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宋-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围观的百姓都禁不住感叹道:“好儿郎啊!”
之后自然是催人泪下的悲剧了,春娘为少年郎求得护身符,两人山盟海誓后依依惜别。没有多长时间,就得到安化蛮大败官军的消息,少年郎生死不知。这个时候一支觊觎春娘的恶霸,也就是坏主角登场了花花太岁罗庆对春娘说少年郎已经死了,并让当官的老爹伪造文书,证明少年郎已经死了。想趁着春娘悲伤欲绝的时候,走入春娘的心房。但春娘却不相信,并指责罗庆。为了坚定自己的信念,春娘每天都会走到桂州城著名的青松山上观望西南方,期盼情郎的身影出现。
花花太岁罗庆还不甘心,拿出重金诱惑春娘。春娘并没有理会,拒绝。花花太岁罗庆恼羞成怒,带人捉了春娘来,欲想霸王硬上弓。春娘逃上高楼,花花太岁罗庆追到顶层,发出一声奸笑,说出后世著名的坏人话。“这里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看你往那里跑!”
春娘说出一番动人而狗血的话:“齐贤!我最后悔没有对你说一声,我喜欢你!但就算大海枯涸,大山被挪移,也不能够改变我对你爱!”
(喂喂!这不是我的字吗?侵权!侵权!冯伸己无力的咆哮着……)
在说完这一番话后,春娘化身作鸟,飞了出去,没有翅膀的飞出去,后果不言而喻了!
这个时候少年郎齐贤回来了,原来他并没有死,原来他奋力作战,太过勇敢了。就连安化蛮都佩服他,救了齐贤,并让齐贤回家。齐贤知道春娘死了后,悲伤欲绝的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春娘的墓前,并在墓碑之上以鲜血写下自己的名字。
霎时风云变色、天摇地动,坟茔裂开,春娘含笑现身,齐贤扑向墓中,墓冢合起,一切归于平静。众人错愕。此时奇迹出现,一双彩蝶自山伯、英台坟中翩翩飞出,就像是齐贤与春娘已羽化的魂魄永远相爱,相守奔向永恒的幸福。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同愤怒道:侵权!侵权!这是我们的故事啊!)
甭管有没有侵权了,旁边的听众却是听的悲从心起。特别大清早来菜市场买东西的,大部分都是妇人,一个个母性的情怀都被激起来了。
有人愤慨的问道:“那花花太岁呢?逼死了善良的春娘和齐贤,应该天打雷劈的!”
“没有人错!”
“天打雷劈太过便宜他了!应该千刀万剐!”
那话一出,立刻激起无数的声援,一般般愤怒的声音,都把中年秀才吓的脸色发白。你妹的,我可不是叫罗庆啊!
只是中年秀才想到给自己钱的那个人地身份,可就不敢不把后面的事情给做了。干拿钱不办事,也得看对象嘛!
中年秀才吞了口涩涩的唾沫,露出一个发自内心的沮丧表情,道:“那花花太岁罗庆爹爹可是县太爷,自然没有事情了!”
“罗庆?县太爷?怪不得这么熟悉了,不就是我们县太爷的独子吗?难道这个故事是真的?”有人失声说道。
登时有不少人收敛起激动的神色,原来不是虚构的啊!
中年秀才叹了口气,说道:“可不是,学生也是觉得这对恋人太过可怜了,这才拼死为他们扬名罢了!好了,学生得走了,要不然官差就来捉人了!”
这中年秀才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一声惊呼。“官差来拉!官差来拉!”
百姓都是天性的同情弱者,特别是这中年秀才义务为春娘和齐贤这对可歌可泣的恋人扬名,他们没有胆子明帮,但暗中伸出援手还是没有问题的。一个个百姓有意无意的拦在官差前进的道路上等官差来到的时候中年秀才早就已经走的没有影子了。
这样的事情还不是只是发生在这个菜市场上,在桂州城各个繁荣的地方都有出现,忙碌的官差、衙役一个个气喘吁吁,舌头像狗一样伸出来歇凉。
这还不算,衙役到底是人,固然贪污受贿的少不了他们的存在,但不代表他们没有良心。知道了被改编过的故事,更知道这花花太岁、县太爷独子罗庆的为人,差役都开始出工不出力,有意放那些说书秀才走人。
当然了,也有一心讨好县太爷的差役在。只是很奇怪,当他们捉到人没有多长时间,里面就在附近有一伙拿着竹棒人冲出来,高呼为民除害的口号,将差役打的屁滚尿流。等附近巡逻的差役赶过来的时候,这伙人已经走的远远了,而且还是径自跑出城门。叫差役想发挥本地人的优势都不能够。
师爷一听到这事情,立刻大惊失色,连忙跑到罗知县那里,一开口就说:“东翁,这次肯定是卫王下的手啊!快快做好准备才可以啊!”

第258章断案【上】

罗知县其实也在没有多久之前得到消息,虽然着急,但并没有多么紧张。听了师爷的话,轻轻皱了皱眉头,道:“师爷未免危言耸听了些吧?这事情怎么和卫王拉上关系呢?本官发现师爷似乎对卫王很敌视啊!”
罗知县后面的话,就有些指责师爷想拿他当枪使的意思了。
师爷悲从心中起,不想自己既尽心尽力的为罗知县着想,有曲意奉承罗知县,最后居然获得这么一个猜忌。无尽的冷意,让师爷仿佛身处冰天雪地当中,而且师爷还是赤身露体的那种。
师爷垂下头,沉默不语。
罗知县大概也感觉自己刚才那些话太过了,连忙安抚道:“本官还是很信任你的,不过你也别太过琢磨那些事情了。”
师爷能够怎么样,只能够一嘴儿苦涩的点头道:“是!学生自然理解东翁的苦心!”
……
九月十四日,黄昏的时候,已经日薄西山了。
士兵吆喝着,准备把城门关上。这个时候,道路尽头,传来一阵急促而密集的马蹄声。守门士兵并没有理会,城门关闭和打开,都有严格的规定,可没有什么发不外乎人情这样的话说的。不过守门官却猛然叫住已经把城门关上大半的事情。“停!”
士兵立刻惊讶的扭头看着长官。
守门官说道:“是卫王回城!”
当守门官想了想,自己不关城门似乎未免太过谄媚了,连忙加上一句道:“关慢一点!”
等赵禳来到的时候,城门只是关了四分之三,还有足够容纳两人而过的通道,自然有王府侍卫上去拿赵禳的令牌,喝令暂停关门。
入城的时候,赵禳深深的看了这名守门官一眼,过了城门后。对杨文广笑道:“那个守门官可是油滑得紧啊!”
杨文广在基层,倒是知道这个情况,不以为然的说道:“做守城门的,那个不机灵的?走南闯北的那么多商人都往这里入城,要是死板一点,怕不知道得罪多少人,更是被人骗了不知道多少回了!”
赵禳点点头道:“仲容倒是说的对!”
只是心里面。赵禳却有了个主意,以后其他士兵他不管,他麾下的几营兵马绝对不能够守城,如此油滑的长官,麾下的士兵可想而知了。军队是利刃,利刃是不需要思想的。有思想的利刃将会演变成五代十国的藩镇之乱。
入了城,赵禳也没有办公,这两天打猎,可是把赵禳累坏了,在侍女的服侍下,梳洗完毕后,面前撑着打架的眼皮。听了冯伸己汇报的重要事情后。赵禳就打了个哈欠,摆摆手道:“嗯,事情都处理的好,齐贤你做事,本王放心!”
冯伸己也是知情识趣的,连忙告罪道:“王爷,下官家中还有一些事情,就先行告退了!”
对于属下的知情识趣赵禳很满意。微微颌首道:“嗯!今天就到这里吧!这两天辛苦你了!”
“是!下官告退!”冯伸己再次客套,转身离开。
赵禳也打着哈欠,在侍女前头打着灯笼的情况下,回到寝室中一碰到床,睡意便仿佛波涛汹涌的海浪,把赵禳淹没了。最后还是侍女帮赵禳把外衣、官靴给脱了,再盖上被子。点上驱蚊的烟草。
不得不说,古代的富贵人家过的就是惬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不足以形容。
第二天早早已经聚集在桂州城郊区乡镇的请愿百姓就涌向桂州城。人潮汹涌,高呼着各种各样的口号。
“还我青天!”
“驱奸佞!”
“昭雪冤案!”
一声声口号喊的震天响,不过到了城门的时候,请愿的百姓声音却禁不住降低下来。只见城门外面站着数百顶盔掼甲士兵。身上的盔甲擦的贼亮,清晨的阳光虽然不算强烈,但也发射出让人略感刺目的光芒。
士兵排成八行,左右各四行,齐齐整整的,宛如用尺子量过一般。面对请愿的士兵,一个个毫不理会,各自对视着列队在道路两侧。那铁血的姿态,叫请愿的百姓气氛也禁不住为之一压。
不过百姓都已经到了城门外了,难道因为官兵什么事情都没有干,只是列队就返回去吗?
于是请愿的百姓不得不硬着头皮走进去,让他们暗暗松了一口气的是,这些官兵什么都没有干,只是面无表情的注视着在他们眼前经过的请愿百姓。
进入了桂州城,立刻就见到前来汇合的桂州城内的请愿百姓。其实来请愿的人,桂州本身反而是主力,毕竟古代可不比现代,出门可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花费也不少。大户们可不是善人,自然能够省就省了。
赵禳在州衙内坐镇着,手着拿着一卷《春秋》,边上几案上还放着一片西瓜。
“王爷!”公孙玄虚虽然还没有痊愈,但还是撑着病体来到静德堂。
“哦!是先生啊!来坐,刚好阿武从市集那里买了个新鲜西瓜过来,又大有甜,还好粉呢!”赵禳见是公孙玄虚,立刻放下手中的《春秋》,笑呵呵的招呼公孙玄虚。
公孙玄虚笑着坐下来,道:“王爷越来越有大将风范了,临危不乱!”
赵禳哈哈一笑,道:“先生这是在褒奖本王,还是暗暗讽刺本王这个时候居然有心思看书,品尝西瓜啊?”
公孙玄虚闻言也禁不住和赵禳一起笑了,过了半响,收敛笑容,似笑非笑的看着赵禳回答道:“王爷你说呢?”
赵禳有些讪讪然的摸了摸鼻子,道:“本王怎么感觉是后者呢?”
这个时候一名侍女上来,为公孙玄虚送上一块西瓜,公孙玄虚趁机避开这个话题,大呼道:“这西瓜不错,王爷可有多个?均贫道几个!”
赵禳不及回答,刘长安就从外面走进来,毕恭毕敬的给赵禳施然一礼,道:“王爷。入城请愿的百姓已经计算好了,一共有一万八千余,另外还有城内附和的百姓,计有二千三百余,共二万近千人。”
公孙玄虚听了这话,却一脸遗憾的捋着胡子,说道:“太少了!太少了!怎么就这么点人的?不是说好三万吗?”
刘长安心中惊疑不定。这素来被王爷尊敬的老道士是怎么了?傻了吗?二万余人还少?广南西路不过是八十万人罢了,现在都来了百之二三了!
赵禳呵呵一笑道:“先生太过想当然了,虽然说可能最多来三万人,但到底是个估计。不过这也好,说明广南西路的百姓,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畏惧朝廷的。”
“噔!噔!噔!”冯伸己如风似火的走进来。对赵禳拱拱手,又对公孙玄虚行半礼,道:“王爷,事情都准备好了!大概还有半个事情,请愿的百姓就到衙门了。”
赵禳微微颌首,道:“那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啊?”
冯伸己说道:“现在出发就差不多了,毕竟早些也好。可以慢点,总好过在路上赶着!”
赵禳有些遗憾的看了拿片还没有吃完的西瓜道:“可惜了!忙碌命啊!那就现在出发吧!对了,本王还没有换衣服呢!你们说穿朝服好,还是公服好呢?”
朝服虽然叫朝服,但并非是上朝的时候穿的。在一些隆重的典礼,比如祭天啊!新年上朝啊!皇帝登基,皇帝升天之类的情况下才穿的,当然了。你硬是要上朝的时候穿也没有人说你什么。不过朝服因为是在隆重典礼上穿,故而服饰很鲜艳而庄重,袖子长的可以拖地,穿戴又繁琐。穿的是好看,但穿的人可是活受罪。
公服公服,又称从省服、常服,由右衽圆领袍、纱帽幞头、束带组成。官员平时办公。到衙门办事,穿的就是这种衣服。不过在高端大气上档次这方面,明显就要比朝服差多了。
公孙玄虚近的赵禳多了,也会用一些后世的用语。一脸微笑的说道:“王爷这次出行是装逼。既然是如此,自然要穿朝服才好!”
冯伸己虽然不明白这装逼是什么意思,但承前启后,连蒙带猜,还是把这个词的意思琢磨得七七八八。“王爷,这会不会太过做作呢?虽然说事情都安排好,但却不能够让平民百姓知道!”
公孙玄虚不以为然的反驳道:“平民百姓知道个什么?咳!咳!而且王爷这样做,难道是害他们吗?”
冯伸己无奈的无声苦笑了下。
赵禳站起来,说道:“先生你注意一下休息吧!这次就坐镇衙门吧。朝服就朝服好了,只是又得活受罪了!”
公孙玄虚无奈的说道:“这病,真的……咳咳!”
冯伸己心中腹诽道:“咳死你的肺痨鬼!”
赵禳连忙关切的说道:“还不叫医师来?”
冯伸己插口道:“王爷,时间差不多了!”
赵禳点点头,对公孙玄虚叮嘱道:“先生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