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之钢铁雄心-第4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身的威胁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所以最后也只能对不起雷伊明了。

毕竟不管怎么说。作为防空司令部的司令,他的确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所以,你也只能认倒霉了!”

站在雷伊明的面前,他的一名同僚如此道。

而听到消息后。雷伊明却也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

就像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司令,赫斯本德?爱德华?金梅尔上将一样,在珍珠港事件后不也是给罗斯福和马歇尔做了替罪羊了吗…

由于轰炸机数量较少和载弹量较小的关系,再加上北京本身密布的防空火力,所以日本人的轰炸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至少和东京所遭受的一切相比是如此。

然而由于日本人是对城市进行的轰炸,所以依然造成了上千人的伤亡,或者说他们是故意对城市而非工业区进行的轰炸。

日本人很清楚,中国的工业实力远远高于日本。因此就算袭击那些所谓的工业区也无法扭转两国巨大的差异。

既然如此,到不是直接炸人…

这就好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杜立特空袭一样。虽然杜立特空袭所造成的损失仅仅只是象征性的,然而这次空袭依然对日本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为这是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到袭击。

对中国而言,这个道理也同样是讲得通的…

空袭造成的伤亡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依然对中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原本就有相当数量的人反对同日德宣战,在空袭过后这方面的议论更是增长了不少。好在在进入战争状态后,舆论方面就已经进入了新闻管制阶段,所以这种议论并没有进一步的扩大。

不过与之相对应的,是全面上台的报复措施虽然现在两国已经是战争状态,对方怎么做都理所当然,而且还是国社政府这一方先轰炸的东京,给对方造成了比北京多上近百倍的伤亡…

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绝不能让在朝鲜的日本人过的太舒服了。

日军对北京的轰炸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是肯定的,对此同盟国的脑们都进行了哀悼,不过内地里却不知道幸灾乐祸成了什么样子,毕竟到了这一步,中国已经是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国家当中唯一一个本土还没有遭受过袭击的国家。

看见中国吃瘪,其他国家自然也是比较高兴的。

另一方面,在印度,在日本人主动放弃了缅甸,并退到了孟加拉一代后,虽然缅甸糟糕的交通和游击队给国防军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但是通过空投及其他方式,国防军还是一路推进到了孟加拉。

“快看,飞机到了!!!”

在孟加拉的博多河一岸,一队奉命接收空投物资的国防军官兵,指着头顶上飞行的一群飞机大声的道。

“哦!看到了,看到了!!!”

“希望这次能扔点牛肉罐头下来,不然的话说实在的真心有些受不了了!!!”

“牛肉?猪肉也行啊!成天鸡肉、羊肉的,我都快吃能鸡了!!!”

在印度有着大量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存在,而这两个宗教都是不吃牛肉和猪肉的。在东印度公司还统治着印度的时候,就曾因此爆过‘印度大起义’。起义爆的直接导火线则是关于子弹润滑油的传言。

1857年初开始在雇佣兵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东印度公司以猪油、牛油混合的润滑油涂在来福枪(步枪)的子弹纸皮包装上。由于印度教视牛为神灵忌食牛肉,而伊斯兰教则视猪为污秽之物,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在装弹之前。士兵又必须用牙齿来咬破来福枪子弹的纸皮,因而,主要拥有这两大信仰的士兵们都拒绝使用这些子弹。

当时东印度公司宣称这种说法只是谣言,并且已经换了新的用腊作润滑剂的子弹。但是印度士兵依然怀疑润滑油不干净,拒绝咬掉新枪支所使用涂了润滑剂的子弹壳。

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起义爆了,当然最后也失败了,而失败的代价就是莫卧儿帝国彻底的消失了…

虽说印度人的性格相当的温顺。而且这也已经是一个世纪前生的事情了,不过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很多事情有个教训总是好的。再加上在缅甸那边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游击队存在了。何柱国也不希望印度这边也出现一批反对他们的当地起义军,所以很多时候也只能委屈一下自己的部下了。

原本虽然国防军也经常进行野外求生训练,像是蛇啊、虫啊、鼠尾什么的也都能吃,但是国防军的后勤从来都是向后是的美军看齐的。虽说缅甸的游击队给后勤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是通过空运的方式。对国防军将士们的后勤保障还是很完善的。

像是猪肉和牛肉的罐头之类的,更是从来都没有中断过。

然而在进入了印度地区后,为了避免刺激到印度人,猪肉和牛肉有关的东西却全都禁止了。罐头什么的也都是水果罐头还有鸡肉罐头和羊肉罐头,要么就是茄汁沙丁鱼什么的。虽说和日本人相比这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但总吃这些毕竟也是会腻味的。

咳。只能说后勤太好,也是会有害处的。

其实真正麻烦的并不是后勤,而是印度闷热的天气,虽说现在中国的疆域也算是相当的广泛了,但是像印度这样炎热的地区在中国的领土当中依然相当的少见,而且那几个少见的地区大多还都属于无人区。

因此对国防军的官兵们而言,最大的麻烦并不是对面的敌军,反而是当地的气候。

就在士兵们谈论的时候,空中的运输机已经开始空投补给。

满载着补给的箱子在降落伞的帮助下,一个个缓落向地面。

空中的飞行员不需要担心这些补给会落到河对面的日本人手中,地面上的士兵们同样也不需要担心。

因为博多河是恒河在孟加拉西端的主河道,全程300公里甚至可以通行内河轮船。

如此宽阔的河流,想要投错可是很难的。

另一方面,何柱国却是在筹措着对河对岸展开攻势。

北京遭到空袭的事情何柱国已经知晓了,但是那却并不是他最关心的事情,对何柱国来说最值得关系的是如何攻下河对面两百公里外的城市,加尔各答,这座印度最大的城市…

许多人恐怕无法想象,不过加尔各答的确是印度最大的城市,而不是都新德里或比较著名的孟买,后者甚至连加尔各答的一半人口都没有达到。

不,应该说在历史上加尔各答是亚洲最大的一座城市,甚至比北京或上海更大。

在历史上北京的人口约为一百五十五万,上海的人口则为三百四十七万,而加尔各答的人口却是三百五十三万。

虽然仅仅只多了六万人口,但是在历史上加尔各答却是毫无疑问的亚洲人口最多同时也是最大的一座城市当然,最多最大并不意味着最繁华,这点却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到了后是不但孟买对加尔各答进行了反,就连上海也不是加尔各答所能比的。

哪怕是现在,在经过了多年的展后上海和北京等城市也经过了长足的展,在加上这两座城市没有像历史上那样遭受战乱的威胁。所以亚洲第一和第二大城市的名号是在上海和北京上的,而加尔各答这座印度最大的城市则只能屈居第三位,至于广州?

在历史上广州的人口为一百二十万,虽说是经过了三十年的展。但是想要将人口翻个三倍始终还是困难了一些…

另外加尔各答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府,而且在殖民地时期,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一百四十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迄今仍然保存有大量当时遗留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

因此这座城市对印度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里需要做一点说明,加尔各答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和其他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相比十分的短暂。

另外在1911年后,加尔各答都的身份转让给了‘德里’这座城市。

德里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八座城市,当然现在只有七座,这其中最早的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雀王朝时期。德里苏丹国以此为都城。在莫卧儿帝国的沙贾汗(1592-1666年)时代,兴建了留存至今的德里旧城(1639年;或称“德里第七城”),当时称“沙贾汗纳巴德”。英殖民时期,加尔各答一度是印度的都,到20世纪初旧德里被选为英属印度的都并经历了重建。

印度独立后。德里正式成为印度共和国的都。

印度独立后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和优良传统,为了保存遍地文物古迹的历史名城德里,印度将该城市整体保留了下来,在德里西南另建新都。

虽然印度人曾经做出过很多奇葩的事情。但对此却不得不表示钦佩,因为他们完整地保留了一座古都。而德里新城自然也就成了“德里第八城”,从此新德里就成为了新独立的印度共和国的都存在着。这也是为什么印度会存在德里和新德里两个地方的原因。

另外虽然加尔各答已经不再是印度的都,但是作为印度的前都,同时也是如今印度的第一大城市,加尔各答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何柱国会希望尽快攻取这座城市的原因。

攻取加尔各答,并不只是为了给日本人一个教训,同时也是为了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拥有决定印度命运的影响力。

拿下整个印度并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或者说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印度还有相当一部分领土处于英国人的手中,而对英国人是不能轻易出手的。

但是,如果在战争结束后,像加尔各答这样的印度第一大城市,还有像金奈这样仅次于加尔各答、孟买和德里的第三大城市以及海得拉巴这样的印度第六大城市,还有那格浦尔这样的大型城市在中国的手中的话,那么还有谁敢说中国没有决定印度命运的权利?

最起码,严光不但可以分出个孟加拉来,还可以将加尔各答和金奈、海得拉巴和那格浦尔分为四个国家,这样一来也算是达成了严光分裂印度的心愿。

对河对岸日军的攻势展开的很快,当空运部队空投的物资足够展开一场战役后,刚刚架好的近千门火炮就已经对河对岸的日军进行了轰击。

只不过后勤毕竟不便,再加上空军的运输机也不适合拉运大口径加农炮,所以何柱国的部队里装备的主要是75mm和105mm的轻型火炮,口径最大的也只有120mm而已。

虽说如此,但是对面的日军也没有多少重炮,因此到也足够了。

由于弹药都是通过空运的方式,何柱国手中的弹药也不是很充足,所以炮击只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何柱国便下令停止炮击并命令已经准备多时的部队进行渡河作战。

渡河所用的船只,都是这些天来部队自行建造的,基本上只能说比渔船要强上一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在国防军抵达博多河河岸前。日本人就已经将河岸附近的船只全部搜缴并焚毁。

虽然国社政府在印度也有相当数量的‘朋友’存在,并且在他们的帮助下也隐藏了相当数量的船只,但是这点船只根本就不够用,毕竟很多时候也需要将战损的损失考虑在内的。因此何柱国也只能动士兵们自行建造船只。

“开火!!!”

在一个比渔船也大不了多少的船只上,一个军官模样的军官大声的对手下道。

在船头,一名士兵正趴在那里瞄准着河对岸的日军工事,听到军官的话后,他立刻将一枚炮弹装进了一门120mm迫击炮的炮筒中。

虽说船只在博多河上起伏不定,但是炮弹在受到击后还是飞出了炮筒朝着河对岸的日军阵地飞去,并在日军的阵地上掀起了一道不小的尘柱,只不过这枚炮弹究竟有没有带来伤亡。却是一件未解的事情。

不过军官和炮手也没有在意,只是继续不断的向河对岸的日军阵地射炮弹,而船只也在船夫的努力下一点一点的向河对岸驶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是在陌生的印度。想要找到足够数量拥有蒸汽机或内燃机的船只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士兵们使用的都是风帆一类的船只。

这一类船只虽然有着成本低便于制造的优点,但也有度慢不便操作的缺点,再加上对岸的日军也有着相当程度的火力,江上的这些木船几乎成了活靶子。

在江面上。一艘一艘的木船被日军的炮火击中,这些木船当中有一部分相当幸运的只被击毁了一部分,船上的‘乘客’们也只死伤了一部分,可是那些不幸的却…

然而船上的官兵们却依然驾驶着船只向河对岸驶去。由于基数十分庞大的关系,所以很快就有相当数量的船只停靠在了河岸上。

“快。快,快!!!”

从渔船的侧面跳下后。一名看上去像是个排长的军官对着部下们到。

士兵们开始在河岸上构筑阵地,船只上携带了相当数量的麻袋,这些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