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夏-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其遇难后冒险盗其首级令义士得以安葬入土;在津门力压俄国大力士,令其登报道歉;又在上海与农劲荪创办“精武体育会”,击败英国大力士奥比因,以徒弟刘振生击败日本人,最后遭日人所忌而投毒将其毒死的种种事迹,全部翔实的展现出来。

此时。  那些当年的当事人仍在,“精武体育会”在全国发展到数十个分会,会员四十万众,霍先生对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鼓励,可谓功高卓著,义秉千秋。  只可惜后来人不思其光辉伟岸之行为,妄加穿凿,肆意附会,将这位堂堂正正地中华好男儿糟蹋的乱七八糟,顺道还捧了一把日本人的臭脚。  可谓荒唐透顶!

陈晓奇对于将霍元甲的真实故事搬上银幕是蓄谋已久的。  从创办“炎黄电影”开始,他就找人四处搜集当年关于霍元甲的真实资料。  此时霍家人都在,大徒弟“山东大侠”刘振生身在东北军,作为张学良地武术教习,却是很容易访得,然而要找一个能够扮演霍大侠的人确是比较艰难,皆因此时武术门户之见甚重,且当时老人都在,若是演得不好,那可就要遭受重批,因此不可不慎重。

而今各方面条件齐备,时候也恰到好处,趁着中国上下国民的心气上涨,正好在上面点一把火!

鼓励中华民族的奋发向上,重拾民族自信心,这尚武精神是一定要鼓励起来的,这方面国民政府做得就很不错,在北伐成功之后,他们很快就设立了“国术馆”,而山东国术馆建立的更早,在陈晓奇的资助下,李景林将军退出军政之后,便恢复他“剑仙”的武术界人士本色,全力主持山东国术馆,延请全国各地著名拳师高手前来坐镇,在山东大地上掀起一股习武强身的风尚。

陈晓奇野心极大,他虽然不怎么习武,却也知道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武术最为辉煌鼎盛时期,无论世界各国列强如何的打压,唯独在武术上面无可奈何,而像日本这样地卑鄙之人也只有投毒这种下三滥地手段,其他的多次试图以武术压倒中国人地手段,没有一次是成功的。

民国期间的武术大师名单太庞大了,大师成群结队的出,毫不夸张的说,那真的是中华千年以来武术精华的大汇聚!这些人创造发扬出来的超越人体潜力的功夫,是这时代真正能够让中国人自豪起来的为数不多的东西之一,而尚武精神,更是贯穿在这动荡百年之间的每一个角斗场上。

遗憾的是,这些人的真传到了数十年后,因为种种原因全都被“体育”化了,留给人们的概念就是花架子,不实用,兼之当时根本都不提倡民间尚武,恐怕危及某些重要人士的生命安全,所以不但全民衰落,最后连精神都衰落,看看后世那互联网上,对于中国武术很不得直接贬进粪坑里,将日本空手道恨不得捧上九霄云端的势头,真的很怀疑这些人是不是中国人。

陈晓奇是见识到了民间高人的手段,一个10岁地孩子跟着当年国军幸存老兵学会了一个马步冲拳的姿势。  一拳就将体重是自己两倍的高年级学生打得胃出血,一个身体干瘦几乎一阵风能吹走的六十岁老头,可以双臂平端上面装了两百斤小麦袋子的独轮推车,一个在少林寺呆了一年被赶回来的顽皮小子,一脚能将五十斤的沙袋踢飞五米远,一个京城卫戍部队地侦察兵,可以一脚崩断筷子粗的钢筋。

这不是真功夫。  真不知道什么才是了,而这些还都是边边角角地零碎。  到了这个时代,李景林敦促国府创办“中央国术馆”,然后在陈晓奇邀请下提前到了山东创办“山东国术馆”,并凭他的名声、人脉,请来了杨澄甫和“神枪”李书文,并他们亲传弟子一大帮来山东交流坐镇,开馆授徒。  更发出帖子,对全国武术界的高手发出倡议,到山东济南来创办武馆,共襄盛举。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凤凰。  陈晓奇下本钱在千佛山下,紧挨国学堂和大学城的地方,建立了一大批的依山傍水好庭院,弯弯曲曲的顺着山势往南延伸。  足够好的环境和足够大地空间,免费提供给那些全国文明的高人前来开馆,即便是他们自己不亲来,派得力弟子来也是可以的。

陈晓奇更提出,天下武学当传承不断,振奋国民精神也非是一日之功。  诸位高人创立的武学不可失落,因此建议他们亲自示范并拍摄照片和胶片,进行收集整理保存为要,其秘传绝学尽可自保亲传,不加轻授。

如此做得目的,是要令这些向来口传心授的秘密师徒传承武学有一个保护的机会,否则以这个时代人的流动性之大,不定什么时候一个手抄本地丢失损毁就造成一门绝艺的失传,诚为可惜也!

更深一层的考虑,是真的对中华武学进行保护。  陈晓奇深知在历年动乱之中。  光是日本人就不知道从中国弄去了多少的典籍,他们凭借大军枪炮围杀武术人士。  搜刮逼取武术精要,这才有后世日本武术界在50年代后的辉煌崛起,这个绝非偶然地。

俗话说,穷学文富习武,学文只要有师傅领进门把字认全了学会断句解文就可以自修,但是习武就不一样了,光需要的药材、设施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习武之人饭量巨大,这时代的一般家庭根本供应不起,所以才有这个说法。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习武之人本身并不富裕,也不善于整治产业,因此多半被人聘请去当教头教师,以此谋生,再不然便是收一些佳徒来奉养,否则若他们整天关心衣食住行的,这修行也高不到哪里去。

陈晓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资财摆下这么大的阵势,并出重金在济南开设擂台赛,将后世的自由搏击比赛运营手段引进来,在济南设立世界武术争霸赛的大擂台,以此来引导民间地高手们出来。

若论经济环境,此时山东在全国是首屈一指地,这种整体富裕的大环境给人地印象非常深刻,而济南青岛两个得天独厚的城市环境,更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来容纳四方云集的精英高手,原本就一直提倡商务之风的山东,各家有钱人都开始出钱请武师教员,这么汇集起来的巨大市场,怎么能不令武术界的人心动?

趁着这个机会,陈晓奇还与李景林商议,请各家各派的高手创制一套简单上手的纯外家锻体技艺套路,可以像大学堂一般的传授基本招式和姿势,并对各阶段的学习高低程度进行分段位评判,相关的标准由武术界的高人们商议制定。

这样的号召纯粹是添乱,中国武术流派数以百计,哪一门练到精深之处都是可以横行一方的,若是强行搞出一套新的功夫体系来,以谁的为基准?显然谁都不服谁,就算在擂台赛上压人一头,也不见得来年人家不会卷土重来。

所以这件事情不久就变成了一次大吵架,再到最后就没法研究了,但是分段位制度却是大家都乐意见到的,因为在山东振兴武术的倡议之中,是要在全省普及武术教育,起码教员们应该按照层次高低跟教师级别似的设立一个评判标准。  这些从业人员是一定要授予段位地,而学生也一定要段位合格才算拿到学分,才能升级毕业。

这样的规定,就将一些想要扩大影响吃这口饭的门派率先说服,其次大家也都明白,在体制内的这些大众影响中,一个明晰判别的段位本身是一种荣誉。  不管哪一门那一派的,在尚武环境里。  光关门闭户的藏起来是很难发展壮大地,他们又不是少林武当这些地方有自己的基业可用,这样顺应大势也是必然地选择。

所以在三年之后,以中国武术界共同发起的九段位制评判规则就建立起来,应用到民间习武阶层。  在那之上,另有武术界自己的高手设立的评判阶层,那就跟老百姓没什么关系了。  但是陈晓奇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1928年12月,东三省已经是大雪封山,张学良通电全国,易帜!支持统一!

此电一出,全国振奋,少帅之名,响彻中华各地。  各界纷纷赞赏其识大体重信义,全国表面上统一达到了,蒋某人喜不自胜,大大方方的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作相、万福麟为副司令长官。  奉军改编为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  地盘一点都没有变。

这样地消息传到日本,又是一记重拳,不过这一次接招的是关东军为首的陆军部,他们对于张学良这种根本不把他们看在眼里,一意孤行的行为非常愤怒,一些中下级军官已经叫嚣着要“好好教训一下”他,而对于东三省的图谋行动开始走向明朗化。

1929年元旦,山东齐鲁商业协会在东三省以及热河建立分会,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并接受各界的捧场支持。  同时。  他们在各个途径向东北地区宣传山东最近生活好的很,老乡们有空回家看看那!

东三省地居民。  绝大多数来自于清末的“闯关东”大移民,这其中以河北山东的人最多,而山东人最终留下定居的比例最高,从1860年满清开放城关放人出去开始,到现在的半个世纪间,光山东人出去的不下三百万,他们地身影遍及东三省以及目前被苏俄占据的辽东区域,成为那片被封闭两百年的黑土地上新的开拓者。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关里关外两条线上常年奔走,一年一个来回的这么跑,是为连通南北的行商。

山东这一次发出的消息,明面上好似家乡人的问候一般寻常,但私底下,却是一种无形的宣传,透过无数小商贩的嘴巴,山东如今地情况被形容成了人间天堂一般地景象,除了土地不够分的之外,吃地住的工作收入人身安全各方面,那是个顶个的好!

这样的宣传鼓动,立刻就令很多山东籍的老人家们心动了,离家多年,很多人都没有回家看看了,现在一听生活便成了那样子,无论如何回家瞅一眼也是好的啊!

所以不用多久,各地的大小办事处就开始陆续接到乡亲们打听老家情况的询问,更有一些人开始央求他们给查询老家某某地方到底如何了,甚至还有一些亲戚的消息,也都问了过来。

对此,山东方面准备的可是异常充足,或许出于对这一片热土的过度关心,几大办事处下面设的分点不但人多,分布范围也广,并且山东航空公司还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了沈阳(已经改名)、哈尔滨,将物流公司也开了过来,海陆空三路并进,商业触角伸展的很快。

在接到当地乡亲父老的某些委托之后,齐鲁商业协会不但没有置之不理,相反的他们还都搜集起来,每个月一次的汇集成信件资料发送到山东济南,然后山东总部对那些消息进行详细的归纳分类,并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叫“同乡会”,专门负责身在异地他乡的家乡亲友相互之间的情况反馈和信息往来。

两三个月之后,原本没有存什么希望的东北乡亲却突然意外的接到来自山东的消息反馈,不管好坏,都是忠实的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办的,而这一切却都是不要钱的!

这下子,老乡们都感动了!很多人看着来自老家多年不见的亲人的来信和消息泪流满面,自然而然的对齐鲁商业协会的这种周到服务大为感激,原本有些的隔阂也迅速消弭了。

对于当事人来说,或许这也就是一下子激动的事情,但是对于其他人而言,这却是很大的触动,毕竟他们也有这方面的需要,大多数的东北人都是外乡来的,很多人到了第三代之后就跟老家彻底断了联系,而他们的经济能力也决定了不太可能自己回家去寻找,兵荒马乱的,很多人连个字都不认识,光凭着一两个拗口的、很可能叫错了名字的乡村名字,要找到太难了!

现在齐鲁商业协会这么热情的给与了这种帮助,他们禁不住也想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找到多年以前失散的亲友之类的。

这样的委托一下子多了起来!东三省多么庞大!当年出去的几百万人即使有一半扎根在这里,子孙繁衍之后产生的家庭数量也是惊人的,这么多的请求一下子就将各个办事处给淹没了,原本看似很充足的人手一下子就开始捉襟见肘了!

 第二二零章 起航 国医

第二二零章 起航 国医

ps:本章有资料,加字数不骗钱!令,说某些人没有灭绝中医的看过来!再!往后至少三万字皆围绕中医而来,不喜欢的读者请慎重,以免说我骗钱!谢谢!

各大办事处一方面马上给总部发告急报告,一方面抓紧时间在当地招聘老家山东的工作人员专门成立“同乡会”分支机构,来解决这个大问题。// 

而原先已经联系上了的人们则喜出望外,不论是山东往东北发信发东西,还是东北的往老家邮寄,他们都通过齐鲁商业协会的物流公司进行,如此一来,在山东和东北之间便架起来一条无形的桥梁,将两地人民紧紧的连接在一起。

半年之后,这种纽带增加到了河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7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