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世纪的孤独-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弗洛伦蒂诺的最后一个情人是十四岁的阿梅里亚。她几乎使他恢复了青春。听到了胡韦纳尔去逝的消息,他仍然坚持向费尔米娜重新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情。
胡韦纳尔死后,费尔米娜感到凄凉。弗洛伦蒂诺的那些充满人生哲理的信给她极大的安慰,她重新认识了他的感情。
费尔米娜的女儿对母亲的爱情非常的反感,费尔米娜便指责女儿:“从前因为我们年轻,被人毁了一生,现在又因为我们太老,来破坏我们”。弗洛伦蒂诺邀请费尔米娜乘船游览马格达莱娜河,并一心使她渐渐完成由恨到悔到爱的过程。费尔米娜终于克服了年老、羞怯等等心理障碍,投入到了弗洛伦蒂诺的怀抱。船到终点,费尔米娜担心遇见熟人,他立即命令空船返航,并挂起了表示霍乱的黄旗,船上只有他俩儿尽情地享乐。抵达港口后,她又有将死的恐惧感,他乘机命令再次溯水而上。船长大惊问何时停止,弗洛伦蒂诺以五十三年七个月又十二天中准备好的回答说了出来“永世永生。”
《迷宫中的将军》
这部长篇小说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89年1月份完成的,并于3月份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由数家出版社同时出版。
写作《迷宫中的将军》这部小说,难度很大,因为,在1987年初,正当加西亚·马尔克斯写作这部小说进入关键时刻时,哥伦比亚的另一个小说家以同一题材、同一内容写成了小说《解放者的骨灰》,并由西班牙行星出版社的波哥大分社出版了,可以想象,这本书的问世无疑给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创作情绪带来了冲击和压力,他不得不重考虑全书的所有细节安排和艺术构思,因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留下日后遭人非议的事实,因此,这部小说的创作长达四年之久。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以虚构的情节描写美洲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将军生命中最后时光的一段历史。
玻利瓦尔拖着瘦弱的病躯离开他在波哥大圣母山下的索居之所,来到纵贯哥伦比亚南北的马格达莱纳河之滨乘舟远航,故事就在这次航行中开始的。这个时候的玻利瓦尔已不是过去那位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赫赫战将,而是一位政治上饱尝失败之苦、肉体上遭受沉痛折磨的孤苦病夫。尽管统一拉丁美洲的雄图已成为过眼的烟云,但他一刻也没有放弃他的政治梦想,即建立一个横跨拉丁美洲的共和国。此时的玻利瓦尔虽已被重病缠身、心力交瘁,但在举止上依然不失当年浪漫多情的骑士风采。曼努埃拉·萨思斯和阿妮塔·莱诺伊尔这两位他昔日的情人,仍然在热烈地追求着他的爱,两个女人都愿意伴着他走完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为此,这两位女人展开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充满智与谋的斗争,使昔日威震敌胆、慧眼独具的将军陷入了一座情与爱的迷宫中而难以自拔了。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非常得意的中篇作品,出版于1961年。作品是根据一个现实人物而创作的。
上校把家中仅剩的一勺咖啡倒进锅里,然后坐在旁边开始等待。从内战结束以来,上校除了等待以外没做别的什么事情。
上校把咖啡让患气喘病的妻子都喝了,又去用玉米喂斗鸡。斗鸡是因散发地下刊物而被打死的儿子的遗物。上校感到饿得内脏发慌,但仍留着斗鸡不卖。因为他听说这是全省最好的斗鸡,如果比赛赢了就能卖大价钱。
这一天是礼拜天,上校又去港口等邮船,跟在邮差后面看他分发信件。邮差告诉他什么也没有,他羞愧地撒谎:“我什么也不等,没有人给我写信。”九个月前,他们卖了儿子我缝纫机,熬过了几个月,现在只剩五角钱了,家中除了没人要的挂钟与美人画外,别无可变卖的人。上校安慰妻子:“明天就来信了。”可是第二天什么也没有,这样又过了一周,上校回想着那份退伍补助金证据,那是多年以前上校收到的最后一封信。
现在上校和他的妻子都饿得皮包骨头了。妻子劝他把鸡卖掉,他硬是不答应,等待着斗鸡比赛。儿子的伙伴给斗鸡送来一些玉米,他们就与鸡一起享用,但仍然不愿意邻人知道他们的窘境。
上校从儿子的教父那里得到了一笔借款,日子又稍稍缓和了一些,他又不决定卖鸡了。他把希望全部都寄托在斗鸡的那一天。妻子问及鸡输了吃什么,上校以直率的口吻回答他的妻子“屎!”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于 1981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有的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可能与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相比美。也有人说,这部作品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从事新闻事业所写的一篇报告文学,因此没有什么魔幻现实主义可言。
这篇小说采用平铺直叙的笔调从各个角度来写凶杀的原因和背景,探究造成悲剧的原因,没有详写凶杀的细节,也没有编造曲折的故事情节,作者的创作意图主要是通过这件事,来反映哥伦比亚人的精神文明落后,谴责人们头脑中的盲目仇杀行为。
佩特罗尼奥将军的女儿巴亚多来到一个小镇上,宣称自己是机床车辆厂的工程师,来这里是为了在河水泛滥之前修建一条通往内地的铁路。
这位放荡的年轻人挥金如土,仪表不俗,引起当地各界人士的注意。他又非常能干,机敏待人,因此得到许多未婚姑娘的青睐。在一次海滨游玩中,巴亚多看中了屠户家的女儿安赫拉·维卡略,他用权势引诱她父母,威逼她答应与他结婚。他的目的达到了,婚礼举行得非常盛大,富丽堂皇。洞房之夜,新郎发现新娘并非是处女,打了一顿之后,当夜送回娘家去。
她母亲觉得无地自容,也拼命地抽打女儿,并把两个孪生儿子叫回,逼问破坏了她贞洁的人是谁,两兄弟性情暴躁,新娘被逼无奈,信口诬指了镇上的一位小伙子的名字——圣地亚哥·纳赛尔。
于是两位屠夫到处扬言,要杀死纳赛尔。纳赛尔的亲戚朋友都把这件事当作耳旁风,谁也没有去告诉纳赛尔。也有人根本不相信镇上会发生凶杀案。包括镇长在内的二十多人知道凶杀快要发生了,但没有什么人站出来阻挠。
果然有一天,两兄弟与纳赛尔狭路相逢,用刀捅死了纳赛尔。然后,“勇敢”地投案自首。法庭经过调查,竟然宣判无罪,两兄弟被称为“好样的”。巴亚多发现妻子婚前不贞之后,产生了厌世思想,离镇远走。新娘安赫拉非常地怀念他,从此不再嫁人,每天都给他写一封信。突然有一天,罗曼来找她,发现箱子中装有一千多封信,一封也没有拆过。
《格兰德大妈的葬礼》
这篇短篇小说收在1962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格兰德大妈的葬礼》中。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的特点就是用“影射”的方式进行的隐喻。马孔多镇是拉丁美洲的象征,而格兰德大妈是美国经济入侵势力的代称。
马孔多的女族长格兰德大妈活到九十二岁,临死前她要留一件遗嘱。这天上午,格兰德大妈托伊萨贝尔神父料理后事,同时向守候在旁边的九个侄子安排钱箱问题。一个礼拜前,这所宅院的人就开始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许多不必要的活动都停止了。
格兰德大妈统治森严,她的财产都围上神圣的铁丝网。她的族中只允许近亲结婚,除成立正式的家庭外,男子还可以在外行使初夜权,因而得了一大堆私生子,组成没有父姓的农奴群,格兰德大妈把他们都收为养子。
格兰德大妈从祖父母亲开始就统治马孔多已有两个多世纪。谁也不知道她是如何起的家,土地家产有多少,可是大家相信甚至连落下的雨水都归她所有。她的去世将惊动许多有关的人。临终前,大侄子尼卡诺尔让她开一个清单出来,一共写满了二十四张纸。她祖传不动产只有三块封地,到她手中竟变成无边无际的原野,连政府在街上占个地方也得向她交租。她甚至还开出了一张精神财富清单:地下资源、领海、自由选举……一口气说了四十多种,然后断了气。
格兰德大妈的死对社会秩序产生了影响。国家总统发表演讲,表示要把葬礼办成世界一流水平。国际人士与宗教团体也纷纷吊唁。格兰德大妈家人如潮一样,前来哀悼的人堵了大门,但她的尸体只有等待郑重决定后才能处置。几个月后,葬礼隆重举行,场面之壮观,足以载入史册。但谁也没有发现,尸体刚搬走,格兰德大妈的亲戚们就关起大门,拆窗挖墙,分起房产来。现在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这片土地上占领地盘,因为,那位唯一有权压迫他们的人已经在地下开始腐烂发臭了。
电影戏剧的创作《绑架》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以前他也创作或与人合作创作了多部电影剧本,《绑架》则是1989年在哥伦比亚出版的一部优秀电影文学剧本。
这部电影文学剧本是以尼加拉瓜为背景,描写桑地诺民族解放的领导人胡安·何塞·克萨达绑架索莫查政府要员何塞·马利亚·卡斯蒂略的经过。某晚,卡斯蒂略的家里张灯结彩,正在举行盛大的舞会,以克萨达为首的十五名桑地诺民族解放组织成员突然闯入,并以闪电般的速度绑架扣留了卡斯蒂略等人做为人质。据此,“桑阵”代表要求索莫查政府释放十四名政治犯、缴纳五百万美元的赎金、提供通讯工具发表声明以及宣言、增加国民收入,等等。最后,索莫查终于被打跨下台。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纷纷拥上街头、游行庆祝……
报道评论说,这个电影剧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运用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又一成功之作,语言朴实无华,毫不矫揉造作。
1987年由加西亚·马尔克斯主持的“拉丁美洲新电影基金会”又决定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其他七部作品搬上银幕。
在戏剧方面,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第一部剧作《怒斥薄情郎》于 1988年的 月8 20日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塞万提斯国家剧院上演。这部戏剧采用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他的新作《霍乱时期的爱情》的主题,展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位妇女痛苦的独白。这位妇女在结婚二十五周年纪念日那天,意识到自己拥有一切,唯独不拥有爱情。
在一个小时零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格拉谢拉哈拉伊茨·德拉贝拉再现了她丈夫使她遭受的所有不公平。他三心二意、态度冷淡,而最恶劣的是对妻子漠不关心。这实际上是一场谩骂,其余十七个角色都没有一句台词。在全剧过程中,丈夫弗洛罗手持一张报纸遮着面孔,坐在安乐椅中一言不发。
这部剧的上演引起两种不同的反响。卡洛斯·阿西迪亚科诺在报纸上撰文写道:“这幕清唱剧,使人领略到一片绿色风景的温暖,领略到热带地区令人心旷神怡的情调,在一个爱情成为大自然的另一种实质的世界中体会到兴高彩采烈的气氛。”路易斯·马萨斯认为剧本“会引起争论,它写得栩栩如生,充满诗意使作者聊以自慰的是,他意识到每个人都会有犯迷糊的时候。”《民族报》的评论家奥斯瓦尔多·基罗加对这部剧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这是一部肤浅、冗长而又索然无味的情节剧。”马维尔·伊茨科维奇写道:“该剧写得很美,可没有戏剧味儿,因为小说家只注重了台词。”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朋友,阿根廷作家奥斯瓦尔多·索利亚诺在该剧上演前写道,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直“想写一幕从一个女人嘴里道出的谩骂自己的长剧。……也许他在为自己未能成为一名好丈夫的想法所困扰,为他努力创建一个新的小说世界,和作为一名当代作家要得到本世纪的最后一次文学荣誉的诸多不便而心神不安。”
对于这部戏剧的演出,加西亚·马尔克斯本人也没有看。
报告文学的创作
1985年在促使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创作开始的那家刊物——哥伦比亚《观察家》报,创刊一百周年之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报告文学作品《智利地下工作者利丁》在该刊发表了。西班牙和阿根廷的报纸也同时登载这篇报告文学作品。这部报告文学作品共有十章,每天由 《观察家报》和西班牙等国的报纸连载。同时哥伦比亚的黑绵羊出版社和阿根廷、西班牙等国的出版社还出版单行本。
利丁,全名米格尔·利丁,是智利影坛的著名电影导演,五千名流亡国外的智利重要人士之一。皮诺切特政府一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