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琴岛爱情故事-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晓莉知道这事后,还送了孟林几本关于计算机的书,还鼓励他争取考出国家级的计算机证书来,那样也能凭着证书找个好的工作了。
夏天是最容易让人烦躁的季节。天热、流汗,扛着一箱一箱的往集装箱里塞,滚着重达几百斤的棉布往集装箱里推,抬着笨重的货物往里挤……
一年来孟林所装的货真是千种万样:有见过的,有没见过的;有吃的,有不能吃的;穿的、用的、吃的、玩的等等。形状也不统一,规格正规的就好装些,松软的重的就费点力,大的、重的、轻的、小的、圆的、扁的,还有长的硬的软的……
孟林能数出来的货物也不少,譬如:服装里面就有好多种,什么内衣、运动服、羽绒服、运动鞋,袜子等。吃的有口香糖、酱牛肉、糖醋蒜、虾米等。用的有柳编,自行车、摩托车等,连桌椅板凳都有。工业的更不用说了,橡胶轮胎、化肥、木材化工、甲酸乙酸等等多了去了。
还有一次装过的东西,竟然是家里那种麦秸草,打好捆了的,说是小日本买去造纸用的。
装腐蚀性的甲酸类,想起来都有些后怕。七月的一天,天气阴沉沉的似乎要下起雨来,但到了下午没有下下来,一直阴乎着天。上午来了两卡车蚁酸,是四方蓝塑料桶包装的,一桶毛重40公斤。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到了下午配货的集装箱才摆放了过来。
这天下午,码头上也没有箱子要进,孟林也跟他们一起过来装货。
装货的集装箱还是现从厂里调运过来的,什么原因也不清楚。敞开箱子的门都还有一股刺鼻的油漆味,但工作还得干。
八十斤的货物,对这帮小伙子们来说早就轻车熟路了,连孟林也算得上是老手了。但液体装的货,相对于普通的纸箱货显得要重的多,更何况外包装的硬塑料还生压人。
大家还担心包装不严密的蚁酸桶的盖开了泄露伤人,连运货的司机和货主还特意叮嘱,千万要小心。
但真是祸不单行,事还真就出了。
经过是这样的,其实眼前谁也没看见,幸亏是没在跟前要不肯定也要跟着遭殃。
这个倒霉蛋就是老郭头的外甥侯方银,按理说来了都两三个月了。这类液态物也装过几次,应该有些经验了,结果还是碰上了。
孟林抱着一桶轻轻放在集装箱的最里头最底下,一排底还没有排满就走到外面,靠近车上准备接第二桶上肩膀时。只听见箱里面“嘭”的一声,紧跟着就是“妈呀”的一声叫了起来。
大家停下手里的活,肯定有人受伤了。大家伙急忙往里跑,见到那个场面都惊呆了,侯方银双手捂着眼睛痛苦的蹲在地上。
老郭头、孙建国、金海赶紧扶着他往外走,喊着:“闪开,快到水笼头那里,快点!”
集装箱里马上散发开浓浓的酸味,辣眼刺鼻。
连货主都害了怕跟着跑到水笼头去了,怕出什么大事啊。有人就快速喊杜姚家了,孟林还有几个人都停下了装箱的工作,等待事情的处理情况。
“天哪,差一点就到眼睛了。”宁会臣跟夏翔走回来,小声的嘀咕道。
孟林也好奇的跑到水笼头那边观望,老郭头跟杜姚家在一旁议论着什么,不时焦急的观察侯方银的伤势。
“别用手搓!”孙建国扶着侯方银的肩膀说。
“徐雁飞,你到我办公室拿条毛巾过来。”杜姚家吩咐道。
侯方银冲洗了好一阵水后,立起身来一幅痛苦的表情站在大伙面前。脸上局部变了色,万幸的是两只眼睛倒没有事,眉毛上都有了白点。
溅起的蚁酸把侯方银的脸灼烧的,已经发了白,早已不是皮肤的原色了。痛苦的表情写满了他的脸,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又怎么办呢?
听离他较近的人还有他自己说,把扛在肩膀上的一桶蚁酸往集装箱的地板上一扔,结果桶盖就被鼓开了。很简单,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这件事的发生,把杜姚家好一个气。集合大家一起,大骂了一通。而日后大家所想的是,侯方银的伤算不算工伤,杜昌禹会不会有所赔偿,大家伙都在私下里议论。
议论了一个月后,也没有结果。反而把在家休养的侯方银给辞退了,这事把老实巴交的郭成民给惹怒了。郭老头跟杜昌禹理论了三四天,结果把自己也给理论家里去了。
从这件事情之后,孟林也就萌生了去意。只不过当时自己刚刚报考了中级计算机的培训班,不管怎么说也得等学完后再打算离开。
就在侯方银事件之后,也有几个人陆陆续续的辞职了。杜姚家也明白,强留也是留不住的,大不了再重新招工吧。
孟林想离开长荣的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想去进口科而杜姚家一直不同意。自己跟杜姚家说,不想在进口科直接想干装卸的情况也没得到同意后,就彻底想走了。
在九八年底的某一天,孟林拿到中级计算机结业证书后,就跟杜姚家提出要走的事了。
杜姚家很平静的也没有阻拦,只是淡淡的说:“噢!明天去到大爷那里结一帐,再走吧!”
废话!帐当然要结的了。
孟林离开琴岛的时候,也没来得及跟叶晓莉打个招呼。孟林去建工学院报考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通知书上的时间是明年三月份,明年再来跟叶晓莉讲清楚吧。
琴岛两年多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等待孟林的又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到哪里去,要干什么,说不定会在胶原、说不定去开发区,也有可能到外地去,只要有工作就行。
接下来还会是艰苦的生活,是打工的生活,啥时候会改变呢,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呢?
第六章
安达学艺(一)
离开了琴岛,孟林站在通往滨海的轮渡上,双手按着舷边的扶杆,眼前是碧蓝色的大海,透着一点绿。呼吸着咸咸的空气,海风吹在脸上热乎乎的,使上感觉到这滨海避暑的好气候。猛林张开胳膊,身体贴在栏杆上尽情的享受着这次海中航行。
海鸥清脆的叫声,引来无数乘客的寻望。
洁白的精灵或三三两两,或成双结队,或栖身船头。有时从船尾泛起的白色浪花中穿过;有时从空中急速俯冲,眼看要与海面相撞时轻身一跃,点水掠过;有时静静地站在桅杆上,排成一溜,满满的一排,像贪婪的婴儿在酣睡。
两声“呜呜”的长笛,短暂的航行到达了海的对面,滨海就在眼前了。与轮渡同行的海鸥纷纷飞离船桅,在船头的上空四周飞舞,刺耳的汽笛声也赶不走这群顽皮的精灵,似乎早就习已为常,反而发出快乐的叫声,等待着下次的返航。
旅客们没有谁去留恋海边的景色,拖着各自的行李往码头走去。
从码头到客运站,不足五百米的马路上,路两边摆了许多小卖摊的。守着一堆海特产、摆着小包海产品的小贩,挥舞着手中的“货”向路边的乘客叫卖、兜售。
行人们很少有停下来脚步的,偶尔有些外地的游客驻足观望,小贩们立刻就附过来一番甜言,尽力的夸卖自己的东西,能挣一块是一块。看见买走自己的小东西的小贩,手里数着小额票子的摊贩,脸上透露出得意的笑,在向对面的开着店铺叫板。
轮渡的汽笛声、汽车的喇叭声夹杂着小贩的吆喝声,还有行人的喧嚣声,一片混杂的喧闹。
孟林走进一个小商店里,买东西的人还挺多的,冲里面喊了一声,“老板,打个传呼。”
“打吧,打吧!”里面正忙得不可开交的女老板,热情的回应了孟林。
孟林从背包里找出通讯本来,查了查于海伟的传呼号码,播通了传呼台,让里面甜甜的小女声多呼两遍。
于海伟在小姑家玩至三点钟刚过,准备回开发区了,小姑留他吃晚饭再走,他说下午要去商场逛逛。
就坐车回开发区了,刚转上2路公交车,准备眯一会儿打个盹,迷糊间感觉腰部的传呼机在振动,拿出一看是滨海的号码。
谁啊?这也没法回电话啊?于海伟望了望窗外,还好马上到海云城了,打算下站先下车回个电话,反正海云城离宿舍也不是很远,两站路。别让打传呼的人等着急了,想到这就往后门下客门走去。
孟林买了份体坛周报,站在公用电话前一边翻阅着最新体育新闻,一边等于海伟的电话。
“叮铃铃……”电话机子响了起来,孟林赶紧抓起电话,一听“喂喂”的叫声,就是久违的于海伟。
“海伟,我是孟林啊!你小子怎么才给我回电话啊?”孟林一阵喜悦的责怪他。
“你小子,还埋怨我呢?”于海伟一听是孟林,就乐了起来,就埋怨他:“你来也不事先打个传呼给我,我刚才在车上呢?你在哪呢?”
孟林高兴的说:“老同学,我在滨海,刚下轮渡。”
“噢!那你快过来吧,我在中达车站等你。”于海伟高兴的催促孟林快点过去。
孟林不紧不慢的问道:“你光急,让我坐几路啊?”
于海伟哈哈一乐,“你看,光着急了,坐1路车。我们可有一年多没见面了,想你啊……”
“啊!别贫了!一会见!”孟林放下电话,付了电话费就朝公交车站走去。
轮渡站是始发站,公交车也多路线也多,再说流动性也快,刚刚从轮渡下来的客人大多数就在孟林等电话的空中,基本上转移了。上车后,孟林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
透过窗外,路两边的高楼大厦,才两年不到就觉得有些生疏。滨海的发展速度真是快,以前在徐庄山禾的时候,周末也没少来滨海,那时熟悉的街道商场,对于现在来说已不是很多,即使有些熟悉,也不断的从眼前快速的擦过。
虽然那时在徐庄的时间也不足俩月,但对滨海还是印象很深刻的,那是因为有一点,孟林想起了薛玲。
薛玲就在滨海的前港工作,去琴岛前回到徐庄取行李时,也没和她打个招呼。前年底来取身份证时俩人见过,是薛玲给他的身份证。没有看到薛穆和薛春明,只见田桂英好似哭过似的,而薛玲的心情也不是很好。出门时薛玲送他到北街上。薛玲显得很低落,对孟林说最近家里出了些事,也没说什么事只说以后有空再找她玩。又问孟林现在哪里上班,孟林只是淡淡的说在琴岛,也没有详说。自分手后到现在相隔一年多了,不知道她过得怎么样了?薛穆厂里的活又是什么境遇?
想起薛穆,孟林就忘不掉在山禾所遭受过的苦难。他恨薛穆、恨薛春明,但他从没埋怨过薛玲,最起码她对于自己的帮助已经高过她爸爸父子俩。
其实孟林内心深处,山禾受骗归根结底还是怨恨自己多一点,虽然错在薛穆父子,但自己要是不轻易去中介,不到山禾也不至于弄成那样。说到责任,当然也就有孟辉的一些责任了,可这事大家都是受害者,又是自己的堂哥。本来出来找工作是件好事,谁也不想叫人家骗了,既然发生了就要正确面对。只能怪自己年轻,社会阅历太浅,盲目的去找工作,对社会不是很了解,以至于上当受骗。
想到山禾,孟林很伤心。但一想薛玲,他的内心更是复杂起来,忘记她应该是很容易的事,可怎么一踏进滨海的土地,就有种说不出的感受,他努力使自己不再去想她,更不想与薛穆家再有什么瓜葛了。两月的工资没拿到就算了,身份证总算是没弄丢给取了回来。
孟林如今重回到开发区,虽说离徐庄不是很远,但他没有打算再回去看看。
而孟林这次从琴岛回来,最重要的是为了躲避一个人—那就是谈了快两年的女朋友叶晓莉。
从离校到现在,已从红岛镇到了琴岛,如今又从琴岛回到滨海,开发区、红岛和滨海三处相隔最远也不一小时路程,但孟林不愿再去想红岛的事情。
既然从琴岛回来了,最起码今年不会再回去琴岛了。更不想在滨海找工作,这里薛玲工作的前港又近,说不准那天在大街就会碰到,盘算着先到于海伟那里,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活干干,实在不行,立刻就回胶原市,怎么还找不到个活啊?离这里越远越好。
过了新街口,就是开发区的地界了。这里随处可见都是崭新的厂房,好多空地上都树着高高的塔吊,一片大的开发运动在这片不能长庄稼的盐碱地上悄然开始了。
车子越往里开,宽敞的水泥路,高高的办公楼,华丽的装饰比起琴岛来也不逊色。快到区里时,立即感觉到企业占据了区里不少的面积,城市建设才初具规模。
路过一个繁华的商业地段,拐边红绿灯后没多会就听见乘务员广播说,中达车站到了。孟林赶紧往车后面走去。
下了1路车,见于海伟已在站牌前等候多时了。
于海伟走向前来,一把抱住孟林来了个热情的拥抱,笑道:“你这家伙,幸亏我今天没班,要不你可就要晒太阳了。”
“走,先到我住的地方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