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化工大唐-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舀完玻璃液。陈晚芝仔细打量起坩埚。不住摇头叹息。陈再荣看了一阵坩埚,没什么奇特之处。不解的问道:“哥,你叹甚气呢?”
李隆基他们也是不解,这话正是他们要问的,盯着陈晚荣。陈晚荣解释道:“坩埚不行了,你们瞧,变形、剥落、龟裂了,没有石墨不行。”
瓷坩埚能承受这么高地温度已经很不错了,袁天成尽了最大努力,不能奢望更多了。至于袁天是用什么办法做的坩埚,陈晚荣还要去问袁天成。
李隆基他们一瞧,果不其然,正如陈晚荣所言,坩埚腐蚀严重,内壁剥落,不能再用了。话题又回到石墨,李隆基知道石墨对陈晚荣的重要性,问道:“说下石墨的事情。”
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是单质碳,却有着与碳单质金刚石截然不同的性质。质软,黑灰色,有油腻感,可以用来染纸张。其熔点在三千度以上,是最耐热的物质之一。
自然界中的石墨不是纯净的,含有很多杂质,要经过处理才能使用,处理可以想办法,首先得找到石墨。
不能按照严格地定义来给李隆基解说,尽管他聪明过人,毕竟超出了他地理解范围,陈晚荣略一沉吟道:“和炭一样,只不过不是烧出来的木炭,跟矿一样存在于野外,一发现就会很多。”
“知道了,我回长安就办这件事。”李隆基一口应承,没有讲条件,讨好处。
石墨坩埚是以天然结晶石墨为主体材料,可塑性耐火粘土作粘结剂,再配合熟料制成的坩埚。其主体材料是天然石墨,因而保持了石墨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热膨胀系数小,对酸碱地抗腐蚀性能好。有了石墨坩埚,陈晚荣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做玻璃,不用象现在这般提心吊胆。
有了石墨,完全可以制成耐火砖,砌成熔炉,大量生产玻璃不是问题了,其前途美妙不可言说。李隆基这话正是陈晚荣最想听的道:“谢太子!”
“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情,你多做些,有问题可以找我。”李隆基这话虽是鼓励,也是在告诫陈晚荣,于国于民无益的事情不要找他。
陈晚荣明白他的意思:“太子请放心,我记住了。先去吃饭,吃了饭就冷好了。”
这得自然冷却,没必守在这里,众人这才去吃饭。这餐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清一色的家常菜,不过李隆基吃得很欢畅,不时叫好,等到吃完,额头上渗出了细汗,很是惬意地点评起来:“陈掌柜,这是我这些年来吃过最香地饭菜了,无拘无束,一边吃饭一聊天,舒畅!”
在宫里,在东宫吃饭总有人侍候。哪象在这里,自己动手,很是新鲜。而且饭菜是乡野风味,他在宫里哪里吃得到如此地道的饭菜,吃多了山珍海味,偶尔吃一盘青菜,那感觉特别舒畅,他如此舒心实在情理中。
雇工们知道李隆基随和,没有架子。就是没想到他吃饭也如此随意。和大伙坐在一起,吃得如此开心,对李隆基的好感又增几分。
郑晴虽是帮忙烧菜,不过主要还是陈王氏烧的,因为李隆基说过要尝她的手艺。不得不烧了。没想到硬着头皮烧的菜肴,居然得到李隆基如此称赞,欢喜无已,眼纹一下子不见了,笑呵呵的道:“太子,您尽夸人呢!哪有东宫地大厨们烧得好吃。”
李隆基笑言:“伯母,你这话就不对了。东宫里的菜肴是丰盛。很精细。味道也不差,只是没有你们这么围桌用餐地气氛,吃顿饭都是人前人后地侍候着,跟看猴子跳圈差不多。你这菜肴,乡下味十足,妙!”
揶揄之言,引来一片笑声。雇工们万万想不到李隆基会说出如此玩笑话,想不笑都不行。
“太子多能干,总有说的。”陈王氏心情大好。忍不住夸起来。
李隆基从怀里掏出一个玉:“伯母。这个送给你,你收好了。”
陈王氏忙推辞:“太子。这不行,万万不行。”
李隆基塞在她手里:“这不是赏赐,是送给你,作个念想。”
本想说谢太子赏,一听这话忙改口:“谢太子。太子有空,常来家里,我给您烧菜吃。”
“一定,一定!”李隆基站起身:“陈掌柜,好了么?我们去看看。”一边说,一边抹着额头上地细汗,很是舒畅。
陈王氏打量着玉,眼里放光,喜悦不禁,还有什么比太子送东西更让人高心的呢?
陈晚荣应一声,和李隆基他们一道出去,来到模子前,蹲下身一瞧,杯口已经凝结成形了,晶莹透明,在日光下闪闪发光,好象珍珠般耀眼。
李隆基已经看见了,击掌赞叹:“妙妙妙!果然透明,好看!陈掌柜,巧思妙想!”
杨思勖、高力士、王毛仲三人也是赞不绝口,惊异的看着模子里的杯口。
玻璃制品在现代社会满大街都是,算什么奇思妙想?陈晚荣也不去分辩,谦道:“太子过奖了,偶一得之,不敢当太子厚誉。”用手一摸模子,只有一点温热,冷得差不多了:“搬回去。”把两个模子重在一起,抱起就走。
李隆基、陈再荣、杨思勖、高力士、王毛仲、郑建秋夫妇帮忙,搬到屋里放好。陈晚荣小心地取出实心体一瞧,杯壁光滑如镜,浇铸得不错。
把模子平放,拆分开来,露出高脚玻璃酒杯,一片惊讶声响起:“好漂亮!太漂亮了!”郑晴和青萼不住拍掌。
李隆基打量一阵,赞不绝口:“本太子识物多也,天下地奇珍异宝没见过的不多,这琥珀杯就是一种。如此宝物,今日得见,真是幸事!”
琉璃杯在古代很受欢迎,原因在于其色彩鲜艳,做工考究难得。相较起来,玻璃杯没有这么繁难的工艺,主要优势在于透明,这在唐人来说难以想象。更不用说这是现代造型,高脚形状,必然受欢迎。
陈晚荣把两个酒杯放在桌上,众人马上围过来,伸长脖子仔细打量起来,不住点头赞叹,称奇不已。
“陈掌柜,为何这东西透明,而其他的东西不透明?即使铜镜,打磨得很光滑,镜中的人影也会有淡淡地黄色。”李隆基的才思敏捷,赞叹之余深究起来了。
要想知道玻璃为什么是透明的,就得先知道物质为什么不透明。任何物质从原子内部去看,是空空荡荡的,原子核和电子的体积加起来,也不过占了原子总体积的极小部分。
金属之所以不透明,是因为自由电子的阻挡所致。能够吸收光线地物质,苯环、苯醌、联苯胺或其它共轭体系地结构,可以吸收光子,从而不透明。玻璃、冰块这些透明物质,由于破碎,也不透明。
别人在惊叹之际,李隆基已经在追究原委了,于他快敏的反应。陈晚荣打从心里赞赏。真要这样解释的话,涉及的知识就多了去了,李隆基纵是聪明绝顶,也会给绕糊涂,陈晚荣略一思索道:“我也是发现这好玩,就做出来看看,应该和冰块一样,本来就透明吧。”
这是在规避问题,没办法。一时三刻讲不明白。只能这样了。李隆基想了想道:“也对,冰块能透明,玻璃为何不能透明呢?”
众人一齐动手,把酒杯取出来,整整齐齐的放在桌上。一眼望去。白华华一片,晶莹透明,蔚为奇观,乍舌不已。
不少雇工围讯赶来,挤在屋里,盯着玻璃杯,赞叹之余。不住吞口水。心想要是能拿一个回家,那该多好。
要是在现代社会,如此多的玻璃酒杯放在一起,不会有人来看,即使有人来看,也不会如此惊诧、艳慕,顶多就是议论几句。瞧着一张张惊讶不置地面庞,陈晚荣忍不住想笑。
李隆基拿起一个酒杯,打量一阵。笑言:“陈掌柜。给我几个,可好?奇珍异宝。我见得多了,不及这酒杯好。”
就是他不说,陈晚荣也会送几个给他,太子亲临亲观,要是不给几个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点头道:“太子厚爱,不敢不敬。”
李隆基略一思索道:“我要八个。”
总共才二十来个,他就要八个,胃口不小,陈晚荣原本打算给袁天成两个,郑建秋几个,然后自己留几个,如此一来就要打乱全盘计划了,委婉拒绝他的要求:“太子,这次做的酒杯好是好,只是还有几个问题没有处理,没有退火,易碎,不能碰撞。还是等我做出更好地,再献给太子。”
“还有问题?”李隆基很是意外。
陈晚荣解释道:“是呀。这玻璃和钢铁一样,不退火品质不好,退火是必须地。我现在没有这方面的设备,所以没有做。经过退火之后,品质大为改善,好很多。”就要了。”李隆基坚持原议,瞄着有些为难地陈晚荣:“我是这么想的,剑有雌雄,杯有龙凤,一个不成敬意,必得两个才能成礼数。我要两个,父皇要两个,金仙、玉真妹妹各要两个,一共八个,如何?”
金仙和玉真两位公主与李隆基的关系最是亲近,李隆基很宠爱这两个妹妹,遇到好东西,自然不能漏掉他们。
人参送一支成礼,酒杯送一个无礼,这话在理,陈晚荣无法反驳,点头道:“承蒙皇上太子公主厚爱,无上荣耀。”
李隆基大是欣慰,他开口要东西,陈晚荣必然不能拒绝。不过,要是陈晚荣过份为难地话,他也不好意要,笑道:“陈掌柜,我也不白要你地东西,我可以满足你一个心愿。不过,我得提醒你一句,不得过份。”他是怕陈晚荣提钻营之类的过份要求,才叮嘱一句。
太子一句话固然让陈晚荣受益很多,毕竟还得靠自己,陈晚荣是那种立足于自己的人,即使他不提醒,也不会过份,想了想道:“太子,借一步说话。”
必然是不能公开的事情,要不然陈晚荣不会如此做,李隆基欣然应允,跟着陈晚荣出了屋。看看四周没有人,陈晚荣这才道:“太子,我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太子允准。”
“说吧!能帮的我一定帮。”李隆基说话始终留有余地。
陈晚荣想了想才道:“我是想订一门亲事,可到现在没有找到合适地媒人提亲,要是可以的话,请太子金口一言。”
“你大胆!”李隆基指着陈晚荣,声调提高了许多:“要本太子做媒?有违法度,恕本太子不能答应。”
陈晚荣笑着纠正道:“太子此言差矣。太子万金之躯,怎能象媒人一样奔走呢?我是想请太子许婚,只需一言即可。”太子一言足以抵得上十个陈晚荣心目中的媒人。
“婚嫁之事人伦大道,本太子自当成全。是不是郑小姐?”李隆基想了想,终于答应了。
陈晚荣大喜过望:“太子英明!”
李隆基抱拳祝贺道:“恭喜陈掌柜。本当备一份贺礼,只是来得仓促,还请见谅。等你们喜结良缘时,我再来叨扰一杯喜酒。”
“谢太子!”陈晚荣于他以常礼相贺感到无比荣幸。
李隆基笑道:“你等着,我这就办。”大步进屋。
第二卷 发家之路 第一二三章 新天新地
李隆基把郑建秋夫妇叫出去,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两夫妇欢天喜地的回来。太子亲自过问陈晚荣和郑晴的婚事,这是何等的荣耀,还需要什么媒人?两夫妇要不欢喜就不成了,瞄着陈晚荣,一个劲的赞叹女婿能干,能请动太了!
“陈掌柜,叨扰了半天,也该回去了,这就告辞!”李隆基抱拳一礼。
“太子要走?”雇工不信,眼睛瞪得老大,一齐围过来,代陈晚荣留客:“太子,您才来,怎能走呢?得耍几天!”
乡人朴实,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自有一股真诚,李隆基笑着安慰:“各位的好意,隆基心领了。只是国事在身,不能多担。以后,有机会,自会再见面。你们好好过日子,就是对我的最好交待。”
李隆基以太子身份监国,事务很多,这不是虚言。雇工们虽是不舍,仍是依从,七嘴八舌的道:“太子走好!”
“再荣,给你三天假。回来的时候,顺道把风箱带来。还有,陈掌柜,先把大事办办,然后到长安来一趟。”李隆基安排起来。
陈再荣有好久没有回家了,三天探亲假再好不过,忙道:“谢太子。”
陈晚荣明白他的意思,是要陈晚荣先把订亲的事情办理了,然后再去长安见睿宗。已经下旨,封了官,可以说做了该做的,偏偏还要陈晚荣去长安,要见见人,亲自感谢一番。要不如此。睿宗也就不会得个“谦恭孝友”的评价。
“太子请放心,知道了。”陈晚荣找来布,把酒杯裹起来,放到一个木箱里。
顺便给高力士、杨思勖、王毛仲一人送了两个。他们亲临亲观,不送点说不过去,毕竟他们拉风箱出了那么多力。要不是他们帮忙,玻璃不可能做得这么顺利。
对于陈晚荣来说。玻璃不过是寻常物品,对于高力士他们来说,这是宝贝,个个欣然收下,一再道谢,尤其是高力士和杨思勖最是高兴。太监没有老婆孩子,除了办事以外,只能把情趣寄托在奇珍异玩上了。这就是太监特别喜好弄权,搜刮的原因所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