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阴阳碑-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酥懔恕!�
  马背巷在襄阳人的眼中,是极有味道的。小巷两旁的房屋楼顶上,小黑瓦间长出一行行茁壮的瓦松,在黝黑的墙表浮起鱼鳞般湿漉漉的盐硝,现出一幅极古极古的韵味。房前青一色的青石板,遇大雨一洗,斜阳微照,明净雪亮。 
  平心而论,马背巷的房子比城内的房子样式别致。建筑师们在为马背巷的巷民建房子时,特别重视房子的实用性,强调房子间的防火功能。左邻右舍间都是卧砖做到顶,&127;风火垛子的风火隔山墙,&127;形成一溜溜巨大的“脊”,肩负着主人的安危。 
  整条马背巷,最为显赫的有两座房屋,一座是矗立在古渡口码头之上的三进式的曲尺型院落古宅,房子的主人是很早很早以前小巷里的大户人家,不知为啥被朝廷满门抄斩,绝了后。又相传是乾隆皇帝当年过渡时曾在这古宅里歇过脚,这古宅就一直闲置着。另一座就是三组纵列院落的权府。 
  权府是一座典型的封闭式院落,博大精深。房屋为穿斗式木构架混合结构,外墙砌较薄的空斗墙,屋顶也较薄。整所房子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纵轴线布置。进门中央的纵轴线上建有门厅、轿厅、大厅,穿过三厅,就是宽敞平坦的草坪,再在左右纵轴线上布置客厅、住房和厨房、杂屋等,成为中场、东院、西院三组纵列的院落组群。石库门式的大门两旁,矗立着一对半人多高青石雕饰的鼓儿磴,鼓儿磴前是两尊大石狮子,左右悬着“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的木刻朱漆楹联。权府的大门,一条铁链穿着两只铜环,权府的四周,一条青砖院墙上倒伏着青藤,铜环加青藤网出了权府的满目威严。 
  权府的客厅挺宽大,东南角有着一个曲尺柜台,柜台里面摆着几架六尺高的货架,货架上摆满了权府作坊生产的各种鞭炮样品。院内在用麻石条交织铺成“井”字的甬道旁,立着顶端尖尖的木栅栏,把大院划成一块一块的。上面罩有拱形卷檐雨棚。一株株粗壮的古槐,引来了片片绿荫,绿莹莹的草坪把地面掩得严严实实。 
  尤其引人注目和令权府引为自豪的是,草坪中央那一座别致醒目的小亭。琉璃瓦盖成的亭顶飞檐蓄势,八个亭角向空中高挑着,每个亭角上还盘着一条龙,龙头下,一个个小铜铃摇摇欲坠,微风拂过,断断续续发出几缕轻微的袅袅铜音。亭内中心立着一块石,上面镌刻着三个刚劲有力的隶书字:樊鞭亭。笔力圆润丰泽,据说这是清代一位名秀才的手迹。 
  权府的大门两侧是府上的客栈,专供前来打货的商人歇息之用。草坪地的两边是上房和厢房,上房住的是府内的主人,厢房住的是鞭炮作坊的伙计。穿过草坪,一条石径穿过院子,伸到院子后的一座二层木楼的台阶下,木楼呈酱油色,几扇不大的窗满是菱形窗格子,后面还挂着厚厚的墨绿色窗帘。这就是悬空于城内房顶上的“鞭炮作坊”。作坊既然悬于城内,其底板则是由十多根粗壮的花岗岩石柱支撑在堤坡上。整个院落的房屋外部木构部分均用褐、黑、墨绿等色涂成,与白墙、灰瓦交相辉映,十分素雅明净。 
  据襄阳志记载,马背巷权府的鞭炮在清朝中叶就在荆楚一带享有“樊鞭”的盛誉。清人富察敦崇在其《燕京岁时记》中记述京都游艺生活时,就专门提到了襄阳的烟火名品“鞭打襄阳”。敦崇所说的“鞭打襄阳”,就正是权国思祖上创的牌子。 
  女贞被一架不算旧的花轿抬进马背巷的时候,汉江边的襄阳城正笼罩在蒙蒙雾雨之中。 
  久违了的小巷,从女贞的眼里流入心田,女贞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四位轿夫,一色的小年轻,每人身穿蓝布中褂,白挽袖,白布袜,青头鞋。头戴青喀喇呢秋帽,腰间系着青褡帛。轿夫赶了两个时辰的山路,喘着粗气。轿子进了马背巷,只见前面的一位轿夫站在轿档子里头,两臂张开,两手紧握轿杆,不断地用行话指挥着他身后的三名轿夫。 
  女贞小心地用手拨开轿帘,看着那印满水珠、光光亮亮的青石板,那双饱含生活坎坷的眼睛湿润了。花轿被抬进了小巷,小巷两旁的人家一户户从眼前滑过,她似乎感到从那一扇扇黑洞洞的窗户里,一双双闪动的眼睛,都在刻意地打量自己。女贞本是属于这条小巷的,她领略到了一种很亲近的气息。 
  正值晌午过后,雾雨散开了一些,小巷的空间仍弥漫着夹着雨丝的空气,让人呼吸到嘴里,有些甜味。有些发福的权老板,今日里显出少有的兴奋,他气度雍容不凡地站在自己家古宅门的石狮旁,笑眯眯地迎候着为权府添丁贺喜的人们。 
  大门台阶两旁的石狮,虽有些剥蚀,但气势尚存。女贞的轿子平稳地落在了权府的门前。脑门剃得白亮、油光长辫垂在脑后的权老板站在石狮旁微笑着。权府里正忙碌着的几位女佣用围腰擦了擦手,赶出门来,一连蹬蹬蹬下了好几级台阶,小跑步来到花轿前,为女贞揭开轿帘,脸上挂着热情,连声问候:“辛苦了,辛苦了。” 
  权国思站在高高的石狮旁。轿帘揭开了,女贞抬起头,看到了一张极为陌生但又十分熟悉的面孔,一对极为和善却又刀子般尖利的目光,这目光灼伤了她。女贞赶紧转过了脸。 
  女贞在忙乱的脚步声中被携上了轿,然后就紧张得麻木起来,从隆中山自家那泥巴茅屋的门槛,跨入马背巷这高墙深院的门槛。两个门槛之间的那些在外人看来真是风光透顶了的景物,她压根儿没有体会到。她要迈入的门槛有一尺来高,她必须把脚提得高高的。 
  女贞被簇拥着进了权府。 
  马背巷好热闹的街坊们正在权府内欢聚一堂,女贞没能与她熟悉的老街坊们见上一面,就被佣人们拥着穿过厅堂,走进了里间的厢房里。 
  女贞踏进权府的这天,是权国思为添人丁摆喜宴的第八天。她是被权府请来做奶妈的。 
  襄阳城光复一周后,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起义军撤销了一切禁令。起义军不杀人,不放火,不搞女人。剪男人的辫子是真,但有法子躲脱的也就躲脱了。襄阳城里的人又放心地过起了小日子。 
  权氏家族接连好几代都单传,这刚出生的婴儿是权府鞭炮铺自开办以来的第六个孩子,也就是第六代子孙。对于孙子取名之事,权老板好似早就思考好了,小孙子出世的当天,权老板就让叫“小六子”。说是六六大顺,六字大顺大吉。其实还有权府第六代子之意。但权老板不愿说,也许是对权家的几代单传有些犯忌。少奶奶给权府生了个男崽,权家有了续香火的,此乃天大的幸事。少奶奶完成了自己的荣耀,就一门心思地躺在床上吞云吐雾起来。少奶奶就像母鸡下了个蛋,下完后就跳出窝只顾自个吃食去,余下的就要全交给奶妈女贞去做了。 
  女贞迅速地进入了自己所要肩负的角色。 
  权府在马背巷的人缘极好,自打八天前权老板的孙子降生权府起,权府是忙完喜丧忙喜事,只是关在院子里,不敢声张。起义军的禁令一撤,马背巷就迅速热闹起来。权府院里院外,道贺的人川流不息。先是权府给小巷街坊挨家挨户送红鸡蛋,名曰喜蛋。接着是小巷一户一户的人家提着馓子、云片糕之类的贺礼前来权府恭贺。 
  马背巷自古民风淳朴,街坊邻里和睦相处,小巷里的规矩礼节也就挺多。给权老板这样的有钱有面子的大户人家贺生礼,一般要由当家男人前往,进门向主人双手一拱,连连恭喜之后,就可入席就坐。如若当家人外出,则其家中妇女必系裙以往。而布席招待也大有讲究,座位是男坐东,女于西,北为上座,席首坐亲戚,席次坐邻友,再次坐宗族。有一亲、二邻、三本家之说。 
  马背巷的许多人都认识女贞。这也难怪,女贞本来就是从这条小巷里走出的,今日回来了,大伙少不了有些新鲜感。只是人们发现女贞的脸像一张纸片似地半灰半白,便觉得陌生了许多。 
  按当时清末的襄阳风俗,婴儿出世三天后,就要举行“洗三”的正式仪式,以示婴儿完全脱离了孕期残余。然而权家是喜事丧事接上了趟,又逢动乱之时,请客又耽误了几日,到“洗三”仪式日期已是半月后的事了。 
  这天,襄阳城里炮铺街万字鞭炮铺万吉祥老板携着太太,以外公外婆的身份带着挂面、油条、猪蹄、鲤鱼、母鸡、红糖、鸡蛋及婴儿衣物、项圈、手镯等相贺,谓之“送粥糜”。万家的这些东西是用三顶大轿抬来的,可见之气派。 
  万字鞭炮铺是襄阳城的一个大户。 
  清道光末年,湖北蒲圻县有个叫万崇山的年轻人,挑着一担行李来到襄阳城谋生。万崇山到了襄阳后不久,就被荣升杂货铺的老板招为东床佳婿。万崇山读过私塾,能写会算。万崇山在来襄阳的途中结识了一个叫万三的火药商,万三不仅卖鞭炮而且还有一手做鞭炮的手艺。两人便合伙在城南新街赁了一间房子,挂起了万字鞭炮铺的招牌。 
  两人分工合作,万三一门心思在铺内带着伙计制作鞭炮,万崇山则在外头跑经销,万字鞭炮铺的名气很快大了起来,生意越做越兴隆。有了些积蓄后,他们便在炮铺街的街面上买了一幢三开间、三进深的青砖大瓦房。刚好这时从山西来了一位姓季的大财主,想在襄阳开设一家当铺,急需铺面房屋。两人一商量,便把这栋房屋租给了季氏开设大当铺。万字鞭炮铺自从与季财神拉上了关系,资金更加雄厚,经营更加活跃。万崇山见汉江码头一些跑汉口的船下水经常跑空,就出资在竹条铺、牛首镇等沿江码头集镇上设立了庄户、铺号,收购大量芝麻、粮食等农产品运销汉口。就在这时,万三在研制一种新品种鞭炮配方时,火药爆炸不幸身亡。万崇山悲痛不已,关闭了在外的庄户、铺号,接过手来潜心经营鞭炮铺,发誓要让万字鞭炮响彻云霄。 
  同治元年,万崇山的老婆婚嫁十年后开怀,儿子万吉祥出世。万吉祥幼年读《四书》、《五经》,还跟着福音堂的美国牧师马德胜学过几天英语。万吉祥不负父望,聪明好学,十二岁时,就能借助书上的一些神话故事,花样翻新做情趣鞭炮。万吉祥三十六岁时,万崇山病故,万吉祥就正式当起了万字鞭炮的老板。他当老板的第一件事,便与马背巷权府鞭炮作坊接上了亲家,把自己如花似玉的独生女嫁给了权府形容枯槁的少爷狗子。 
  万字鞭炮铺里装着许多发财的秘密,与权府联姻则是其一。 
  万家独生女出嫁权府三年未孕,万家总感无脸见权府的人。自得知女儿开怀之后,万太太是三天两头上门来问寒问暖。可女儿身孕出怀之后,一些风言风语就传到了万家,使万太太不禁忧心忡忡起来。 
  万老板与太太双双来到权府时,权老板与太太双双站在大门口,拱手相迎,连声说道:“稀客,稀客。” 
  权府里外站满了人。万老板感到背后有一双双针锥般的眼光戳着自己。万太太走进权府后没来得及看上奶妈手中的外孙一眼,就一头钻进了女儿的房里。少奶奶脸上丝毫看不出喜悦,她神色暗淡,木然地迎候母亲的到来,懊悔与孤独跃然脸上。 
  与女儿谈了一阵子悄悄话后,万太太半晌说了声:“这是作孽呢。” 
  万吉祥在大厅里正与权国思谈得上劲。他们的谈话与眼下的热闹无关,权老板有几次提到孙子小六子,都让万老板巧妙地引开了。万老板只是谈鞭炮生意。 
  小六子的浴身穿衣仪式,按说外公外婆是一定要在场的。万老板、万太太与亲家寒暄了一阵子后,说是家中有生意要照料,执意要回去。权老板与权太太费了一番口舌,没能留住亲家,只能一同送亲家到门外,权老板拱手道:“慢走。” 
  万老板“嗯”了一声,携太太离去。 
  在权府宽敞的大厅里,女贞在众目睽睽之下,十分熟练地为小六子举行“洗三”:她让佣人搬来一个腰子形的浴盆,装入半盆温水,然后将准备好的喜蛋、小六子的手镯颈圈等银饰物放入水中,让赤裸裸的小六子躺入水中,用毛巾不停地擦洗着,口中念念有词:“用金银,免疮疖,泡泡水,可镇惊。”小六子洗毕后,女贞又让人拿来小六子父亲的一只鞋,找来碎缸片一块,肉骨一根,用襁褓与婴儿合而称之“上秤”。最后,用两条红带分别系着小六子的两只小手。意在永保安宁吉祥。 
  女贞的这一套动作都是在黄昏时完成的。 
  小六子的“开奶”是在女贞进府后一周的事。在马背巷,婴儿出生后,先让小儿吃别家妇女的奶,传说是可避不育之祸。再说小六子的亲娘本就无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