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板-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NCQ到交错启动(StaggeredSpin…up)、热插拔(HotPlug)、端口多路器(PortMultiplier)以及比较新的eSATA(ExternalSATA,外置式SATA接口)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采用较早的仅支持1。5Gbps的南桥芯片(例如VIAVT8237和NVIDIAnForce2MCP…R/MCP…Gb)的主板在使用SATAII硬盘时,可能会出现找不到硬盘或蓝屏的情况。不过大部分硬盘厂商都在硬盘上设置了一个速度选择跳线,以便强制选择1。5Gbps或3Gbps的工作模式(少数硬盘厂商则是通过相应的工具软件来设置),只要把硬盘强制设置为1。5Gbps,SATAII硬盘照样可以在老主板上正常使用。
SATA硬盘在设置RAID模式时,一般都需要安装主板芯片组厂商所提供的驱动,但也有少数较老的SATARAID控制器在打了最新补丁的某些集成了SATARAID驱动的版本的WindowsXP系统里不需要加载驱动就可以组建RAID。
SATA相较并行ATA可谓优点多多,将成为并行ATA的廉价替代方案。并且从并行ATA完全过渡到SATA也是大势所趋,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相关厂商也在大力推广SATA接口,例如Intel的ICH6系列南桥芯片相较于ICH5系列南桥芯片,所支持的SATA接口从2个增加到了4个,而并行ATA接口则从2个减少到了1个;而ICH7系列南桥则进一步支持了4个SATAII接口;下一代的ICH8系列南桥则将支持6个SATAII接口并将完全抛弃并行ATA接口;其它主板芯片组厂商也已经开始支持SATAII接口;目前SATAII接口的硬盘也逐渐成为了主流;其它采用SATA接口的设备例如SATA光驱也已经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SATA还是SATAII,其实对硬盘性能的影响都不大。因为目前硬盘性能的瓶颈集中在由硬盘内部机械机构和硬盘存储技术、磁盘转速所决定的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上面,就算是目前最顶级的15000转SCSI硬盘其内部数据传输率也不过才80MB/sec左右,更何况普通的7200转桌面级硬盘了。除非硬盘的数据记录技术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例如垂直记录技术等等,目前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也难以得到飞跃性的提高。说得不好听的话,目前的硬盘采用ATA100都已经完全够用了,之所以采用更先进的接口技术,是可以获得更高的突发传输率、支持更多的特性、更加方便易用以及更具有发展潜力罢了。
北桥芯片
北桥芯片(NorthBridge)是主板芯片组中起主导作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称为主桥(HostBridge)。一般来说,芯片组的名称就是以北桥芯片的名称来命名的,例如英特尔845E芯片组的北桥芯片是82845E,875P芯片组的北桥芯片是82875P等等。北桥芯片负责与CPU的联系并控制内存、AGP、PCI数据在北桥内部传输,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系统的前端总线频率、内存的类型(SDRAM,DDRSDRAM以及RDRAM等等)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纠错等支持,整合型芯片组的北桥芯片还集成了显示核心。北桥芯片就是主板上离CPU最近的芯片,这主要是考虑到北桥芯片与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最密切,为了提高通信性能而缩短传输距离。因为北桥芯片的数据处理量非常大,发热量也越来越大,所以现在的北桥芯片都覆盖着散热片用来加强北桥芯片的散热,有些主板的北桥芯片还会配合风扇进行散热。因为北桥芯片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内存,而内存标准与处理器一样变化比较频繁,所以不同芯片组中北桥芯片是肯定不同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所采用的内存技术就完全不一样,而是不同的芯片组北桥芯片间肯定在一些地方有差别。
由于已经发布的AMDK8核心的CPU将内存控制器集成在了CPU内部,于是支持K8芯片组的北桥芯片变得简化多了,甚至还能采用单芯片芯片组结构。这也许将是一种大趋势,北桥芯片的功能会逐渐单一化,为了简化主板结构、提高主板的集成度,也许以后主流的芯片组很有可能变成南北桥合一的单芯片形式(事实上SIS老早就发布了不少单芯片芯片组)。
由于每一款芯片组产品就对应一款相应的北桥芯片,所以北桥芯片的数量非常多。针对不同的平台,目前主流的北桥芯片有以下产品(不包括较老的产品而且只对用户最多的英特尔芯片组作较详细的说明)
上图主板中间,紧靠着CPU插槽,上面覆盖着银白色散热片的芯片就是主板的北桥芯片。
英特尔平台方面:
英特尔
845系列芯片组的82845E/82845GL/82845G/82845GV/82845GE/82845PE,除82845GL以外都支持533MHzFSB(82845GL只支持400MHzFSB),支持内存方面,所有845系列北桥都支持最大2GB内存。82845GL/82845E支持DDR266,其余都支持DDR333。除82845GL/82845GV之外都支持AGP4X规范;865系列芯片组的82865P/82865G/82865PE/82865GV/82848P,除82865P之外都支持800MHzFSB,DDR400(82865P只支持533MHzFSB,DDR333,除82848P之外都支持双通道内存以及最大4GB内存容量(82848P只支持单通道最大2GB内存),除82865GV之外都支持AGP8X规范;还有目前最高端的875系列的82875P北桥,支持800MHzFSB,4GB双通道DDR400以及PAT功能。英特尔的芯片组或北桥芯片名称中带有“G”字样的还整合了图形核心。
SIS
主要有支持DDRSDRAM内存的SIS648/SIS648FX/SIS655/SIS655FX/SIS655TX以及整合了图形核心的SIS661FX,还有支持RDRAM内存的SISR659等等。
ATI
主要就是Radeon9100IGP北桥芯片,这是目前英特尔平台图形性能最强劲的整合芯片组北桥芯片。
VIA
主要有比较新的PT800/PT880/PM800/PM880以及较早期的P4X400/P4X333/P4X266/P4X266A/P4X266E/P4M266等等,其中,VIA芯片组名称或北桥名称中带有“M”字样的还整合了图形核心(英特尔平台和AMD平台都如此)。
Ali
离开芯片组市场多年,目前产品不多,主要是比较新的M1681和M1683。
AMD平台方面
VIA
主要有支持K7系列CPU(Athlon/Duron/AthlonXP)的比较新的KT880/KT600/KT400A以及较早期的KT400/KM400/KT333/KT266A/KT266/KT133/KT133A等等。支持K8系列CPU(Opteron/Athlon64/Athlon64FX)的有K8T800和K8M800。
SIS
主要有支持K7系列CPU的SIS748/SIS746/SIS746FX/SIS745/SIS741/SIS741GX/SIS740/SIS735,以及支持k8系列CPU的SIS755/SIS755FX/SIS760等等。
NVIDIA
主要有支持K7系列CPU的nForce2IGP/SPP,nForce2Ultra400,nForce2400以及支持K8系列CPU的nForce3150和nForce3250等等。
ALi
离开芯片组市场多年,目前产品不多,主要有支持K8系列CPU的M1687和M1689。
前端总线频率
总线是将计算机微处理器与内存芯片以及与之通信的设备连接起来的硬件通道。前端总线将CPU连接到主内存和通向磁盘驱动器、调制解调器以及网卡这类系统部件的外设总线。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1066MHz;1333MHz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6400Mbit/s=800MByte/s(1Byte=8bit)。
主板支持的前端总线是由芯片组决定的,一般都带有足够的向下兼容性。如865PE主板支持800MHz前端总线,那安装的CPU的前端总线可以是800MHz,也可以是533MHz,但这样就无法发挥出主板的全部功效。
USB
扩展接口是主板上用于连接各种外部设备的接口。通过这些扩展接口,可以把打印机,外置Modem,扫描仪,闪存盘,MP3播放机,DC,DV,移动硬盘,手机,写字板等外部设备连接到电脑上。而且,通过扩展接口还能实现电脑间的互连。
目前,常见的扩展接口有串行接口(SerialPort),并行接口(ParallelPort),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SB),IEEE1394接口等。
USB
USB是英文UniversalSerialBus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它不是一种新的总线标准,而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尔、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联合提出的。不过直到近期,它才得到广泛地应用。从1994年11月11日发表了USBV0。7版本以后,USB版本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发展为2。0版本,成为目前电脑中的标准扩展接口。目前主板中主要是采用USB1。1和USB2。0,各USB版本间能很好的兼容。USB用一个4针插头作为标准插头,采用菊花链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设连接起来,最多可以连接127个外部设备,并且不会损失带宽。USB需要主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外设三个方面的支持才能工作。目前的主板一般都采用支持USB功能的控制芯片组,主板上也安装有USB接口插座,而且除了背板的插座之外,主板上还预留有USB插针,可以通过连线接到机箱前面作为前置USB接口以方便使用(注意,在接线时要仔细阅读主板说明书并按图连接,千万不可接错而使设备损坏)。而且USB接口还可以通过专门的USB连机线实现双机互连,并可以通过Hub扩展出更多的接口。USB具有传输速度快(USB1。1是12Mbps,USB2。0是480Mbps),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可以连接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闪存盘、MP3机、手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外置光软驱、USB网卡、ADSLModem、CableModem等,几乎所有的外部设备。
CPU插槽类型
我们知道,CPU需要通过某个接口与主板连接的才能进行工作。CPU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采用的接口方式有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而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针脚式接口,对应到主板上就有相应的插槽类型。不同类型的CPU具有不同的CPU插槽,因此选择CPU,就必须选择带有与之对应插槽类型的主板。主板CPU插槽类型不同,在插孔数、体积、形状都有变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
AMD的SocketAM2插槽采用全新设计处理器插槽,其拥有940根针脚,这种处理器内建DDR2内存控制器,可以支持最高DDR2800的内存。而AMD计划从AM2插槽开始统一处理器的插槽,未来所有的AMD桌面处理器,包括Athlon64;Athlon64X2以及Sempron处理器都会采用这种接口。需要注意的是,目前AMD把AM2架构还是在称为RevF,到正式发布的时候就可称为AM2,并且AMD宣称这种处理器将官方支持DDR2…533;667以及800内存,而对手英特尔目前最高内存支持的幅度仅为DDR667;当然等到第三季度,英特尔推出Conroe核心处理器的时候,英特尔才会逐步引入DDR2800的支持。
Socket939插槽;是Athlon64处理器所采用的接口类型,针脚数为939针。支持Socket939处理器的主板只需要4层PCB。使用普通DDR内存。
Socket940插槽;是Athlon64处理器所采用的接口类型,针脚数为940针。Socket940接口的处理器支持双通道ECC内存,支持Socket940处理器的主板必须采用6至9层PCB,必须采用带ECC校验的DDR内存。
Socket754插槽;是Athlon64处理器所采用的接口类型,针脚数为754针。Socket754接口处理器支持单通道内存
LGA775插槽,是Intel925XExpress和Intel915Express芯片组,所采用的接口类型,支持Pentium4和Pentium4ExtremeEdition处理器,针脚数为775针。
Socket478插槽是目前Pentium4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接口类型,针脚数为478针。Socket478的Pentium4处理器面积很小,其针脚排列极为紧密。采用Socket478插槽的主板产品数量众多,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插槽类型。
Socket423插槽是最初Pentium4处理器的标准接口,Socket423的外形和前几种Socket类的插槽类似,对应的CPU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