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习惯左右人生-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大精神的具体解释又是什么呢?1989年,北大校长丁石孙在接受《大学生》杂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过:
〃北大有其独特的校风,但是要让我用非常准确的语言来刻画北大校风或者叫'北大精神',这也是非常难的。北大90周年校庆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刻画的:
〃北大的学生是不断要求改革,常常不满意现实的。当然不满意现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但是北大学生总想把历史不断地推向前进。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精神,因为我们的社会总是要前进的。
〃北大的学生有历史的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我可以说北大学生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关心国家大事的,当然我不是说每一个都如此。有些从外面来的人同北大学生接触以后告诉我,北大学生谈自己的事情比较少,谈国家大事、谈事业的比较多。我认为这是好的,这种精神要发扬……
〃与此相联系,北大学生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也就是说,为了科学的进步他们可以废寝忘食,为推动社会前进提出主张,他们可以不顾个人安危,这样的例子历史上多得很。
〃我觉得恐怕还有一点,我很难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北大的学生非常严谨和踏实。民主和科学都包括在内,严谨就是科学的态度,我们不随便『乱』说话,一切都服从真理;民主就是说我们不惧怕权威。〃
实际上,丁石孙校长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字:北大的大,就在于北大人身在校园,心系天下。北大人的心中装得天下,当可谓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与古圣先贤们一脉相承之优良传统。即使面对今天走向新世纪的一派繁荣景象,北大学子中仍不乏忧心忡忡者。一个北大中文系的学生给她中学时代的老师写信说:〃大学生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英语了,过级、出国、考研,样样离不了它,自习室里刻苦钻研者有一大半在学英语,怪不得有人戏称北大是美国大学的预科班。在北大,为出国而奔忙已经像一日三告那样平常了。'〃另一位北大学子说:〃北大人才大量流失,或远走于他乡,或隐匿于民间,很少为国家所用。虽然以北大之素质,行走世间也算从容,但毕竟缺乏一种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向心力,莫非真要到国难临头,方能显世间英雄本『色』。〃
从使命感向责任感发展,北大人正走向成熟。作为北大的学子,首先应该秉承北大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北大治学精神的一个特别突出的方面。这种〃创新〃,决不是胡思『乱』想、哗众取宠的胡闹;而是发于勤奋、严谨、探索、求实、继而又善于独立思考之基础上的功到自然成的智慧的迸发与闪『射』!
远如俞平伯,他在北大讲诗词,深人、新奇,见前人来见之处;早在解放前就敢写《红楼梦辨》,远出时俗。胡适,则为〃语言革命〃之鼻祖,大力倡导白话文,并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现在的北大,学术桔难、争鸣之风依然彼伏此起,相互竞争和敢为学派的创新之事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重复导师所设计的现成的道路,宁愿在自己开拓的道路上碰得头破血流。
北大出现了如此〃混『乱』〃的局面和如此多的〃逆徒〃,可是学校领导和老教师们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的欣喜,因为在他们眼里看到的是北大的勃勃生机和无限的希望。
在北京大学,无论是祖师爷辈的老师,还是师爷、师父辈的老师,也无论是刚刚转为老师的师只师姐辈的老师,他(她)们都特别喜欢和鼓动学生〃反对〃自己的观点。他(她)们经常在课堂上或课堂下对同学们说:〃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动脑筋,要善于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去分析问题,要学会发现新的材料、新的问题,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提出新的观点或看法;就是在考试的时候,你们也可以不必按老师的观点去答卷,完全可以写上自己的观点,老师的也只是一家之言。只要你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时,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是与老师的观点完全相反,也照样可以得高分!〃社会学系的一位老师谈到他的评分标准时,说得更详实:〃完全照笔记回答的给八十分以上,答自己想的给九十分以上。而完全照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回答问题的很少有九十分以上的。〃历史学系的一位老师也曾说过:〃你们按照我讲的内容和观点答卷,等于把我给你们的知识又还给了我,这没有多大的意义。〃
北大的老师说这番话,决不是谦虚之词,更不是客套话;而是肺腑真言。北大的学生在这方面也是从来就〃不谦虚〃、〃不客气〃的。〃逆徒〃是一代接一代。
『毛』病点拨:有无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有无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创见,是考核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之一,锐气在关键所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一个优秀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在过去是如此,在将来的社会里更是如此。
习惯左右人生 77。永不放弃理想
我们所主张的永不放弃的〃理想〃,必须是现实的、可行的,而不能是虚无的、缥缈的,超越自己的能力或与自己的专长不符的。
塞万提斯铜像是西班牙的马德里市送给北大的礼物。这位瘦瘦的欧洲人,身着中世纪的有着类似今天少女裙据的服装,挎着一把不长的剑,步履艰难地来到北大。他的神态依旧坚强,他的目光依旧高远,但是他的铜身已经布满灰尘,他的长剑已经折断,他散发出一种与北大那么相投的气味。
西班牙人选择了这个一生受了无数坎坷、历经磨难之后终成大器的人作为礼物,这足以证实了北大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及他们对北大学生殷切的期望。在芍园边的草坪上,这座铜像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满脸的惆怅和无助,浑身充满孤独和失落。夏天来临的时候,草坪上坐满了年轻的学人,他们歌唱与欢笑。可是他们的欢乐和音乐声似乎也没有感染他,他依旧是那么冷酷,那么落寞,依旧保持那样的姿势,衣服上面落满岁月的尘埃。
透过这座寂寞的铜像,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那个骑着匹破马、手舞长矛、满脸雄心壮志的堂吉河德先生兴冲冲地奔向风车的样子,然后就惨痛地失败。可是面对伤痛,他却根本没有任何畏缩的痕迹,在短暂的痛苦过后,他依旧是那么兴高采烈,依旧充满自信地向那些风车冲杀。这个失落的骑士,这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这个伟大的不合时宜的人,与北大的风格是多么得协调啊!一个世纪以来,这座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校园用她的勇气、用她的理想一次次地试图向那些破败的风车冲过去,一次次地遍体鳞伤,可是,她却从来没有畏惧过,也从来没有顾影自怜过,她只是在一次次地行动,一次次地冲杀,然后又一次次地受伤。她的理想在这个具有坚固传统的国家一次次地碰壁,一次次地被那些庸俗的人嘲笑,可是她却从来没有学会放弃。或许这一次次不停的行动,和在骨子里奔涌不息的理想主义的血『液』才是北大给予中国最宝贵的财富。
〃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独的人〃。这是易卜生的不朽名言。这句话在北大曾经是如此地风行。这座铜像在那里孤独地站立着,北大也在那里孤独地站立着,它们不需要别人的理解,也不在乎别人的目光,总是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观察评判这个世界,然后勇敢地用自己的努力去纠正这个世界的偏差。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往往都是悲剧,所以堂吉河德可以不朽,所以北大精神可以不朽。当岁月洗去那些随波逐流的庸脂俗粉,这些人类最精纯的品质就会发出她本来的光辉。
综观古今中外凡是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自己最适合做的事。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他所说的一件事,实际上就是指某一项宏大的事业。一个人本事再大,精力再多,寿命再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三百六十行都尝试到,他所做的事情实在是有限的。
因而,一个人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得珍惜这有限的时间,就得选择最适合于自己去做的事。不要什么都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到极致,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生命,徒留悲切在心中。
最适合自己去做的事,也就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自身素质能够满足要求的事,客观条件许可的事,这几种因素缺一不可,再加上恒心和毅力,才能有希望做好,有较大的把握做好。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自己擅长做的事,因而要取得成功,就要把自己奋斗的目标定位在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不能选择自己兴趣不大或者毫无兴趣的事。
例如,一个人自小就喜欢音乐,渴望将来成为一个音乐家,于是成年后便把自己追求的目标确定在音乐事业上,可以说他成功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事实证明所有的音乐家都是这样成材的。假如他不喜欢音乐,一直讨厌五线谱,那么如果强迫他去学唱歌或学习演奏乐器,他必定不会有多大成就,最多只能把从事这项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自身的基本素质所许可,如果是一些特殊的职业,对一个人自身的条件要求会更高。有的职业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如运动员、演员、飞行员、时装模特儿等等;有的职业对智力要求比较高,如科学家、作家、商业策划人员。电脑专家等等;有的职业则要求所从事的人员综合素质好,如政治家、外交家、电视节目主持人、高级管理人员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职业,则对人的某一个方面有特别的要求,一般人难以从事这些工作,例如品酒员,则要求有独特的味觉和嗅觉等等。
因而,光有爱好、兴趣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具备从事这项职业所需要的身体或智力条件。就像很多人都羡慕运动员、演员的风光,但是,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运动员或演员,那不是靠爱好、靠勤奋努力就能够做到的。
具有良好的自身条件,还不能认为做什么事就一定能成功,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客观条件许可才能成功。例如,农民种庄稼,关键是要有种子,但是有了种子不播种在田地里是不行的,播种在土里,如果季节不合适、没有雨水、没有阳光等等仍然是不行的,可见,客观条件同主观条件一样重要。
同样,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主客观方面的条件都要具备才行。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扬长避短,千万不要去做自己不适合做的事。要区分什么是兴趣、爱好,什么是自己的特长,不能把这两种混为一谈,更不能优劣颠倒,把短处当长处。
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或者成就不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人不能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身条件,结果许多人盲目地去做自己不适宜做的事,失败或成就很小乃是必然的事。
例如,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朋友,由于读了一些文学作品,也多少了解一些作家的逸闻趣事,可以说连一定的文学素养都不具备,就要立志去做一个作家,世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呢!甚至一些只上过小学的人,也埋头著书立说,不要说这样的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实在是不可想象的,就是在报刊上发表几篇习作也不是容易的事,这实在是浪费自己宝贵的年华。如果用做这些不可能成功的事的时间和精力,去干适合自己干的事,也许早就有所成就了。
『毛』病点拨:做自己适合做的事,即使一时成功不了,坚持下去也必有收获,即使得不到巨大的成功,也不至于一无所获。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习惯左右人生 78。知识要学习
在寂寞中奋进,在辉煌中廉逊,默默耕耘,永不止息,光明就在前面。
一位北大的毕业生回忆道:
记得当年刚入学时。系主任费振刚先生就明言:〃北大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她只告诉你怎样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之道。当然,我们并不拒斥作家。大家都知道,现在已是很有名气的小说家陈建功、刘震云就出身于北大中文系。〃
俗话说:〃师父领进们,修行在个人。〃到了大学,尤其是北大这样崇尚自由的高等学府,自学的精神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学生应该把图书馆作为自己学习和从事研究的重要〃阵地〃。
〃真正的知识不是由教授讲解出来的,而是在红楼自己『摸』索寻找出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