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大民国-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土地在被人抢走吧。”

顺便说一下,赵书礼分出去的土地,基本都是苏方通过修渠开发出来的,原本是沙漠或者是荒地,因此虽然招降了这么多士兵,分出的土地以百万亩计,可是还是有太多的土地在荒芜着,赵书礼已经着手制定新的移民计划了,届时将有超过五百万家庭受益。

秦凤翔不说话了,他家里自由贫苦,他父亲依靠给地主当长工,养活了他们弟兄三人,可实在太辛苦,后来冯玉祥的军队从家门口过,他就参军了,心想起码能混个饱肚,哪成想冯军实在是太穷了,军饷的事就不用提了,还经常饿肚子。但是冯玉祥本人对士兵亲如家人,甚得军心,要不是如此,秦凤翔也不会忍饥挨饿跟他陕西到河南一路到北京了。但是当冯军失败已成事实后,秦凤翔带领手下投降了西北边防军,生活于是好了很多,吃饭自然不是问题,军饷也基本上能发下来了。最后更是听说这里给军属家庭,每户提供五十亩到一百亩的田地,他是军官可以得到一百亩,在从小都穷怕了的他看来,这一百亩地比个金山都值钱,有了这些地以后他家里人再也不会挨饿了。于是很快回家,把兄弟都接了来,可惜的是父亲由于操劳过度,中年就去世了。

兄弟三人到了河套后,果然给分了一百亩土地,虽然是毛乌素沙漠中的半荒漠土地,可是已经修好了渠道,他们相信只要能引到水,不几年这里就是肥沃的水浇地了。安置了两个兄弟后,秦凤翔再次回到军中,这时他已经死心塌地决心留在绥远了,可是却被通知不合格要求离职。

赵书礼知道,像秦凤翔这样的军官还有很多,杂牌军中尤甚,但是他这次绝不能妥协,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必须强力执行下去。因此赵书礼还是决定支持德国顾问们,但这些军官就这么撤职了,他也于心不忍。

最终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给这些军官安排到一个非正规的部队中去,就是绥远保安团。该团暂时就利用前一阵子被裁掉,生活上无着落,或者确实是立过功,而且基本军事素养还算可以的士兵组成。

而团长就让魏冉担任,如秦凤翔这样的不合格军官充任其间,暂时给了保安团两个任务,第一是剿灭因为战争又再次严重起来的匪患,第二是让官兵继续学习文化知识,一年后,赵书礼将给这些官兵一个机会,让他们再一次接受德国人的考核,合格的会回到原军中。

“对我这样的安排你们可满意?”

“满意!”大部分人这么回答。

可是魏冉却不满意,他说道:“老子干了这么久,就落得个这样的下场,其他的我就不说了,这个团我要求不能限定人数,我可以收纳土匪扩充实力,你不能干涉,还要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

“这个可以!”赵书礼答应下来,总算解决掉了一部分裁撤老兵的疑难问题。

经过此次整军,提拔了大批新锐军官,淘汰不少老式军官,并且新老士兵甚至军官进行了打散整编,加上科学的德式训练方式的引进,整个西北边防军可以说是进行了脱胎换骨一般的变化。而且带兵的长官最大仅仅为师长,赵书礼作为最高军事主官,一时间在也找不到一个可以逼近到他地位人了。也就暂时不用担心,甚至不用怀疑出现宋远那种可以把自己取而代之的人物了。

四十八节 大移民

赵书礼选择让魏冉出任这个保安团司令一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仅仅是因为为了安抚他的情绪,还有一番考虑就是剿匪此人最合适。魏冉当然在沈广聚军中的时候,就是以剿匪起家的,他很能拿捏住土匪的心性,往往能料敌先机,打的土匪狼狈万分,却总也跑不掉,甚至有传言说他本人当年也是土匪出身。

魏冉在组建了保安团后,立即出兵,目标是山西跟绥远交接处一个险恶的地方,这地方叫做杀虎口。这个‘口’就是山西人常说的走西口的那个‘口’,出了这个口,杀虎口在山西西边。自古以来就是土匪横行之地,此地民族杂居,民风彪悍历代朝廷也无能为力。

魏冉集结主力,也不通话,也不招降,就对准了这段时期正嚣张的一股子新崛起的马匪西北狼骑。在机枪大炮的支持下,本来也是经过战争的悍兵,又抱着为自己的被淘汰雪耻的决心,很快就正面击溃了这只马匪。然后是骑兵追击起来,马匪确实厉害,也熟悉地形。但是魏冉手下的骑兵,一人三马有备而来,而且枪法不赖。

马匪越逃人数越少,几次派人请求投降,魏冉也不同意,就一直揪着他打。附近的土匪一看情形,当魏冉跟着西北狼骑有仇,也不愿意掺和其中,一段时间内紧闭山门,都规规矩矩的等着这伙子杀神,报完仇赶紧离开此地。

终于西北狼骑走投无路被斩尽杀绝,他们的首领在攻击一个村子补充给养的时候,被魏冉伏击,全军覆没本人也被抓。这家伙还是原西北军中的一个骑兵连长呢,先后隶属过马鸿逵等部,作风凶悍残忍,短期内在杀虎口崛起,打家劫舍远近通吃而且极其喜欢黑吃黑。

西北狼骑的灭亡,让周围百姓欢声载道不说,就是远近的土匪也是大大松了气口,可是没想到的是,魏冉这个杀星在消灭了西北狼骑后,并没有离去,反而是在杀虎口大路上摆开旗帜。

要求附近所有土匪限期投降,而且还派人搜集到了附近大大小小上百家绺子的情报,一家家的点名,点到名而不来的,不出三天就会覆灭。三个月内,土匪们就屈服了,一个个在当家的带领下,纷纷前来报道。还给魏冉送上厚礼,希望谋一个好的出身。结果魏冉是钱照收,但是事不办,所有的土匪打散编入军中接受训练,训练方式比照德国人带来的大纲,但是强度直接翻番。弄得土匪们感觉生不如死,甚至有几个在头领带领下想逃跑的,可惜被魏冉抓住吊死在杀虎口的垭口上。

且不说魏冉的剿匪,这段时间赵书礼所说的移民计划终于出台了。

之所有有这个计划,不得不说苏方这个人物了,这人这段时间在绥远也是个热门人物,出现在报纸上的频率仅次于赵书礼。因为他挖掘了一条长达上千公里的渠道,并且这不是一般的渠,这条渠起自黄河上游的黑山峡,一路上修筑水平缓慢下降的渠道,利用黑山峡的高水位将水一步步的引入了黄土高原。但是这条渠绝对不好修,首先是地形,黑山峡本来就在六盘山脉附近,根本就是高山中的峡谷,因此工程一开始就是打隧道。好不容易出了山区,接着的地形又是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打完洞又得填沟。可是在以十万计的为了土地免费劳动的民工努力下,渠道总算是修到了河套地区,进入了毛乌素沙漠,并且尽挑沙漠中的高脊处修筑,这样将来更方便引水灌溉。

此时就在赵书礼移民计划推出的时候,渠道已经穿越了毛乌素沙漠,经过狭窄的一段绿洲草原,又一次进入沙漠之中,这个沙漠叫做库不齐沙漠。

已经引水进入的毛乌素沙漠,在秦汉时代可是水草丰美的地方,匈奴也跟秦汉政权没少争夺过这里。但是经过千年的过度开发,土地沙化严重,但是其中仍然有相当多的绿洲存在,现在引入了黄河水后,苏方计划利用这些绿洲为据点,加上支渠渠道把这些绿洲连起来,然后以此为中心向沙漠中心不断的蚕食,最终消灭掉沙漠。

这个计划刚好跟赵书礼的新移民计划吻合,因此直接苏方的水利和刘澍的民政部门临时组成一个移民委员会,转职处理移民和开荒工作。

跟以前的移民计划不同的是,这次的规模庞大,虽然每户还是只有二十亩土地,当兵的给五十亩,可是这次涵盖的范围却不仅仅局限在山西周边,而是以河南和两湖这些正在经受兵灾,且人口众多的地方。而且不仅仅是这些地方,甚至在四川两广江浙地区,赵书礼也设置了移民局,用官方手段跟当地整府交涉。

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上政策的给力,一推一拉之下,移民潮再次涌起。

仅仅到1926年年底,河套地区新增加移民130多万,绥远总人口达到了700万,在塞北各地区超越了热河排名第一。

在农业移民的同时,孔韧这次的工业招商竟然也取得了难以意料,异常惊人的成功。

他首先是所编了过去的计划,这次的计划,细节更多,更详尽。同时他大肆利用了赵书礼北收外蒙的功绩,很是忽悠了一批,真心实意抱有实业救国梦想的爱国资本。而在此申明了绥察蒙的经济政策和各种优惠,本来这些政策已经实行了数年,在商人圈中也已经传开,此次他再次申明,又加以强调。还大打赵书礼跟苏联和德国签订的关于商业合作的条约,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等他从山西直隶北京天津青岛上海一路做过,最后到达广州的时候,吸引到了数百家企业。

其中知名的有,南阳的兄弟烟草公司,大鸿火柴厂,水泥厂,南洋爱国豪商黄奕住也决定在包头等地建设一些自来水厂,改善这些黄河沿岸城市居民的饮水质量。更多的是,南方苏杭上海等地的繁盛的轻工业,原本办纱厂打算去开办一个毛纺厂,织布的打算扩大产业增添织呢设备到北方办厂。

四十九节 小跃进

虽然企业数量众多,但是签署的资金量却不大,根据协议数额如果都能落实的话,总数只有八千万银元,平均下来每个企业竟然只有十几银元。因为其中很多家完全是凑数的,或者根本就是个体户,可能老板是一个刚毕业的学习工科的学生,一时心血来潮就宣称自己要实业救国,至于能投入的资金恐怕连一台机床都买不起;也可能是一个木匠,想要开一个木器店。为什么这么多没有资金的人物会积极参加呢,不完全是感情因素,实业救国的口号已经不及当年那么响亮了,主要原因包括孔韧宣传的一个优惠,那就是低息的贷款。这是他临行前,赵书礼答应的,款项由赵氏银行和徐新六的银行承担。

赵书礼仔细的看了一遍,不停的用笔圈着,最先是那些投资规模大的企业,有自来水厂,烟草公司还有百货公司等。在这些企业中,赵书礼又重点的圈出了几个,有从天津来的制呢厂,最终赵书礼的目光落到了一个这样的企业上。

永利制碱公司,在公司的简介上这样写着:1926年8月,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本公司产“红三角”牌纯碱荣获最高荣誉金质奖章。

赵书礼在该公司旁批示曰:可提供贷款!

批阅完,赵书礼心中长叹,纵观整个中国,这竟是唯一值得给予贷款鼓励的公司,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了啊。此时赵书礼坚定了一个信念,光靠私营或许效率会高点,但是恐怕一百年也无法完成中国的重工业化吧。

于是他立即找来刚刚回来的孔韧,跟他讲了一个新的理念,国家出面建设大型重工业企业。孔韧认同,但是担心资金为题,赵书礼说现在银行中有大量日元贷款,另外德国人的信贷额度也会慢慢兑现,这些都是资本。

于是孔韧在完成招商工作后,开始计划另一个国有工业化的计划,计划在两年中投入两亿日元建立大型工厂,同时吸引有技术能力的小企业参与配套生产,并且不局限于中国本地的企业,因为中国实在是太缺乏这些技术储备了。

1927年初,第一批企业终于来到了绥察蒙地区,大部分是天津的,因为这里距离更近又有铁路相通。赵书礼亲自赶到了永利的施工现场,永利选址并不在包头或者归绥张家口这样的城市附近,而是选择到了原理内地的二连盐池附近。

“我们又见面了,赵先生!”一到地方,前来迎接的永利公司的总经理范旭东欢迎赵书礼道。他没有喊官名,也没有称职位,而是范范的称呼先生。

“额,见到你很高兴!”赵书礼一时半会没有想起这个人。

他忘记了,第一次招商在天津的时候,有一个人对他说,他愿意到绥西投资,可惜他的企业需要盐,必须建在距离海水近的地方。而用盐池产盐成本比海水更低,这是永利选择这里的原因,除了这里的各种优惠政策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永利要想方设法的降低成本,因为他们此次正在跟制碱业的龙头老大,英国卜内门公司进行激烈的价格战来抢占东方尤其是日本的市场。

随即范旭东感慨道:“没想到在绥远有这么一个好地方,这个盐池估计能让我们公司生产一千年吧。”

“这就是缘分!”赵书礼忽悠道。

然后范旭东带着赵书礼参观了正在积极施工的现场。

此时赵书礼问了一个问题:“不知道范先生可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政府帮忙解决的。”

范旭东摇了摇头,随即又叹了口气道:“没想到这里有个这么大的盐池,确实不错,而且我知道铁路也要经过这附近,交通倒不用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