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巢城-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洪听了曼儿解释,又盯着这“大九龙符”,仔细看了半天,同时,还在心中琢磨着,如何能将这些符字,一气呵成地画出来。
萧洪将这符字盯得久了,忽然觉得这幅“大九龙符”仿佛有了某种特殊的含义。
萧洪问曼儿:“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刚刚离开道观时,在一处避难的山洞呆过些时候……”
曼儿点头说:“记得……”
萧洪又问:“在那处山洞的石壁上,有一些杂乱的裂纹,仿佛连成了某种图案……你还能记得吗?”
“是的……”曼儿点头说,“那些线条弯弯曲曲的,深浅也有变化,好像是由那石壁天然形成的……不过,因为那些线条的形状断断续续,我倒没能看出那是什么图案……”
(本章完)
第241章 法坛:大九龙符()
萧洪指着眼前的幡幢说道:“你再看看这幅‘大九龙符’……如果把它与石壁上的那些线条重合在一起,这幅‘大九龙符’,正好可以嵌在那些线条当中,把那些线条中断的部位,恰巧补上……”
“哦?”曼儿异常惊奇地看了萧洪一眼,反问道:“当时见过的那些线条,你现在还能完全记得?”
“嗯……”萧洪点头道,“是的……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那些线条,还有这幅‘大九龙符’,好像突然就活了起来,然后就在我脑海中重合在一起了……”
“那你都想到些什么?”曼儿自然无法也像萧洪那样,把那石壁上的所有线条完全记住,也更不可能做到,在脑海中将这二者合二为一,所以她也很想知道,萧洪说的“重合在一起”,又是什么情况。
萧洪回答说:“我想,这形成了一幅新的道符……虽然它的形状非常复杂,但是,我觉得,那就毫无疑问就是一张道符……”
萧洪想起,自己在“援天梯”上方的崖壁上,见过那些光影形成的“自然之字”。当时他就觉得,那些光影符箓,与自己在山洞石壁上见到的线条,形状有些相似。只不过,当时那些线条并不连贯,所以他还不能确信。
而现在这样一看,当这“大九龙符”将那些中断的线条补上之后,萧洪已经非常确定,这一幅新的符字,与那光影符箓相比,笔意完全相似——而这一幅符字的内容,却是在那光影符箓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萧洪自然明白这符箓的重要性,于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张“大九龙符”,同时想象着山洞石壁上的线条,将二者重合之后的图案,深深地印入脑海。
在这之后,萧洪与曼儿两人,又往这坛场的两边走了走。
方才初到这里时,他们只是在冯天礼指示之下,远远地辨认了一下六幕六堂。
现在他们走至近前,又将那幕堂中如法供养的圣像几案,一一都仔细看过。
萧洪对应着方才冯天礼讲述的内容,已经大概明白,那法坛左侧的度堂,是用于拔荐亡魂、超度登天;而法坛右边的神虎堂,里面立着阴灵摄魄坛和阳耀通关坛,主要用于召集魂魄。
另外,静默堂是供法师调静心神之用,而静思阁和诵经堂两处,则分别是法师书篆符文、阅诵经咒的地方。
至于那坛场中央的法坛,又分为内坛、中坛、外坛三层,上层供奉主神,中层配祭大神,下层奉祀众小神。每一层的周围,都设有栏纂,形成了围栏及坛门,并且题有榜文。这所谓“栏纂”,就是用青色的绳子系在花柱之上,所形成的围栏。
这法坛为三层坛的结构,每一层法坛均为方形,面积依次减小,相互叠加,渐次升高。
其中,外坛坛方为四丈五尺,中坛坛方为三丈二尺,内坛坛方为二丈四尺。每层法坛的坛高,均为二尺,三层法坛共高六尺,六是阴数,有法坤之意。
这内坛,采用十二枚长纂和八枚短纂,共开十门。
其中,长纂长一丈,高于坛台九尺,一尺埋于坛台之下;短纂长七尺,高于坛台六尺,一尺埋于坛台之下。
长短纂的纂头,都是刻成莲花形,上用青绳围绕三层。这三层围绳之中,最上一层不间断地将内坛围成一圈,而中下两层,则在不同方位断开,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开门”。
这内坛十门分别是:东方青华元阳门、南方洞阳太光门、西方通阴金阙门、北方阴生广灵门、东北灵通禁上门、东南始阳生炁春门、西南元黄高晨门、西北九仙梵行门、上方大罗飞梵门、下方九灵皇真门。
在这十门之外,各依方位,挂有三十二天幡,共三十二只,并设十方香案。
而这中坛,用十八枚长纂和八枚短纂,设四门,即在亥、巳、寅、申四个方位,分别开天门、地户、日门和月门,共四门。
除这四门之外,其余的位置,皆用青绳与长短纂,结成围栏围住,围栏上面,还悬有小幡及吊枝花。
最下方的外坛,亦用三十八枚长纂和三十枚短纂,设八门。此为“八卦纂”,安设在四角和四个正位,对应着八卦八方。
这八门分别是:正东卯地为震宫洞青之炁,正南午地为离宫洞阳之炁,正西酉地为兑宫少阴之炁,正北子地为坎宫洞阴之炁,而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方的艮、巽、坤、乾四地分别,则对应着艮宫梵元之炁、翼宫梵行之炁、坤宫梵阴之炁、乾宫梵通之炁四门。
外坛的这八门之中,只在离宫的位置,开了一门,供人出入,其余各门,全用青绳与长短纂,结成围栏围住,那围栏的上面,亦悬挂着小幡及吊枝花。
在这法坛的最中央,还立有一顶帐座宝盖。在这宝盖之下的洞案上,供奉着神位、经文,同时燃有香火。
还有,在那内坛的十个方位上,分别安设了案桌,供奉着香、花、灯烛。
尤其是,在内坛的中央,专门安设有一盏九尺高的长灯,上面燃着九盏长明不灭的灯火。此灯乃“九幽神灯”,可上照九玄诸天福堂,下照九地无极世界。
最后,在这三层法坛的外围,还有数目繁多的法灯。同时,在这些法灯之间,空地上又摆放着多只长条桌案,上面满是法器,有法铃、法剑、法印、令牌、手炉……等等,数目繁多,样式各异。
萧洪与曼儿两人转了一圈回来,发现冯天礼正坐在一棵树下背靠着树干打坐,而王承则找了一块干净点的地方仰面躺着,也不知是在闭目养神,还是睡着了。
萧洪与曼儿又等了一些时候,只见天色渐晚,果然又有一些道士,来到这法坛的周围。这些道士,有的是像萧洪、冯天礼这样,几个人结伴而行,也有的,就是独自一人,来了之后谁也不理,就找个地方一坐,盘起腿来闭目静休。
看起来,位于这处仙境入口的法坛试炼,似乎很快就要开始了。
(本章完)
第242章 法坛:施法()
冯天礼悄声提醒萧洪:“我在这里,又听到不少议论,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所谓炼度,其实就是炼己之造化,以度幽魂……不过,今天这样的情况,施法者法力如何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这炼度时的仪轨,必须做到正确无误……”
这时,天色已晚,那法坛中心的九尺长灯,越发显得明亮。
突然,一阵香风拂过,接着,法坛四周,立刻变得瑞霭腾腾。在这仙雾之中,原先摆放在法坛周围的法灯,一下就齐刷刷地亮了起来。萧洪和曼儿此时才突然发现,原来那些法灯,乃是按照二十八星宿的形状,排列在法坛四周。
紧接着,有五光十色的彩光,从这些法灯之中喷薄而出,幻成百千光影,如同缤纷花簇,将这法坛四周瞬间铺满。
而在银灯散彩的同时,又有数道彩色光影从天而降,并且不停地幻化出各种景象,一会儿是玉盖高张,有金童玉女行走其间;一会儿又是幢幡密布,可见神将功曹往来巡行。
周围的众人,此时都站了起来,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奇异景象。
紧接着,这法坛的四周,突然磬、钟、鼓、钹、管、笙、笛、箫齐奏,响起虚空玄妙之音,然后又听得几声金钟撞响,于是冯天礼在一旁说道:“这步虚词已经奏响,下面就要有人上坛施法了……”
一曲步虚词还未奏完,在距离法坛较近的位置,有一道士站出来,说道:“青龙隐隐来黄道,白鹤翩翩下紫宸!……我来试试道法,看看今日仙缘如何!”
话音未落,此人便已迈步登上法坛。
那最下层的外坛,只在正南方向,开了“都门”,对应着八卦中“离宫”的方位。登上法坛的这位道士,便由这“离宫”的“都门”进入外坛。
这道士入坛之后,便向右旋行,走到外坛的东南方向。中坛在此位置开一门,对应着巳位的“地户”,这道士便又穿过此门,进入了中坛。
冯天礼在一旁提醒萧洪,那中坛虽然开了四门,分别称为“天门”、“地户”、“日门”、“月门”;但实际上,对于施法之人来说,只有“地户”一门可以出入,万万不能走错。
那施法的道士,在穿过“地户”进入中坛之后,便开始敕水禁坛。
冯天礼又向萧洪解释道,这所谓“禁坛”,又称“净坛”,是施法之人,在斋坛上施法时,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
这每一处斋坛,固然都要建在清净之地,但是,为了涤污荡秽,隔断尘俗,同时也为了,在施法时,斋坛不受魑魅魍魉的干扰,必须首先要由法师施法禁坛。
依照冯天礼的解释,那道士在踏入“地户”之后,就要开始默念咒语,同时,他还要在心中存思默想,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灵”,在其左右前后护卫。
等这道士把咒语念完之后,只见那法坛的四周,现出了一道光幕。这光幕缓缓地升起,一直升至坛顶中央,最后合拢,像一只大碗,将整个法坛完全罩在里面。
这光幕之上,缀满了繁星,其中最亮的那些,连成了二十八星宿的形状。透过这斗转星移的光幕,众人可以看到,那道士此时脚踏丁罡,从一旁的洞案上,取过了法剑和净水,又再次默念咒语,将五方真炁注入水中,然后净洒四方。
接下来的一步,这道士就开始敕请各方神灵,请他们降至斋坛,解除邪秽。
这些降临斋坛的神灵,称为“解秽神明”,包括东方青帝木官解秽君吏九人、南方赤帝火官解秽君吏三人、西方白帝金官解秽君吏七人、北方黑帝水官解秽君吏五人、中央黄帝土官解秽君吏十二人,另外,还有天上、地下、今岁、今月、今日、今时诸位解秽君吏。
一但诸神降临,则可以使天秽还天、地秽还地、人秽还人、鬼秽还鬼,一切邪秽远离斋坛。
然后,这道士又踏丁罡步,在法坛的不同方位,面朝不同方向,先后诵咒,请五方神灵降临坛所。
这就是所谓的“结界”,意在请五方神明护卫法坛,使那法坛内施法之人,不会受到外界邪气侵扰。
等这道士施法礼毕,在那缀有二十八星宿的光幕之内,便又升起了第二层光幕,仍然将这整个法坛罩住。
“结界”之后,这道士又绕至法坛的东北方位,而向北祝咒,请各方兵马分别降临坛所。
冯天礼为萧洪解释说,那《云岌七签》中提到,“北辰星者,众神之本也。凡星各有主掌,皆系于北辰。北辰者,北极不动之星也。其神正坐玄丹宫,名太一君也。”
这意思就是说,每颗星辰,都有神灵管辖。这里提到的“北辰”,就是北极星,因其在天空中固定不动,所以,北极星可谓是“众神之本”,而那北辰之神,就是“太一神”。
所以,这道士在施法时,朝向北方祝咒,也正是为了向那掌管诸星之神的“太一神”请兵,以便各方天仙兵马降临法坛。
这道士请兵之后,又绕回中坛的东南方向,站在位于巳位的“地户”位置,面朝着中坛的东北方向,写下一个“鬼”字。他所面对的东北方向,即是位于艮位的所谓“鬼门”,而他在施法时,将法剑立于鬼心,念动咒语,便可收服一切邪秽。
这个施法的过程,便是所谓的“封鬼门”。
这道士封完“鬼门”之后,在前两道光幕之内,又有第三层光幕,也将法坛罩住。
这三道光幕交相辉映,站在外面的众人,只能透过光幕,模糊地分辨出,那施法道士的身影。
此时,那道士仍然立于中坛的“地户”位置。
只见,他在中坛向左旋行,绕至西北方向,由“九仙梵行门”登上内坛。
西北方向,依照八卦,为乾宫所在。因此,这内坛的“九仙梵行门”,亦可看作“天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