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宋朝我是哲宗-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陛下放心,这些臣都理会的嘿嘿嘿。”柳石海笑的这个贱啊
我直接无视,对兵部说道:“周老爱卿,战争的结束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因战争而搁浅的军事改革,这就需要你们兵部重新将其提上日程了。”
“是,陛下,老臣这就着手准备此事。”
“听朕把话说完,我大宋全军之中有多少将官是通过科考而成为将军的呢,微乎其微,许多将军都是从普通士卒,因累计战功,而一步一步的爬上将军的位置,他们许多人,大字识不了一箩筐,一切的战阵知识,都是通过长期实战而获得的,他们虽然都懂得战争随机应变的诸多道理,但是他们却又应该如何将自己长期战场冲杀的经验传授给帝国下一代年轻的军官们呢,总不能一直面对面的用舌头解疙瘩吧,就算让他们职教,恐怕就他们那张嘴,也说不太明白吧。毕竟战争的精髓还是都明明白白的都写在书本里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司马法》等等,这些都是我汉民族历代军事前辈们,经历了无数的岁月而总结出来的战争精髓,你让那些沙场老将们写写他们战争精髓,朕看看有几个人能写明白了!?正因如此,朕打算借着这次的军事改革的契机,就此成立一所用于培训低级军官,以及能让所有的高阶军官进行军事文化进修的军事院校,帝国军事学院。”
“陛下,臣有些疑惑,成立这所所为的帝国军事学院,有谁来任教呢,又教些什么呢?”周侗一头雾水的问我道
我就知道会有人问这个问题,所以我继续对在座的所有大臣的解释道:“谁任教很简单,你们兵部以及总参谋部,不是就有很多现成的教员吗,比如你老周,我想在整个帝国范围内,你老周应该是最出色的一个军事教员了,你看看你所教导出来的卢俊义,林冲,史文恭还有岳飞,这些都是一流的军事人才嘛,对了,还有德妃的师父,陆慈老前辈,鬼谷的军事理论也是非常厉害的,你们这不都事非常优秀的军事教员嘛。至于教什么,那就相对好说了,比如大规模的骑兵作战,轻骑兵作战,重骑兵作战,弓骑兵辅助作战,医护兵的战地医疗救护,步兵作战,步骑混合作战,步炮混合作战,骑兵运动炮战,特种作战,以及我们刚刚兴起的海战,海上的各项知识等等等等,这些都可以教,再不济《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这些还是都可以教的嘛。但是由于军事学院这个问题,是我们刚提出来的,我们在对其实行建设的时候,肯定会碰到诸多的难题以及漏洞,所以这一点就需要诸位的鼎力相助了。”
“臣等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是一阵马屁滚滚而来
“这件事兵部与工部一起,在济水附近选择一块空地,一定要有山地,丛林,平原,河流,泥沼和绝壁,土地选好之后,你们就可以着手建造这所军事学院了。兵部,一开始不要教受的太过复杂,做出一个方案来,朕先看看,然后根据军校教学的前期的效果,在确定后期如何对学院进行不断的细化和改革,。”
“老臣领旨。”
周侗退回去后悄悄的擦了擦了额头上的汗,唉,这老头,看来也是老了,真是不服老不行啊,这么多繁重的政务压在他身上,即使老头再强壮,也是有些吃不消了,毕竟老头都七十岁了,看来我得尽快让卢俊义接他的班了
一百三十七章 勋章,国旗和国徽1
翌日
当月十五,大庆殿大朝会。
例行的山呼万岁,众卿平身后,我坐在大庆殿的龙椅上对所有金殿之上的大臣们说道:“这么多年来,朕一直也在思考这么几个问题,正好借着今日的大朝会,朕就把这几个问题说出来,与诸位卿家探讨探讨,合计合计。”
“臣等恭听陛下圣训。”
“自我大宋由太祖皇帝建立以来,大小战争无数,尤其是本朝,新占之地更是幅员辽阔,我们常常说道,我大宋如何如何,我汉民族怎样怎样,但是,我大宋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体现形式呢?”我走下丹陛,来到群臣之中,看着他们,一边来回的跺着步,一边对他们说道:“或许有些人会说,我大宋汉人的具体体现在汉字,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可是正在与我们作战的辽国,金国,甚至是已经被我灭掉的西夏,南边的大理,交趾,高棉,蒲甘还有吐蕃,高丽还有扶桑,那里流通的仍然大部分都是汉文化,这一点虽然是值得我们汉民族骄傲的,但是,朕想问的是,我大宋所体现出来的具现化的东西是什么呢,当我们的百姓想道自己的国家的时候,在他们的脑海里又首先浮现出了什么呢?大家都说说吧,畅所欲言。”
我说完后,没有一个人立马站出来回答我的问题,而整个朝堂之上却陷入一阵嗡嗡的低语之声。我走回丹陛,招呼小豆子给我上了杯茶,慢慢的喝着茶,期盼着下面的大臣们会说点什么靠谱的
“陛下,臣认为,我大宋汉民族所应展现出来具现化的东西应该是天威。”华盖殿大学士崔文博首先站出来说话道
崔文博这一句话把我给说懵了,我随即为他道:“天威?说说看。”
“俗话说,天威难测,陛下对全国的百姓施以恩典,使得全国的百姓都不知天威为何物,岂能知惧怕乎?所以臣认为,陛下应严令天下,使得天下百姓皆识得陛下天威,自然,届时我大宋百姓,在想到我大宋汉民族的时候,想到的自然就是陛下您了。”崔文博这记马屁拍的,真是不错,拍的这叫一个乱七八糟,正好拍在我的马腿上,我要不一脚踹你个半死,我都对不起你
“崔爱卿,叫你这么说,朕整天板着脸,净挑天下人的毛病,一事不顺便大打出手,让所有人都对朕畏之如虎,就好了吗?行,真满足你这个愿望,殿前武士何在!”
“臣在。”两名御前侍卫应声而至
“华盖殿大学士崔文博,长得太胖了,实在是有碍我大宋国体,有碍我大宋朝廷的天威,立刻将他拖出去打,直到打瘦了再拖回来。”哼,你个死胖子,还敢抱着你的那套旧的官僚思想在这忽悠老子,老子今天要是吓不死你,就跟你姓
“遵旨。”说着,两名殿前武士一抱拳,便上前架起崔文博就往大殿之外拖
当然了,崔文博一边被往外拖,还一边给自己伴着奏:“万岁饶命啊,万岁,臣是无心之谈啊,万岁,扰了微臣吧,万岁啊……”
崔文博真的很胖,用现在的称重计量标注计算,以我的目测下,这老小子得三百斤重,再加上他不停的挣扎,并使劲往下坠,两名御前侍卫费了吃奶劲才把他拖到金殿的门槛那里,而我看吓唬他吓唬的也差不多了,便对两名仍在忠实的执行我的命的御前侍卫说:“好了,你们俩放开他吧。”
“是,陛下。”然后两人退出了金殿
而又重新获得自由的崔文博,急匆匆,慌乱乱的爬到丹陛下对我不断地磕头谢罪,那样子真是如丧考妣。说实话,崔文博的文采还是很不错的,在一些文学问题上用起来还是比较顺手的,这真要是把他的吓得以后什么事都不敢做了,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
因此我随即宽慰他说道:“崔卿家,你的能力和对我大宋的贡献,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朕也是都记在心里的,但是像这些关乎国运的大事,说话之前还是得多多的思考思考的,这次的事情朕就不予追究了,以后切记,不要再犯了。”
“是是是,臣记下了,臣记下了。”
“好了,你退下吧。”随着我的话,崔文博慢慢的退回到自己的班位,然后悄悄的掏出袖中的手帕,不断地擦拭着额头上上的冷汗
“诸位大臣还有什么想法,都说说,无所谓,但是不要再为了拍朕的马屁,而说些没脑子的话。”我斜眼瞄了一眼崔文博,这老胖子刚刚擦干的脑门子上,立马又出了一层密密的汗珠,嘿嘿,我又一次小小的满足了自己内心邪恶的恶趣味
这是礼部尚书周俊彦抱着手中的玉笏出班对我说道:“万岁,臣认为,我大宋需要具现化的体现形式仍然是文化,诸如陛下新占陇右路,甘肃路,河套南路,此三地占领之后,原有的当地文字,服饰,传统统统取消,转而全部说汉话,穿汉服,行汉人礼节,待到二十年后,那些人心中那里还会再有西夏,即使有,也不过是个古时的称谓罢了。”
“由于战争,辽国扫地为兵,目前我们已近得到的草原西路,草原东路,河套北路三地,已经几乎没有什么人了,我们的汉文化交给谁呢?”
“这……”
“郑爱卿,你的方法等到战争全面结束之后,由你负责实行,谁又能肯定不会有别的民族的百姓留下来,而融入到我们汉人当中呢?”我随即又给郑俊彦找了个台阶给他下来
“臣遵旨。”
“好了,大家说了这么多了,那么朕也说两句,国家这个词最基本的具现化便是旗帜,我大宋的旗帜好像也就只有皇帝的玄黄团龙旗,将旗,令旗等,而这些旗帜,却又与别的国家的旗帜基本相同,比如将旗,就是一个姓氏,外加将军的名号,别的国家也都是这样,而我们所拥有的城池,悬挂的也只是写着一个宋字样的旗帜罢了,所以朕认为我大宋,应当首先拥有一面能展现我们国家的旗帜——国旗。我大宋无论是军装,还是朝服,甚至是诸多的旗帜,都是以红色为底色,那么我们的国旗就同样以红色为底色,旗帜中央绣盘坐金龙,双爪持日月,以此为蓝本,工部,先做一个样品出来看看。”
“臣遵旨。”工部尚书徐亮出班应声道
一百三十八章 勋章,国旗和国徽2
徐亮退回班位后,我继续对所有的大臣们说道:“这国旗便就是国家具现化的表现,那么国家又由谁来统制呢,那就是朝廷,那我大宋的朝廷和衙门又如何具现化的体现呢?那么我们就需要一枚国徽。”
“陛下,那不知这国徽,您又如何定义的呢?”吏部尚书欧阳书良出班问道
“这句话欧阳卿家问得好。国徽又定义什么呢?其作用又是什么呢?国徽的作用是需要我们将其悬挂于衙门,公堂,军营,军校,甚至皇宫的大门之上,其作用就是要告诉天下间,所有我大宋治下的百姓,只要是悬挂我大宋国徽的建筑,就是为他们做主,为他们服务的地方,甚至是朕的这座皇城。国徽的样子,朕决定设计为鼎型,寓意为我大宋定鼎天下之意,更加寓意我大宋问鼎天下,四海升平,国徽之上,其底部以书本,镰刀,锤子,算盘,刀剑雕刻为底,其中书本代表天下的读书人,镰刀带表耕种天下的农民,锤子带表不断创造,造福百姓的工匠,刀剑,带表为大宋征战天下,横扫六合八方的帝国军人,其四周雕刻盘龙以及麦穗,寓意我东方帝国以农业为本,再于书本,镰刀,锤子,算盘,刀剑之上方雕刻高山,长城以及红日,合在一起便是寓意为,我大宋的天下是以士农工商兵为基础,以农为本东方龙的帝国,更加昭示着我大宋汉人民族自古便是龙的传人。”
我站在丹陛之上,挥舞着的大袖,不断的所有的大臣灌输这这种汉人血统优等的理论,听着我的话,金殿之上所有的大臣们更是全部都是双目通红,脸色激动地涨紫,所有人更是全部跪地高呼:“吾皇天威,吾皇天威,臣等愿誓死追随陛下,为陛下横扫六合八方,定鼎天下,为大宋帝国开拓万里江山。”
看看,看看,谁说我大宋朝的百官都绵软无力,********的,看到了嘛,只要猛药下的准,保准他们个个都坚挺如钢,软?那将是成为过去式,现在我大宋朝的百官们,那就是一个字,硬!军事力量强了,国家对外强硬了,所有大臣们的腰板自然就更加的挺拔,对自己的百姓和谐了,朝廷的声望高了,百官的为国为民的信心自然是更足了,所以我们大宋的大臣们对外怎么可能软,对内怎么可能没有百姓们的拥护和支持呢
“国徽底部再篆刻上,帝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字样,工部同样也先做出个样本出来朕看看,通过了之后,先将皇宫四门,以及京城中的各个府衙的大门之上,全部挂上国徽,之后,再向全国各个路治,州府,县衙全面覆盖。”
“臣遵旨。”
“诸位卿家,这国旗和国徽,它只是个具现化的体现形式,而最重要的却在于你们的内心,你们的内心如何去看待这个生养你们国家,如何去善待天下供养你们的百姓,古时孟子《尽心章句下》有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置变。这是什么意思呢,朕想,你们都是当世大儒,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你们都比朕更加清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朕今天还是要再讲给你们听听,这天下是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