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宋-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献升对此表示不解。见都七八天了,产量依旧是那么低,都不够给工匠和学徒、护卫的钱。忍不住问道:“王爷啊!你怎么就放任铸钱坊这样下去啊?就算王爷你家大业大,也不是这样浪费钱财的啊?”
赵禳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道:“子敬,你只是看到表面,没有看到里面!黑市的,买来有什么用呢?在广南西路这一片大地上。寻找一座矿产岂不是更好呢?”
杜献升明白赵禳的意思,只是他还是对此有所保留。“王爷的想法是好的!问题是这座矿产什么时候可以来啊?”
赵禳笑了笑,拿起一封书信,摇了摇道:“刚好有人送枕头来了!”
这书信来自融州,融州本来就是一座矿产大州,州内有一座大铜矿和两座小铜矿,也是灵川铸钱监原材料的主要出产地。
送书信来的刚好是国子书院出身的胥吏。因为已经七月了,他被派往乡间巡视农作物生长情况。刚好见到一个樵夫拿着一块孔雀石送给自己的妻子。
樵夫完全不知道孔雀石的价值,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只是认为这块石头蛮漂亮的,就拿来讨好妻子的欢心。
国子书院虽然名为书院。但其教育核心却是士大夫不怎么重视的杂学,对于孔雀石这类比较容易识别的矿石也有所教导。胥吏虽然并没有立刻认出来,但也觉得眼熟,便买了下来。回到县里面,找了个老匠人问了一番,这才知道这是孔雀石。
孔雀石又别称为“绿青”、“石绿”或“青琅薄?兹甘捎谘丈崴瓶兹赣鹈习叩愕穆躺竦萌绱嗣览龅拿帧K闶且恢钟窳稀�
实际上,孔雀石是一种高品质的铜矿石,一般孔雀石含铜量达到可观是三成。而寻常上好的铜矿石,含铜量不过是两成左右。
那胥吏知道自己可能捡到宝了,发现铜矿在宋朝可是一个大功绩。不过不敢保证樵夫发现的地方是不是铜矿,胥吏又一次下乡,在樵夫的带领下,来到了发现孔雀石的隐蔽小溪。在这里还散布着大量的孔雀石,不过样貌都不好看,这才没有被樵夫带出去送给妻子。
就算是以那胥吏二把刀的技术,都看得出这是一个客观的铜矿。唯恐被其他人贪了自己的功劳,把事情隐藏下来,连忙写信给赵禳。为此就连送信的家人,都不知道这信上是什么。至于那樵夫?完全不知道那里埋藏的到底是什么!目前知道的人,严格的来说,只有赵禳和那胥吏,现在多了一个杜献升!
杜献升大喜过望,道:“王爷真是上天眷顾的人啊!只是为什么王爷不立刻派人去开挖?就算不开挖,派匠人去侦查一番这铜矿的情况也好啊!”
赵禳摇了摇头,道:“还没有到时候!”
顿了顿,赵禳说道:“别看本王在广南西路好像说一不二的,但这广南西路真的被本王降服了吗?这可不见得!别的不说,就这衙门,因为岭南天气炎热,就连本王的妾侍娇娘也不愿意来,最后跟本王来的仆从只有十八人!中途有还大量水土不服而返回汴梁的,到广南西路只有区区五人而已!这衙门除了这些仆人外,其他的都是那些下属送来的,你说他们的心,向着谁?”
杜献升默然。
赵禳说道:“没有十足把握之前,别轻举妄动!而且时机也不远了!”
杜献升怔了怔,旋即明白过来,惊喜道:“王爷莫非是……”
赵禳打住了杜献升要说的话,神秘的一笑道:“有些事情心知就好了,说出来,反而没有意思了!”
杜献升心悦诚服道:“王爷之智,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耀目而又叫人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繁星!”
PS:抱歉!字数少了不少,不过感觉状态回来了!明天开始补更!
苦逼的是,资料丢了太多,现在码字感觉像便秘!~唉!
第249章龙灵山
八月十二日,一个看似平淡的日子里面,桂州永福县户案主事孙朋远在龙灵川发源地,灵山上举办秋游同学会。赵禳也被邀约中,欣然前往。
孙朋远算是在广南西路当中混的最好的一个胥吏,人在异地,却当上了户案这个油水充足的位置上,不得不说他能力让人可观。
灵山名字够响亮了,实际上却不是一座怎么大的山峰,在遍地高山的广南西路当中,灵山算是矮个子了。不过清晨的时候,雾气弥漫,再加上山峰秀丽,倒是有几分出尘仙山的味道。
“这山还道多么厉害呢!不过如此罢了!”随行而来的杨文广颇为失望的嘟囔着。
赵禳笑道:“仲容,岂不闻梦得先生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的不就是眼前这事物吗?”
冯伸己笑着插口道:“杨将军你可能不知道,这灵山之所以叫灵山,是因为龙灵川经常被人发现龙的缘故!说不得一会儿,杨将军可能一睹这等世间难得一见的奇观!”
杨文广半信半疑,道:“难道这真的有龙?”
冯伸己想了想,也没有胆量夸口,道:“这个下官就不知道了,不过每隔二三年,总是会有人在龙灵川那里看到一条长长的黑影扭动着身躯游动而过,初时有人言乃大蛇,但很快就有人反驳,因为那长长的黑夜隐约可以看到四足,故而民间传说这是龙!这条无名溪水和小山也因此而得名龙灵川和灵山。”
杨文广登时兴致勃勃,道:“这真的就该好好一看!”
赵禳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谈话间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山脚下。山脚下有大户出资修建了一座亭子,红柱青瓦,倒是别有一番景致。
几名士子打扮的青年在亭子中侯着,看到赵禳一行人。立刻迎出来。“学生们拜见祭酒大人!”
赵禳从阙月乌骓马上翻身而下,扶起为首者的,笑道:“几年没有见面,都高壮了!如果本王没有记错,你应该就是孙朋远、孙子悦吧?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名字取的好!哈哈!”
孙朋远心中感动,道:“祭酒大人还记住学生。实在叫学生感动!”
赵禳笑了笑,一一扶起其他人,并且都一一说出这些人的名字,自然的神态无声无息的给了这些远在他方的士子一种亲人的感觉。
“这几年苦了你们了!”赵禳有力的捏了捏几名士子的手,无限感慨着。
平日在其他人面前,一副风轻云淡的胥吏。现在都禁不住眼中闪烁着泪光。没有人明白,没有赵禳,他们的日子是多么的苦逼。人在他乡,自然处处受人压迫。幸亏广南西路士子不多,这才靠着能力和功名,勉强挤出头来。如果到了其他州县,怕是要被排挤的不知道成了什么样子了。
不过大家到底都不再是小孩子。心中感动归感动,理智还是很快就控制好情绪,心中怎么想就不知道了。表面上一行人把马匹栓在山下,派军士看守着,便是有说有笑的往山上而去。
到了山腰处,就可以看到一片茂密的竹林,清新的气息叫人精神一振。竹林当中还有一条人工小径,过了小径便是一片草地。草地上修建有几座亭子。想来平日来灵山游玩的人,都往这里来。
此刻草地上散布着数百人,没有足够的地方做,没有关系,就带着油布铺在地上,跪坐着就可以了。事实上虽然到了宋朝,但对于跪坐。宋人并不陌生,反而是一种高端大气的坐姿。
见到赵禳进入草地,倾谈的士子都立刻顿住声音,坐着的士子也立马站起来。所有人都热情的朝赵禳打着招呼。赵禳虽然没有记住所有人的名字,但言谈风趣而不失亲热,叫不少人都心中生出亲近之情。
“祭酒,是不是该上台论说?”孙朋远走上前,压低声音道。
赵禳点点头,道:“麻烦你们了!”
“这是学生等的本分!”孙朋远微微欠身,以示谦虚。
在草地,临近龙灵川的位置,已经用木板搭建好一个临时高台。
士子们见到赵禳走上高台,都慢慢静下声音,不用吩咐,已经很自然的聚集在高台下。
赵禳整理一下衣服,走上高台。高台上的赵禳,没有鲜艳的服色,喜欢简朴的赵禳,只是穿了一件灰黑色的猎衣,腰间缠着汉白绢腰带,腰带上挂着古朴的角质圆环,一双千层白底黑官靴。
上了高台上,并没有着急说话,赵禳先是环顾了一圈,这才开口说道:“很高兴可以见到诸君,你们都是本王的学生!不过本王知道,你们心中对本王都有怨言!为什么国子书院出身后,我们要到岭南当胥吏呢?在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生活呢?”
听到这样这么说,表面和谐的气氛立刻变得有些诡异。他们不知道是该承认好,还是掩饰过去好了。事实上国子书院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人左右毕业,但只有三成不到的学员,选择学院的安排,成为一名胥吏。
皆因安排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广南西路。除了没有办法外,谁愿意来这里呢?
要说他们对赵禳没有几分怨言,那上不可能的。毕竟他们原本认为会在汴梁那里当吏员,再不济在中原河北这些州县里面当吏员,谁会想到,堂堂亲王办下的学院居然会落魄到这个地步的?
“你们不要感觉委屈,不要感觉有怨气!不要问本王能够为你们做什么,而是问你们为了这个国家,我们的大宋,做了什么!孔子曰:‘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这话的意思诸君也明白了!这个世界,是没有什么可以不劳而获的!想要获得,必须有所付出,你付出多少,才可以获得多少!”
“本王问你们,付出了什么?又为大宋做了什么?得到胥吏的位置,难道觉得亏了啊?本王也知道你们俸禄很低,最低的只有七文钱一天!一个月不过是二百一十文,这钱如果在汴梁,只是够买三斗来米,养活一个人也不够!但这就是你们大肆收受贿赂的缘由吗?本王在国子书院中说过,凡事要有底线!一个没有底线的人,他存在于世间只是成为一个祸害!现在你们还有底线吗?”
不少人在赵禳的话中,惭愧的低下头。赵禳说的对,他们的确怨天尤人了。
在赵禳一声声雷霆霹雳下,没有人能够扛得住。
“你们在国子书院中学到的,难道就这样荒废了吗?人生于世上,难道就没有一点追求吗?你们都希望为吏一方后,得到的是恶评吗?在你们走的时候,百姓点着鞭炮,宛如过年一般高兴吗?你们就想一直待着胥吏这个位置上吗?往日可以说没有人会赏识你们,现在呢?”
“王爷!学生知错了!”一名士子咬了咬牙,勇敢的站出来。
“王爷!学生都知错了!”一名又一名士子站出来。
“本王相信你们!”赵禳毫不犹豫的点头说道。
先以雷霆,再以恩惠。所有的国子书院出身的胥吏,都已经被赵禳归心了!
下了高台,赵禳便离开。
不过实际上,赵禳只是换了一身衣服,脸上涂着冯伸己暗中购买得来的蛮人药水,涂抹在脸上后,白净的脸色立刻便得发黄,再粘上胡须,除非走的很近,并且熟悉的赵禳的人,要不然没有人会发现得到,一个普通的士子,居然就是卫王!
另外一方面,自然是由替身穿着赵禳的衣服,在杨文广、冯伸己等几名心腹护卫下,返回桂州城了。
赵禳这样做,为的就是会见孙朋远等国子书院学员中的领袖人物。
除了已经熟知的孙朋远外,还有邕州宣化县兵案主事田毅贤、宾州昆仑关书记官何务。对于他们,赵禳进入深谈,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带来其他国子书院出身的胥吏做好事情,并且要求他们收集各地官员、胥吏的罪证。
特别是后面的收集罪证的要求,赵禳隐晦的表示,如果扳倒了那些贪官,将会提拔他们上位。
说起来还得感谢宋仁宗,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怎么可能有孙朋远、田毅贤这些人上位呢?
广南西路则不然,广南西路因为地方偏远、穷山恶水。基本上除非是贬谪,没有人脉,得罪人了,没有多少官员回来广南西路。正因为如此,空缺出位置来,赵禳只要上表推荐,就算宋仁宗知道赵禳想安插心腹,他也没有办法。
七八个空缺,还可以逼些人来,十多二十个呢?甚至五六十个呢?
除此之外,赵禳还暗中接见了融州胥吏刘长安,据说祖上还是汉宗室。刘长安献出完整的矿藏地图,对此赵禳很满意,没有多长时间,就把刘长安调到桂州当书吏,虽然表面上只是小小提拔一下。问题现在融州、宜州虽然并没有爆发大战,但小冲突却没有停息,而且再爆发大战也是必然的,谁愿意待在这危险的地方呢?
相对于这个小小的调令,广南西路的文武官员更加在意赵禳在八月十五日,这一个中秋节上颁布的。
PS:恢复良好!明天爆发!求一下推荐票支持!
第250章养廉银
什么事情呢?
赵禳私设养廉银!
公文上如此写道:“大宋立国七十九载,正所谓盛极必衰!治国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国家久安,人心崇奢,思利日重,官吏贪赃枉法之事,本王时有所闻。特设此名,欲其顾名思义,勉为廉吏也!”
又曰:“不整顿吏治,无以为国!强如汉之一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