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书 问+虚云老和尚-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问 祖云若人一念顿了自心。是名为心。作何解说。
答果真明自心。如伶人登台。一任悲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五)问 参话头。看起看落。执者为当。真参实学下手功夫如何。
答若真用功人。法法皆圆。若初心人。返观能参看者是谁。
(六)问 欲塞意根。除著看话头。尚有其他方便否。
答放下一著。
(七)问 吾人日常见色闻声。是真性起用否。抑系识用事耶。
答是则总是。非则皆非。
(八)问 欲在一念未生前著力。有何方便。答早生了也。
(九)问 宗云何离心意识参。意识当离。心性亦应离乎。离之云者。殆即无住心之谓欤。
答是离离者。
(十)问 欲做反闻闻自性功夫。但耳不能如眼之可以闭而不见。有何方便。
答心不逐境。境不碍人。返是何物。
(十一)问 独头意识从何而来。起时如何对治。
答来亦是幻。对治什么。
(十二)问 若人信得及即心即佛。平日但做保任功夫。不令走作攀缘。不参话头可乎。
答知即便休。参与不参。妄想恁么。
复圆瑛法师
顷奉来函。谓接待圆明讲席事忙。真乘愿再来。赴应浊运。砥柱中流。弘法自务。导化遐迩。不辞劳瘁。僧俗均赖。想诸佛祖于大寂定中。欣赞无量。云识浅德薄。鼓山数年。实出不得已也。今老病催逐。风烛残年。不过勉支一时。久待贤能。谁知鼓山交典未克。而粤中夙债忽催。岂非罗网自投。今到曹溪。虽是祖庭。早成蔓草荆棘。百无一就。既已来之则安之。莫非定业。因兹二边都是祖庭。如其不顾。甚怖因果相加。自维力弱。实难全负。故于鼓山无能顾及。前曾屡函告辞。请举高德。昨常住遣复宝二监院来粤妥商。特修芜函。派二师前来礼座。面呈一切。望 公不吝慈悲。分神祖刹。则常住幸甚。大众幸甚。不必再议选举。伏祈法驾早降。龙天同感。
复云南圆通寺自性宏净二和尚
想汝等白业增进。行愿坚深。为慰。朽为孽缘所羁。夙债难却。脱却一笼。又投一网。莫非定业。现今身体朽坏。百不能为。加之常住空虚。人财两乏。遭兹时局。因苦万般。夏间至港二月余。捐募不多。回山未久。身患重病。至今尚未复原。接汝来函。谓住持丹霞圆通寺。要续源流。闻之不禁悲喜交集。喜汝发心。是为难得。悲斯时世。实非容易。见古人时时以道德为念。度生为怀。损己利人。果因不昧。慎重行持。切勿错过。诫之诫之。再宏净等。前在南华。望为相助。共扶祖庭。不料以诸缘未顺而去。物件在寺。无人送返。兹将汝之衣被等。与人结缘。其余书籍尚在。若观看。可能邮寄。来函问源流。吾济洞之法。均授汝师。应向汝师处要。乃为合理。今问吾要。汝是吾孙。吾若付汝。恐汝师有别意。若不付。又负汝诚意。吾今不得已。将汝与自性。各书一张。应低一字。乃为合格。善自珍重。自性有嗣佛耀。吾有济洞二法。均授耀师。耀既已授汝。都是一样。吾若另书与汝。恐耀师不会意。如耀师授汝之卷。不是吾之法派。汝今定要吾之源流。汝乃吾戒子。侍吾已辛苦多年。吾若不书。恐动汝念。今不得已书付。善自护持。朽因病嫌烦。概杜笔砚。及交通隔碍。故复函迟延。再汝将自悟修圆佛耀恍然等。吾书伊之表信偈及派名。录抄一份来。现时滇中缁素情形近况。得便录来。以慰远念。
复郭涵斋宽慧居士
衲为南华建设计画。常时发生种种困难。其间尤以塑佛像事。为难更甚。不得已赴香港作将伯之呼。甫于古历本月初四返寺。案列手书二件。及宝公大札一件。均阅悉。承蒙宝公及诸檀那不弃。以大沩山家风嘱咐。殊不敢当。然藉此可以偿回乡之愿。亦是快事。惟南华功行。至圆满之日尚远。观本监院。今春放戒。另有其他因缘。衲并未将南华寺传与。不过仿福建鼓山旧例。临时开戒一期而已。远道传闻。或有失实。况修造南华。值此进退维谷。万分困难之际。此事既由衲担任。似有全始全终之必要。便不能因困难而退。就此卸责。衲既不能离南华。自难分身于南岳。只得有负雅爱。及宝公盛情。疚歉之处。容后领责。讲经一节。亦姑俟诸将来也。此间荷六祖庇荫。一切甚为安全。敌机虽常过境。并无举动。南华又与市镇远隔。似无其他危险。如风声紧急。请至荒山暂避何如。
附录郭涵斋宽慧居士来书(其一)
师尊座下。昨上一笺。谅蒙 垂察。湘省近来信佛者多。苦无领导。吾师为宗门山斗。后进楷模。故敢请屈驾回乡。讲经开示。俾末法众生。发生善根。增长慧命。亦息灾救劫之初愿也。瞻望杖锡。毋任迫切。
(其二)
师尊座下。久疏笺问。孺慕弥深。敬维杖履康强为祝。南华修造。计必日新。闻寺事正交观本法师。传付得人。道场光大。幸慰无量。广州连被敌机轰炸。摧残达于极点。闻曲江亦时虞不靖。不审南华可安居否。此间居士林同人。拟接法驾还湘暂避。去春曾闻吾师谈及出家后。迄今未回乡。如精神尚健。为桑梓弘法一行。亦是一段大因缘。在四众中莫不馨香祷祝者也。大沩密印寺。粗具规模。一切尚须整理。宝生大师。备函奉请驻锡兹山。出于至诚。山中与外缘隔绝。洵为高年养静之地。于工程经费琐屑之事。决不敢以此上累清修也。禅宗衰替。继续乏人。孤负祖庭。令人增歉。务恳俯允贲临。成就众生之愿为荷。如已定局。请即电示。或快函告知。以便由林中寺中公推二人加函前往欢迎也。
弟子 郭宽慧顶礼六月十一日
复远峰(在滇还俗)
昨接来函。惊喜交集。何也。惊者惊叹法门不幸。岂是水浅难潜鲲鲸乎。非也。若其然者。清祖岂肯弃其帝位而披缁。总之菩萨济世。悲愿宏深。随机示现。顺逆皆方便。岂定相乎。是以明祖由释而作国主。振兴大教。谁能测之。朽忆侍者于鼓山。舍双指而奉佛。何其精进。何其勇猛。岂有我哉。为众所钦。尤属难得。今兹和光。岂广孝再临。又法门不幸之大幸也。因之喜出望外。至于大作二章令和。朽生平文字缘薄。平仄不解。音调不谐。谅已洞悉。聊附梦语一章见笑。
雁音从空来。拟议意难开。昔是吾侍者。亦或将相材。世事苦难测。善哉抑苦哉。化身无定相。何事起惊猜。
扬州邓契一居士问念佛
答。世人若真为生死念佛。贵先放下万缘。果能放下。情不恋世。于二六时中。将一句弥陀放在心里。念念不间。念来念去。心口如一。不念自念。念至一心不乱。休管生与不生。莫问佛接不接。直至临终寸丝不挂。自然决定往生无疑矣。又问。参禅念佛同否。以偈答云。佛说一切法。莫非表显心。安得禅净门。妄自别浅深。一称南无佛。心光自发宣。了此话头源。当下达本宗。识兹佛来去。参禅证无生。动静是如如。净土即此间。又云。时人念佛愿生西。生贵信行愿力坚。忏悔现前犹放下。恒忆佛号在心田。四句百非一齐遣。直使妄念绝所缘。行人志能力行去。西方此土一齐圆。
示王居士竹村宽禅说性
处此身中者。谓之性。而不知生天地备万物皆性也。是天地万物者。此性之现量也。大其性。则尽虚空法界。居吾性内。故曰。“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佛为一大事出现于世。不过教人明此道。复此性而已。
复大沩山宝生和尚
久耳令誉。时深仰慕。接奉华翰。以 贵山事见嘱。尤使云惶愧无地。云为南华寺事。已成触藩之势。此次不得已躬诣香港作沿门乞。当此非常时期。所谓十叩柴扉九不开。虽有成效。预计尚远。亦只得竭力做去。鞠躬尽瘁而已。大沩赖法座住持。已有得人之庆。行见宗风再振。祖庭重光。无容云作续貂之举。况云对南华万无轻离之理。除已复郭居士外。特达座前。务祈慈悲。为密印全其始终。不避劳怨。不辞艰辛。经云。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斯言云愿与 法座共勉之。
附录沩山宝生和尚来函
久仰 慈范。愧未亲近。每忆法座。无不神驰左右。遥想
法躬康泰。为慰。迳启者。宁乡大沩山密印寺。为我湘省最著名的大刹。为沩仰宗发祥之地。公所知也。民国初元。为匪所烧。琳宫梵宇。尽成灰烬。嗣省垣各宰官居士。举弟住持寺事。蒙龙天护法。各宰官居士维持。大殿。禅堂。斋堂。僧寮。山门。渐次告成。而寺中之规矩颓废已久。后之学者。及住僧。莫知所宗。弟住衡岳时多。不能分身。密印苟不得人。禅灯难续。我公为禅宗大匠。现代衲子过南岳。无一不道及我公之禅风。弟与各宰官居士言时。各皆发欢喜心。愿得公为该寺住持。俾佑祖法炬。暗而复明。我公乘大愿船。决不吝法。伏愿法驾早降祖庭。不但大沩幸甚。而我湘省之人民。获大福利无穷矣。速赐佳音。
复慧融和尚
云日前为南华事。有香港之行。本月初四日始返曹溪。此行计一月有余。当此非常时期。亦无甚成效。回寺得阅大札。不胜诧异。 此事古历二月间有贵省人证莲明海二师。据云。俗系胞兄弟。来敝寺讨单。进禅堂后。于入室时。道及拟请云至贵寺云云。云即严辞却之。该二师于三月间溜单他去。云对此事早已妄却。亦无派人前赴
贵寺侦察等事。至云差遣僧士一节。敝寺正感人才缺乏。自顾不暇。亦不敢冒昧派差。大和尚过信人言。致有此误会。在贵寺无论何事。既有地方檀越。又有佛教会及政府机关团体。自能料理。云远居广东。相隔太远。更自问何人。敢有此权力。远及邻省耶。总之捧读大和尚来书。具见谦谦有德。且怀重振祖风之宏愿。尚希发勇猛心。努力做去。一面与当地宰官居士。同心协力。何患不能兴利除弊。重建大慧之法幢。恢复灵岩之令誉。为期必不甚远也。云下风逖听。亦为之欣幸无已。惟祈大雄大力。不避劳怨。不辞艰难困苦。勉力行之。
附录慧融大和尚来书
后学久仰圆音。高唱于南华。自愧障深。未克亲炙于座右。斯乃善根鲜薄之所招感也。窃思了山灵岩寺。赣南唯一之禅席。创自南唐普举禅师。于兹开山。由是高僧叠出。禅德踵至。大慧杲于此高建法幢。因此灵岩之名更加显著。自前清兵燹后。至光绪初年。吾祖普会老人募建梵宇。恢复旧规。今大殿外四围。均有碑记。普老西归后。以其剃度子孙住持斯席。均各饱私囊。经二十余年之习惯。一时难以顿除。后学每思满吾祖十方丛林之心愿。半年以来。终成画饼。辱承 和尚遣忠亮大师来山。侦察一切。并云我师老人。慈允差遣有德僧士。飞锡降临于灵岩。垂注法雨于岭北。后学决意退让。断不附和子孙习惯之陋规。惟冀我公不?法云。恳践前言。急遣大德上座三五位光临庾地。扶持大慧杲禅师。这根刹竿子。普令大地众生。知有出身之路。如是方便功德。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其底源。后学不胜翘企之至。
复昆明孙乐佛海居士
昨由南华转来大函。敬悉。与子别去二十余寒暑矣。音问难详。念念于怀。朽老矣。目昏手颤。笔墨早弃。对诸函札。少有相酬。阅大作数张甚佳。虽然如是。但此事于文墨。虽非即离。究竟实际。非语言文字。所谓说十分。不如行证一分。昔夹山答法身之语。及至华亭。半点用不著。故古人一一从境缘丛里。经数十年练磨。百折不挠。自信无疑。方能自由自在。尚有脱不去东瓜印子者。今人心浇薄。时势失纯。苟不深穷。恐宿栈道。望子努力。珍重。
复陈殊贤居士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无冲突一节。如今不说冲突与不冲突。试问自己疑他做甚么。若疑诸佛菩萨说法有冲突。岂能垂教万古。实在自己不能体会经义。若悟第一义。则无开口处。说个明心见性。已属方便。岂有冲突之理。至此业已答复。若不会。且看世尊唤阿难托钵去。若依座主见解。不免依文解义。盖当时六祖为韦刺史说世尊在舍卫国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等语。六祖言世尊在舍卫城西方引化经文。可知已明白净士法门。断无故违佛说。不过他随缘说法。叫人了自性。识身中净土。不可愿东愿西。向外驰求。应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后再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