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巢城-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宫门内侧,便是外乐城。
宫门正对着的,是外乐城的中轴线,有一条巨石铺就的宽阔神道,向南伸延,神道两侧,则是开阔的广场。
沿这神道前行,走了不远,可见两座碑亭,巍然对峙于神道两侧。碑亭内,石碑上,碑文隽永圆润。宫院两侧,宫墙上,各有一道侧宫门,监院说,那是东华门与西华门,分别通往两侧的东宫与西宫。
再向前,有河水自西宫方向流入,呈弯弓状,蜿蜒东流,横贯整个宫院。而在神道的方向上,一座巨型石桥,为方整青石砌筑,跨过河上,直接连接至河的对侧。
监院一边缓缓迈步走上石桥,一边对萧洪与曼儿说道:“你们看,这河,有如玉带,穿过宫院,所以,又叫做‘玉带河’。这河,在此位置转弯,曲如弯弓,而我们前方的龙虎殿和内乐城,均被此河环抱。这样的形态,正是风水上所说的‘冠带水’。这河水,从此宫院穿过之后,将会盘曲流向玉虚宫北部。等它行至下游,又有‘仙源桥’和‘仙都桥’两座石桥跨过……这样的吉祥格局,可是颇为难得,也就是风水堪舆上所说的——‘玉带腰围,屈曲有情’。”
萧洪想起引路道童站在“仙源桥”上的自豪神情,以及他专门提及的“仙都桥”,原来这就是河流的上游所在。
监院沉稳解释道:“这‘玉带河’盘曲宫内,加上河上所建的数座石桥,水如丝绦之‘索’,桥似门户之‘锁’,二者一道,便能索(锁)住宫内福泽之气,使之聚不散、行有止。这也叫做——聚气得水,因此,这条河,也叫做‘金水河’……”
“哦,原来是这样!”曼儿轻声说道,“刚才我们还曾说到,玉虚宫的选址坐南朝北,不利于‘纳气’……”
“正是!”监院点头微笑,“有了这‘金水河’,宫中之气,便会‘界水而止’,不会轻易向外耗散。虽然南北方位有所缺憾,却另有吉祥格局加以弥补……这也正是风水选择的巧妙之处……”
三人踏过石桥。
石桥这一侧,是一片巨大青石砌成的弧形场地。场地两边,对称位置上,各建有一座石台。石台之上,各立一支旗杆,那旗杆上幡旗招展,似乎此前一日,才刚刚举行过斋醮法事。而正前方,被这两侧的旗杆台所拱卫的,便是那建于高高崇台之上的龙虎殿。
沿着十八级踏阶,步上宽广的崇台,龙虎殿肃穆立于眼前。龙虎殿的两侧,也各有“八字墙”分立左右,其规制样式,与“外乐城”宫门两侧的“八字墙”,颇为相似,也是朱碧交辉、富丽堂皇,更将这龙虎殿衬托得庄严宏伟。
监院带领二人来至龙虎殿前,却并未入内拜祭,而是由由殿旁衬墙上的小门穿入,直接来到了宫墙内。这里,就是“内乐城”。
“内乐城”的院落规模,比“外乐城”略小些。此处院落,为一处方整石海墁的大院,大院两侧,各建有一座化帛炉。
这化帛炉颇有特点。下部,是方整石的须弥座;炉体,由绿色琉璃构件砌筑而成,另带黄色窗花和隔扇花,远看仿似绿中点金;炉体上方,建有歇山式样的琉璃瓦顶,上面立有烟囱口。
化帛炉的正面,有拱券烧化用的填入口,填入口下方,设有单人磴道,四周有石栏围护,烧香化帛时,可供信士使用。化帛炉内,烟火还没有完全熄灭,偶尔还有青烟袅袅飘出。
在化帛炉外侧,两边院墙上,分别有东西两座石门,为小宫门。
穿过大院,由龙虎殿再向南,正对龙虎殿的,就是十方堂。十方堂两侧,又有一道宫墙连接,将其内部建筑牢牢围住。
监院说,穿过这十方堂,再往里侧,就是紫禁城。
萧洪自言自语道:“我们这一路上来,已经穿过好几道宫墙……”
监院点头答道:“不错。玉虚宫山门处,是第一道宫墙,围住山脚下的街市;第二道宫墙,围住了‘外乐城’;而再向里,与龙虎殿相连的宫墙,是第三道,围着的,是‘内乐城’;而眼前这道宫墙,仍是与十方堂相连,这就是最内侧一道,也就是紫禁城的宫墙……”
(本章完)
第92章 玉虚宫:玄帝殿()
“这几道城墙,围出了三重城池——外乐城、内乐城、紫禁城……”萧洪说道。
“正是,三城重重套叠,这就是所谓的‘宫城三进’。”监院说,“除了三道城墙,如果再算上山门处的最外一道城墙,同时,再将连接东、西、北三座天门的山峦,也看作一道天然屏障,这样的玉虚宫布局,可以看成是‘五城围护’。三重宫城也好,五道城墙也罢,用的都是风水上的增补法,目的都是一个,就是为了‘纳气’和‘藏风’……”
听监院如此解说,对于这玉虚宫选址时坐南朝北的不足,并未回避,与先前那道童对方位之说不以为然的态度完全不同,也是印象深刻。
“风水布局,先天选址固然重要,建造时如何配合,却也不容忽视……”监院这样说着,又带着二人,缓缓步入紫禁城内。
这紫禁城的中心区域,为方整石海墁大院。大院两边,列有花坛,在大院东南角处,还建有一座参拜北斗七星的“礼斗台”,花坛与“礼斗台”均以石雕须弥座为底座。
紫禁城的两侧区域,为东西配殿。这两座配殿,以厢房、廊庑的形式,各向南北延连——向北侧,与十方堂的左右两翼相连;向南侧,则直接连接着玄帝大殿。
这样一来,十方堂在北,玄帝殿在南,加上两座配殿东西相对,相互之间又以厢房、廊庑相连,正好成为四边形的四边。
监院带着萧洪与曼儿二人驻足院中,望向南侧的玄帝殿。眼前这玄帝殿,是整个玉虚宫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宝殿,因此气势格外恢宏。
从这院中,若要进入玄帝殿,需要先走石阶,登上殿前的长方形月台。这月台,由上下两层台基构成,上层台基面积稍小,而底层台基则尤其宽大。在这底层台基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垂带踏跺,踏跺两边,装饰有垂带石,均雕以云纹、草纹。
三人行至台基之下,绕至台基西侧,沿着垂带踏跺的石阶,拾级而上。石阶走完,便是上一层台基。这一层台基,建有御路踏跺,方向正对北侧,也与大殿正门相对。所以,三人又要绕行几步,转到北侧。
那上层台基的御路踏跺,共有八级石阶。御路石居中,上雕龙、凤、仙鹤等各种图案;踏跺位于两侧,供朝拜者分列左右而行。在踏跺两边最外侧,亦砌有垂带石上,上方雕满了狮子、南瓜等图案,并以云纹、草纹装饰其间。
再往上,走完这御路踏跺的八级石阶,就来到了月台顶面,玄帝殿前。这月台的地面,为青白石整齐铺就,四周,环以荷叶净瓶式样的汉白玉栏杆,栏杆上,雕有“二十四气”云纹柱头,又带有龙头排水口。
这玉虚宫内的最大宫殿,玄帝殿,就坐落于此处月台之上。
玄帝大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屋顶,铺黑色琉璃瓦;屋脊及檐边等处,滴水瓦件均以绿色琉璃作为剪边;外檐的梁枋与斗栱上,均绘有青绿二色精致彩画。这大殿的殿身,由多根巨大立柱支撑,另有隔扇、梁、仿构筑期间。大殿的墙体,外刷朱红色;其他结构,诸如榱桷、檐牙、栋柱、门隔、窗棂等等,亦是无不精美繁复。
由这大殿的殿门,向殿内望去,殿内供奉着玄帝的圣像。那座玄帝圣像,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庄严凝重。这玄帝圣像的左右两侧,又分别侍立着金童玉女的塑像。这金童玉女二位,捧册端宝,恭顺谦谨,娴雅俊逸。此外,还有执旗捧剑二将,分立两面三刀厢,亦是魁伟豪迈,勇猛威严。这几尊神像,均为铜铸鎏金式样,个个都是栩栩如生。
监院示意二人,这一路行至此处,天色已晚,也就不必进殿叩拜。
于是,萧洪与曼儿二人,又随这监院一道,经侧面绕过玄帝殿,步下月台,来到后院。
与先前“宫城三进”的气势相比,这一进院落,位于玄帝殿后方,规模并不算大。这院落正中,亦有一座大殿,坐南面北,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顶的殿宇。这便是玉虚宫内的父母殿。父母殿两侧,又各一座配殿,与之相接。在西面配殿的旁边,还另有一间小殿,称为小观殿。而在东面的院墙上,则开有一扇小门,由此可以通向东边的另一院落。
监院为萧洪简单介绍了这座院落的布局,又特别解释道:“可以说,这整座玉虚宫,就是为了祭祀玄帝而建。刚才我们经过的玄帝大殿,自然也就是这座道宫中,最为宏伟的建筑。但是,你们眼前所见的这座父母殿,虽然规模不及玄帝殿,但位置却在玄帝殿高处,可以说,它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当然,这当中,也是另有渊源……”
监院说着,就带着萧洪与曼儿向那东面院墙的小门走去,准备由这小门穿过,去往东边院落。
萧洪不由好奇,便又问道:“不知这渊源说的是什么?”
“哦?这你竟然不知?”监院有些奇怪地看了萧洪一眼,然后随口说道,“……自然是与那玄帝飞升成仙的传说有关了……”
几人穿过东面院墙的小门,原来,在墙这一侧,其实也是很大一处院落,并且建有一大片各式建筑。不过,这些建筑并非楼阁殿宇,而是道士们静修和普通生活起居的场所。这些作为道士居室的房舍,因常常作为修炼之用,故而又称“丹房”。
监院带着萧洪与曼儿穿行几处小院,在一处丹房前叩了叩房门,其内无人应声。监院于是说道:“何道长回到玉虚宫后,一直就在这里休养。近来他身体已经完全恢复,所以常去山后的‘老君洞’,去见方丈。现在既是屋中无人,恐怕是他尚未回来。”
萧洪心想,原来师父此刻也不在宫中,而是在山后的“老君洞”。
监院又说:“方丈已在‘老君洞’修行多日,你们要想见他,恐怕还得再等些时日。今天天色已晚,我让都厨为你们二人安排斋饭,另让堂主给你们安排好住处,你们就先住下,好好休息……”
(本章完)
第93章 玉虚宫:鲁道士()
曼儿所住的丹房另在一处独立院落,所以她与萧洪二人直到晚上用斋时才又碰见。
确如引路道童与监院所说,这玉虚宫内,如今很难见到几名道士。尤其是挂单道士,大多都已离去。但仍有少数几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愿走,多与萧洪住在同一院内。
至于晚上的斋饭,也是简单到了极点,仅能饱腹而已。因为那都厨身边,不过只留了两三名道童帮忙,其他人,都已经按照方丈的吩咐,各自散了。
到了用斋时,不仅饭菜粗糙,而且用斋的规矩也都一切从简。说什么“十方丛林”,一切以钟板为号,此刻全都省去。要不是都厨记得萧洪与曼儿新来,专令道童过来提醒,恐怕二人就只能饿着肚子过上一晚了。
萧洪与曼儿到了用斋的地方,那些常住的道士、道童,早就用过斋饭离去,只有五六个挂单的道士,此刻没了约束,聚在一起,边吃边聊。
萧洪与曼儿一露面,这几名道士就都止住了议论,转过头来望着二人。
等二人盛好斋饭,坐在一边,那些道士中,有一人略微提高了声音,对着萧洪与曼儿说道:“二位道友可是新来的?不妨坐近些,方便说话……”
萧洪抬头一看,这是一位穿着青色长袍的中年道士,身形瘦长。
二人应那道士所说,挪了个位置,并且回答了那人的疑问,说自己虽是新来,但是并非前来挂单,而是另有其他事情。
那中年道士犹豫问道:“二位……并非全真道士?”
萧洪听他说话语气,又见周围几人神色犹疑,与开始那引路道童问起“火居”情形相似,所以也就明白他们的用意,但是又不好解释,一时有些尴尬。
这时旁边另有一人开口说:“这也不奇怪。这玉虚宫本来就是正一、全真两大派别相接之地,遇到正一道士参访,也是正常。何况,听人说起,方丈本人虽是修习全真之法,却与正一道渊源颇深,所以,凡是正一道士来了,玉虚宫总是礼遇有加……”
萧洪又看看这人,是一位灰袍道士,身材矮小,面容枯瘦,鬓须斑白,看起来要比那青袍中年道士年长不少。
在众人中,此人不止年纪最长,位置坐在正中,说话时,周围其他人也都安静倾听,显然受这数名道士敬重。
这灰袍老者问道:“道长仙姓是?”萧洪刚答完,他又问,“那么,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