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腾1856-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胜大将军,委屈你了。”安德海带着穿一身太监服色的胜保去见慈禧。
胜保手里捧着一个大盒子,低着头,亦步亦趋地跟在安德海的身后,心里紧张。过哨岗的时候,侍卫只提了灯笼一照,见是安德海,一句话也没有多说就放行了。
安德海在热河行宫熟门熟路,走了没有多久,就将他带到了慈禧的门外,禀报慈禧:“太后,东西送来了。”
“拿进来吧。”慈禧的声音不大,干净利落:“叫门外的人都远远儿的,不用过来伺候。”
“嗻!”安德海挥手招呼门外的太监宫女,一直走出了二三十步之外,才敢站定。
“你就是胜保?”慈禧在屋子里看了胜保一眼,他长得五大三粗,显得很孔武有力,低声问道。
胜保将袖子啪啪一打,趋前两步跪下,磕了一个头:“奴才胜保,叩见太后!”
胜保的身份是镶白旗人,自称“奴才”,在旗人来说并不算自轻自贱,这是表明忠心的一种亲热的、特别的主仆关系,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汉人是不能自称奴才的。
“你,往前跪一点儿。”慈禧吩咐道,她不想
让自己和胜保的对话,叫人听了去。
可是这样一来,胜保所跪的地方,离坐着的慈禧,只有一步之遥。
胜保很享受这种“裙下之臣”的感觉,他嗅到一阵淡淡的兰香,心想,不知道太后用的是什么香粉。慈禧毕竟是皇帝战斗过的女人,胜保能靠这么近,也觉得心满意足。
“胜保,你是镶白旗的?”
“诺。”胜保头也不抬,回答道。
“你的兵,练得可好?”
“奴才鞠躬尽瘁。”
“有多少人?”
“精兵两万。只要奴才一声令下,可调动直隶和山东十万兵。”
“好!”慈禧听了,开始表演,眼眶不一会就湿了。
“太后,怎么了?皇上年纪还小,你可千万保重凤体。”胜保说。
慈禧道:“将军,你哪里知道,我们娘俩,受人欺负啊……”
“谁敢对太后无礼?”胜保义愤填膺地表示。
慈禧拭着泪,道:“本宫且问你,假如有什么事,你是帮皇帝,还是帮别人?”
“臣愿效死力。”胜保说。
胜保的态度,让慈禧很满意,于是把最想说的话,问了出来:“本宫既然召你来,也就没打算瞒着你。这里若是有人胆敢犯上作乱,加害皇上,你准备如何?”
胜保楞了,加害皇上,肃顺没这个胆和必要,再转念一想,这是慈禧在试探自己的忠心,他一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便回答道:“回太后的话,奴才的军队,就在手边。若是肃顺敢对太后无礼,奴才杀肃顺。”
“胜保,你怎么知道,要作乱的是肃顺?”慈禧道。
“肃顺不臣之心,路人皆知,奴才就是为了这个赶回来。”胜保说。
话说到这个份上,慈禧便上前扶起胜保,说:“胜将军,我们娘俩的命,就托付给将军了。只要你把我们安全护送回京,本宫不会忘记你,皇上一定会对你重重有赏。”
在古代,皇帝要与臣下保持适当距离——距离产生权威感,一旦突破了这个距离,则容易使臣下生出不敬的念头来。所谓“近则狎”,这固然说的是小人,可问题在于,胜保就是小人。
慈禧让胜保跪在身边,幽香撩人,已犯了一个错,现在将手一伸,皓腕如玉,整支雪白耀眼的小臂,都落在胜保的眼里,立刻让他起了别样心思。
“放心,奴才为太后甘愿肝脑涂地!”胜保一激动,一把抓住慈禧的手,把她往自己的怀里推。
慈禧的脸一下子变红,低声叱道:“胜保,你要做什么?”
“太后,你也是年轻寡妇,女人麽,几个不想……”胜保也站起来,不仅没有放开慈禧的手,连她的细腰也一并搂住,把长满胡子的脸凑了过来,胜保想在皇帝战斗过的女人身上也战斗一番,为此他豁出去了,而且他算定了慈禧这时有求于自己,不敢翻脸,也不会大声宣扬,否则岂不是给了肃顺诛杀她的借口?
“你大胆……你作死……”慈禧的声音,变得慌乱而软弱,这时候,她只是一个弱女子。
胜保的胆子越来越大,撕开了慈禧的旗袍,把慈禧里面的衣裳剥了去,口里喃喃道:“美人……”
慈禧最终没有出声,她默默从头上取下金簪,抵住了胜保的喉咙,不客气地送走了胜保。不过,那一晚,她心里已经定下了胜保的命运:“这个男人,色胆包天,必须去死!”
此时的肃顺,正感觉到朝中的局势,越来越不受自己控制。
八个顾命大臣的名单,是由肃顺所进拟代写的,咸丰皇帝临死时,身体已经非常虚弱,无法亲自写,只好口述。可是这份顾命大臣的名单,不仅冷落了和洋人议和的恭亲王,还有掌管京城神机营的醇亲王。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才把身为咸丰皇帝姐夫的六额驸景寿,放进了名单中。这样一来,不仅清流都在为恭王抱不平,而且帝胤的势力,也转而支持恭亲王。
肃顺应付的办法,就是把很多事情搞成定局。
比如,同治皇帝新君登极,照例要改元,新的年号,该由八个顾命大臣提出几个备选,再请皇太后圈定。而肃顺根本没把这个规矩当成一回事,径直把新年号写进谕旨,只待两位太后用过印,就要颁行天下。
新年号写的是“祺祥”,文意的好坏先不去说,这样藐视太后,却为多少通晓几分政事的慈禧太后所不能接受。
“先帝在日,也是这个规矩么?”慈禧太后有了胜保的承诺,看了一眼慈安太后,将谕旨向外一推,紧紧盯着肃顺说。
肃顺一时语塞,但他立刻便讲出一番大道理,从民生凋敝谈到国库空虚,从江北捻匪说到江南的“长毛”,强调现在人心惶惶,早定年号可以有利于稳定政局。
慈禧没说什么,等肃顺走了,她对慈安太后道:“先皇给我们的印,不是拿来看的。凡是顾命大臣拟就的谕旨,不经我们用印,则视为无效。这是先皇的遗命,为当时在场的王公大臣众目所见,即使跋扈如肃顺,也是不敢不承认的。但现在肃顺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那这两方印章,还有什么用?这不等于把咱们就当成摆设了么?”
一向生性平和的慈安太后,这时也被慈禧的话打动,道:“妹子,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慈禧太后趁机小声说:“我们得联合恭亲王,杀了肃顺,垂帘听政。”
“妹妹,我还没弄明白。”慈安说:“咱们现在不是也在垂帘听政吗?”
“都是听政,却不相同。”慈禧便向慈安解释,“我们现在只能见顾命大臣,而垂帘听政,则可以召见所有的外官,这样肃顺就不能再一手遮天。”
肃顺对慈禧说服慈安的事,并不知情,而且,刚愎自用的他,对王辏г撕驮驮蟮闹腋嫒闯涠晃拧�
“竖子不足与谋。夺肃相权力者,必慈禧也,吾等必为之虏矣!涤公和湘军恐怕也都危险了。”那一天,王辏г嗽谠驮蟮拇笥锖鹊枚ΧΥ笞铩�
曾纪泽收了王辏г说木票赜谐芍竦厮担骸拔幢兀 �
在热河,曾纪泽对肃顺集团,了解一天天加深。史书上记载的肃顺,跋扈狂妄,没错,但肃顺也是个能臣!他内整肃朝纪,悍然杀掉牵涉进科场舞弊案的大学士柏葰,手段虽然过分,但科场一时风清弊绝。肃顺支持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一干汉臣,扭转败局,干掉长毛。只是肃顺,这一帮人,好战,不会睁眼看世界。这些大臣,都是随咸丰皇帝逃到热河的主战派,痛恨洋人,主张闭关锁国。
曾纪泽在热河,从未变成肃顺的人,他一直都是自己的人。历史即将走到岔路口,曾纪泽确信,自己有能力决定未来的历史走势。对于自己何时该介入历史,何时去逆转历史,曾纪泽有着深刻的考虑和筹划。
介入历史,好比在历史这艘大船上,找一个好位置。顺势而为,省时省力,早一天晚一天都难办。同时自己作为一个先知般的穿越人物,永远可以知晓这艘船在哪一站靠岸。逆转历史,则如逆水行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更大的问题在于,一旦成功地改变了这艘船的方向,那么自己也不会知道,这艘船的下一站会在哪里靠岸。
为肃顺而改变历史大势,还不到时候,曾纪泽要为曾国藩争取更大的权力。
而时机,很快就到来了。
慈禧也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当年九月,作为赞襄大臣,护送先帝灵柩自热河至京城的全程,他们都需参与。
咸丰皇帝的灵柩极重,由一百二十人抬着,一路上走的又都是崎岖的山路,回京的行程必然会因此放缓。沿路每隔十五英里设有一处休憩之地,供先皇遗体和护送官兵夜间留宿。由此计算的话,肃顺等摄政大臣返京至少需要十天,若遇到刮风下雨,肯定还要耽搁几日。
对两宫太后而言,送葬队伍回京路途所耗时间越久,自己越有优势,因为她们并不需要护送灵柩。
如果乘坐快轿日夜兼程,五日之内她们便可抵达京城。清廷礼节规定,先帝灵柩出发前,新帝及先帝的皇后及嫔妃必须摆仪式祭酒,然后先行回京,抵达京城之后再次摆仪式祭酒来迎接送葬队伍。
慈禧意识到自己即将拥有战略优势,能够抢先赶回京城,先发制人。
慈禧立即送信告知恭亲王此事,并令其准备迎驾回宫,商讨之后的策略。
而肃顺这时候才明白,慈禧抢在前头返回北京,他们就会身处极其危险的境地,之后必然还会面临更多的困境和麻烦。
因此,肃顺和怡亲王载垣终于商定在慈禧与慈安回京的路途中,将两人一并除掉,就说她们遇到了山贼。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怡亲王载垣坚持由自己的贴身护卫亲自护送两宫皇太后回京。
怡亲王载垣掌管着御前内侍,这符合清廷的规矩,慈禧也无话可说,她只好派安德海再去找胜保。
第十四章 反清时机
十九世纪朝廷清廷最激烈的一场权力斗争,却是以一种表面和平的方式展开的,肃顺和慈禧双方都有礼有节。
两宫太后的回京队伍,由胜保亲自率大军护送,从热河启程后不久便遭遇大雨滂沱,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两宫太后无奈,只好于峡谷中寻找避雨歇脚的地方,衣食与住宿也没有提前安排,她们几乎成了落汤鸡。
此时,护送咸丰皇帝灵柩的队伍也因为下雨,行进迟缓,落后她们大约有十英里。
慈禧此时依然不忘礼节,以两宫的名义,派了几个人返回梓宫歇脚处,询问咸丰皇帝灵柩是否安妥。
怡亲王、肃顺及诸位赞襄大臣回复称:“灵柩已经安全抵达第一个休息地。”
接到消息,慈禧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一千金赏予搬运者,以示对他们辛劳的肯定和赞赏。
怡亲王载垣又犹豫不决了,对肃顺说:“本王看慈禧没什么异常,要不取消行动,等我们回京后再看她的表现吧,大行皇帝刚逝,我们这么做,会不会授人以柄?况且皇太后是无辜的。本王看胜保会坏我们的事!”
“我们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肃顺虽清楚,只要慈禧太后活着,自己的危险便会时刻增加,便劝说怡亲王载垣。
怡亲王载垣没有说话,他仍然不忘职责及大清礼仪,派人回奏两宫太后,感谢她们对咸丰皇帝遗体的担忧挂念。
慈禧也回复怡亲王载垣,赞其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就这样,在一路的生死较量中,两方始终保持以礼相待。
两宫的太后队伍到了古北口。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位于密云区东北部,距离京城约二百四十里,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这里就是肃顺打算除掉两宫太后的地方,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曾纪泽。
曾纪泽对肃顺说过,杀慈禧最好的时机,是在咸丰皇帝死后,当时可以立即伪造要慈禧陪葬的诏书。但是肃顺的心不够狠,也没说服怡亲王载垣。
在古北口杀两宫太后,嫁祸捻贼,这是一个相当愚蠢的决定。此时,两宫太后有胜保的大军护卫,小股的捻贼根本靠近不了两宫的轿子。
天已经快黑了,荣禄离开了送葬队伍,带上自己的一小队人马,快马加鞭赶去古北口营救太后,并在她们到达古北口前赶上来了。
曾纪泽需要做一个艰难的决定,在肃顺集团和慈禧集团之间。
这个抉择对曾纪泽来说,并不揪心,他在等父亲曾国藩的决定。
而曾国藩的决定,要比曾纪泽揪心得多,他面对的选择,是要不要反清。
曾纪泽在湘军拿下安庆之后,就跟曾国藩写了一封带暗语的密信,说1861年底,是湘军反清的最佳时机。曾纪泽知道,一个人的思想很难转变,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知识分子。他认为“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