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玩机械-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市场条件成熟,还可以开发速溶、几合一等等的方便型咖啡,那利润就会更高。

唉,如果咖啡能像他前世一样风行世界的话,那他就发了。而且,如果这个项目真能风行,就会带动天南岛、以至大华和销售国的经济发展,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想到了这些的雷晓飞,也有一个困惑之处。

在雷晓飞的记忆中,咖啡应该是不知中东人、还是欧洲人开发的,到了十八世纪末才传入中国。史记有记载的,那时只有台湾和云南两地有种植,并没有听说过在其它的地方出现,难道是时空的不同之故?或是那时的人不识宝,以致错过了发财的机会?

不过,现在的雷晓飞就不会去讨究这个原因啦,有机会而不去抓住,那不是我们雷小哥的风格。他待查理船长喝完了那杯咖啡后,对他问道:“洋大哥,你说,如果在你们的家乡开一家这种饮品的店铺,你看行吗?”

查理船长沉思了一阵后,肯定地点了一下头。

“那好,我们就做这生意。我已经让人收集了一批咖啡豆,你带回国后,就如此这般地运作……”

雷晓飞根据他前世那些咖啡馆的印象,把经营这个新事物的规模、形式和经营方法,一一面授给了查理船长,并把咖啡的烘焙和研磨工艺,也传授了给他。最后对他说道:“这个市场就由你负责开发,原料由我来提供。你在制作咖啡的时候,最好是保密,让人家没法了解你的制作过程,这样,才能让这个生意赚钱和长久。”

雷晓飞怕查理船长太过老实,过早就泄漏了这项专利,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要知道,这个世上还有更出名的“蓝山咖啡”、“牙买加咖啡”,如果让人认识了咖啡的来源和制作方法后,肯定就惹来了竞争,削薄了自己的利润。所以,雷晓飞主特意告诫查理船长。

直到查理船长已经弄通了咖啡的制作流程,并理会了雷晓飞的经营策略之后,两人才出去到聚餐的地方。

这一餐告别宴,因为有雷晓飞这个“厨神”坐镇,当然就能让参加宴会的人吃个尽兴。单是用天南岛上的那特有的水果——椰子,雷晓飞已经制出了两道让人垂涎的美味,一味是整盅的椰子炖鸡,一味是椰丝糯米饭。那人手一份的两道美味,让在场的人吃后赞不绝口。

这一餐,当然是宾主尽欢,一醉方休了。

第714章以农为本

告别宴后的第二天清早,大不列颠号就启航回国了。雷晓飞带着跟他到故乡行的原班人马,来到了码头相送。

查理船长和威廉大副在船下一直等着,他们等雷晓飞来到了以后,两人上前一一与他来个热情的拥抱,才依依不舍地上船。

船启动时,查理船长还跑到了船弦上,对着下面的雷晓飞大声喊道:“Mr。雷,但愿我们能早日再见。你有机会的话,一定到我们国家来,我说过要给你介绍情人呢。记住了,lover(情人),lover(情人)。”

这些洋人还真是一条肠,这样露骨的话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喊出口,让我们的雷小哥听了都感到不好意思。

雷晓飞忙转了个话题,对着查理船长说道:“洋大哥,知道了。你也别忘记了我们的生意。Coffee(咖啡),Coffee(咖啡)。”

船,渐渐地远去了,慢慢地在雷晓飞他们的视线中变小,直到终于驶出了他们的视线。大不列颠号的这次回航,不知在哪天才能有机会再次踏上大华的领海了?查理船长他们的离去,也不知几时才能再见?

唉,在这交通落后的当代,就是这样的啦。许多的事情,就因为山长水远,而让人无法去把握,所以,雷晓飞时时刻刻都有种紧迫感,他生怕错过了机会,在这许多东西都极不方便的当代,如果不抓紧每一个机会,就会比在前世时,要更显得咫尺天涯。

洋人、洋船走后,雷晓飞他们又投身到了天南岛的改革工作中。

大陆、暹罗迁移到岛上来的新移民,因为在从第一批移民上岛就开始搭建新居,而且一直都没有间断,所以,到了最后一批移民上岛之前,已经完成了整个大族的“安居工程”。

虽然,这些居所显得简陋,也并不宽敞,但起码能让人不怕风吹雨打,也让人不用风餐露宿,而且还在这方面做到了人人平等。刚迁移过来,能有这样的环境已经不错了,只能等以后收成好了,再改造生活环境啦。

这两大陈姓大族,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开荒之后,已经开出了大量的农田。接下来,雷晓飞就一边组织他们种植防风林,一边教他们开荒山岗来种番薯、芋头等高淀粉的作物,预防出现天灾时,有双重的生活保障。

同时,雷晓飞还请来了一些当地的渔民,给陈姓大族这些从大陆过来的“旱鸭子”,传授游泳和捕鱼的知识。

这大陆过来的七万新移民,经过了又一个月的全员奋战之后,还真的战果惊人。他们共开荒了水田三万多亩、山岗近万亩,并把这些田地,都播上了雷晓飞从大陆带来的作物种子。

在这段时间里,最难解决的这七万人的吃喝。这个问题,还真让雷晓飞伤了一通脑筋。

七万人就算一人一天吃半斤,每天也要消耗三万多斤的粮食。如果按粮食类的作物,至少三个月才能有收成来算,三个月就要净消耗三百多万斤粮食。大不列颠号那要样的当代超级大船,一船也只能载十多万斤的重量,三百多万斤东西就要走三十多趟,而且还有陆路上运输的工作呢。

为了减少工作量和人力、物耗,雷晓飞就采取了从番山墟运来三分之一,沿途征收三分之一,上岛后自己解决三分之一的方法。来解决这七万人的吃喝问题。

其中上岛后自己解决的三分之一那部分,雷晓飞就亲自出马去抓。他组织新移民,在先开荒的田上,种植一部分短收成期的农作物,尽量解决一部分口粮;同时,他还加大海上捞捕作业的力度,用鱼产来补充粮食的不足,然后再组织部分人上山打猎、采山货,发豆芽、芽采等快速高产的菜类等等,用尽千方百计来解决糊口问题。

而且,雷晓飞还以身作则,众人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一点也没有这片土地最高官的特殊。

挨过了两个多月的艰苦日子之后,现在,眼看先前种下的番薯、玉米等等的农作物已经成了气候,这粮食的问题很快就能全面解决。

安置好了这班新移民后,雷晓飞他们就向海岛的深处推进,随着雷晓飞那“以点带线,以线成面”策略的展开,天南岛那组建行政机制的工作,已经从天南岛的北面,一路向中部推进。

行政机制的建立,有效地组织起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加上了雷晓飞那合理的“合作互助”生产模式,让成立行政机制的地区,已经尝到了甜头,各地的开荒种植面积,直线上升。

天南岛这是开荒种植的改革方针,还是雷晓飞在上天南岛之前,苦思之下,从史记对海南岛的一段记载中得到的启发。那是对明初时的海南岛的记载:“所以不立州县屯所者,盖其时黎民鲜少,山岚瘴气犹未消灭故也。方今生齿众多,土地垦开,山岚瘴气已消灭八九分”。

既然有了成功的例子借鉴,雷晓飞哪能不利用?他就定下了对天南岛的改革方针:以农为本,开荒为主。

还有一个原因支撑雷晓飞这个开荒的方针,就是由于天南岛那热带地理位置的光、热、水等条件优越,生物生长繁殖速率较温带和亚热带为优,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可以收获2至3次。所以,雷晓飞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农田种植,他的改革就成功了大半。

雷晓飞把他们这一行人兵分两路,由文武为领头带一路,带着洪彪、石头和“文华阁”的能工巧匠、特务连的人,充当先锋,与雷晓飞从成立行政机制的地区,挑选出来的一批干部,向天南岛的中部、南部挺进,他们的任务是负责在途经的地方成立行政机制,并把雷晓飞的先进生产模式、先进生产技术传授下去。

而雷晓飞他们剩下的这班人,则到已经改革后的地方,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指导当地的人种植经济作物,并传授当地的各种作物的种植知识和设定种植比例。

雷晓飞从前世的资料中得知,这个天南岛还真是个种植的好地方,大华南方的作物这里基本全部能够种植,比如水稻、旱稻、小麦、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粱、粟、豆等等,他就是要在指导当地扩大种植之余,调整当地的种植结构,来提高当地人的生活水平。

同时,雷晓飞还准备在这里大量种植耐贮存的作物、水果,待收成之后再销往到大陆的那边去。如甘蔗、麻类、花生、芝麻、椰子、槟榔、菠萝、荔枝、龙眼、胡椒、茶等等。

虽然,以当代的交通条件,要把这些新鲜的作物、水果销往远处,肯定会相当困难,但如果能铺设好了销售的线路、网络,用不停歇的接力运送模式,第一时间把这些收成运往大陆销售,那也并非不可能的事。不是有诗为证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人不也这样用速度来保证水果的新鲜?

而对于一些不耐贮存的水果,雷晓飞又用出了他在巴蜀的白云寨用过的那一套,就是制作凉果、蜜饯。不同的是,这里的制作以凉果为主,因为,南方的人喜欢吃凉果多于蜜饯。

至于一些在当作还没有开发其作用的、这里特有的作物,如橡胶、油棕、咖啡、腰果、剑麻、香茅、可可等,雷晓飞也只能待回到了大陆之后,开拓出市场,再决定种植的规模。

顾及到了这些,天南岛上的农业发展项目,已经基本包括在内。

第715章水产资源

除了发展农业以外,雷晓飞在天南岛上的改革策略中,还有一项重中之重的计划,就是开发这里的渔业。

雷晓飞从前世的资料中得知,天南岛的水产资源非常丰富。这个应该是大华第二大的岛上,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海产品种多、水产生长快、渔汛期长等特点。

前世在海滨城市长大的雷晓飞,当然就知道水产对当地经济价值的重要性,也当然就知道应该如何对水产资源加以利用。

在雷晓飞前世时,海鲜可是一种风行世界的高档食品。那时,一些极品的海产,只有富有人家才能享用,如鱼翅、鲍鱼、海参等;还有一些高档的海产,人们也不惜耗费成本,把它们越洋过洲地运送到世界各地去卖;更多的普通海产,就销往到全国各地那些没有海产资源的地方销售。

那时候,因为海产有经济价值,许多沿海的地方就不惜成本,建造浅海养殖场,养殖珍贵的、有价值的海特产品种。雷晓飞从资料知道天南岛这个地方,在他前世时,就曾建有不少的浅海养殖场。

在当代,由于条件、技术的限制,要办养殖场肯定就是不可能的事,单是饲料、供氧等方面,已经无法解决。所以,发展当代的渔业,说白了,就是想办法到海洋这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里去捕捞。

幸好在当代,还没有像雷晓飞前世时那样,运用机械、声纳等先进方法,大捉滥捉、乱捞乱捕,海里的资源多得是,足够让他们去开发而不怕损害资源,否则,我们这位有环保、生态意识的雷小哥,就要重新慎重考虑他的水产发展计划。

水产的经济价值,除了裹腹之外,当然就是销售了。受当代的交通条件、技术条件限制,要把水产销售出去的局限性也很大。海鲜离开海之后的成活条件苛刻,在没有供氧、冷藏设置的当代,要把水产销售到远一点的地方,都极为困难。

针对这些现状,雷晓飞对天南岛水产资源的利用,准备先是解决当地人的裹腹。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教会这里的人识别能够吃的水产,否则,出现像他前世故乡那渔村一样、拿美味来避邪的事,就是暴殄天物啦。另外,还要想办法提高当地渔民的捕捞能力。

说到吃的知识,我们的“厨神”雷晓飞当然就是专家啦。何况他还有前世那广博的见识支撑,对海产又是那么熟悉。

每到一个渔村,雷晓飞都会让当地的渔民,把他们当天捞捕到的所有东西,拿来让他过目。然后,他边把那些海产分门别类,边一一教在场的渔民识别这些海产,最后,他又挑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海产,现场动手做成菜,既解决自己这班人伙食,又能让渔民见识、品尝。

雷晓飞这个举动,就喜欢了张真人、洪七公和胡医师三人,让他们每日都笑到见牙不见眼。上岛的这段时间里,雷晓飞每刻都要投身到百忙之中,哪还有时间做菜?所以,近两个月了,用胡医师这个最小的“老顽童”的话来说,就是“口已经淡出了鸟来”。

现在,雷晓飞每天在用不同种类的海产、变换烹调方式来现场示范教学,哪还不正中他们的下怀?几人当然就放开肚皮,大块朵颐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