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使与魔鬼-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导游后退几步,目光却始终没离开那张纸。
“日期.”维多利亚对兰登重复道,“伽利略什么时候发表……”
兰登指着底下边线上的罗马数字。“这是发表的日期。怎么了? ‘’维多利亚认出了那个数字。”一六三九年? ““是的,怎么了? ”
维多利亚的目光中流露出一种不祥之感。“我们有麻烦了.罗伯特。
大麻烦。这些日期对不上。“
“什么日期对不上? ”
“拉斐尔的坟墓。直到一七五九年,他才被埋到这里,这比《图解》的发表晚了一个多世纪。”
兰登瞪着她,试着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对呀,”他回答道,“拉斐尔死于一五二。年,比《图解》早得多。”
“不错,他是在很久以后才被葬在这儿的。”
兰登如堕五里雾中。“你这是在说什么啊? ”
“我刚刚看到的,拉斐尔的遗体是在一七五八年迁到万神殿的。这样做一部分是出于对历史上杰出的意大利人的颂扬。”
听到这话,兰登觉得脚下的地毯像被抽走了似的。
“写这首诗的时候,”维多利亚断言,“拉斐尔的坟墓还在别处。那个时候,万神殿跟拉斐尔压根儿就不相干! ”
兰登简直不能呼吸了。“但那……意味着……”
“对! 这意味着我们找错了地方! ”
兰登觉得自己在动摇。不可能……我肯定……
维多利亚跑过去一把拽住那个导游,把他拉了回来。“先生,打扰一下,十七世纪的时候拉斐尔的遗体埋在了哪里? ”
“呃……呃,”他支吾着,此刻显得迷惑不解,“在他的出生地吧。”
“不可能! ”兰登低声啐道,“光照派的科学祭坛就在罗马。我很肯定这一点! ”
“光照派? ”这个导游倒抽了一口气,又看着兰登手里的文件。“你们是什么人? ”
维多利亚站了出来。“我们要找一个叫做桑蒂的土冢之类的东西,在罗马,你能告诉我们那可能是什么吗? ”
导游看上去心怀疑虑。“这是罗马城中惟一的拉斐尔坟墓。”
兰登努力思考,可他的脑子却不听话。如果一六五五年的时候拉斐尔的坟墓不在罗马,那这首诗指代的是什么呢? 桑蒂的土冢,魔鬼之窟? 这到底是什么? 快好好想想! “还有别的艺术家叫桑蒂吗? ”维多利亚问。
导游耸耸肩。“据我所知没有。”
“会不会是其他名人呢? 有没有可能哪个科学家或诗人或天文学家也叫做桑蒂呢? ”
现在这个导游看上去想要走了。“不,女士,我所听说过的惟一的桑蒂就是那个建筑师拉斐尔。”
“建筑师? ”维多利亚问,“我还以为他是个画家呢! ”
“当然了,他两个都是。他们都是这样的,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兰登不知道是这个导游的话还是周围装饰华丽的坟墓让他豁然开朗,但这都不重要了。那个想法冒出来了。桑蒂是个建筑师。从那儿开始,一个个念头就像多米诺骨牌倒下一样展开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只为了两个原因而活着皿一是建造宏伟的教堂来崇拜上帝,二是建造奢华的坟墓来为权贵增辉。桑蒂的土象。会在哪儿呢? 他的脑海中此刻快速地闪现着那些景象……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莫奈的《睡莲》。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
桑蒂的土冢……
“桑蒂设计了那个坟墓。”兰登说。
维多利亚扭头道:“什么? ”
“那指的不是埋葬拉斐尔的地方,而是他设计的坟墓。”
“你在说什么? ”
“我误解了这条线索。我们要找的不是拉斐尔的葬身之地,而是拉斐尔为别人设计的一座坟墓。我简直不能相信我竞没想到这一茬。文艺复兴和巴罗克时期的罗马,有一半的雕塑都是为葬礼设计的。”兰登茅塞顿开地微笑道。“拉斐尔肯定设计了成百上千座坟墓! ”‘维多利亚一脸的不快。“成百上千? ”
兰登笑容顿敛。“噢。”
“那哪一座是土冢呢.教授? ”
兰登突然觉得自己不够格了。他几乎不知道拉斐尔的作品,这真让他尴尬。米开朗琪罗他还可以应付,但拉斐尔的作品从来没让他着迷过。
兰登只能说出拉斐尔设计的几座较为著名的坟墓的名字,但那些坟墓是什么样子他并不太清楚。
维多利亚明显觉察到了兰登的两难处境,她转身对着导游,他现在正在一点一点地往后挪。她一把拽住他的胳膊拉着他转回来。“我要找座坟墓,拉斐尔设计的坟墓,可以视作土冢的坟墓。”
这个讲解员现在显得很苦恼。“拉斐尔设计的坟墓? 我不知道。他设计了那么多坟墓.你可能指的是拉斐尔设计的礼拜堂吧,那不是坟墓。
建筑师总是把坟墓连同礼拜堂一起设计。“
兰登意识到此人所言不虚。
“有没有拉斐尔设计的坟墓或者礼拜堂被视作土冢的呢? ”
这个人耸了耸肩。“抱歉,我不知道你指的什么。我真的不知道什么东西是用‘土’来形容的。我得走了。”
维多利亚抓住他的胳膊,从文件顶上的那句话开始读:“你从桑蒂的土冢举步.那里有个魔鬼之窟。你看这是什么意思? ”
“什么也不是。”
兰登突然抬起了头。他一时竞忘了这句诗的后半句。魔鬼之窟? “对呀! ”他对导游说,“就是那个地方! 拉斐尔设计的礼拜堂中有没有开天窗的? ”
导游摇摇头。“就我所知,万神殿是惟一有天窗的.”他顿了一下,“不过……”
“不过什么! ”维多利亚和兰登不约而同地说。
现在这个讲解员昂起头,又朝他们走了过来。“魔鬼之窟? ”他兀自咕哝着,咬着牙齿,“魔鬼之窟……那是……地穴? ”
维多利亚点点头。“字面上看,是这个意思。”
讲解员淡淡地笑了笑。“有个词我一时想不起来了。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地穴指的是地下室。”
“地下室? ”兰登问道,“像教堂里的地下室那样吗? ”
“是的,不过那是一种特殊的教堂地下室。我相信魔鬼之窟是一个古词,指的是礼拜堂里的一个巨大的埋葬洞穴……位于另一座坟墓下面。”
“是不是藏骨洞? ”兰登询问着,顿时领悟到这个人形容的是什么东西。
讲解员显得颇为钦佩。“对了! 这就是我要找的那个词儿! ”
兰登在心里琢磨着这个词儿。藏骨室是教会为应付尴尬的两难处境而采取的一个简便的措施。当教会以圣殿中华丽的坟墓来给他们最卓越的人以荣誉时,那些还在世的家属也常常要求与家人合葬在一起……这样确保他们也会在教堂里拥有一个人人向往的埋葬地。然而.有时教会没有地方或者资金来为一个完整的家族修建坟墓,这时他们就会挖个藏骨洞——位于坟墓附近的地下洞穴,他们把不太重要的家族成员葬在这里。洞口用一个类似于井盖的文艺复兴式的艺术品遮盖。虽然很方便,但藏骨洞很快就过时了,因为下面散发出的臭气会飘到大教堂里来。魔鬼之窟,兰登心想。他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个词儿,但用在这儿似乎恰如其分,颇带几分怪诞色彩。
兰登的心现在又怦怦狂跳起来。你从桑蒂的土冢举步.那里有个魔鬼之窟。似乎只有一个问题要问了。“拉斐尔有没有设计过带有这样的魔鬼之窟的教堂? ”
讲解员搔了搔头。“说实在的,真抱歉……我只能想起一座。”
就一座? 兰登再也想不到比这更好的答复了。
“在哪儿! ”维多利亚几乎要嚷起来了。
讲解员奇怪地注视着他们。“那叫做齐吉礼拜堂。是阿戈斯蒂诺·齐吉和他兄弟的坟墓,这是两个富有的人,都资助艺术和科学。”
“科学? ”兰登说着,与维多利亚交换了一下眼色。
“在哪儿? ”维多利亚又问道。
讲解员不理会这个问题,似乎又满腔热情地讲解了起来:“至于这个教堂是不是叫做土冢,我还不知道,但那座教堂无疑……应该说是与众不同吧。”
“与众不同? ”兰登说,“怎么不同? ”
“与建筑物不协调。拉斐尔只是个建筑师。别的雕塑家作了室内的装潢,我记不起是谁了。”
兰登此时洗耳恭听。也许是那个匿名的光照派大师? “不管是谁,修建室内坟墓的那人可真没品位。”讲解员说.“老天哪! 谁愿意埋在金字塔下面啊? ”
兰登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金字塔? 这个礼拜堂有金字塔? ”
“我觉得,”讲解员嘲笑道,“这也太糟糕了,不是吗? ”
维多利亚拽住讲解员的胳膊,问道:“先生,这个齐吉礼拜堂在什么地方? ”
“从这儿往北大约一英里。在波波洛圣母堂。”
维多利亚轻吁一声。“谢谢您。我们——”
“喂,”讲解员说道,“我刚想起来一点,瞧我真是个呆子! ”
维多利亚突然停下说道:“别告诉我说你搞错了。”
他摇摇头,说:“不是,但我本该早点儿想到的。这个齐吉礼拜堂,人们并不是一直都叫它齐吉,过去人们叫它土之礼拜堂①。”
『注①:原文为capell dcllaTerra ,Tetta既有大地的意思,也有土的意思,所以下文兰登会误解。』
“大地礼拜堂? ”兰登问。
“不是,”维多利亚边说边朝门口走了过去,“是土之礼拜堂。”
维多利亚向圆形广场冲去,一把拿出手机。“奥利韦蒂司令,”她说,“走错地方了! ”
奥利韦蒂显得迷惑不解。“错了? 你什么意思? ”
“第一座科学祭坛是在齐吉礼拜堂! ”
“什么地方? ”现在奥利韦蒂听起来发火了,“可兰登先生说——”
“在波波洛圣母堂! 往北一英里。让你的人现在就到那儿去! 我们还有四分钟! ”
“可我的人在这儿都各就各位了! 我不可能——”
“转移! ”维多利亚啪地关上了手机。
在她身后,兰登从万神殿里走了出来,一脸的茫然。
她一把抓住他的手朝等在路边的那排好似没有司机的出租车奔了过去。她砰砰地捶着队列最前头那辆车的车盖,那个还在睡梦中的司机腾地坐直了身子,吓得大叫一声。维多利亚猛力打开后门,一下子把兰登推进去.然后紧跟着他跳了进去。
“波波洛圣母堂! ”她吩咐道,“快! ”
司机看上去欣喜若狂,又带着几分惧色,他踩下油门.车子飞驰着驶上了街道。
63
冈瑟·格利克已从奇尼特·麦克丽那里抢过了电脑。麦克丽此刻正弓着腰站在英国广播公司那部拥挤的面包车的后部,一脸困惑地从格利克身后凝视前方。
“我跟你说过,”格利克又敲下几个键盘说.“并不是只有《英国闲谈者》刊登那些家伙的消息。”
麦克丽凑近些看了看,格利克说得不错。英国广播公司的数据库显示,他们那卓尔不群的广播公司在过去十年里早已采编而且刊登了六条关于这个名为光照派兄弟会的报道。好吧,我来看看这些华而不实的文章,她想。“是哪些记者写的这些报道? ”麦克丽问道.“哪些蹩脚家伙? ”
“英国广播公司可不会雇用蹩脚记者。”
“可他们雇了你。”
格利克板起了脸。“真不知道你怎么这样疑神疑鬼。关于光照派历史上可是有详尽的记载。”
“巫婆、不明飞行物、尼斯湖水怪也有。”
格利克看起了那些新闻报道。“听说过一个叫温斯顿·丘吉尔的家伙吗? ”
“有点儿印象。”
“英国广播公司曾对丘吉尔的生平做过一个历史性的回顾。他也是个忠贞的天主教徒。一九二0 年丘吉尔发表了一项谴责光照派的声明,还提醒英国佬说有个反道德的世界性阴谋组织,难道这你都没听说过吗? ”
麦克丽将信将疑。“那是什么时候的报道? 是《英国闲谈者》上的吗? ”
格利克微笑道:“《伦敦先驱报》,一九二。年二月八日那天的报纸。”
“绝不可能。”
“来开开眼吧,”
麦克丽又靠近了看着那份文件。《伦敦先驱报》,一九二0 年二月八日。我简直想不到。“呃.丘吉尔是个偏执狂。”
“并不是他一个。”格利克边说边往下读。“好像伍德罗·威尔逊于一九二一年发表了三次广播讲话,提醒大家提防日益壮大的光照派对美国银行业的控制。你想听听直接从广播稿里引用的话吗? ”
“还是算了吧。”
不过格利克还是给她念了一句。“他说:‘有一个权力组织,那样严密有序,那样难以察觉,无所不能,无孔不入,要谴责他的人最好谁都不要大声说出来。”
“关于这一点我还从没听过。”
“一九二一年的时候,你可能还只是个小毛孩。”
“说得好。‘凌克丽对这个攻击泰然处之。她知道她的年龄一目了然。她四十三岁。一头浓密的乌黑卷发已略带灰白,她太自负,不愿染发。她的妈妈是个南方浸礼会教友。曾教导麦克丽要知足和自尊。纷是个黑^ ,她的母亲说.就不要把真实的你藏起来,你试者改变的那天。就是你完蛋的那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