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甲骨文-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解的迷惑
1899年一次偶然的发现,使甲骨文重现人间。
人们从甲骨文上,找到了尘封三千年的古王朝,在其后,更进一步找到了商代晚期的都城殷墟。
然而,商王朝给人们的印象,还是太过虚幻,它,只能为我们留下占卜所用的骨片,和这些盗掘一空的大墓吗?三千年前的古人类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像我们一样,充满着爱恨情仇吗?
母鸡司晨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撰写的。
《左传》中提到商灭亡的原因是“纣克东夷而殒其身”。上演谢幕式的商纣王,因为连年发动对东夷的战争,导致兵衰国疲。而地处西北一隅的周人,同样年年开仗,为什么会越战越强?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组织了“九国联合”,率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一路直逼商的陪都——朝歌。巴蜀士卒,虽然武器并不精良,但上阵时又蹦又喊、载歌载舞,一副刀枪不入的样子。在距离朝歌15公里的牧野,周武王召开誓师大会。在文字只是一小撮人专利的时代,发表鼓蛊人心的演说至关重要。
据《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历数殷商王朝的6宗罪。“沉腼酒色”、“滥用酷刑”一类最易激发公愤的罪状,反倒只字未提。第一重罪是“惟妇言是用”。还引用当时的俚语“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哪有母鸡叫早的?妇人主事,家庭必败,国家必亡。
孔子在《论语》里引用了此言,并从牙缝里吹出冷风:“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只有9个娘儿们,国家焉能兴旺发达?
H127坑的故事
1936年6月12日,看起来是个倒霉透顶的日子。这一天中午,闷热难当,连知了都懒得鸣叫。此时,在河南省安阳,一支疲惫不堪的挖掘队正在为一次失败的考古工作进行着扫尾工作。这是中央研究院对安阳殷墟进行的第十三次考古挖掘。
十三对于西方人来说,不是个吉祥的数字,而这次考古工作也真像触了霉头一般,很少有什么令人惊喜的发现。看来是到结束工作的时候了,队长郭宝钧决定,考古发掘就在这一天进行扫尾。正当人们按部就班的忙碌之时,在一座坑内,有人发出了一声惊叫。
这是一次相当意外的发现,在坑内北面壁上,有一副蜷曲的人骨架显露出来,有人小心翼翼的对骨架周围的土层进行了清理,出人意料的是,这副骨架之下,竟然是一大片从未扰动过的甲骨层。全队的人们顿时兴奋起来。
不久后,考古人员在距地面6米处挖掘了一个大坑,在坑中间保留的大块土堆中,竟然埋藏了数以万计的甲骨,人们顿时被眼前的发现惊呆了。自安阳考古工作开展以来,这是关于甲骨文的最为重大的发现。这些甲骨完整异常,如果按一片甲骨有十个字来平均计算,那么一万多片甲骨之上将有十多万字,它们,会使人们对商代的认识取得更大的收获吗?
这个坑被编号为YH127,它从被发掘的第一天起就流言纷纷。从尸骨上看,甲骨坑之上的死尸并不是被砍死的,而是被活埋的,但是,他为什么被埋在这坑甲骨之上呢?在当时,主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董作宾认为这具尸首是属于一名贞人的。如果这个死尸真如董作宾的推测,是一个护卫商王档案的贞人,那么,这坑甲骨之中,又埋藏了什么样的秘密呢?
为了安全起见,考古队特别请河南省政府安排了一个“自卫团”昼夜守卫。但是,仍有一些小军阀的密探和武装土匪明目张胆的来到挖掘现场“踩点”,每一夜都有可能发生武装抢劫事件。
正当郭宝钧坐力不安之际,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立刻组织人订做了一个大木箱,将这个编号为YH127的甲骨坑整个取出,装进箱内,再用铁条将木箱牢牢箍紧。由于年代久远,坑内的甲骨与泥土已经紧密粘连在一起。因此木箱的重量达到了6吨。此事一经传开,顿时轰动了安阳。安阳出土甲骨40年,还未见如此丰硕的窖藏。而趴伏在甲骨上的尸骨,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但是,这个重达6吨的大木箱,要如何才能起运到南京呢?
中华民国的第二位总统袁世凯就葬在安阳,当时,在袁世凯墓地旁,还住着一批为袁世凯抬过棺的老工人。有人给郭宝钧出了个主意,既然这批老工人能够为袁世凯抬棺,那么就应该抬得动这坑甲骨。虽然郭保钧将信将疑,但事以至此,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把当年抬棺的工人招到了工地。
64人分别进入了位置,“李杠头”指挥,三声锣响,只听咔嚓一声,杠木断成几节。
无可奈何,考古队只好用最古老的方式,用大批人力,一点点向火车站移动。没有公路,也没有用动力牵引的搬运工具,5华里的路程,居然整整走了4天。
很快,甲骨被送到了位于南京的中央研究院,考古学家们开始“室内发掘”。历时半年,董作宾的助手胡厚宣完成了剥离甲骨的任务。
有一天,汪精卫附庸风雅,带一班要员前来参观,当他看到室内摆放着如此大的木箱后不由惊叹:“好大的一个龟啊!”听此一说,在场学者无不哑然。直至临走他才搞明白,对从人说:“呀,原来是好多龟呀!”一时成为笑谈。
H127坑出土的这批龟骨总数为17096块,其中光整版的龟甲就有300块之多。这是殷墟历年考古工作中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
人们对这些甲骨寄以厚望,它们身上,会记载着商王朝更多的秘密吗?
关于“妇”字的疑惑
专家考证发现,这一万多块龟版几乎全部出自商王武丁时期,武丁,是商朝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渐渐发现,在武丁一朝中,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人物。她的名字在甲骨文上多次出现,大概有二百多块甲骨上记载了她的事迹,她叫妇好。
“妇”在甲骨文中,是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字。有一群颇具身份与地位的女人,据说是商王的妃嫔与贵族的配偶,她们的名字都以“妇”字开头。大约有95个称做妇的女人在甲骨文中出现,其中四分之一与地名有关,也许是政治联姻的后果。这群贵妇不仅有自己的领地,向国王贡纳,而且担任重要官职,或接受国王的临时任命或指派。一旦有外敌入侵,还要统兵打仗,誓死保卫国家。她们中的一些人还被挑选出来,主持国家祭祀大典。这是商人最盛大最隆重的政治活动。
这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妇,真的如此威风八面吗?
甲骨文中的妇好
答案只能从出土的甲骨中寻找。
人们开始破解这些甲骨文的秘密,有一条卜词记载,“妇(帚)好先共人于庞”。它的含义是,在战争前,妇好先在一个叫做庞的地方争兵。
“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这条卜词中说,妇好领了三千兵马加入了国王万人的军队,一起去争伐远方的国家。这是甲骨文中最大的一次战争,战斗的一方商帝国动用了上万人的军队。这在三千年前的青铜时代,绝对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
关于妇好的卜词发现的越多,人们对她就越感到惊呀,妇好,是国王麾下的一名女将。她,不仅能够统兵做战,而且还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地。
不久后,人们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妇好。有一些卜词,显示出这位妇好与国王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她怀上了国王的孩子。武丁对未来出生的孩子非常关心,他急切的想知道这个孩子是男是女。
这是妇好的另一个身份,她是国王武丁的三位合法的妻子之一,她,是一位尊贵的王后。
这个叫做妇好的女人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妇女领兵打仗,并且能够成为一方诸候,这在三千年内,是闻所未闻之事。
有人认为,妇好并不是一个人,大概有许多叫做妇好的人,有的人是武将,有的人是王后。
还有人说,妇好也许是一个官名,她在朝廷中,担任不同的职务。
商王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它为什么能够给予妇女如此的权力和信任呢?是商代推行男女平等的概念,还是妇好并非是一个等闲人物呢?
不贞的王后
对妇好研究的越深入,人们就越感到惊讶,既便是作为王后的妇好,也开始产生了不同的命运。在《甲骨文合集》2636版中,人们惊奇的发现,妇好离开了她的国王。
“贞,妇好有娶?”。“贞,妇好有娶?”。“贞,妇好有娶?”。这句卜词是在反复的询问,“妇好嫁了么?”卜词的结论是,妇好再嫁了,而且嫁给了三位不同的国王。
这些国王都是武丁的祖先,他们去世已久,在位时都是贤明的君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女人,怎么可能在几百年的时间内嫁给四位国王呢?
对这一版卜词的解释,几十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既使是最权威的甲骨文学者,也无法对此做出定论。由于没有更多的证据支持,人们对妇好的了解只能到此为止。
谁也没有想到,四十年后,一次意外的考古工作,却带给人们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
不一样的夯土层
1976年,中科院安阳考古队在进行一次例行的土地平整工作,在小屯村西北的一片岗地上,考古队长郑振香与同事们却有了不同寻常的发现,这里有一处修筑的极佳的劣土层。据有经验的老工人观察,这片新发现的劣土,很有可能是一个墓。这可是始料不及的事。
这是块从未发掘过的处女地。在东南角,揭去表层,露出一座长方形房基,有排列整齐的椭圆型柱洞6个,底部都埋卵石柱础。房基外有柱基7个,显系一处四周建有廊檐的宗庙。奇怪的是,房基中央被一个灰坑破坏,里面倾倒了不少生活垃圾。再往下挖,发现3米深处仍是夯土,但土色和质地与上面的房基完全不同。考古队员铲去房基,呈现一个长5米、宽4米的夯土坑,四角垂直。经观察,未发现柱洞、础石之类的房屋遗迹,有可能是一座墓葬或窖藏甲骨的穴坑。
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工作,人们对殷墟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殷墟以洹河为界,北部是王陵区,南部为宫殿区。如今,在洹河南岸的宫殿区,却似乎存在着一个面积不小的墓穴。这,会不会是一次错误的判断呢?
经过连夜的协商,考古队决定,派一个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劣土层的正中打一铲子试试看,如果是墓的话就挖掘,如果不是的话就放弃。
探杆够不到底,只好系绳子下探,连打3个探孔都不见底。在场所有的考古人员都惊呆了,这样一个并不大的土坑,居然有厚达5米以上的夯土,究竟是什么样的房子会造如此厚重的地基呢?
发现巨墓
1976年5月16日,星期日,这一天是年轻的考古队员何保国永生难忘的日子。
发掘墓葬的开始工作比较顺利,可是钻到3米左右时,土质开始变得湿粘,深至6。5米时,探铲已带不上土,只得加用拧杆。10分钟、20分钟……,何保国和老技工推转拧杆越来越吃力。1个多小时过去了,沉重的探杆突然下陷,直至硬底。从探孔中带上来许多深红色的漆皮,有一位心细的队员又把取土扒拉了一番,居然找到一个完整的绿色玉坠。所有的疑虑都消失了。这里地下的确有一座长方形竖穴墓葬,但谁的墓能埋在宫殿区内,离国王的正殿只有一箭之遥呢?
考古队决定立即解开这个谜,并将此墓编号为76AYTM5,即后来名扬四海的5号墓。
墓主人是谁
春末夏初的豫北,温度已经开始回升,但厚厚的黄土地下依然寒冷刺骨。
1976年5月17日,对宫殿区墓藏的挖掘工作正式开始。在人们挖掘到地下6米5的高度时,挖掘工作开始产生阻力,考古人员遇到了地下水。虽然已经到了5月中旬,地下6米多深的水依然冰凉刺骨,为了安全起见,考古队长郑振香决定,每天要在9点以后开工,下午4点以前就要收工,但是水下作业还是寒冷难耐。不得以,考古队只好在当地买来了特产的老白干,规定下水的人员必须喝酒抗寒。
就这样,挖掘工作一天一天的进行下去。
令考古队大为兴奋的是,在接下来的18天里,这个墓出土的器物可谓源源不断。6月7日,坑底露出了青铜器,随后出土的文物,让人目不暇接,就象一座东方的古玩店。每一筐吊上来的烂泥都要有3个以上的人经手,晒干了还要过筛子,生怕漏掉任何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
这个墓葬共出土青铜器468件,仅这一项就超过殷墟历年出土青铜器的总合。其中出土的一对象征财富和王权的大方鼎,重达128公斤,重量仅次于司母戊方鼎,是目前中国出土的第二大鼎。这对大鼎,是人们有理由相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