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断指弦-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那种觉得荒唐离谱的色变,而是被说中心事的色变。
“你很有想象力。”董珮纶努力挤出一句不至于太具“火药性”的话。
“他的所有受害者,包括你,都是那种有艺术气质、追求精神层面上情感共鸣的女孩子,米治文虽然远远谈不上高帅,但在艺术修养上可以算得上富有,他的年纪,也会让年轻女孩觉得可靠,就像对一位师长的尊爱。可是,就当你们显露出亲近感的时候,他却露出了狰狞的嘴脸。只不过,他……”那兰不知该怎么说才不至于更深地伤害董珮纶,她想说,米治文作案似乎总是没有做绝,每次都是“不遂”,而董珮纶是绝无仅有受重伤的受害者。
董珮纶帮那兰说:“你想说,他作案好像不是很成功,没有把我们这些受害者置于死地?”
“只是和血巾断指案相比,有些不同。”那兰轻声叹。
董珮纶冷冷问:“记得上次你问我米治文会不会是断指案凶手,我怎么说?”
“如果有机会,他会继续完成上次没有完成的暴行!”“谢谢你还记得,如果你今天问我这个问题,我还是同样的回答。”
那兰一凛。
那兰的推测虽然没有得到董珮纶直面的肯定,她还是认为自己走在正确的思路上。从米治文过去的陈述,到巫宁妈妈的回忆,到董珮纶惊诧的面容,一个轮廓正逐渐清晰:爱好古典艺术的女孩子被米治文的小才华吸引,露出爱慕之意,旋即遭到米治文残害。他是个孤魂,无亲无友,而他施暴的对象偏偏是人海中难得一遇对他亲近的人。只能说明一点,他惧怕亲密接触,尤其情感上的接近。
因为情感上接近的人曾经伤害过他。
如果是个被失恋伤透过心的人报复异性,其行为相当容易预测,往往是始乱终弃,占有了异性身心后弃如敝帚,但通常不会“进化”到像米治文那样做出暴力伤害行为。如果那兰的推测正确,早年米治文的经历对他伤害之深,足以令他在半夜到一个深黑地穴里通过摧残小动物来发泄,也足以令他多年后通过摧残愿意接近他的人来报复。
关键词是“早年”。
早年受到的伤害往往深彻入骨。
早年时受到了亲近者的暴力伤害,成年后才会对亲近者暴力相对。
这些可以解释那一起起强奸未遂案,但怎么解释血巾断指案?
一起起不成功的强奸案,一起起成功的绑架杀人案,这方程式可如何解法?
只能从相对清晰的前者入手。假设推测成立,米治文的确在童年受亲近者的伤害,顺理成章,他会挖开墙脚,逃出那桎梏着自己又无法远离的家,那么这里的罪魁祸首无非是家人。
米治文的父母。
这是个慵懒的春日周末,经过几日雾霾的“白色恐怖”后,太阳一出来,人们如疯狂了一般,连口罩都没舍得摘下,就涌出户外,游玩购物。江大校园里也不例外,从一大早,情侣们、闺蜜们、兄弟们缤纷绚丽的身影点缀着整个二十公顷文园主校区,中午不到,点缀已扩展到遍布全校区,美丽春天又回来了。
那兰不无艳羡地看着外面的风景和春阳下欢乐的身影,暗叹一声,拿出手机准备联系楚怀山,却发现他已经发来了两条短信。
两个名字。米治勋,米涌琏。
那兰回发短信:米家村故人?
楚怀山:是。
那兰回道:怎么找他们?地址?
楚怀山很快发来了两个地址。
宿舍门忽然被敲响。
“是我,老陈!”
那兰给陈玉栋开了门,困惑地望着他。陈玉栋根本没有打算进门的意思,只是说:“走,咱们去找一个人。”
“谁啊?”
“路上再和你说吧。”陈玉栋已经转身。
那兰心头一动:“正好,我也要出去找人,说不定是同路呢。”
果然,陈玉栋的小笔记本上写着一个地址,和那兰手机里的一条短信中的地址吻合,在这个地址,住着一个叫米涌琏的老人。
公交车上,那兰问陈玉栋:“楚怀山又和您联系过了?”
“没有。怎么了?”
“那真巧了,看来你们俩是心有灵犀。我们证实了米治文是米砻村的产物后,你们不约而同去寻找米砻村的老住户,團都找到了这位米涌琏。”那兰解释。
陈玉栋“哦”了一声,说:“我可不止找到一个,还有个叫米治勋的。”
“楚怀山也提到了。需要找他吗?”
“暂时先找米涌琏吧。米治勋和米治文同辈,还小两岁,对米砻村或者米治文的父母一定印象不深。米涌琏比米治文高一辈,已经八十了,他应该对老米砻村的事儿比较了解。”
那兰问:“您都是怎么找的?”她猜想足不出户的楚怀山,采用的多是网络搜索、图书馆系统检索,和一些想象不到的“奇招”。陈玉栋应该用的是更传统的路数。
“要说还真不容易。本来想着,江京和周边地区姓米的不会很多,我麻烦市局户籍管理处的一位小徒弟帮我滤了一遍,居然也有那么四十几位——请她帮这个忙可费了我点儿工夫,毕竟有点私事公办,嘿嘿。这四十几个人里,符合年龄范围的,也就是说五十岁以上的,也有十六个。然后我又开了窍,去了档案馆,查米砻坡成为考古重点单位后,米砻村的拆迁记录。”
那兰基本上明白了,她笑说:“米砻村最终好像只有迁,没有拆。”没有开发成商品房潜力的荒村,避开了被拆的命运。“据说他们都迁到江京市区了。”
“没错,而且是集中的搬迁,十九户米姓人家,搬到滨江区的三个大院里,民政局、卫生局和水电局的家属院。过了三十多年,这十九户米姓人家搬走了大半,还有一些老人去世,三大院里和户籍、身份证记录对得上号的老家伙,只有这米涌琏和米治勋两个。”
“米治文家呢?”
陈玉栋摇头:“没有任何关于米治文的记录,以前的户籍管理没有电子化,搬迁时缺失很常见。而且米治文被抓获的时候,身上带的身份证都是假的。”
那兰微惊:“这么说来,他完全可能根本不叫米治文。”
“可能。”陈玉栋冷笑,“但你也看到了,他的身份证是假的,名字也可能是假的,病历却是真的,他进宫很多次,进医院的次数更多,所以这方面资料齐全,如果是假名,他也是几十年来用同一个假名。”
米涌琏的家在曾经的卫生局家属院,六十平方米左右的两居室。陈玉栋自报家门后说明来意后,米涌琏的第一句话是:“多少年了,你们怎么才找到我呢?”
老先生回答陈玉栋“您高寿”的问题,说自己已经八十三岁。大概是因为清瘦,注意养生,他看上去不过七十来岁。他家中养齐了花鸟虫鱼,书桌上铺了一大片毛边儿纸,纸上是画了一半的水墨画,大致看出是一只肥鹅。他说老婆去老年活动中心打麻将了,问两位客人要不要茶。
陈玉栋说:“您别客气了。我们说会儿话就走。您多早就想联系我们?”
“十年前吧。”米涌琏歪着头想了会儿,“也许是十二三年前,老了,一年一年的都揉一块儿了,真记不清了,反正就是米治文耍流氓被抓的某一次。”看来他也知道米治文是惯犯。
“那您为什么不找我们呢?”陈玉栋问。
“我找到你们,又说什么呢?嘿,我认识这个小流氓,三生有幸。”米涌琏在一张藤椅上坐下来。
那兰笑笑说:“您上回见他,他还是个小孩儿吧,您还叫他小流氓,他现在都快六十了。”米涌琏显然有些惊讶:“别说,还真是的,真有那么多年了。其实我一直等着你们找我,我就会告诉你们,这小子走到今天这一步,谁都没想到,但谁都不会觉得奇怪。”
那兰知道,米治文这样一位从未成功过的强奸犯,不可能有警力走门串户做这么深入的查访。若不是米治文主动找到自己,主动和断指案扯上关联,他童年的诡异行径也不会曝光。
陈玉栋问:“您给我们开导开导。”
“为什么说谁都没想到他会变成这个样子呢?说实话米家村出来的谁都不应该变成那德性!别的米家我不好说,但我们江京府的米家,虽然也务农、也做小买卖,但从古至今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讲究德才兼备。米治文他爸米涌恒,是乡里的中学老师,特别知书达理的一位,琴棋书画什么都好;他妈叫黄慧珍,长得那个水灵漂亮,是从乡里直到县里都是文艺骨干,爱唱歌跳舞,更爱演话剧。”
那兰脑中的那管侧写笔又开始动起来:米治文继承父母的文艺天分,爱读书,近来在病床上的表现,更像一位试图跨进中戏北影表演系大门的稚嫩演员。
米涌琏说:“为什么又说不奇怪呢?米治文他们家,原本是个人人羡慕的小家庭。你瞧,我比米治文他爸小两岁,当年看着黄慧珍抱着小米治文,过春节一家三口在大门外拍照,按我妹妹的话说,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但他们家毕竟还是有点问题。米涌恒在乡里教中学,学校离米砻村有十几里路,他骑车来回,但有时候晚了就在学校宿舍住一宿。黄慧珍呢,有时候晚上也得到乡里甚至县里去排节目、演节目,同时又有米治文这个小娃娃要带,所以夫妻两个在安排上难免会有不协调。我甚至劝过他们,要不就搬到镇上住算了,离学校近,离文艺活动也近,但一方面是户口问题,一方面是经济上的问题,他们左思右想还是飞不出米砻村。”他长长叹了一声。
两个访客都没有说话,知道故事在走下坡。
“米治文像他妈,挺清秀白净的,就是身体不大好,皮包骨头,还会发羊角风,有时突然躺在地上口吐白沫人事不省。大概因为这个原因,他从小就不大爱说话,不大跟别的孩子一起在坡上坡下疯跑疯玩儿,但据说在学校里成绩不错。”
那兰心头一动:“他身体瘦弱,不大合群,会不会被其他孩子欺负?”
米涌琏说:“那倒没听说,我们村小,和周围另外三个小村共用一个小学校,彼此的孩子都认识,那时候人淳朴,还真没听说有人欺负他。”
说明米治文的杀机都是因为不和谐的家造成?好像家长闹点分歧不至于给孩子带来那么大的创伤吧?
“米治文大概从记事儿开始,他爸妈的矛盾就明显了,夫妻俩一直就这么别别扭扭的,直到有一天,黄慧珍走了,撇下老公孩子,走了。”
沉默,只有阳台上笼子里的小黄鹂哼了两声。
“走了?”那兰问,“是主动离开了?”
米涌琏说:“黄慧珍扎堆儿在文艺圈里,虽然顶多是个县级的圈,但好像只要是文艺圈圈,就有讲不清楚的男女事儿,更何况黄慧珍长得那么漂亮,就算生过孩子,乍一看跟姑娘少女没什么区别,对她垂涎三尺的绝对少不了,而且估计都是县里有头脸的人物。就在她出走前不久,还有一辆小吉普车送她回村呢,据说就是县里某个主任。瞧,这种事儿,五六十年前就有了。你们倒说说,她那样的情况,抛家弃子离开一个土村儿,会觉得很奇怪吗?所以当然是主动离开的,还带走了一个旅行包和一些衣物、首饰什么的。那年头说实话绑架杀人什么的倒真不多。”
“她去哪儿了呢?”那兰问。无爱的家,父母关系不和,夜晚的逃离,深坑,残害小动物,不满的发泄。
“这就不知道了,没人知道。我们村里人都瞎猜,肯定是哪位大首长给安排到大城市里去了,米治文他爸疯狂地找过一阵,村里人也帮着四处打听过一阵,但他一死,也就再没人管这事儿了。”
陈玉栋问:“米涌恒死了?怎么死的?”
“黄慧珍走了以后,米涌恒必须每天晚上骑车从学校赶回来照看小米治文,有一天赶夜路,被一辆运器械的军车撞死了。”
那兰自语:“米治文成了孤儿。”
米涌琏说:“好好一个家,支离破碎成这个样子,你说这孩子能好得了嘛!”
陈玉栋说:“那时候,父母一旦双亡,如果又没有祖父母等亲戚收养,他一定要去孤儿收养所。”
米涌琏又叹一声:“县里没有孤儿院,当时只有江京市里有,所以要说起来,米治文还是整个米砻村第一个搬迁进城的呢。”
22。苦儿流浪记
江京市儿童福利院过去叫江京市孤儿院,再前身是天主教会办的圣母孤儿院,位于旧法租界,属文园区,离江京大学不远,斜对面就是江京市天主教大教堂。时值周末,院门口出乎意料的热闹,满眼都是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估计是利用周末来为孤儿献爱心的志愿者。
那兰让陈玉栋稍等,自己径直走向院门。门边闪来一位戴眼镜的白面书生,笑问:“请问学妹是哪个学校的志愿者?在名单上钩一下吧。”
原来自己还能被学弟们误认为小师妹,那兰难免有点得意,随即想起这年代里,江京各大学的男生只要见到女生,无论大小,统统称为学妹。她笑问:“你和福利院里的人熟吗?”
那男生说:“我是江医学生会的,组织在这儿的志愿活动第三年了,和院里人很熟。”
“你知道谁是福利院最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