的……
更何况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