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魏文魁-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阜瞧是勋注目此饼,只当他没有见识过,伸手一指:“此胡饼也,上所缀者,胡麻也。”

是勋心说我读书少,你别蒙我,这分明就是馕嘛,还什么胡麻,分明就是芝麻嘛。不过估计这年月两物的学名大概就是“胡饼”和“胡麻”,为传于西域胡地,故得名也。

根据是勋前一世对古书的阅读,无论胡饼还是胡麻,都应当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后传入中原的,可能并非当时即传,但到了汉末,怎么着也该有啦。可是他在许都和安邑极少见到胡饼,可能是因为并不符合这年月士大夫的饮食习惯,所以未能广为流传。至于胡麻……芝麻,是勋自从习得榨油之术以后,便即四处寻访——菜油、豆油总有腥气,哪比得上麻油来得清香啊。然而虽说芝麻早入中原,但种植范围还比较小,加上榨油技术运用亦不广泛,主要用如香料和药材,顶多也就能寻摸到几小把而已,用以榨油,也不知道够不够两三滴的……

不想今日在允吾城内倒得见此二物了,也算惊喜。

当下即以手撕了胡饼来吃,佐以薄酒,饼中本有奶、盐,也不必要别的佐餐小菜了,用得甚为香甜。等吃完了。再舔尽手掌上的芝麻。不禁抬起头来询问杨阜:“金城流行此饼乎?或有胡麻为植否?”

杨阜摇一摇头。说这种胡饼也就吃个新鲜,并未广为流行,至于胡麻,并无种植,都是别处贩过来的啊。于是告诉是勋,说自己跟吕布麾下大将张辽关系颇为融洽,前不久张文远攻取酒泉郡,自郡府中得一胡厨。及胡麻等西域香料数十斛,派人送来金城为赠。今天将出来,特为给侍中尝鲜耳。

是勋说可惜啊,才仅仅数十斛,若待吕将军重开西域都护,到时候商贾辐辏,得此异域殊物,估计就要容易多啦。

提到西域问题,姜叙突然一正容色,严肃地问是勋道:“魏公乃时致信吕将军。诱以西域都护事。吕将军并与吾等云,愿效定远之功。初即侍中所建言也,有诸?”是你煽动吕布去定西域的吗?

是勋点点头:“确有此事。”

姜叙微微颔首:“吾知侍中此计,为使吕将军目之于西,而不及于东,乃不为朝廷害也,然非久长之计。远方殊域,得之难守,弃之可惜,战端一开,延绵不绝。天下终将一统,凉州不外王化,而使凉州之卒以戍轮台,此劳民费财之举也,昔孝武皇帝因之罪己。前车可鉴,侍中三思。”

在目前的情况下,你把吕布的注意力引向西域,以免为朝廷之患,这是一条妙计。但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日后,战端开启容易,再想结束就难了,等到天下大定,凉州彻底归从朝廷以后,就必须断绝跟西域的往来,以免耗费民财,勤劳民役,反而使国家背上了不必要的沉重负担。想当年汉武帝就是因为久征匈奴,并服西域,导致财穷力竭,所以晚年下了“轮台罪己诏”,全面收缩防线。咱们可不能等到车临深渊,才仓促勒马啊。

是勋闻听此言,先是一愣,随即不禁笑出声来。姜叙看到他是这种反应,赶紧致歉:“料侍中已有成算,正不必叙妄言也。”你早就有终止经营西域的计划了吧,倒是我多虑了。

其实是勋心里想的是:所谓凉州上士,也不过尔尔,这年月的士大夫眼光还真是短浅啊。算了,正好大家聊得开心,而且日后凉州的政策还需要这票地头蛇来主掌,我不如趁此机会,给他们好好上一课吧。举起杯来喝一口酒,润润喉咙,然后开始背书——

“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故能睹犀布、玳瑁则建珠崖七郡,感枸酱、竹杖则开牂柯、越帯盘炻怼⑵烟赵蛲ù笸稹蚕ⅰW允侵螅髦椤⑽募住⑼ㄏ⒋溆鹬溆诤蠊∩摇⒘摹⒂隳俊⒑寡沓溆诨泼牛尴蟆⑹ψ印⒚腿⒋笕钢菏秤谕忄蟆J夥揭煳铮拿娑痢�

“于是广开上林,穿昆明池,营千门万户之宫,立神明通天之台,兴造甲乙之帐,落以随珠和璧,天子负黼衣,袭翠被,冯玉几,而处其中。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及赂遗赠送,万里相奉,师旅之费,不可胜计。至于用度不足,乃榷酒酤,管盐铁,铸白金,造皮币,算至车船,租及六畜。民力屈,财力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绣杖斧,断斩于郡国,然后胜之。

“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圣之所悔哉!且通西域,近有龙堆,远则葱岭,身热、头痛、县度之厄。淮南、杜钦、扬雄之论,皆以为此天地所以界别区域,绝外内也。《书》曰‘西戎即序’,禹即就而序之,非上威服致其贡物也。

“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虽属匈奴,不相亲附。匈奴能得其马畜旃罽,而不能统率与之进退。与汉隔绝,道里又远,得之不为益,弃之不为损。盛德在我,无取于彼……”

这一大段话,出自班固的《汉书。西域列传》,大致意思跟刚才姜叙说的差不多,说那种远方异域,“得之不为益,弃之不为损”,武帝强要勾通,结果导致“民力屈,财力竭”,晚年被迫下“轮台罪己诏”,“岂非仁圣之所悔哉”。

阎行读书少,听着有些迷糊。杨阜、姜叙之属则都是西州上士,家雄族大,多土富金,必有不少藏书,兼之志向广大,读史比读经多,《汉书》这种经典的著作,那也是全都通读过的。他们听着听着,都不禁面露微笑,还以为是勋要说:人班固早就说明白了的道理,难道我会不懂吗?难道我读的书比你们少不成吗?

谁想到才刚背完典籍,是勋却突然面色一沉,把话锋一转:“按此文也,乃知班孟坚(班固)文章魁首,唯雕镂耳,识见与马子长(司马迁)不可道里计。”班固的见识太浅陋啦!

杨、姜尽皆皱眉,可是这话终究是从名满天下的是勋嘴里说出来的,他们却并不敢等闲视之,也不好当场驳斥。就算是勋也是当今的文坛魁首,他直接站起来说班固文采不行,必将贻笑大方,可是他说班固见识不足,那就有得商榷了——终究班孟坚是文学家、史学家,还算不上是位政治家啊,是勋却勉强可以荣此冠冕。

姜叙急忙请问:“吾等鄙陋,请侍中教诲。”

是勋说成,咱们且从头讲起:“昔孝武皇帝初募张骞,为通月氏以夹击匈奴也。骞去十三岁始归,云西域诸国皆病匈奴之暴,乃能通之,可断其臂。以是遂通西域,屯轮台。以班孟坚意,匈奴既遁,西域乃无所用,所贡殊方异物,唯充内庭,使天子奢靡耳,无益国事,是言当罢……”

杨阜、姜叙连连点头,旁边阎行懵懵懂懂的,也跟着学样,表示您说得没错,班固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也是这个意思——通西域是为了击匈奴,而当匈奴不足为汉之大患以后,再背西域这个包袱就没有啥意义啦。

是勋轻轻摇头:“其实不然。异域远国,固无以郡县之也……”直接吞并西域是不可能的——“然亦不可轻弃。何以言之?要在有二。”说着话开始掰手指头:“其一,西域虽多雄山、旷漠,绿洲间足可立国,财并富饶,若有以吞之,乃可威胁中原,如昔之匈奴也。定西域实安凉州,安凉州是固关中——阳关以东,并无险塞要隘,一马可抵陇关,安不可虑?”

过去的匈奴也好,后世的鲜卑、契丹也罢,都能够通过骑兵远征轻松控制西域,从中获取财力,乃可威胁中原。而且一入阳关,直到陇上,几乎无险可守,因而西域失,凉州必危,凉州丧,关中动摇——“与其御敌于关中、陇上,何如御之于国门之外?”

姜叙点点头,说:“侍中所见诚远,然恐得不偿失……”你说得确实有道理,西域在政治上、军事上,乃是凉州的屏障,但问题要维持这个屏障,财政压力实在太大了啊——“乃如三岁儿童舞刃也,未及伤敌,乃恐自伤。”

是勋心说霸着那么辉煌一条丝绸之路,你还怕啥财政压力?果然中国传统士大夫就知道跟土地里刨食了,就这方面和普通农民没啥区别。看起来不光我今天得给你们上课啊,找机会还得好好地写一篇文章出来,系统地阐述对外贸易问题——“伯奕所言,乃在吾之二也。定西域,复都护,非孝武皇帝末年贫弱之源……”

于是现编一则寓言故事以解其事:“昔有翁临终,传其子百亩肥田,云其中有十万钱也。其子不识稼穑,乃募工日夕翻之,期得埋钱,三岁不得,家徒四壁,遂恨其父诳也。于是售之邻人,得钱十千,邻人耕之、获之,不三岁而所得粮价十万钱矣。”(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人与禽兽

是勋现编的寓言故事很简单,说有个老头儿临终的时候,留给儿子一百亩地,说其中藏了十万钱,儿子不懂种地啊,只当是真有埋钱,就雇人去挖,连挖三年,屁也没有。他当老爹是在骗自己,一怒之下就把地卖给邻居了,邻居善加耕种,仅仅三年,农产品的收获就值得十万钱啦。

当然啦,寓言归寓言,地价、粮价,那都不能细揪,百亩、十万钱云云,只是随便给个虚数而已。是勋的意思是说,西域本来是块肥田,好好经营,将能有很大产出的,结果汉武帝不懂其中道理,用不得法,所以才使得晚年国家贫弱——这还真不是经营西域所必然造成的恶果。

“孝武皇帝五度出塞以击匈奴,兵卒多丧,战马十不归一。军用不足,乃重课商贾,中人之家十破八九。即无轮台之戍,乃可久长乎?且戍轮台者,不过数千兵也,汉之大,岂数千军需难以资供者耶?”

又不是派了好几万远征军团出去,一打数千里的,哪有这点儿闲钱都掏不出来的道理呢?

说到这里,话题突兀一转:“前在中原,各将当道设卡,以剥行商,所得以充军资。吾乃奏之魏公,使皆罢撤,各郡定税,以输朝廷,商贾繁盛,所得不菲。魏公乃能芟夷群雄,虎踞河上,所得二力,一曰屯田,二曰兴商。乃知商贾之道,古已有之,斯殷人因此而名,于国非病。

“昔秦末播乱。土地荒废。人从末业(商业)。高皇帝以是遏止之,以商为贱。然农为国本,商亦其枝,本不固而木死,枝不繁木亦无以为茂也。人之所需,岂独在田地之间、织机之上耶?盐铁因商而布,钱帛因商而流,使其百里之内。不相贩鬻,老子所谓小国寡民者是也,非我煌煌之汉也。”

当然啦,这年月的士大夫,没人会真想把商业行为给彻底禁止喽,但同时也很少有人足够重视商业。在他们看起来,商人之于国家,就好比是洒扫之佣之于家庭,离了这类佣人,家里就脏了。但真不会有谁认为这种佣人有多么重要,必须给予鼓励和赏赐。

此外士大夫们还对商人有种天然的敌视。而这敌视分明来自于嫉妒——好么,我寒窗苦读,咏史诵经,终于能够做官了,连朝廷俸禄带贪污所得,还没你们商人随便跑几趟赚得多,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旦得着机会,我就要让你们破家,把钱财全都给我缴上来!

所以是勋还必须更往深一层解释。他说啦:“人之所欲,无穷尽也,有所欲乃能立志,无欲者于国无益……”说白了,人类的**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比方说有个穷山沟,不通商贾,其居民就光知道耕作果腹,织麻御寒,那么劳作成果只要够自己一家人用的就成了,其余闲暇都可以用来发呆或者造人。某天有个商贾来了,给他们带来了铁器,带来了陶器,使他们花更少的精力就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出,只是短时间内必须生产出比平常更多的产品才能购买得起。于是部分农人憧憬着更悠闲的将来,就被迫要在近期内更加努力劳作啦。

过了一阵子,又有商贾到来,带来了牲畜和丝织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这山沟里的农人也算是奢侈品啦。想要得到这些奢侈品,就必须更辛苦地劳作才成,可是劳作之后,生活也变得更舒适,更充实,更有意义了。

“孰谓食肉衣帛,为奢靡耶?国方贫弱,吾不得不为耳;国乃富强,人人得而食肉衣帛,吾勤劳所得,何谤之有也?孟子见梁惠王,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为其时国弱而民贫也。今吾衣帛而食肉,岂贪腐奢靡者耶?”

咱们几个可全都没到五十岁啊,更别说七十岁了,按照孟子跟梁惠王说的,那都没有穿丝绸衣服和吃肉的资格。难道说咱们都是奢靡腐化之徒吗?因为今时不同往日,就算大乱未终,现在的汉朝也比过去的梁(魏)国要富强多啦。国强民富,这不正是咱们所追求的目标吗?为了这个目标,就应当放纵百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