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腾1856-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857年,在无垠的太平洋中,透过淡如轻纱的晨雾俯瞰,海天相接处,有很多似有似无的白线,那里漂浮着一万多个大小岛屿,那便是荷属的印度尼西亚群岛。曾纪泽下南洋的目标,就是这片矿产资源丰富的岛屿。
早在十七世纪晚期,荷兰先后与英国、法国交战,在海上荷兰败于英国,在陆地荷兰败于法国,从而衰落。1810年,法国的军队还吞并了整个荷兰国,直到1813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后,荷兰才重新获得独立,但到1830年,比利时又脱离荷兰独立。
荷兰到1848年成为君主立宪国,实力更是大不如以前。而且当时君主立宪制在荷兰很不得人心,民众反抗情绪很大,国内政治势力尖锐对立,国内斗争此起彼伏,对印尼的控制能力很微弱,这也是曾纪泽选择带领黑旗军先到南洋建立根据地的原因。
曾纪泽、刘永福、苏慕白、苏慕莲等人率领八百全副武装的黑旗军往婆罗洲方向驶去。这条下南洋的航线,在率军舰到亚丁湾护航时,曾纪泽已经走了好多遍,烂熟于心。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秦月也还跟着曾纪泽服侍他的起居,她第一次出海,身体虚弱,有点晕船,没几天就四肢无力了。
曾纪泽让她去船头甲板,教她做了一套关节运动的休闲体操,让她的身体随船而动,船向左,人向左;船向右,人向右,这些简单的防晕船的小招还真管用。
秦月微笑着对曾纪泽说:“少爷,你懂得可真多!不过,我本来应该服侍你才对,这下子倒像是要你照顾我了。”
曾纪泽安慰她说:“没关系的。等靠了岸,你再照顾我。”
此时,“维多利亚”号已经经过了特殊处理,清除了所有英国的标记,并且挂上了黑旗军的旗帜,曾纪泽将这艘战舰命名为“龙腾”号。
在茫茫的大海上,曾纪泽还对一百多个黑旗军进行了现场教学,教他们如何使用这艘战舰。他们中有一些事渔民的孩子,上手很快。
那天,海上刚过去了一场暴风雨,天朗气清。秦月在船头的甲板上做操时,突然发现了海面上漂浮着一艘小船。等靠近了,才发现船翻了,上面还有一个人。
秦月对身旁的曾纪泽说:“少爷,那小船上好像有人,快救人。”
曾纪泽仔细看了一下,船上确实有一个人,他让几位黑旗军下船救人,救上来时,发现竟然是一位棕色皮肤的小姑娘,身材结实匀称,五官也很精致,也是一位小美人,不过她已经晕了过去。
“少爷,这姑娘看起来怪可怜的,我们救救她吧。”秦月看着眼前的小姑娘,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她央求曾纪泽将这姑娘送到她的房间救治。
曾纪泽点头答应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过了一天一夜,这姑娘才醒,告诉秦月,她是兰芳国首领刘阿生的女儿,叫刘秀兰。为了逃婚,她才出海离家的。她的母亲去世后,刘阿生为了讨好荷兰人,要将她嫁给一个四十岁的荷兰殖民者韦多郎,他是荷印总督派驻兰芳国的特使。
刘秀兰说:“那荷兰猪已经有八个老婆了,我才不要给他做小妾呢。”
曾纪泽笑道:“这么说来,你是兰芳国的小公主呢。我们还真是有缘,我也是为了逃婚才离家出走的。现在兰芳国的情况怎么样?”
“现在兰芳国华人的处境很不好,大不如以前了。”刘秀兰告诉曾纪泽,兰芳国是100多年前广东一群华人在南洋岛屿上建立的自治体。这批华人以惊人的意志,顽强求生,建立了大公司,是实质性的国家。兰芳国的人都很崇拜他们的建国英雄罗芳伯。早在公元1777年,中国的乾隆四十二年,罗芳伯就站在南洋的西婆罗洲东万律的“兰芳大总制”府邸前,接受朝贺。他脚下这块土地,距离他的故乡广东嘉应府有三千公里之遥,但这里的一切礼仪规制都是地道的中国产:府邸大门口,悬挂汉字的“兰芳大总制”的牌匾,代表“兰芳”的黄色长方形旗帜和代表“太哥”的黄色三角形旗帜及代表副手们的其它各种颜色三角旗帜,在风中猎猎飘扬。在“太哥”罗芳伯的旗帜中间,写着一个“帅”字,而副手们的旗帜中间,则写着他们的姓氏。大堂里,悬有一副金匾,“雄镇华夷”四个大字足有四尺见方,府衙内外的官员们,或长袍马褂,而在场的士兵,都是模仿清朝绿营兵卒的打扮。不过,现在荷兰人利用华人的内斗,逐渐控制了兰芳国。
曾纪泽对这段历史很熟悉,历史上“兰芳”有了好多名字:“兰芳公司”、“兰芳共和国”。它是一个经济组织,一个秘密会社还是一个自治领地,它存在了一百多年,是个奇迹。他知道这个兰芳国的建立者是广东客家人罗芳伯,罗芳伯生得虎头燕颔,长耳方口,为人宽宏,喜怒不形于色,虽身高不满五尺,但少负奇气,生性豪迈,任侠好义,喜结纳,年轻时在乡里伙伴们都“唯唯听命”,罗芳伯也曾去念书,但没考中什么功名,当时梅州“有志之士,竞谋泛海出国”,他就在35岁下南洋转而去下南洋。
但下南洋这条路却并非一条康庄大道。清朝初年,朝廷为剪除东南沿海的反清势力,又一次严令海禁。乾隆时期的“海禁”不但“片板不准入海”,而且还将沿海居民内迁,设界防守。后来在郑成功后代降清后,海禁曾有所松动,但是最多只是允许海上贸易,对于移居海外从来都是禁止的。罗芳伯们要去的地方,是印度尼西亚,正处在荷兰人统治下,刚刚发生过著名的“红溪惨案”不过30余年,在那次惨案中,有数万华侨被屠杀。
荷兰人是从1596年开始进入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他们对华侨的态度,经历过数度转变。在他们刚占领雅加达时,看到“市内只有几个爪哇人”,而少数定居在那里的荷兰居民“懒得出奇”,但在那里的华侨,不但忙于经营商业,而且勤于经营酿酒业,这些华侨商人精于运算,比任何其它民族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因此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初期是鼓励并大力招徕华人入境的,甚至指令荷兰人的船队“要大量招徕中国人,特别是木匠、伐木匠和渔民,要渔民把鱼网一起带来。”
但中国移民大量增加后,在商业上与荷兰本国移民发生冲突后,荷兰人开始对中国人设限,1683年以后禁止蓄辨华侨入境,并大幅提高已经定居华侨的人头税。然而,这些禁令并没有得到真正执行,反而是让荷兰官员和华人的当地头领从偷渡者那里得了好多银子,连运载这些中国移民的华人船只也从中渔利,“华侨新客乘船南下时,一概交缴船费”。
1738年,荷兰人开始实行给华侨发居留准证,每证收2元,交不起钱的华侨四处逃亡,被抓到的都押去苦工,1740年,荷兰当局因中国人喜穿黑衣,见到穿黑衣的就抓,终于激起华人开始造反,最后演变成对华人的一场血腥屠杀。
曾纪泽知道,南洋在1857年其实已经有了几十万华人,不过不同派别不同地域华人之间的争斗,其实在中国大陆之时就很严重,到了海外内斗依然。如果自己能把这些华人团结起来,那别说荷兰这种衰落的弹丸小国,就是大英帝国,他也能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闹独立!他这次下南洋,首先就要让荷兰人血债血偿!
第四十一章 挺进兰芳国
曾纪泽想要在南洋建海外基地,必须要详细了解当地的现状。他知道,有时候历史书籍上记载的东西,跟现实是牛头不对马嘴,他便向刘秀兰了解兰芳国的风土人情,还有历史和现状。
刘秀兰叹了口气,道:“这个说来话长,现在兰芳有多个公司的势力。而且各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相当复杂。兰芳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华人的血泪内斗历史。”
历史上,荷兰人制造了屠杀华人的惨案后,也大大打击了荷兰商人的利益。惨案之后巴达维亚及其它荷属地区陷入萧条,他们的总督华尔庚尼尔为此被撤职查办并入狱。新的荷兰殖民者不得不重新用安抚人心的政策招来中国移民,不久这里的华人又达到几万人。
罗芳伯要去的地方,不在巴达维亚,而在西婆罗洲,那里发现了金矿,他们想去南洋淘金。
罗芳伯的出海路径,是经岐岭、经老隆,沿东江而下到羊石。
罗芳伯率领着一百余名同乡,从虎门上船。刚到西婆罗洲的时候,后来的坤甸港还没有开发,罗芳伯是从一个叫“三发”的地方上岸的。他一看,“但见长林丰草,广袤无垠”,当地土著都以打猎采野果为生,整个一个荒蛮之地。但在罗芳伯的眼里,这地方“沃壤千里,所谓天府之雄国”。
但在罗芳伯到来之前,这里已经有了几拨中国人。当时坤甸有“聚胜公司、四大家围。”而在当地占上风的,是潮汕人。这些被称为“福佬”的来自潮阳、揭阳的中国移民,占了东万律和茅恩等地的金矿。而在另一处叫明黄的地方,开金矿的是来自潮州的大埔县人。
罗芳伯的到来,让这里的客家人觉得来了大佬。
既受拥戴,罗芳伯邀集一百多名同乡,全副武装,在一个夜晚启程,天亮时到达一处叫山心的地方,在那里开金矿的也是大埔人,为首的叫张阿才。
那张阿才一见,呼拉拉来了一百多手拿武器的“土匪”,吓得仓皇逃走,罗芳伯急忙上前好言安慰,用客家话喊话:“我们都是好兄弟啊!我们为什么不能一起经营这里呢?”自此,他们在山心落下了脚,开矿山,修房子,建栅栏,声威大振,周围的客家人纷纷投靠。
后来,兰芳伯等人建立起了“兰芳公司”,把公司的总部设在了东万律。不久,这里建民房,造店铺,成了个小小的中国城。
当时在东万律附近有个叫茅恩的地方,为首的中国人叫黄桂伯,是潮汕人。他手下的“功爷”叫江戊伯,是罗芳伯的同乡。
罗芳伯于是派一名手下叫刘台二的,在斗笠里藏了一封信带给江戊伯,与他里应外合,出其不备一举拿下茅恩。这一下,震动周遭,附近的一系列华人势力纷纷归顺了过来。
可是还有一个叫做刘乾相的华人不服。他手下有500多人,占据着明黄这个地方。他不但不服,还仗着人多,有吞并兰芳的意图。
于是罗芳伯决定干掉刘乾相,那天早晨,海边的武器还没散,他作战地动员说:“消灭了刘乾相,我们再吃早饭!”
那一仗,罗伯芳亲自擂鼓,手下的弟兄们无不奋勇争先,杀声震天,一百多人一早上破了刘乾相的六个大寨,刘乾相被赶得跳了海。此一役,被称为兰芳公司史上的“第一血战”。
不过,此时“兰芳”的征战还没有完。再要扩大势力范围,就要结盟。罗芳伯与坤甸的马来人苏丹开始走动起来。苏丹手下的人造反,罗芳伯派兵帮助摆平,苏丹感激之下,两人成了结拜兄弟。于是,当罗芳伯与当地土著再发生战事,苏丹会站在他的一边。
再后来,罗芳伯领导的最大一战,是与土著人争夺新港。这场战事持续了有9个月之久。兰芳的军队将土著人的寨子包围起来,却久攻不下。最后,他们是挖地道潜进去,锯断了土著人山寨的柱脚,土著人发觉后连夜仓皇逃走。最后,土著人请了苏丹来说和,重新划定地界,埋下竹桩为证。从此,“兰芳”的根基终于稳固了。
为这一仗,罗芳伯也耗尽了自己的精力。一年之后,罗芳伯去世,终年58岁,但他的兰芳国却继续存在,后人谈到兰芳,许多人将其推崇为“华人的第一个共和国”,因为“兰芳大总制”创立于1777年,仅比美国的建国晚一年。而兰芳的首领是公推公选的。这些首领从太哥到副头人,都是有俸禄的,再往下的官员,尾哥和老太,都是义务性的,如同乡村中的乡绅,主事,不拿钱。
此刻站在一旁的刘永福听了刘秀兰讲起这段历史,满怀信心地说:“罗芳伯一百多人就能建兰芳国,我们黑旗军八百罗汉,还有军舰,一定可以统一这些岛屿。”
曾纪泽点点头,笑着问刘秀兰:“那兰芳国有多少人?政府的钱从哪里来呢?”
刘秀兰说,“兰芳”现在两万多人,全民皆兵,政权的运转经费来自其成员们的纳税,比如开金矿的,要交“脚仿金”,种田的交“鸦息米烟户钱”,做生意的也抽税。
曾纪泽点点头,问道:“荷兰人怎么欺压兰芳人的?”
刘秀兰回答:“罗芳伯去世后,江戊伯被众人推举继任太哥。江戊伯是罗芳伯的嘉应府老乡,武功超群,更兼忠心耿耿。在他之后,还有十一任太哥,其中有两任都是重新当选,从第六任刘台二开始,太哥被改称甲太。”
苏慕白问道:“什么是甲太?”
曾纪泽说:“这个我知道,甲太,就是荷兰人授予的官称了,也就是说,从这时起,兰芳的首领,除了要本族人推举,还要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