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列强时代-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娉⑵疵删湍蚜恕�

不过,某些家伙就有些自不量力,以为多读了几本书就了不起,对吴可的指挥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惹人厌烦。

要不是想在军机处好好露上一手,京城又比不得自家地盘自由自在的话,他真有种暴起发难狠狠给那帮家伙甩耳光的冲动。

马的啥都不懂读了几本《孙子兵法》之类的兵书,就装大蒜以为自个是军事奇才,关公面前耍大刀兴致勃勃指手画脚。

尤其当吴可下达这样不‘理智’的命令时,更是引起军机处一阵小小骚动,指责不满之声顿时充斥耳间。这个说他不该如此严厉,三省联军入豫作战已久早已疲惫,吴可的严令简直就是无理取闹强人所难。

那个又说吴可太过急功近利,应该缓缓征剿而不是如此心急火燎。

还有的心思恶毒之辈更是指责吴可心思不纯,有利用不顾友军之嫌。

总之说啥话的都有,就是不赞成吴可做出的指挥决定,认为应该这样这样又该那样那样,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河南剿匪战取得完美成功。

我呸!

尼玛就一帮纸上谈兵的玩意,啥都不懂尽知道指手画脚填乱。

对于联军入豫三省联军他什么心思都没有,就是按照战场形势做出的决定而已。

他们本就是入豫剿匪的,之前闹内杠分守三处城池本就不该,如今安徽清军已经杀奔过来,他们要是再不知轻重继续扯后腿的话,不用他动手朝廷就能拿了三省援军将官的红顶子。

他对三省联军半分兴趣都无,秉承公事公办的基本原则,你完成了任务我便向朝廷替你请赏,完不成任务的话也别怪我下手狠辣。

至于某些朝臣担心他会借机削弱或者干脆吞并三省联军,那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他才没那么傻主动给自家队伍参沙子找不自在。

也不知入豫三省联军中的山西大同镇总兵吃错了什么药,竟然真的敢违抗军令拒不执行,连个理由都不给就那么将军令抛在一边。

吴可又哪里会跟不认识又不给面子的区区大同总兵客气?

直接一封弹劾折子送到咸丰帝案头,咸丰帝震怒之下直接撤了那位不听军令的大同总兵官职,并着人押解回京一副准备严肃处理的架势。

这一下子,不说身处前线的三省联军再不敢违抗军令,逮着机会便杀出城池配合附近安徽清军剿匪,就连那些唧唧歪歪的朝臣都闭上了嘴巴,生怕惹祸上身成了那杀鸡骇猴的鸡。

尤其当河南战场在三省联军重新投入之后形式一片大好,就更没人再在吴可耳边指手画脚充名将之材了。

不说吴可乐呵呵在京城遥控指挥河南战事,顺便打打某些不爽之人的脸,随着捻匪连战连败河南剿匪形势一片大好,咸丰七年过去大半其它方向也是战火纷飞打得热火朝天……

第368章入江西

1857年(咸丰七年)5月底,石达开自天京出走,率领听其指挥的数万部队,在苏皖交界处的铜井镇渡江,途经无为,于6月中旬抵达安庆。

铜井是个小镇,而石达开全军一日内便完成渡江,可见此时追随他的军队人数不多。而且正因人数不多,洪秀全还曾派人追击石达开。

一路上,他到处张贴布告,阐明离京出走的原因,并表示要继续忠于太平天国的事业。

石达开出走后,天王洪秀全曾派人将“义王”金牌一道及合朝文武要求他返回天京的表章送达安庆,争取他回朝辅政。

当然,因为追击不成,洪秀全怕石达开会一怒之下纠集军队攻回天京,因此天京城门紧闭,对石达开的态度也转成了“多方邀留”,怎么看洪秀全都对石达开的邀留是从石达开到安庆后便有的姿态。

可是在同一时期,他却对进言“仍重用翼王”的李秀成严加处分,可见其邀留从一开始就缺乏诚意。

是年夏天,湘军乘机大举进犯江西太平军领区,攻陷瑞州,困重镇九江,临江,吉安。

可惜的是石达开一则不相信洪秀全的所谓“诚意”,二则他一向对洪秀全进入天京后不思进取,只图保东南一隅的做法不甚赞成,因此决定从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按照自己的战略思想去指挥作战。

然而,尽管如此,石达开还是提出了一个折中的缓解局势危急的方案,令太平军将领李寿(秀)成会合张洛行领数十万贼分扰下游,又调陈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韦志俊,杨来清等各率数万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并欲赴援江西,窜扰浙江开辟新的战场。

可是在吴可党风外人看来,石达开这一步算是纯粹的臭棋。

洪秀全没诚意归没诚意,怎么说洪天王迫于压力都免去了安福二王的王位,这时石达开理应从太平天国的全局利益出发,率兵立即返回天京,与洪秀全同心协力共挽危局。

即使暂不回朝,亦应协同在江北的陈玉成部对清军进行反击,或进军江南,打击围困九江等地之敌,以解天京上游之危。

可惜的是石达开不顾全局利益,或者说真的害怕被杀,竟不顾天京危局南进江西招集旧部,独立进行新的远征。

吴可当时得到消息的时候只是冷笑,太平军自从金陵内杠之后,实力已经由盛转衰迅速下滑,这时候还不知道有力一起使真是自找灭亡。

虽说太平军有陈于成跟李秀成这等新秀,但怎么说都比不上石达开这等历经风浪又思想成熟的宿将,军谋政略放在太平军中都是顶尖人才。

没错,石达开远征确实帮金陵城分担了不少压力,但也严重削弱了金陵太平军的实力。

因为金陵内杠杀得有些狠了,导致石达开离去之后,不少太平军将士翻墙越屋前无安庆投奔。短短时间安庆便聚集六七万部队,这可都是太平军主力人马的一部分啊。

不过这样也好,石达开不在金陵对安徽清军以后攻略金陵是件大好事,要不是不想在这时候撩拨得太平军太狠,他真想上去凑个热闹。

1857年10月初,石达开率部离开安庆,由安徽建德(今东至东北)进入江西,在景德镇会集各部,分路南进,经乐平、万年(今万年西),于10月21日占领安仁(今余江东北)。

11月10日,石部与由闽入赣的杨辅清等部(约四五万人)会师于贵溪,联合攻城未下,遂西走东乡,于11月底到达抚州,与原驻该处的余子安部会合。12月初,派兵一部经进贤、丰城,西援临江(今清江西南)和吉安。

吉安位于赣江西岸,1856年冬即遭湘军围困。石部到达之前半月,东岸的吉水已落入湘军手中,故要解吉安之围,须先攻下吉水。

石部对吉水先后发起三次进攻,均为湘军所败。

这时,石达开听取元宰张遂谋的意见,决定放弃西援临江和吉安的计划,准备东进浙、闽。

这一走,在吴可看来更是败笔中的败笔。

石达开不直接救援九江也就罢了,毕竟当时九江重兵云集,清军又是长濠坚垒以逸待劳,贸然将有限的人马投入九江城下与清军正面交锋是反主为客的下下策,极可能与对方陷入混战中无法自拔,难以其扭转乾坤的作用。

所以,他并没有直接前往九江,反而绕道前往抚州以援救另外两处江西重镇——临江和吉安!

当年石达开困曾国藩于南昌时,就是这样避开湘军的精锐,从临江,吉安切入,直逼南昌,结果九江之围不救自解,还把老曾堵在南昌城内一年多。

九江,临江,吉安,在地理位置上三点一线。

石达开从临江北上,就会与九江守军对围困九江的清军形成夹击之势,里外合围,使其腹背受敌,这无疑比直接将有限的军队投入与湘军精锐的正面鏖战中更有胜算。

而九江城防坚固守军勇猛,假如石达开能够顺利救援下临江,吉安的话,九江应该是可以坚守到援军到达之时的。

因此,石达开救援临近与吉安与救九江并不矛盾。

从丰城、新淦等地插入瑞州与临江、临江与袁州之间,首先收复这里的失地。这个计划若能实现,不仅可解临江之围,夺回失守的袁州、瑞州,而且将会一举夺得江西战场的主动权。

南下即可唾手而解吉安之围,东进威胁南昌,北上则兵临九江。这样就可与皖北陈玉成部对湖北成夹击之势,进而西征武汉,太平天国又将恢复到石达开主持西征时的全盛时期。

这是一个既可救陈玉成,又可救江西战局,还能从根本上救天京的三全其美的战略计划。这个计划要比先救镇江或九江,将敌人吸引到天京城下硬拼,确实棋高一筹。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想要完成这样的作战计划,还得问问湘军跟安徽清军乐意不乐意,真当官军都是死人不成?

第369章意见不一

可惜太平军眼下已经没有了纵横长江的水师,无法在湘军水师的全力封锁下渡过赣江,导致救援九江的行动失败,最后只的无奈退回抚州。

加上洪秀全在后头老是捣乱,石达开最后没能救援成功九江,金陵城周边的形势更加恶化起来。

1858年(咸丰八年)1月初,石部经永丰、峡江、新淦(今新干)退回抚州。原驻江西各地的太平军,也陆续前来会合。2月26日,石部由抚州东进,3月19日败清军于上饶,进围广丰。因久攻不下,于4月15日撤围,经玉山入浙江,占领江山。杨辅清部则仍入福建,与石部分道而进。

石达开部南进之初,太平军在江西的兵力仍占很大优势(约十余万人),如坚持西援吉安、临江,给湘军以沉重打击,即可在江西开创新的局面。无如石达开轻率地放弃西援计划,东进浙江,结果继1858年1月22日临江失陷之后,九江、抚州、吉安等地也于同年夏秋先后失守,以致江西局势急转直下,使天京上游太平军的作战增加了困难。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话说吴可得到消息的时候,河南战事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十数万捻匪被赶得东奔西窜狼狈不堪,被安徽清军混合三省联军消灭俘虏了超过五万之数,这才惶惶然又一次逃到了山东地界。

这一次不同以往,吴可可是名正言顺的河南军方一把手,等捻匪主力被驱赶出境,朝廷的一道道任命立即紧跟而下。

安徽清军内部两大派系乡勇队跟楚勇迎来了丰收季节,凡是在以往战斗中表现出色,按军中资力跟威望排序从河南三镇总兵到各州县守备,还有安抚使镇守使啥的一个不落安置下来,顿时军中士气欢腾一派喜气洋洋景象。

能不高兴么?

有了河南一省之地安排封赏乡勇队那些战功赫赫的老人,新近冒头的将官们也有了晋升空间和更好的位置不是?

对于太平军的错误决策他没多说什么,这样很好少了一位劲敌,以后对付起来也轻松多了。

本来他应该返回河南跟自家弟兄们同乐的,可惜年底他担心的事儿终于还是发生了,英法联军对广东发动了可耻的偷袭。

1857年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轰广州,并登陆攻城。两广总督叶名琛以为英、法之前的最后通牒是虚张声势,既未调兵设防,又没招集团练,导致广州次日失陷。

“真是丢人现眼的玩意!”

看到情报的时候吴可气得破口大骂,也没在意这里是军机衙门:“叶名琛堂堂的两广总督是死人啊,广州被破他难道就不知道跑么,竟然还被洋人给俘虏大清的脸面都给他丢光了!”

军机衙门里顿时一片经纪,一位位军纪大臣们只是眉头紧皱屁都不敢放一个,吴可的话虽说得难听但却说到了他们心眼上头了。

英法联军突然袭击,趁清军不备拿下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

这样的消息传回让一干朝臣震惊之余也大觉丢人,正如吴可所言那般堂堂的两广总督竟然被洋人给俘虏了!

这个消息犹如惊天霹雳一般,在朝堂之上引起巨大反响。

洋人不知好歹,真当我大清好欺负不成?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主战之声,大清的脸被打了自然要找回场子。

“洋夷偷袭广州俘虏两广总督,这是不宣而战啊!”

“要给洋夷好看,我大清不是这么好欺辱的!”

“对,派精兵强将下两广,给洋夷一个好看!”

“……”

此时清军不似太平军刚兴起那时的豆腐渣部队,经过这么些年的连绵战火,怎么也打出了几只强军出来。

就好比刚刚横扫河南的安徽清军,还有与长毛战斗中表现精彩的湘军等等,都是大清难得的精兵强将!

而且此时与长毛的战斗形势一片大好,清军连连收复失地,长毛只能龟缩几处小小区域,只等清军集中力量一一剿除这一心腹大患。

朝臣对于洋人因为不熟悉有些忌惮,但还没畏惧到不敢动手的地步。

当然有主战的自然也少不了绥靖派……

“不可不可,此时正式围剿长毛关键时刻,怎可另生枝节再启事端?”

“对对对,XX大人说的对,此时不是与洋人动手的好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0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