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挚爱郭敬明-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上电脑后,我直接上床,我试图把忧伤带到梦里品尝。 
  有时,忧伤也是一种美。 
  只可惜,那夜我还是失眠了,主要是兴奋的,我没想到这个把我当成女孩子的男人可以给我那么多复杂的情感体验。 
  大家看到这里,可千万别以为我性取向有问题,我说了,我是个如假包换的爷们,身体和心理都是。我之所以会非常兴奋,甚至兴奋到失眠,只是因为我终于找到了找寻多时的那个人了。 
  是的,彼时,我正在酝酿着一个足够大的“阴谋”,第四维的及时出现,解决了我计划中最大的障碍。 
  我一遍遍回忆着第四维的文字,再次无比确信这个第四维就是我苦寻多日的人。 
  午夜时分,我终于昏睡了过去,带着兴奋,以及满心疲惫。   
  “新概念”产生上海帮,个个好猖狂(1)   
  还是先介绍一下自己吧,俺叫一草,当然啦!这是我的笔名兼网名。近两年我先后出了几本书,加上我妈她老人家很英明,把我生在1980年,因此我后来得以光明正大地进入所谓的“80后”,成了名小有人气的青春写手。 
  五年前,也就是2000年,我还是一名大学毕业生,站在学生边缘,我一边暗自神伤地怀念着学生年代里所有风花雪月,一边对茫茫不可知的未来窃窃感伤,犹如一个临产前的女人,孱弱、易怒、敏感万分。 
  当时的生活叫一个无聊!课早停了,还没到找工作,毕业答辩仿佛也遥遥无期,总之,奔驰了二十几年的生命列车突然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荒芜期,我们居然无事可干起来。然而青春晚期的我们个个精力旺盛、激情万丈,不找个有效方式发泄一下,迟早要干出杀人放火的勾当。 
  我不知道别人找到的是什么方式,反正我找到了写作,哦,不对,严谨来说,应该是写点小文字,抒发一下小情绪。 
  2000年我还是一名标准的文学青年,最为关注的是《萌芽》杂志举办的“新概念”作文比赛。截止当年,“新概念”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开始在我们这帮文青中声名鹊起。 
  据说,“新概念”一等奖可以直接保送上重点大学,多新鲜啊! 
  据说,每年参加“新概念”的人数高达十几万,太神奇了! 
  据说,拿了“新概念”第一名,就会有数不清的美女主动追投怀送抱,好幸福呀! 
  …… 
  据说的东西还有很多,我听了虽然心很痒,只可惜我人已经上了大学,没机会享受“新概念”带来的种种幸福了。 
  这种感觉就如同已婚的男人突然看到一个让自己心乱不已的妙龄少女,虽然强烈想做个采花贼,可惜却没了做贼的资格,自然非常胸闷。 
  只是,做不了采花贼却是可以当个赏花客的,多看美女几眼,也是可以得到快感的。所以,我一直非常关注“新概念”,对“新概念”的种种新闻如数家珍。 
  两届“新概念”,很是造就出不少英雄人物,风头最劲的自然是韩寒,其次是写《物理班》的刘嘉俊、写《孩子》的宋静茹之类的男女牛人们。 
  人多了自然要吵架,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更何况大家都是牛人,或者说是未来的牛人,加上文人相轻天经地义,所以在“新概念”大本营——《萌芽》论坛上,你最容易看到的不是这帮文学青年们切磋技艺,而是红着脸、粗着脖子互相掐架。 
  除了爱骂架,这帮人还特别爱吹牛,什么牛都敢吹——天地良心,我绝对没有颠倒黑白、造谣生事,如果2000年你上网了,如果你也爱好文学并且关注着“新概念”,如果你去过《萌芽》论坛,你就会看到一大帮人在那里高声嚷嚷: 
  “韩寒?韩寒算啥?他写的东西太狗屁了,我的文章比他强一千倍,哦不,一万倍。” 
  “你们看着吧,我这次肯定拿一等奖,拿不到一等奖我把头剁下来给你们当球踢。”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会是个天才。是的,如果刘嘉俊看了我的作品,他都不好意思说他也是个写小说的。” 
  …… 
  因为《萌芽》在上海,第一、二届“新概念”的一等奖大多是上海人,所以在《萌芽》论坛很快形成了“上海帮”,帮派领导正是几个获奖的上海人,这里我就不点名了,反正围绕着这几个人,一大帮小孩成天互相谩骂、吹牛、诋毁、造谣、无事生非,欣欣向荣。 
  拉帮结派其实算不了什么,爱吹牛也没什么大问题,更可气的是,这帮家伙还特瞧不起外地人,特别是那几位带头大哥,个个自诩神童再世,张口马尔克斯,闭口博尔赫斯,好像就他们上海人懂文学,其他地方的人写首儿歌都是对文学的侮辱。 
  我是江苏人,总觉得这帮上海人有点不厚道,仗着人多作威作福,算哪门子英雄? 
  好几次,我尝试着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号召大家要仁爱、要和平,结果话还没说完,就遭到集体攻击,一位带头大哥很是愤然的对我说:“滚开,你哪里混的?不懂就别乱发言。” 
  我非常地有意见,可是毫无办法,只能在心里用脏话慰问此人的妈妈,然后低头“滚开”,有什么办法呢?人家猖狂是因为人家文章写得好,人家“新概念”一等奖呀!有本事你也写出篇好文章? 
  感觉就像大家都是练武的,我刚学会少林大洪拳,人家却已经会九阴白骨爪了,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新概念”产生上海帮,个个好猖狂(2)   
  我没本事,可我能找个有本事的人,当然要是外地人,然后灭灭这帮孙子的威风。 
  换句话说,我可以借力打力,买凶杀人。 
  于是我找啊找,看了很多很多同龄人的文章,可是悲哀发现大多数还没我写得好。 
  我就纳闷了,眼瞅咱中国人口都13亿了,写文章的学生少说也有几千万,怎么找个写的好的就那么难呢? 
  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刻,我看到了第四维的文章,我估摸了下份量怎么着也是降龙十八掌的级别,灭个九阴白骨爪,那叫小菜一碟。 
  说到这里,你就不难理解为啥我会那么兴奋了。 
  是的,我要请第四维教训教训那帮混蛋,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实力。 
  我真是太英明了。 
  主意拿定后,我决定和第四维好好交往,得到人家的信任先。 
  第二天一大早,我工工整整写了个长达七百多字的mail,然后按照他在“榕树下”个人资料上的mail地址发了过去。 
  信件内容如下: 
  第四维: 
  您好,很高兴可以看到您对我文章《我就这样哭了》的评论,由于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所以就有一些话想告诉您,相信您此时此刻从我的语气中也可以察觉出一些端倪了,是的,我不是女孩子,我是男生,或许说那篇文章会让人产生误会,那么我也是很高兴的,毕竟从一个方面来说我的写作不是很失败,但是如果因此让你误以为一草是个女孩,那毕竟是非常糟糕的事情。事实上,这段日子总是有人把我当成女人,我快疯了,要知道,我可是非常男人的男人啊!我的胸口是长毛的,脸上有很多青春痘……反正如果有一天,你见到我,就知道我到底有多男人啦,现在说是说不清楚的。 
  我很想和你做朋友。我看了你在“榕树下”的很多文字,怎么说呢?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吧,好久没看到像你这样好的文章了,我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反正我很喜欢你的文章。 
  你知道“新概念”吗?我觉得你应该参加,肯定能够拿一等奖,我有这种感觉。我不知道你对“新概念”了解多少,反正得奖的基本都是上海人,这些人太猖狂了,目中无人,好像他们真的很了不起一样,你应该给他们点颜色,让他知道外地人写文章也是很厉害的。 
  我关注“新概念”已经两年了,记得第一年特别激动,好像发现了一块新大陆,很兴奋,疯狂追逐着“新概念”的一切消息。可后来热情慢慢冷却了,因为对我们这些大学生而言,“新概念”毕竟很远,也没什么直接关系。再说了,我发现“新概念”里的文章中能勾起自己感情的也越来越少。只是说到“新概念”,就得提《萌芽》,提到《萌芽》,我就是一肚子的气。其实我真的不要太喜欢《萌芽》,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萌芽》,喜欢《萌芽》,就想了很多在学生中间推广这本杂志的好点子。于是就打电话到《萌芽》杂志社想把我的想法告诉她们,可你猜怎么了?里面的人根本就不理我。而且说的还是上海话,真的不要太失望呀。气得我……可有什么办法呢?还是得看呀。 
  有心情和时间的话,给我写信。同时渴望继续拜读您的大作! 
  一草 
  2000年11月18日 
  信发出去后,我就后悔,万一此人和“新概念”那帮混蛋是一伙的怎么办?那我还不得被活活劈死啊?我坐立不安了一整天,幸好晚上便收到第四维长长的回信,信里面除了详细交待了自己姓名年龄、生辰八字、喜怒哀乐、QQ号码等众多资料外,对我的观点更是张牙舞爪地表示赞同:一草,你说的很对,这帮混《萌芽》的人实在太嚣张,一天到晚上说自己肯定拿第一,真不要脸。 
  “原来你也在里面混?”我立即加了第四维的QQ,他恰好在线。 
  “嘿嘿,我喜欢潜水,看别人说话。” 
  “为什么这样?” 
  “因为觉得安全,看他们吵架太有意思了。” 
  “你也喜欢‘新概念’?” 
  “是的呀。” 
  “好,那你来考‘新概念’,拿个一等奖,灭了这帮上海人,帮我们外地人增光。” 
  “小弟一定不辱使命,不过……” 
  “不过什么?快说,快说。” 
  “如果我能去上海参加‘新概念’决赛,你要照顾我哦。” 
  “废话,那还要说吗?你来上海,我全权负责你的衣食住行。”我立即满口答应了下来。 
  以上便是我和第四维第一次直接对话,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们都是那么善良,善良得近乎天真。   
  “新概念”产生上海帮,个个好猖狂(3)   
  那真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文字天才郭敬明,“榕树下”一鸣惊人(1)   
  很多时候我都想,2000年要是世界上没有“榕树下”,我们的生活将会是多么的寂寞! 
  我如此感慨不是没有理由的,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中文原创作品网,“榕树下”创造性地设置了类似编辑部的机构,接受网友投稿,经审核后在网上给予发表,这样一个模式成了我们创作的动力,因为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榕树下”将我们的文字呈现在别人面前,获得赞美,满足虚荣。 
  总之,“榕树下”是一个对我们这批写手影响很大的“故乡”,在那里充满了一切关于文学的美好想像。 
  2000年正是“榕树下”最为热闹的时候,不但网友众多,更是聚集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网络作家:安妮宝贝、李寻欢、宁财神、赵波、黑可可……哪个不是响当当的牛人啊! 
  那时“榕树下”的人气叫一个火,哪像现在如此凋零?2002年,“榕树下”被卖给他人,然后被一分为二,过了两年,又被转手。“榕树下”的垮台,彻底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那些牛人们也纷纷鸟兽散,安妮宝贝去了北京安心写小说,大嘴巴宁财神不知到了哪里折腾,倒是小眼睛的李寻欢挺出息,一直担当“榕树下”主编,几年来很是做了不少事,现在在图书界算是一名腕儿了。 
  前几天,我和李寻欢喝酒时,谈起当年情景,互相感慨,说恍然如梦。 
  停止感慨先,回到2000年,无论是我,还是郭敬明,“榕树下”都是我们发表文章的不二选择。时年18岁的郭敬明精力旺盛、下笔迅捷,几乎隔两天就能够发一篇文章,且质量均相当之高,让人啧啧称奇。 
  郭敬明写的大多是散文,他用一篇篇散文写着他高中生活的烦恼,写着他对小王子的偏爱,写着他对上海的浮想联翩,写着对音乐和电影的理解……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每篇文章都能给我们带来足够多的惊喜,因为他对文字的运用已经到了一个堪称华丽的境界,很多我们听都没听过的优美词语在他笔下能水银般地倾泻,溅起满地芬芳。 
  然而,在华丽的文字背后,他的文章更是充满尖锐的气质,对待很多抽象的问题,他总是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一针见血表达出来,让人在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更是拥有疼痛的快感。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记得有人说过:写文章是需要天赋的,以前我还不太愿承认,现在我认了,郭敬明便是文字的天才,他对文字的敏感和把握无人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