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腾1856-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督他肯定是要当的。
咸丰皇帝一直催促曾国藩迅速领兵克复苏州、常州。咸丰皇帝认为,苏州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财税收入很多,而从军事角度看,苏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它的得失关系到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安危。所以,必须先拿下苏州。
“朝廷严命湘军赴江苏,江苏却不能进,但湘军不能留在宿松不动,置皇命不理。”曾国藩知道,咸丰皇帝本来就对他猜忌,和朝廷对着干,只会让咸丰皇帝更加不满。一向主张以诚信待人的曾国藩,此刻也准备对朝廷耍耍权谋了,他拿出李鸿章献的皖省地图,说:“湘军可由宿松向浙江方向前进,在祁门县境内扎营。”
祁门位于安徽西南部,是安徽、江西、浙江三省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注定祁门将是太平军的主要攻击区域。然而,祁门并不是一个驻兵的好地方。它的四周全是高山,从军事角度来讲,这是一个绝地,只要太平军占据四周的高山,就可以居高临下,一举端掉曾国藩的老巢。
“这不行,祁门太危险了!”曾纪泽看到了危险,劝曾国藩找一个靠近长江的城镇驻兵,因为那样可以和长江中的彭玉麟、杨载福湘军水师取得联络,就不会有覆灭的危险。
“恩师,确实是这样,太冒险了。”李鸿章反对湘军去祁门的态度也很坚决。
曾纪泽、李鸿章等人只是从军事角度考虑,担心曾国藩的安危,而曾国藩自己却有着更深的考虑。他很清楚,他现在不能躲在长江边。因为那样做的话,完全没有东进苏州、常州的态势,咸丰皇帝会怀疑他不听调遣、拥兵自重,言官们也必将纷纷上书弹劾他。到时候,局面就被动了。反之,如果驻兵祁门,被太平军攻击一番,让大家都看到东进的危险,那么不但言官们无话可说,咸丰皇帝也不好再责怪他。最终,所谓的东进,也就可以不了了之了。此举虽然危险,但却是避免局面被动的唯一选择。所以,曾国藩不顾幕僚们的纷纷反对,坚持驻兵祁门。
为了做出东进苏州、常州的姿态,曾国藩带着张运兰等一万多将士,从江北的宿松渡江南下,在安徽南部的祁门扎下营寨。同时,他煞有介事地拟定了一个三路进兵夺取苏常的作战计划,上报给清廷:一路从池州进攻芜湖;一路从祁门向旌德以北推进,进图溧阳;一路分别防守广信、玉山,进图衢州。
其实,当时太平军攻克江南大营,兵势正盛,而曾国藩完全不可能三路进兵,深入太平天国中心区域作战。所谓的三路进兵,只是曾国藩为了敷衍咸丰皇帝,不得不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并不会真正执行。
湘军真正执行的作战计划,则是曾国藩原先就和胡林翼等人商议过的四路进兵计划,先攻占太平军在安徽境内的两座重要城镇:一为江北的安庆,一为江南的池州,攻下这两座城,即打开了攻破江宁的大门。
而攻占安庆的重要任务,曾国藩交给了九弟曾国荃部,让他率兵去围攻安庆,把围攻安庆当作围攻江宁的演习,训练部属,积累经验。
曾国荃接到曾国藩的信后,立即率部一万人出发,一面又派人回湖南再募集了五千湘勇。当时,彭玉麟、杨载福率领湘军水师攻克了安庆外围的重镇枞阳镇,彻底切断了安庆城内太平军的补给线路,实现了对安庆的合围。
这时候,曾国藩分兵北上勤王,有可能会使围攻安庆的战略失败。曾国藩让曾纪泽召集幕僚来商议去不去北京勤王,他照例先听众人的意见,结果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只有李鸿章和曾纪泽没有说话。
曾国藩问李鸿章的意见。李鸿章对曾国藩说:“学生以为,英法夷兵已经杀到了京城脚下,破城是迟早的事。朝廷这时再调兵北上保卫京城,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英法夷兵入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商。灭亡朝廷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好处,只有坏处,他们不会干这么傻的事。所以,学生估计,英法夷兵在攻下京城之后,马上就会和朝廷议和。总而言之,对我大清构成真正威胁的,是长毛。我们应该集中力量对付长毛,而不必管那英法夷兵。”
曾国藩经过慎重的思考,觉得李鸿章的话是有道理的,接着问他:“北援没有必要,那么朝廷那边如何搪塞过去呢?”
李鸿章说:“解决这个问题,就在这八个字,‘按兵请旨,且无稍动’,恩师可以给朝廷上了一道折子,让朝廷在恩师和胡公之间选一人率军北上保卫京师。奏折往返需要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朝廷议和的话,我们不用北上了。”
曾国藩见曾纪泽这次很罕见沉默不语,就问他对李鸿章的建议怎么看。
曾纪泽回答说:“我同意李鸿章的观点,英法夷兵已经攻占天津,兵锋直逼北京。僧王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铁骑和胜保率领的八旗兵,在北京郊外的八里桥与英法夷兵决战,结果大败。此时湘军北上勤王和英法夷兵开战,时间上来不及,也没有必要。但是,我觉得派一支精干的湘军北上,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一朝天子一朝臣,要不了多久,肃顺大人也许会需要我们。”
“你的意思是朝廷会变天?”曾国藩道,他叹了一口气,说:“自古权臣斗不过皇室。我们还是不要掺和这种事为妙。”
曾纪泽说:“孩儿倒是觉得,维持朝廷现在势均力敌的局面,对湘军壮大势力是有利的,我们可以借机向朝廷要更大的权力。我们是奉旨北上,军饷和粮草弹药等物资有充足保障,可以影响朝廷大局,这样的机会不多见。”
曾国藩说:“现在湘军围攻安庆,左宗棠、彭玉麟、鲍超等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何人可以率兵北上勤王?”
曾纪泽回答说:“孩儿倒是愿意率领湘军洋枪队三千人北上,见机行事。”
第九十章 北上勤王
曾纪泽决定带湘军的洋枪队北上,是考虑到没有他,安庆也迟早会被曾国藩的湘军拿下。而攻克安庆之后,其实就是湘军反清的最佳时机,他北上勤王,保持清廷的内斗局面,可以有更大的胜算:攻下安庆,胡林翼病逝,左宗棠、彭玉麟、李元度等湘军大将都会拥戴曾国藩,而经过江南大营覆灭、八里桥惨败、咸丰帝北逃、英法夷兵进北京,清廷的军队和威望都会遭受重创,等咸丰驾崩后,以肃顺为首的朝臣势力、以恭亲王为首的帝胤势力、以懿贵妃(慈禧)为首的帝后势力互相倾轧,人心比较浮动,湘军举旗造反,加上南洋的黑旗军支持,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
曾纪泽知道,深谙帝王之术的王辏г耍飞显婊硪惶醴⒄沟缆罚蔷褪侨盟时鄙锨谕酰杌帐安芯郑镀煸旆矗皇窃挥刑铀募苹�
历史上,肃顺在争权中失败被杀,只算“丑配角”,不起眼,有关他的史料不多,曾纪泽对肃顺的了解实际上不多,于是曾纪泽去找他的心腹王辏г耍胫浪嗨呈且桓鍪裁囱娜耍越酉吕吹娜Χ氛形拮急浮�
王辏г怂担骸八嘞嗨涫亲谑彝馄荩戳ν几镄拢赜煤喝耍嗣嵌妓邓褡嫔系募枚省6蚁衷诨噬先チ巳群樱群右淮际撬嘞嗟氖屏Γ笕ㄔ谖眨Ω帽厥ぁ!�
“这话有点过早。肃顺掌权,过于幸运。我听说肃大人把众多的满人,包括恭亲王等满族亲贵都得罪得不轻。有皇帝罩着,肃大人自然没事。可是一旦皇上死了,自然众矢簇集。”曾纪泽知道,济尔哈朗经历三朝,寿终正寝,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生前死后,备极荣光。在清初诸王中,他虽不是最耀眼,但是最幸运的一位,不过济尔哈朗最大的缺点就是优柔寡断,心不够狠。
王辏г说愕阃罚担骸八嘞嗳肥涤惺碧谌蚀龋颐侨肥涤Ω锰嵝阉倍显蚨稀!�
曾纪泽跟王辏г怂担急复婢笄苟尤吮鄙锨谕酰疤崾窍谭峄实刍挂扒詹畲蟪肌钡纳矸荩⑷贸そ媳绷桨端形奈涔僭倍脊樵谥啤�
“这个问题不大,我马上飞鸽告知肃相。毕竟曾大人拿下安庆和江宁,需要长江一带地方官的配合。”王辏г怂怠�
“好,我这就去准备,挑选精兵。”曾纪泽说。
王辏г怂担骸坝芯浠拔蚁肭肽阕媪钭鸫笕耍恢苯膊坏苯病!�
曾纪泽说:“但说无妨。”
王辏г怂担骸傲萏煜拢坏确缋矗呈贫!�
曾纪泽哈哈大笑,说:“我一定转告。”
一个月后,曾纪泽率兵走到武昌时,咸丰皇帝的圣旨就下来了,正式任命曾国藩两江总督。
曾国藩开始挂印办公,两江总督手握江苏、江西和安徽三省大权,位居从一品,这三省巡抚以下所有官员都要听其号令,曾国藩成了真正的地方实力派。此外,咸丰皇帝还给了曾国藩一个更加神气的头衔——钦差大臣,并宣布长江南北两岸所有文武官员都归他节制。
胡林翼听说后,打心眼里替曾国藩高兴,犒劳曾纪泽的洋枪队时对曾纪泽说:“涤帅诚得督符兵符,则否极泰来,剥极而复,天下士气为之一振,二三年后,长毛之患可平。”
曾国藩当了两江总督和钦差大臣,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来对付太平军,他在更大的范围推动他的四路军事行动,安庆决战加速打响了,这一战将决定太平天国的命运!
由于都兴阿告病,曾国藩命令他的部队由多隆阿接替统率。多隆阿是满人当中少有的将才,他带出来的部队保持着八旗兵刚刚入关时的那种彪悍之气,因此战斗力相当强。他和此时的湘军第一悍将鲍超将担任第二路的指挥。胡林翼则担任第三路的总指挥。第四路的总指挥,由李续宾和李续宜两兄弟担任。
前敌总指挥的人选,胡林翼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是多隆阿。这当然是为了照顾以官文为首的满族权贵们的情绪。
官文并不完全是胡林翼的傀儡,他始终没有忘记他那监督湘军的职责。为了钳制湘军,他大力发展都兴阿、多隆阿的马队势力。在官文的支持下,多隆阿多次向胡林翼提出扩充马队的请求,并索取前敌总指挥的职位。
咸丰皇帝在给胡林翼的谕旨中,明令胡林翼任命多隆阿为前敌总指挥。
然而,曾国藩并不认可胡林翼的这一想法。曾国藩认为多隆阿虽然作战勇猛,但是缺乏谋略,不能胜任前敌总指挥的重任。另外,这次攻打安徽的主力部队是湘军,却让一个满族人当上了前敌总指挥,湘军将领都会不服,不肯出力,曾国藩给胡林翼写信说:“鲍超就不服气!自多隆阿可能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的消息传出后,鲍超就多次表示准备称病辞职,希望你能够再考虑。”
“皇上有明旨,让多隆阿当前敌总指挥,而且我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胡林翼给曾国藩回信详细报告了他的作战计划。
曾国藩同意了胡林翼的作战安排,多隆阿就这样被推上了前敌总指挥的位子。就在这时候,湘军进入安徽后的第一场恶仗,就打响了。
陈玉成得知曾国藩的湘军即将对安徽发动大规模进攻,而且太湖、潜山两城已经被湘军包围后,率领十万精兵南下,妄图将湘军击退,稳固安庆的前沿阵地。
多隆阿知道陈玉成大军即将来到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他解除对潜山的包围,命鲍超率领三千士兵驻守前面的小池驿,直接对阵陈玉成,而他自己驻守在后边的新仓,随时准备接应鲍超。
多隆阿的这一计划把曾国藩吓了一大跳。曾国藩用兵,无论战略还是战术,都很笨拙,习惯于步步为营。按照他的计划,湘军在太湖、潜山之战应该这样打:将兵力收缩,包围住太湖城,凭借牢固的营垒,抵挡住陈玉成的反包围,待重创敌军后,再顺势拿下太湖城,趁势进攻潜山,拿下潜山城。这种办法非常保险,胜算也很大,但缺点是不能速胜,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拿下太湖、潜山。
所以,当曾国藩得知多隆阿的作战计划后,着实吓得不轻。他最担心的是顶在前面的鲍超,鲍超手下只有三千兵,却要抵挡一向号称精悍善战的陈玉成的十万大军。即便是古代的名将,面对三千战十万的悬殊兵力,恐怕都很难生还,何况是鲍超?
于是,曾国藩多次写信给胡林翼,让他命令多隆阿改变作战计划。
胡林翼得知多隆阿的作战计划后,也吓了一跳。但他并不认同曾国藩的作战想法。他想打一场大的歼灭战,不仅要迅速拿下太湖、潜山,还要争取干掉陈玉成。在这一点上,多隆阿的想法和他是一致的。但他也担心鲍超的三千兵会被陈玉成当成诱饵吞掉,所以一直督促多隆阿一定要援救鲍超。
当曾国藩、胡林翼还在为战略问题写信讨论的时候,小池驿大战已经打响了。湘军第一悍将鲍超对阵太平军第一悍将陈玉成,这真是一场惊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