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主宰江山-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跪!”

随着礼部尚书张行简一声清喝,芸娘、师师等顾家家眷,朝中五品以上官员,陕西、山西等九大行省总督,各国使节、商人,以及长安城中德高望重的儒士、百姓,纷纷向龙椅之上一身黑色龙袍的顾同跪了下去。

不过几天的时间,朝中文武官员的官府颜色,也都变成了黑色;此举是因为大宋王朝乃是火德,水克火,承袭大宋的大元自然是水德,水德尚黑,故而大元帝国礼服旌旗皆为黑色。

“拜!”

一声拜之下,大兴宫前,所有人行叩拜之礼,一连三次,等到张行简说了一声:“起。”之后,百官众人这才站起身。

但是这才是一叩三拜,距离最为隆重的三叩九拜之礼还差许多,是以众人又在张行简的号令声中,恭恭敬敬的向御座之上的顾同行完礼。

“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眼见着礼节终于结束,御座之上,顾同也是长长的出了口气,他一面平举上手示意百官起身,一面在心中回想着礼部制定的典礼仪式,一时之间,顿感头大不已。

“没有想到啊,当个皇帝竟然还要这么麻烦。”

顾同自嘲的笑了笑,实在不明白历史上那些挣破了头脑也要坐上帝位的人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张行简不会给他时间去思考这个大命题,等到百官起身,张行简就又说道:“恭请圣上祭告社稷祖宗,宣示天下。”

顾同收起心思,就像是一个提线木偶一样,又将之前就准备好的一封言辞华丽的祭文宣读了一遍。祭文的大概意思就是,我现在秉承上天的意志,统治天下万民,希望祖宗、神灵庇佑大元兴盛昌隆,等等如何如何,反正就是要向所有的人宣示顾同这个皇帝的神圣性、正统性。

读完祭文,一些登基的典礼就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是文武百官的目光却都不由自主的望向顾同身后的贴身太监怀中抱着的几道圣旨,无疑,那是顾同将要封赏功臣的圣旨,也是将来大元帝国的权力架构。

百官的心思,顾同不用去看也都清楚。相反,他心中感慨的是自己毕竟还是不能改变一些事情,就像是延续了上千年的太监制度‘‘‘‘对于这种毫无人性的制度,顾同是打心眼里反感的,不过他不能改变世俗和习惯,是以只能将宋朝的一些宫中小太监留了下来,但是他也没有答应一些大臣请求招录新太监的请求,对于这些落后的东西,顾同只能慢慢改变。

邓秉元就是从宋朝皇宫之中留下来并被选为顾同的贴身太监人选,作为一个自小入宫的小太监,邓秉元不到二十岁就能成为皇帝的贴身太监,不能不说是一种荣幸。

眼见着顾同的目光扫向了自己,邓秉元连忙将怀中的第一道圣旨递了上去,看到一脸惶恐的小邓子,顾同笑了笑就直接接过圣旨,对百官说道:“朕起于微末,得百官、众将辅佐,才得以成大业,今日朕登基为帝,焉能忘却旧情?”

“宣,柳氏芸娘,为大元皇后;西夏祁连公主李氏嵬儿,为皇贵妃;柳氏师师,为贤妃;安氏悦儿,为惠妃;沈氏默娘,为淑妃;楼氏念慈为庄妃;晴儿为荣华夫人;乌兰为婉容夫人;皇后、贵妃、众妃嫔、两位夫人,于朕起兵之时,为朕抚育儿女,安抚后方百姓,功劳甚高‘‘‘‘‘”

“朕之长子,顾长生,是年七岁,修习经史,秉性聪慧,能持孝悌之道,可为储君‘‘‘‘次子文聘,为惠妃生养,当为晋王‘‘‘‘‘长女文婷,与晋王一母同胞,朕十分怜爱,当为长安大长公主‘‘‘‘‘‘朕之子嗣,当孝悌友爱,相互扶持,以延续大元社稷!”

顾同宣读完后宫妃嫔以及储君亲王公主的诏书之后,百官又向芸娘、嵬儿、师师等后妃一一行拜见后妃之礼,向顾长生行拜见储君之礼,向顾文聘、顾文婷分别行拜见亲王、大长公主之礼。

看着芸娘、嵬儿、师师、悦儿、默娘、念慈、晴儿、乌兰一个个感动的留下了泪水,顾同的内心也为之感慨了起来,不过他同时也在内心不断的告诫自己,绝对不能向宋宁宗赵扩一样,昏晕**,以致连累妻儿。

等到大臣们向后妃、储君、亲王、公主一一行完大礼之后,顾同又展开一封诏书说道:“朝中百官,与朕同甘共苦,南征北战,讨伐女真,抗衡蒙古,灭宵小奸佞,朕今日为帝,焉能不记得昔日之情?”

“宣,枢密使陈季常,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封秦国公,年禄五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兵部尚书罗通,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擢升为枢密院枢密使,封魏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东北军统使符虎,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擢升为兵部尚书,封卫国公,参与军国要事,年禄三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西北军统使陈平,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加兵部尚书衔,封夏国公,参与军国要事,年禄三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东南军统使萧成,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加兵部尚书衔,封宁国公,参与军国要事,年禄三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中原军统使贺胡子,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加兵部侍郎衔,封韩国公‘‘‘‘‘西南军统使李好义,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加兵部侍郎衔,特命兼云南兵马指挥司指挥使‘‘‘‘潘武,擢升为东北军统使,封平凉侯‘‘‘‘毕再遇为枢密副使,摄中央军区,封镇远侯‘‘‘‘‘哲别为殿前禁军指挥使,镇国大将军,封蓝田侯‘‘‘‘沈复为锦衣卫指挥使,任兵部侍郎,封信义侯‘‘‘‘‘‘杜谦、三娃子、王韬、燕宁、陈锋、廖勇强、高逸、高良惠、甯子宁、李好古、王大节、郭倪、皇甫斌、李爽、李全、蒲察官奴、石抹仲温等众将悉数有封赏‘‘‘‘‘”

一口气将朝中武官的任命宣读完毕,饶是顾同年富力强,也都觉得有些口干舌燥,但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不说别的,就说这些人追随自己南征北战,只这份功劳,就值得自己的封赐。

武将们有些人没有在场,不过其子嗣也带为领赏谢恩,陈季常等人,更是激动万分,口呼万岁谢恩。想他们原本只是微末之人,却只因为追随了顾同,就能够一步登天,这些在他们之前的生命中可从来没有想过。

封赏完一众武将,顾同咽了口唾沫,又继续宣读起文臣的封赏,只听诏书上写道:“参知政事何方,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宋国公年禄五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转运使路伯达,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封为沈国公,年禄三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参知政事张复亨,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封为曹国公,年禄三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参知政事赵枢,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封为齐国公,年禄三千石,世袭罔替,与国朝同荣共朽;参知政事真德秀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封为诚理伯,年禄三千石;参知政事辛弃疾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封为诚意伯,年禄三千石;闽浙总督叶适,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封为经世伯,年禄三千石;吏部尚书张万公、吏部侍郎元格、户部尚书张嘉贞、户部侍郎温良、刑部尚书宋巩、刑部侍郎刘哲、礼部尚书张行简,礼部侍郎方信孺、工部尚书胥鼎,工部侍郎程致远;御史中丞孙即康;陕西总督路铎、四川总督贾铉、山西总督孟涛、河南总督赵汝霖、河北总督许安仁、山东总督徐照、江苏总督周南、云南总督段智祥‘‘‘‘悉数有封赏‘‘‘‘‘‘”

将所有的诏书宣读完毕之后,顾同内心之中,有些愧疚,因为像王仁杰、高汝砺、陆游这些年迈之臣,皆不愿意领赏,这让他心中有些难受。

不过大喜的日子,总不能沉浸在悲伤之中,在群臣一一谢恩之后,顾同就直接下令在皇宫之中设下酒宴,以示庆贺。

总之,这是一个普天同庆的大喜日子,也是大元帝国扬帆的日子,更是中华民族继续向前的一刻,不过在这份喜悦之下,却依旧杀机不断,至少百官没有见到湖广总督王淮之、江西总督盛章的身影,也没有在圣旨中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有些觉悟的人都明白,随着这场登基大典,肯定就是一番血雨腥风。

没有鲜血漆染的皇位,又怎么会让人觉得畏惧?

新的王朝,总是要用铁血来铸就万世之功业!

第524章攘外必先安内

顾同陪着群臣一边观赏舞乐,一边向芸娘、嵬儿等众女介绍朝廷中的大臣们,芸娘等人不愿干涉朝政,是以朝廷之中好多的大臣,她们都不认识。

以前作为丞相夫人,认不认识都不要紧,但是现在众女水涨船高,成为了后宫主宰,就不能不多朝臣有一些了解;当然,重中之重的是顾长生这个储君,作为大元帝国将来的继承者,他必须从此刻起就承担起来一个储君应该有的责任,认识大臣,就是他要做的第一步。

“去吧,去和大臣们熟悉熟悉,带着你的弟弟妹妹,将皇室的威仪给父皇树立起来!”

顾同和芸娘笑吟吟着将顾长生推了出去,连带着顾文聘、顾文婷兄妹俩也没有例外,不过三个小家伙似乎也没白了现在身份的不一样了,各个有模有样的在太监、宫女的引导下,去向群臣问候。

群臣见到太子、晋王、长安大长公主分别上前问候,一个个都激动万分的回之以礼;这可是身份尊贵的帝国皇室成员,是将来帝国的继承者,此时在帝国皇室面前搏一个影响,自然是对于家族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何况顾长生、顾文聘、顾文婷三人,乖巧伶俐、聪慧懂事,像极了邻家小孩一样,也自然而然的赢来了群臣的喜爱。尤其是长得瓷娃娃一样漂亮的长安大长公主顾文婷,更是像一颗夜明珠一样,成为了所有人目光之中的焦点。

甚至有的大臣都开始谋划,看看怎么样能够让顾文婷下嫁到自己家中,谁都明白,长安大长公主的封号,意味着什么,是以只要能和这位深的顾同恩宠的公主结亲,自然会换来几世的荣华富贵。

“三郎,你快看,长生和文聘哥俩儿将文婷护在中间,呵呵,小哥俩儿还怕让人欺负到妹妹呢!”芸娘指着顾长生三人,脸庞之上,尽是笑意,虽然已经是做皇后的人了,可是她还是一如平常的温婉贤惠,就像是一个普通的持家女子一样。

安悦儿甚是得意的看着自己的一儿一女,尽管文聘没有成为太子,但是也承袭了顾同最初的晋王封号,尊崇无双,何况文婷的封号更是以都城为号,这样的皇宠,她还能说什么呢?

李嵬儿、柳师师、楼念慈、晴儿、乌兰眼巴巴的看着三个孩子,都嗔怒的看了顾同一眼,目光中的含义,不用说,顾同也清楚;只有沈默娘含笑抚摸着肚皮,年前她就有了身孕,即将做娘亲的她,自然不用羡慕别人的孩子。

欢声笑语之中,顾同和芸娘等人一如以前的生活,说说笑笑,一丝儿做作也没有,御阶之下的群臣,尤其是那些赵宋王朝过来的老臣们,见到这一幕,心中感慨颇深,一个充满了人情味儿的皇室,焉能不得民心,焉能不得天下?

‘‘‘‘‘‘‘‘

日子,一天天的走过,在顾同继位的第三天,南北两个方向,分别传来军情,两封承载着军国重事的要密,也让初登帝位的顾同,放下心头的欢喜,慎重的分析、处置两封军报。

“看看吧,这是陈平八百里加急送回来的,西北军在兀刺海城追上了蒙古军队,不过西北军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消灭蒙古军队,两军对峙,陈平意思是不是调派兵马,一举将蒙古军队消灭在这里!”顾同沉吟着将手中的军报递到了右丞相陈季常的手中,示意在座的可以参议军机的大臣们一一浏览。

说实话,在最初接到陈平的战报的时候,顾同想也不想的就想下令紧急调动中央军区的兵马北上兀刺海城,争取将铁木真这个强敌灭掉,但是手中萧成和李好义送来的关于南方局势的战报却让他内心的激动瞬间就冷却了下来。

顾同沉默着将萧成、李好义送来的战报也递给了众臣,然后脸色为难的说道:“本来是消灭蒙古军队的大好时机,但是萧成、李好义也送来了战报,言说王淮之、盛章二人于三天之前骑兵造反,湖广、江西二地一共十五万兵马连带着江南各家族的私兵、家丁统共二十多万人已经在南昌聚集,不日就要将战火烧香江北,到底是先灭蒙古,还是应该消灭王淮之、盛章,你们也都议一议吧!”

陈季常最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