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专利技术系列-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专利不放。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谁敢说自己的技术就能永远称雄世界呢?这个教训告诫我们,企业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地寻求新的专利来保护自己,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稳操胜券。
慧眼识金
企业的生命在于不断产生效益。 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往往深深懂得新技术,尤其是专利技术的应用。美国华纳兄弟以企业家的胆略,果断地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使企业扭亏为盈,在同行业竞争中大显身手。1926年,美国西方电气公司解决了制作有声电影机器的全部的技术问题,准备把制作有声电影的两种机器,即“维太电影机”和“摩维电影机”投入市场,但当时的电影工业界都对“对白”电影不感兴趣。就在西方电气公司深感失望之际,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的长兄萨姆。 华纳却意外来访。 当时的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正处在不景气状态,当萨姆。 华纳得知西方电气公司关于有声封白电影这一发明信息后,立即赶来了解具体情况。 在当时机器效果尚不理想的情况下,果断地签订了合同。 由于他们买下了“维太电影机”的专利权,华纳兄弟随之投入了被其同
510
074世界专利战
行和对手称之为“华纳式疯狂”的试制工作,对其进行了随心所欲的试验和改造,并完善了整个机械系统,最终获得了放映的成功,使电影从无声到有音乐,接着向“百分之百”的对白阶段过渡。 在这方面,华纳兄弟超过了竞争对手,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重振了企业雄风。1928年7月,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纽约上映了第一部完整的有声对白片《纽约之光》。从此,电影开始说话了。专利技术是黄金,但这金子需别具慧眼的人去开采它,运用它,成为走向成功的法宝。
微处理器的角斗
世界各国企业界常常为拓展自己企业的产品市场,而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要打开新局面,以争市场的主动。然而,这又是何等艰难。193年6月,计算机蕊片制造业巨人英特尔公司,隆重推出了新一代个人计算机微处理器蕊片Pentum,康帕克公司等随即于7月初开始销售使用新蕊片的各项个人计算机,世界个人计算机产业翻开新的一页。同年也是6月,IBM、苹果和摩托罗拉三大公司联合研制的Powerpc,微处理器也同时神秘问世。市场上产品的角斗已经开始了,英特尔公司面对来自三方的挑战,一反常态,竟抛弃以往用削价竞争的法宝,却坚持以975美元的原价销售其Pentium。而Powerpc则以PenB
511
专利引进系列 174
tium的半价销售。 紧张角逐已使旁观者心慌了。 美国一家个人计算机制造公司总裁说道:“英特尔应该注意一下价格了,否则他们将为Powerpc打开竞争之门”。
反过来,再看一下,投产前的暗斗吧。12年前,IBM公司把微处理器生产权交给英特尔公司,想起来IBM公司懊悔不已。苹果公司的拳头产品——麦金托什计算机就是由于采用了摩托罗拉公司的6800蕊片,无法使用大量为英特尔公司的86系列蕊灯而设计的软件,市场占有率难以提高。 摩托罗拉的处境就更难了,公司Powerpc市场部主任菲尔。 庞帕说:“我们正攀在光滑的岩石峭壁上,活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向上”。
这三家被逼无奈,只有背水一战。在没有微软件公司支持的情况下,从191年起,三方共投资逾10亿美元,由IBM和摩托罗拉公司联合研制,采用先进的RISC蕊片技术性能可与Pentium匹敌,但体积和售价都只有Pentium的一半。如果在研制微处理器时是在暗斗,那在市场上则是明争了。 这种较量,不仅是实力的较量,更是技术的较量。
外观角逐
由于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企业不断改善自己的经营活动,因此他们的产品在价格上、质量上和技术上都不相上下。 要使自己产品有更好的吸引力,就得从产品外观设计入手,设计出引人入胜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可能
512
274世界专利战
会成90年代产品竞争的战略侧重点。现在西方的公司对产品设计非常重视。 许多公司都配有很多的设计人员。 美国的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有600多名设计人员。 日本的松下公司有450多名工业设计人员,飞利浦公司有250多名设计者。 此外还应运而生了许多专门从事设计的设计公司。 如美国一家最大的设计公司,有职工225人,190年的产品设计费收入达700多万美元。美国前十家最大设计公司190年上半年的收入平均增长22%。西方配备这么多的产品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上一定争奇斗艳,各显神通。 日本索尼公司为了给儿童用的收音机和盒式唱机设计包装,就下了一番功夫。 索尼公司的设计人员走访了许多玩具店,并同很多家长,儿童玩具售货员谈了话,最后他们了解到消费者在购物之前就想知道自己买到的是什么东西,因此,在包装盒前开了一玻璃纸窗口,在盒子的后面写出了全部使用说明,结果该产品十分畅销。美国布莱克公司的真空吸尘器,在六个月内,将其设计进行了30次,终于赢得了市场,赚了大钱。外观设计的角逐会越来激烈,在美国有两家公司要为运动员设计一种能保护运动员的踝骨的运动鞋,他们都准备在鞋跟上加一个气垫,然而这个气垫怎么个加法,这就得看设计的功夫了。 里伯克公司设计了一个可以方便地塞进鞋舌里的气筒,运动员只要按一下像按钮的东西,气垫就充上了气。而奈克公司的设计气筒与鞋分开,运动员穿该公司的球鞋,自然得另带一个提气筒,极不方便,两者一比,胜败分明。 近两年来里伯克公司气垫鞋为他们创造近2亿美元的收入。
513
专利引进系列 374
好的设计带来如此巨大的效益,能不使企业绞尽脑汁去设计有竞争力的产品吗?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也必将进入另一番天地。
无耻的间谍
作为著名化学家鲍别尔特。 桑塞尔。 阿里士,出生于保加利亚的索菲亚,以优秀成绩毕业于美国一所大学,在法国研究生部攻读化学专业,后来移民去了美国,在那里获得晋升的机会,22岁就在美国的布鲁克林大学执教了几年后,取得不少学位,不久晋升为化学工程学博士,在世界闻名的“他是谁”名人鉴中也记载了他的业绩,在他的名下,有45项专利和众多的职衔,如此学者却悟上工业间谍这一行。 而且干得很出色,简直令人头痛。阿里士在布鲁克林市的一所大学任教时,就培育了一批优秀的间谍人才。 后因凡经他推荐的学生到公司后即发生丢失机密资料,这种不光彩事传到布鲁克林工学院后,阿里士被校方解雇了。随后把自己的间谍活动转到斯坦福一家事务所,在康涅狄格州组织36家专门向外国出售技术秘密的组织。还出版有关化学工业动态小册子。阿里士既是法国的臣民,又拥有美国的国籍,他的一切非法活动都是用各种化名干的,法国是他最欢喜的隐匿处。阿里士偷窃的技术有多少项,没人统计,但是其中有三
514
474世界专利战
件大案就足以使他受到法律制裁。“鸡瘟宁”一种预防鸡禽死亡的特效药,该药是米尔柯公司的200多名专家们经过150次实验,耗资150万美元才研制成功的,取名为“安普洛留姆”
,在正式投产前申请了专利。该药当时有年收益200万美元的市场。阿里士闻风,就利用他的学生纽曼将其全部技术档案(包括化学式,实验员记录,图纸等)
盗了出来。阿里士在加拿大渥太华公开一份报告,指出他如何研制出一种医治鸡瘟的药剂,取名为“麦皮姆”。阿里士将此技术在许多国家申请了专利,而且低价转让,致使“米尔格”公司的“安普洛留姆”难以转让,而阿里士却从中非法获得几十万美元。阿里士的“麦皮姆”与米尔柯“安普洛留姆”极其相似,引起大家的怀疑。 当时,接受阿里士专利的西诺尔公司的经理有心探密,用阿里士的资料与米尔柯相比,结果真相大白。他们资料全是米尔柯公司资料的副本,甚至连打印的错别字都留在那里。 米尔柯公司因此向他提起索赔780万美元的诉讼。阿里士为此编造假证,反告米尔柯公司偷窃他的技术,后因证人坦白了伪造证据的事实,致使阿里士失败而入监狱。50年代中期,阿里士又化名萨特在加拿大专利局申请了“改善汽车润滑油质量的化学组成物”的专利,三年后颁发了专利权。 并将专利转让给奥利公司。 此外还向美国申请了相同专利。罗姆公司发现该专利内容是本公司的发明要起诉。阿里士又将与上述组合相同的资料卖给一家法国公司,并鉴定利润分成合同,一次就获得1。
7万美元。 这份情报是由罗姆
515
专利引进系列 574
公司的职员用相机反拍下来的。在马萨诸赛州,阿里士又雇用一名帮手,将斯布拉哥电子公司的电子计算机正钽电容器生产工艺的情报盗了出来。这家公司指控阿里士将他们的正钽电容器机密卖给了许多国外竞争对手。在多方面指控下,阿里士被捕,在铁的事实面前,阿里士认罪了。 这个害群之马终于被关进了监狱结束了阿里士的工业间谍生涯。
变幻莫测的竞争
高技术激烈竞争在专利战中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企业竞相追逐获取更多的专利,以创记录的速度掀起一场高技术专利申请热潮。利用激光手术校正人眼视力,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阳谷的Visx公司和康涅狄格州门罗的Taunton技术公司之间激烈争夺的项目。 为此,美国专利和商标局已开始依照法律程序来审理这起旷日持久的专利权纠纷。当今高技术竞争的一个特点就是,竞争者既是对手,又往往是合作伙伴,既竞争又联合。 昔日的竞争对手今日携起手来进行合作,已是屡见不鲜。 然而,纠纷案没有结束。 就在两家公司将要宣布合作开发这项技术时,问题复杂了,又出现了一家与这项技术有关的“第三者”——马萨诸塞州水城的Sumit公司。 这家公司获得了一项能包含前两家公司
516
674世界专利战
关于用激光手术重整人眼角膜的基本方法专利技术权。 尽管有人说他侵犯了他们的权利,但Sumit公司的经理说,这项新的专利技术能使他的公司成为一项新的许可证协议中的一员。 对此,Visx公司和Taunton公司表示,将继续对此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变幻莫测的高技术竞争中,专利的垄断性驱使各企业想方设法对每一项符合专利性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使得企业专利战如同军备竞赛一样逐步升级,不断充实新专利,加强自己的专利武器库。 这场专利权争夺战会这样结束吗?
一念之差
霍尔发明了铝电解法,但若将其付诸实施则需要有大量的电力供应。霍尔首先找到当时颇具实力的考尔斯兄弟公司,准备与之合作,不料遭到拒绝。 与之相反,胆识过人的梅隆一眼看准了这一极具发展前景的专利技术,不失时机地毛遂自荐,进入了霍尔的匹兹堡电解铝公司,并立即进行增资,很快把资本的40%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公司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紧接着梅隆向考尔斯兄弟公司展开了强大的专利攻势,以他们违反专利权为由提出了诉讼。 通过这场官司,考尔斯兄弟公司遭到惨败,从而失去了竞争能力。 可见、市场如战场,一着失误、全盘皆输,悔之晚矣。现在铝业公司成为美国梅隆财团中的佼佼者,成为一家享有绝对垄断地位的公司。 事实告诉我们,持有专利权与未
517
专利引进系列 774
持有专利权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美国的技术引进
当今世界各国的企业,公司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争夺专利权的竞争,衡量一个企业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它拥有专利项目的多少,利用和吸收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把世界上已经达到的科技水平作为自己的起跑点,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成功的捷径。日本从5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技术,到了80年代,日本已成为一个科技大国时,每年仍不惜花费20多亿美元向国外购买200多件专利技术,以保持其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美国是国际上最主要的技术输出国,尽管如此,为了发展本国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